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泳衣審美變革研究 

女性泳衣

這幾天,各地持續高溫預警,炎熱的天氣讓本不愉快的打工生活變得格外痛苦。

相信有不少小夥伴就會選擇通過游泳來消暑。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十八世紀末泳衣才被發明,女性泳衣更是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變革。

今天就帶你一起看看吧。

圖片
1

泳衣竟成「女性殺手」? 

19世紀初期,游泳這項運動剛剛興起,尚未普及。

圖片

對於女性而言,即使連洗澡也要穿著衣服,游泳對她們的束縛可想而知。

文藝複興時期,西方女人們會選擇穿用法蘭絨或者帆布制作的大長袍入水。

圖片

因為這兩種材質打濕之後仍舊不貼身,能夠很好地隱藏女性的身材曲線。

但是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兩種材料吸水之後會變得很重,有的甚至重達三十磅,這極大地增加了女性游泳的風險。

圖片

到了十九世紀前後,女人們的泳衣演變成了「連衣裙+褲子」的套裝,以及帽子、襪子以及系帶的鞋子。

由於當時社會背景的限制,女士們不僅需要隱藏自己的身材,還需要考慮到防曬問題。

因此,這些泳衣款式相當保守,領子很高,裙長過膝,既可作為泳衣又能當浴袍。

圖片

出於美觀的考慮,當時的人們還會在裙擺裡縫上一些鉛塊,以免女士們下水時,裙子漂在水面上。

為了防止沙灘上的小石子和貝殼劃傷腳底,人們還特地發明了沙灘鞋。

圖片

這類鞋子帶有很明顯的宮廷洛可可風格,上面有蕾絲、刺繡、絲帶等精美且繁複的裝飾物。

如果不是這兩位女士腳下踩的是一片沙地,我們可能真的很難猜到她們是準備去游泳。

圖片

事實上,穿著這樣一套全副武裝的泳衣很難游泳,頂多在岸邊踏踏浪。

圖片

即便如此,女人們依舊不敢懈怠。

她們的泳衣之下仍然身著緊身胸衣。

同時,政府也有相關規定:泳衣必須遮蓋住從脖子到膝蓋的所有身體部位。

如果有女士沒有穿長襪或者褲子或者長裙和鞋子,那麼她還要面臨一定數額的罰款。

圖片

由於奧運會加上了游泳這一比賽項目,越來越多人都關註到了泳衣的「功能性」實用問題。

於是,泳衣的改造進程也隨之加快了。

運動員們渴求材料更加輕盈、行動更加便捷的泳衣。

在這一背景下,女性泳衣也迎來了變革,她們終於可以從這精致的束縛中掙脫出來了。

圖片

此時的泳衣上半身可以露出手臂,下半身則可以設計為緊身短褲的造型。

圖片

但是為了應對泳裝越來越短的變化趨勢,沙灘警察應運而生了。

他們在沙灘巡邏,檢查女性泳裝長度,如果泳裝過短,露腿過多就會面臨被罰款甚至被拘捕的危險。

圖片

2

泳衣怎麼跟性感掛鉤?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泳衣的想象和需求多樣了起來。

女性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受到家庭、宗教以及各種其他社會因素的嚴格限制。

她們終於可以脫掉束縛,展示自己的身材。

圖片

為了適應時代的潮流,連體背心泳衣首先做出了改變,它在款式上出現一些局部的變化。

例如肩帶變得更加窄細,裙擺提得更高一些,圖案裝飾也逐漸多起來。

下身也不再是單一的裙褲,平角或三角短褲等樣式也相繼出現。

圖片

隨著美國加入二戰,因戰事緊張,美國政府下令將女性泳衣面料減少10%,於是分裝、露肚臍的泳裝出現了,這也間接促成了革命性泳裝款式「比基尼」的問世。

在比基尼島發出第一聲和平時期原子彈試驗轟嚮的18天後,法國汽車工程師路易·雷阿爾,在巴黎推出了一款由三塊布和四條帶子制成的泳裝。

圖片

他認為這款服裝可以在服裝界引起極大的轟動,因此他給這種泳裝起名為「比基尼」。

事實上,他和比基尼的確做到了。

圖片

比基尼是世界上布料最少的泳衣,揉成一團甚至能夠裝入火柴盒裡。

一經推出,果然在當時的服裝界引起巨大轟動,但爭議也接踵而至。

在發行之初,所有的糢特都拒絕試穿,最後路易·雷阿爾不得不找了一位脫衣舞工作者進行展示。

1951年,首屆世界小姐大賽舉行,該賽事明文規定不允許參賽者穿比基尼。

梵蒂岡教皇甚至還親自出馬,給三點式比基尼泳衣定罪。

起初接受的人並不多,有人會搭配鏤空紗、披肩等來制造出半遮半掩的效果。

圖片

盡管如此,依舊難擋人們對自由和美麗的追求。

在好萊塢的電影中,比基尼的出鏡率很高,這極大推動了比基尼的流行。

1962年,首位007邦女郎烏蘇拉·安德斯身穿比基尼在電影《諾博士》中亮相。

這一熒幕形象成為永遠的影史經典,也推動了比基尼進一步普及。

圖片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比基尼之熱席卷全美。

美國海灘成為所有人的夢想。人們都知道那是一個充滿陽光、激情和性感的天堂。

當然,連體泳衣也在不斷改革。

為了更好地展現女士豐胸細腰的身材,連體泳衣會採用彈簧、剔骨線等材料。

並且,泳衣的顏色也更明亮,透露出一絲俏皮。

圖片

美國社會經歷了性解放的60年代,這是比基尼最大膽的一個年代。

設計師魯迪·格恩雷希設計了無上裝式比基尼——Monokini,這種泳裝只能將下半身蓋住,上半身幾無遮擋,是一款極具顛覆性和爭議性的泳裝產品。

魯迪·格恩雷希反對「將人體性化」、「人要為自己感到羞恥」的說法。

他設計Monokini的初衷是釋放被壓抑的女性天性。

至此,泳衣便在性感的道路上路上一去不回。

Monokini1964年時在紐約Henri Bendel以24美元的價格賣了3000件。

支持者們認為這種設計「表達女性著裝的自由,也象徵著兩性平等」——既然男性可以赤裸上身,女性自然也可以。

圖片

在Monokini的帶領下,其他款式泳衣的泳褲越來越細,掛脖肩帶成為潮流。

緊接著,魯迪·格恩雷希發布了他的比基尼設計Pubikini,這個款式保留了底部的泳褲,上裝則只是一根絲巾。

圖片

同時,熒光色、拼色等元素也出現在泳裝中。

圖片

比基尼之後還成為奧運會女子沙灘排球正式服裝。

至此,比基尼不再是性感、奔放的代名詞了,其更蘊含著追求美、表達美的深刻含義。

3

泳衣日常外穿成潮流?

在Monokini之熱逐漸冷卻下來後,人們又重新愛上健美風的泳衣。

泳裝採用了傳統的縫合方式和調節體態方式,在視覺上也略顯保守。

圖片

伴隨著高科技更加廣泛地運用,國際時裝設計大師們創造性地使用了高科技搭配複古款式泳衣,重現五十年代新華麗形象的比基尼。

用皮帶代替布料纏繞人體三點的比基尼,莫羅期尼斯比基尼,迷你比基尼,以及在巴西最流行的丁字褲比基尼。

考慮到泳衣容易褪色和鎖水的問題,Lycra Moves Swim設計了一款永遠不變形的泳裝。

Lycra Moves Swim將科技元素融入泳裝布料之中,泳衣不會因為陽光和水質的影嚮,而發生變形、縮水、褪色等等讓人苦惱的情況。

圖片

由於泳衣比日常服裝面積小,且無多餘裝飾,款式簡潔,花色和圖案成為設計師們主要角逐賽場。

夏季的熱情奔放決定了泳衣的圖案多以海洋、植物、動物、花卉為主。

條紋、波點、豹紋、提花等圖案則永遠是泳衣時尚界的寵兒。

泳衣的顏色大多繽紛絢麗,彰顯夏日動感。

而如今,泳衣的設計更加趨向多樣化。

還有一些人會將泳衣作為上衣融入日常穿搭。

圖片

泳裝鏤空的設計會顯得穿搭更加靈活,加之色彩鮮豔,更容易穿出俏皮、活潑的感覺。

圖片

連體泳衣+透視網眼裙是2022年香奈兒大熱造型。

一經推出,無數名人便跟風效仿,簡直活脫脫的一條條美人魚。

泳衣+低腰牛仔褲,不管是若隱若現的比基尼橋還是大方外露的纖細泳褲帶,都幫助女士們打造出高級性感。

圖片

但無論經歷怎樣的變革,我們都始終認為泳衣不是給任何人提供低級趣味的產物,而是一種忠於自己、忠於美麗的自由。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