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討厭宋丹丹?

宋丹丹?
文:沐哲  8號風曝 

沒想到有生之年,我們竟然還能看到《花兒與少年》同款場面。

在最新開播的《五十公裡桃花塢》第二季,僅僅一集,就讓節目迅速登上熱搜,#宋丹丹自卑論##宋丹丹 讓人窒息##王傳君拒絕宋丹丹提議#等話題成功屠榜。

圖片

當然這一切皆是因為宋丹丹,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宋丹丹用她的行動和交流方式,成功讓節目出圈,也讓自己再度成為眾矢之的。

不少網友直言,宋丹丹專制蠻橫,節目的其他嘉賓更像是「丹學」受害者,作為國民級演員,宋丹丹近些年因參加綜藝備受爭議,那麼她究竟是真性情,還是被節目用來故意炒作,成為被犧牲的工具人呢?

歡迎進入「鳳凰網指數-影劇綜榜單」小程序,搜尋「五十公裡桃花塢」並發表你的看法。

鳳凰網指數影劇綜榜單鳳凰網指數影劇綜榜單

01 窒息事件

《五十公裡桃花塢》這檔節目就是邀請15位藝人來到距離北京城區50公裡的桃花塢,共同生活21天,一起體驗群居生活,大家吃吃喝喝,幹活掙錢,人一多自然也會發生些許摩擦。

圖片

宋丹丹作為節目的大家長,在第一季首集裡就因為和張翰的對話,讓觀眾尷尬到摳出三室一廳。

大家初相識,宋丹丹提議讓每人介紹自己和代表作,方便促進彼此了解。

輪到張翰時,他只說了句我是張翰,演員。

圖片

眼見沒有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回答問題,宋丹丹便開啓了一系列提問,甚麼你是有名的演員麼,演過甚麼呢等等。

圖片

大概張翰是真不想提及自己演過那部《一起去看流星雨》,所以更想一笑了之,最後還是汪蘇瀧幽默地用一句「我們都是靠臉吃飯的」,結束了這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聊天。

這次來到《桃花塢》第二季,宋丹丹再次為我們帶來大型催婚現場和窒息的九分鐘名場面。

一上來在車裡,她就問43歲的董璇有對象麼,在得知沒有後就開始教育對方這歲數要找個怎樣標準的戀人,還勸誡董璇要立即馬上。

圖片

導致董璇一臉尷尬。

然後又追問辣目洋子和宋妍霏有戀人麼,宋妍霏驚恐又不失禮貌地笑笑,她肯定不能說自己的前任是其幹兒子張一山。

圖片

到了晚上,大家忙活了一天,坐在一起開會,李雪琴提議明確一下分工,這樣就不會有人搶活了。李雪琴還特意舉例,像吳牧野老師又種地、又喂馬可能會累。

圖片

結果宋丹丹的解決方式是質問大夥誰搶活了,問吳牧野種地了嗎,累嗎。

吳牧野身為晚輩,也只能說還行。

圖片

然後宋丹丹將矛頭對準李雪琴,懟她是沒事找事,刻意制造矛盾。

圖片

李雪琴也很無奈,氣得直抽自己嘴巴。

圖片

本來因為宋丹丹、李雪琴和汪蘇瀧共同參加過第一季,三個人之間關系會更親密一些,誰知道兩個小輩被懟了一天,到了晚上嚇得不敢多話了。

然後宋丹丹提議舉辦篝火晚會,讓大家唱歌跳舞,施展才華,加深彼此印象,但顯然大家的臉上寫滿了不情願。

圖片

武大靖提議開運動會吧,於是宋丹丹決定後天是運動會,明天是晚會,堅持篝火晚會能拉近彼此距離的觀點,大家也只能支持。

圖片

宋丹丹還讓大家一起排練個舞蹈,但偏偏這季有個不願從眾的王傳君,直接拒絕參加晚會演出,並解釋到:「我們不能因為布置一個任務,要求大家一定完成就必須完成,我不。」

圖片

一系列操作下來,宋丹丹被網友吐槽PUA嘉賓,不考慮大家的感受,過於強勢的大家長做派,引起極度不適。

不過也有人認為,李雪琴打自己巴掌的行為很尷尬,讓別人也下不來臺,有點陰陽怪氣,很不尊重人。

圖片

圖片

圖片

不過不管怎麼說,因為宋丹丹在綜藝中的表現,內娛也很久沒如此熱鬧了。

02 代際沖突

有觀眾認為宋丹丹如此之舉,是故意為了節目制造爆點,但其實細分析下來,此話還真有失偏頗。

在《桃花塢》之前,宋丹丹就因為參加其它綜藝節目太過直言不諱,將自己送上熱搜,成了黑紅體質。

在《花樣姐姐》中,宋丹丹直接給大家論資排輩,強行規定幾個晚輩管自己叫媽,管王琳叫大姨,管走女神路線的林志玲叫二姨。

圖片

林志玲輕輕地說句我是姐姐,李治廷表示自己私下喊她姐姐,還被宋丹丹阻止了。

還有《奇葩說》上,她不喜歡選手的觀點,直球到表達「你爸這人真不怎麼樣,我不光不喜歡你,我還不喜歡你爸」,惹得對方很不高興。

圖片

後來選手被淘汰,用委婉的態度請求宋丹丹解釋那句「我不喜歡你爸」,宋丹丹只好道了歉。

圖片

《王牌對王牌》中,她因為答題搶不過華晨宇,硬逼著節目組多噴他,勝負欲極強。

游戲規則是要求大家唱沒有邏輯性的歌詞,賈玲的「請你不要到處摳摳」硬是被她認為有邏輯,讓賈玲也倍感無語,到了自己則是另一套標準。

圖片

她這樣的行事邏輯在綜藝《演員的誕生》也有所體現。

得知章子怡和劉燁也選擇了劉敏濤後,宋丹丹便嚷嚷著要改選,並解釋是怕劉敏濤年紀大,沒人選。

圖片

不止是對其他人,宋丹丹說話直起來連親兒子也不放過,在《向往的生活》中,宋丹丹嫌棄巴圖甚麼也不會,直接說自己生了一個廢物。

也難怪老好人何炅都表示宋丹丹是情商不高。

不得不說,宋丹丹的情商確實堪憂,從表象來看,造成這種性格形成首先是因為時代環境所致。

宋丹丹出生於1960年,已年過60,她出生的時代,父權社會壓制還較為普遍,流行論資排輩和三綱五常,對孩子的教育更是東方式的嚴厲,即使當下社會高度發展,依然沒有擺脫這種文化烙印。

宋丹丹成長於那個年代,耳濡目染著家長式權威教育,是根深蒂固到骨子裡的東西。

圖片

所以在節目中你能看到她迅速解決複雜問題,努力扮演老一輩家長角色,以防止自己的管理責任落入員工的手中,享受支配權利和絕對的權威,堅持以長輩為絕對權威的體系中,但同時也會造成與新一代形成代際鴻溝沖突。

聽到李雪琴合理分工和武大靖開運動會的提議,宋丹丹表面看是詢問大夥的意見,實則主意已定,並且不允許別人反抗。

圖片

在《萌探探探案》第二季中,她敢於直接表達該節目是史上最累人的導演,做的史上最累人的綜藝。

年輕人對此言論嗤之以鼻,認為她不夠尊重導演的良苦用心,但到了她本人,她認為自己不過是實話實說,言語間視若無睹其他人的反應與辯解。

其實這樣的矛盾沖突是時代必然的產物,代際沖突背後,是儒學文化的傳統與現代文化的碰撞。

隨著時代發展,年輕一代的人們愈發自我意識覺醒,我們與父輩的社會際遇和文化觀念幾乎是割裂的,所以吃瓜群眾會對宋丹丹的所作所為進行抨擊,並直截了當地認為她是倚老賣老,言辭行為油膩。

圖片

我們年輕人面對著新世界,互聯網、短視頻促成了新價值觀的出現,新興行業也頻頻面世,老一輩的經驗、思想和行為邏輯,在當下新價值觀面前已愈發無所適從,很難為年輕人解決當下的問題。

所以這也是宋丹丹一部分性格形成的原因。

03 擰巴與和解

不過若你認為宋丹丹就是個傳統守舊的人,還真大錯特錯。

宋丹丹出生於高幹之家,自小就是家裡的掌上明珠,故養成了離經叛道的性格,讓她有勇氣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愛情。

考入了人藝的表演訓練班後,宋丹丹成為優秀的演員,她在表演上有著異於常人的天賦,所以出道沒多久就成為人藝的臺柱子。

圖片

人藝看匯報演出時,導演趙寶剛看後稱宋丹丹是他見過的演員中唯一的天才,這也使得宋丹丹更心高氣傲,認為自己是當下中國最好的女演員,心中目標直指奧斯卡,未曾想1989年那年改變了宋丹丹的命運軌跡。

小品《懶漢相親》的爆火,讓宋丹丹一夜之間家喻戶曉,也就此讓她的事業錯位。

圖片

她成了女笑星,這與最初的理想背道而馳,可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符號。

那年的她還年輕,有的只是被圍困現實處境下,一個女藝術家的憤怒。

於是愛情成為了她的全部。

宋丹丹青年時期和初戀相愛五年,最終無疾而終。

圖片

向來我行我素的宋丹丹,為了擺脫失戀的陰影,和一個男孩相戀僅三個月就結了婚,但婚姻僅維持了一年,倆人就離了婚。

再後來就是她和英達,也是最為人熟知的一段。

那時候的她以為男人是神祇,能拯救無望的愛情,感情是漣漪激蕩命運的喜歡。

從相戀到結婚,十年光景,磨平了激動和悸動。

圖片

英達和梁歡的緋聞傳得沸沸揚揚,宋丹丹和英達整日吵架,她希望英達能回到家中和自己好好過日子,但生活的耳光還是不能把女人打醒,男人只要權衡利弊後就能頓悟。

宋丹丹為人感性,向來不愛按常理出牌,在結束了與英達10年的婚姻後,面對媒體的鏡頭時,她坦然說出了離婚的原因:

「離婚是我提出來的,因為我有了十年裡面唯一的一次婚外情。我太孤單了,太需要愛了。」

圖片

這句話說出,隨即引發軒然大波,用出軌告解心裡的悲痛,那不是繁榮,是最後荒唐的醉生夢死,看似鮮豔,卻是糜爛。

但也能看出宋丹丹的擰巴,她既愛得驚心動魄,又無法灑脫放下。

離婚多年後,宋丹丹仍多次提及英達,並直言英達對自己兒子巴圖不管不顧,但英達卻再也不願在大眾面前談及過往。

即使和商人老趙認識了28天,便匆匆忙忙進入第三段婚姻,她仍在思考和英達的婚姻怎麼就失敗了。

圖片

直到五十歲,她才如夢初醒,明白這是緣盡了。

幾年前《我愛我家》劇組重聚,宋丹丹終於說出「感謝英達」這句話,這一句滿滿的自然肆意,對比部分時光裡的酸澀和苦憾,她的釋然顯得格外磊落。

圖片

她終於與自我和解。

不過人的性格是難以改變的,心態放平,隨性而活,但骨子裡依然驕縱擰巴自我。

趙寶剛多次說過宋丹丹是性情中人,這樣的特質讓她擁有著藝術家敏感脆弱的神經質天賦,也讓其在世俗輿論中備受爭議。

圖片

她知道自己拍了很多爛劇,多數時候難以選擇,卻也能為了劇本的修改權,跟編劇宋方金大吵。

她接受了兒子的平庸,卻公然在節目裡帶著恨鐵不成鋼的情緒發洩。

她懂得人要率性而往,野蠻生長,為自己而活,卻還是像個古板的家長,對晚輩喋喋不休,甚至拉郎配。

她是在那個時代出生的,有著屬於年代感的某一種特質,但她也被這新鮮的時代拋下了。

圖片

其實宋丹丹是個好演員,這個歲數她仍保持著對角色的新鮮感,實屬難能可貴。

這也不由得想起在《演員的誕生》節目中,宋丹丹重演話劇《萬家燈火》的最後橋段,驚豔全場,舞臺上的她仿佛要填補自己經驗的鴻溝,投身尋找失去的時光。

圖片

那一刻,我相信,她做了彩色的夢。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