文:勞拉申
金庸在小說中塑造了不少反清復明的武俠人物,結局是歸隱南洋的 渤泥國。這並非完全是金庸的虛構,歷史上在南洋島嶼上確實曾有「華人理想國」,創建者正是擅長經營政治的 客家人。
《碧血劍》中男主角袁承志(林家棟飾)後來隱居渤泥國,影射南明小朝廷。
客家人的王國
渤泥是加裡曼丹島的舊稱,也叫婆羅洲,曾誕生過不少華人小國家。在印尼西加裡曼丹省,曾有個存在一百多年的 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它是海外華人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也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比美利堅合眾國還早十年。
西婆羅洲有許多客家人,他們曾是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的成員,因無法在清朝實現抱負,便來南洋謀生。1770年廣東梅縣客家人羅芳伯在此創立蘭芳公司,後以坤甸為首都,改 蘭芳共和國,1777年即蘭芳元年。國家元首為大唐總長,國之大事皆眾咨議而行,類似民主選舉和禪讓。蘭芳共和國是個客家人國家,以「客家」字樣為國旗。
蘭芳公司印章與蘭芳共和國國旗。/wikipedia
蘭芳共和國成立後立即向清朝稱臣,請求將西婆羅洲併入大清版圖,但乾隆帝視下南洋的客家人為自絕於天朝的棄民,並不承認。而荷蘭東印度公司也瞄準了婆羅洲,中法戰爭中清王朝失敗後,荷蘭趁機於1888年擊敗蘭芳共和國,生存一百多年的客家人國家滅亡。
婆羅洲的另一個客家人國家 戴燕王國也如出一轍,首領吳元盛是天地會成員。
《功夫皇帝方世玉》的陳家洛(鄭少秋飾)是紅花會舵主,影射天地會。
吳元盛是廣東嘉應州客家人,乾隆年代下南洋,曾成立聚勝公司,後被羅芳伯派駐蘭芳共和國東部要塞戴燕(Tayan),隨即成為戴燕國王,後來戴燕在19世紀中期淪為荷蘭殖民地而滅亡。
在北婆羅洲今馬來西亞境內的砂撈越,也曾出現客家人獨立王國 石隆門十二公司,首領是劉善邦。1830年劉善邦獲得汶萊蘇丹授予的金礦開採權,成立客家人幫會組織義興會,後改為十二公司,成為管轄四千多人的獨立自治政府,是砂撈越布魯克王國的頭號敵人。1857年戰爭爆發,生存27年的十二公司滅亡。今天,砂撈越華人大部分是客家人。
婆羅洲東北部今屬馬來西亞的 沙巴也是個客家人地盤。沙巴人口分客家人、卡達山人和巴瑤人三大民族,客家人主要來自廣東寶安縣,客家話是沙巴最主要的華人語言。
馬來西亞首都 吉隆坡的開埠功臣是客家人葉亞來,他曾擔任吉隆坡甲必丹(「甲必丹」即是荷蘭語「kapitein」的音譯,本意為「首領」),召集中國移民建設這座城市,被稱為吉隆坡之王。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說,如果不把客家人的事跡寫入歷史,吉隆坡的歷史將不再完整。
客家人擅長經營國家的傳統,從古至今綿延不絕。在今天的新加坡與泰國,客家人已實現政治抱負,掌握國家實權。 新加坡國父李光燿祖籍梅州大埔,相傳蘭芳共和國滅亡後,殘餘勢力逃亡蘇門答臘,後在馬來半島定居,也就是李光燿的祖先。
泰國前總理他信和英拉也是客家人後裔,祖籍梅州豐順縣。他信在2001-2006年任泰國總理,胞妹英拉於2011-2015年任泰國總理。雖然他二人現在均流亡海外,但仍是泰國當代政治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二。
雖在 印尼有排華的歷史,但華人近年的政治地位有所改善,祖籍梅州的客家人鍾萬學在2014-2017年任雅加達省省長,是雅加達首位華裔省長,也是在穆斯林國家擔任重要政治領袖的天主教徒。 印尼是海外華人最多的國家,也是擁有最多客家人的海外國家,客家人的人數高達800萬。
鍾萬學。/wikipedia
好從政的客家人
客家人作為漢族民系,雖經歷五次大遷徙,但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客家人是最純的漢人之一,客家話與古中原漢人語言最接近。
客家女性傳統裝扮:藍染大襟衫,頭盤髮髻,三綹梳頭,兩截穿衣。/電影《一八九五》海報
即使在今天的廣東,也流傳著 「客家人好從政、潮汕人好經商、廣府人好生活」的評價。近代以來,客家人總是活躍於中國政壇。
清末以來的 政治思想領域活躍著客家人的身影。梅州八賢之一黃遵憲是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曾是清政府駐日、英、美外交官和新加坡總領事,代表作《日本國志》論述日本明治維新,並推論於中國。
客家人洪仁玕撰寫的《資政新篇》是近代中國人最早提出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現代化綱領。
中國歷史上首次在南方興起並達到農民戰爭的最高峰的 太平天國運動就是以客家人為初始主體,領導者是廣東、廣西的客家人。推動終結中國幾千年君主專制的 辛亥革命,也有一群活躍客家人的功勞,包括廖仲愷、陳濟棠等客家革命者。國共兩黨也皆有客家人活躍。
客家人在 臺灣政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登輝、蔡英文、吳伯雄等政客皆為客家人,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蔡英文曾多次打客家人牌,拉攏客家選民。甲午戰爭後,日本侵佔臺灣,臺北客家士紳丘逢甲領導臺灣客家義軍成立 臺灣民主國,抗日自保。
國民黨曾在臺灣實施嚴厲的國語政策,1988年臺灣解嚴,同年12月臺灣爆發 「還我客家話運動」,這是震驚臺灣的萬人和平遊行,目的是爭取客家母語權利。此後臺灣開播了世界上唯一一家客家電視臺,成立三所客家學院,並致力於打造全球客家文化中心,成為繼梅州、惠州、贛州、汀州後的世界客家新都。
香港雖流行粵語,卻也是傳統的客家地區,客家人是香港新界原住民,著名的香港客家人有張國榮、陳小春、曾志偉、鍾楚紅等。
客家文化研究已是一門顯學,即 客家學。史學家羅香林是客家學奠基人,其代表作《客家學導論》和關於蘭芳共和國的作品奠定了中國族譜學研究的基礎。
客天下:世界犄角旮旯處的客家人
廣東梅州有客天下景區,意思是天下到處都有客家人。傳統移民國家美、加、澳等地的客家人這裡不討論,我更想談談那些非常重要,但少有人關心的地方。客家人的海外分佈很有趣,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犄角旮旯國家」。
客家人最集中的是荷蘭語國家,即曾經的荷屬殖民地。客家人移民荷蘭語國家,經歷了兩個階段: 從中國到印尼,再從印尼到南美、非洲和歐洲。
南美國家 蘇利南曾是荷屬蓋亞那,歸屬荷屬西印度公司,17世紀荷蘭人將荷屬東印度華人遷移到蘇利南開拓殖民地,客家人從印尼二次移民到這裡。客家話是蘇利南法定語言,農曆中國新年是法定假日。
在 非洲,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進入 南非,將巴達維亞(即雅加達)華人囚犯流放到南非開墾殖民地,因此客家人成為南非最早的華人。
歐洲的客家人以 荷蘭最具代表性,由於印尼、蘇利南華人會講荷蘭語,部分人又從這些地方移居到荷蘭本土,尤以印尼華人居多。印尼獨立後,一大批印尼土生華人攜帶巨額財富移居荷蘭,荷蘭目前有10萬客家人。
客家人還來到 西印度洋和 南太平洋一些不起眼的小島,即 法屬海外領地。
曾是法國殖民地的 糢裡西斯就有很多客家人,他們祖籍梅州,傳說是太平天國流亡者的後代。我曾遇到一位加拿大籍華裔,生於糢裡西斯,法語講得好,移居魁北克。我問他學法語肯定下了不少功夫吧,他說沒下什麼功夫,因為糢裡西斯是英法雙語國家,從小接受法語教育。他的名字也很奇特,雖是華人名字,但從字母拼寫上猜不出普通話發音是什麼,是客家話音譯的,放假時他還特定去廣東梅州尋根祭祖。
既然客家人都遠渡到糢裡西斯了,那周邊島嶼自然不會錯過,距糢裡西斯不遠的 法屬留尼旺也有很多客家人。
南太平洋法屬波利尼西亞群島的 大溪地,盛產珍珠。這個小島也有華人,以深圳籍客家人為主,經營珍珠養殖,當地首富溫惠仁,被稱為大溪地珍珠大王。
在曾經的 英屬殖民地也有客家人分佈, 印度加爾各答唐人街以客家人為主,最早來此的是1778年一位叫Yang Tai Chow的客家人,後來客家人又從東南亞的英屬海峽殖民地出發,移居印度做生意。
在 加勒比海的 牙買加有8萬客家人,祖籍深圳,1854年以契約華工身份來到這裡,今天這裡隨處可見姓Chin的人,也就是陳姓。
在加勒比島嶼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客家人掌握政權。從英國獨立後,首位元首就是客家人何才(Solomon Hochoy)。這裡石油天然氣豐富,是高收入國家,也是加勒比最富有的國家。
東南亞是海外客家人最多的地區,除印尼外, 越南也尤具代表性。客家人已被越南官方列為少數民族,是越南54個民族之一的艾族。 艾族保持客家人生活在山區的習慣,這點在臺灣苗栗、新竹客家人中也很顯著。 艾語其實就是漢字。
越南太原省艾族人正在使用艾灸。圖:wikipedia
艾族源於清末土客械鬥,19世紀,客家人隨太平天國和劉永福的黑旗軍進入越南。劉永福是廣西客家人,在越南抗法後,又入臺灣,被臺灣客家人推選為臺灣民主國大總統。艾族集中在越南北部太原省,占當地人口50%。艾族菜與客家菜無異,多醃制菜和粄類。
最後的彩蛋
婆羅洲適合建立「小國家」的屬性,不僅被客家人看上,福州人也認識到其價值。馬來西亞砂撈越 詩巫(Sibu)有 小福州之稱,當地華人大部分祖籍福州,1900年跟隨先人黃乃裳到來。
黃乃裳曾參與戊戌變法,失敗後他對大清再不抱幻想,為了給民不聊生的福州同鄉創造更好生活環境,他下南洋考察,看上了砂撈越的詩巫,與布魯克王朝第二代拉惹查爾斯·布魯克約定,1900年起將福州及周邊地區同鄉移民到這裡,兩年內有一千多位福州人到來,開墾新家園。
黃乃裳家族非常傳奇。他的女婿林文慶,是著名的海峽殖民地峇峇,廈門大學校長;另一位女婿伍連德,是中國衛生防疫檢疫創始人;孫子林可勝是中國現代生理學奠基人,中央研究院首位院士和中華民國衛生部長;後代吳育剛(Chris Pang)是澳洲華人男星,在電影《臥虎藏龍》、《摘金奇緣》中都有出色表現。
電影《摘金奇緣》中的吳育剛 圖:豆瓣
追溯歷史,便能理解金庸先生對婆羅洲的偏愛了,小說中那些隱退南洋的大俠們,或許真的在這裡實現了在中國未盡的抱負和理想吧。
來源 :環行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