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產業,未來在何方?

華語電影產業,未來在何方?

文:阿醒

2022年的影視娛樂行業,並非處在一個能讓人無限樂觀的蓬勃時代。行業的外部和內部,壓力仍大。所幸的是,目之所及,華語電影圈的廣大同仁,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之中,為行業的未來守護著火種。

說到未來,每個關心華語電影產業未來的人,應該都會關註每年三月從不缺席的,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國際影視展(線上版)(FILMART Online)。

作為一年之中,整個華語電影產業界最早舉行的一個業內活動,FILMART一直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甚至被稱為「亞洲首要的影視界盛事」。

來自世界各地的制片人、發行商、投資者與業界代表齊聚一堂,除了會有各大影視、娛樂公司就自身項目與計劃進行宣講,還會有題材多元的專題研討會及特別活動,以及於線上同期舉行的亞洲電影投資會(HAF),讓業內人士能得到多向的即時溝通。

今年,FILMART步入第26屆,並於線上舉行,預計有超過700家參展商為近8,000名業界代表帶來超過2,200套世界各地的影視作品。而最讓人期待的,是與FILMART同期舉行的全新活動——EntertainmentPulse(亞洲影視娛樂討論版)

討論版會在3月14至17日於線上舉行。

四天之中,討論版邀約的許多重量級嘉賓,將圍繞多個行業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包括串流(OTT)平臺熱潮、內容創作和節目糢式的展望、紀錄片和動畫的未來發展、後疫情時代制作、元宇宙和非同質化代幣(NFT)在影視娛樂方面的發展潛力等等,每一個話題,都關系著娛樂行業的未來。

下面展開講講討論版的具體議程。

本次討論版的議題,一個核心的焦點是跟業界最前沿的虛擬世界相關,至少有三場活動,從三個面向來圍繞探討。

第一個,是「與虛擬人邁向未來娛樂新領域」。數字王國行政總裁謝安這位主講人,作為好萊塢最具影嚮力的華人管理高層之一,履歷也是非常了得。獲獎無數的視覺特效工作室數字王國,曾經服務過《複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蜘蛛俠:英雄無歸》等大片,而這支隊伍,就由謝安統領。

《蜘蛛俠:英雄無歸》

數字王國多項首創專利技術中,最能為視覺特效及沉浸式體驗帶來革命性突破的就是「虛擬人」,之前借此成功「複活」了美國傳奇歌手Tupac跟華人巨星鄧麗君,就讓世人側目。接續這樣的成就,「虛擬人」技術日後能在娛樂領域達到怎樣的高度,是一個非常值得暢想的方向。

除了這個尖端話題,「元宇宙」則是前陣子探討熱度居高不下的領域。亞洲影視娛樂討論版特意籌劃了幾個相關講演,其中一個就是「於元宇宙建立您的虛擬土地:The Sandbox」。

所謂「元宇宙」,是指「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既然它的本質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那麼,基於共享的基礎設施、標準以及協議,用戶將能通過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以沉浸式的方式參與到元宇宙的構建中去。

主講人Sébastien Borget作為The Sandbox營運總監兼聯合創辦人,對區塊鏈技術、游戲以及教育工作有相當充分的經驗,而在他深耕行動電話游戲領域的十幾年間,由其主理、營銷的熱賣作品之一《The Sandbox》,曾經連續兩年獲得App Store年度最佳游戲的提名。

《The Sandbox》

游戲是提供虛擬世界體驗的一個媒介、渠道,從The Sandbox到元宇宙,有一葉知秋的意思。再結合這一討論前後開展的兩個小演講「帶領品牌進軍元宇宙:從產品到零售體驗」以及「探索元宇宙商機」,相信即便是不熟悉新科技的聽眾,也能對元宇宙這個前沿領域,以及對元宇宙這一立體空間之於我們社交、學習、合作、娛樂、商業推廣等多方面的價值,有相當直觀的了解。

至於第三個跟虛擬世界相關的議題,是「NFTs – 數碼化的娛樂體驗」。所謂NFT,指的是非同質化代幣,即可以進行買賣的數字資產(包括圖片和視頻剪輯形式)的唯一加密貨幣令牌。

我們之前聽說過比特幣、以太幣、狗狗幣等多種數碼貨幣,而作為區塊鏈技術的一種虛擬資產,新寵NFT以其豐富的種類,譬如圖片、音頻、視頻、游戲虛擬角色及裝備等等數字產品,拓寬了人們對於資產的認定。與此同時,它又以其原創性、唯一性與稀缺性,打破了網路作品被頻繁拷貝、抄襲的命運,保障創作者/持有者的收益與名聲。

去年異軍突起的NFT,是很多人想要了解卻未能深入了解的事物,這一次,我們就可以聽到霍士廣播公司首席資訊安全官及Blockchain Creative Labs(BCL)主席Melody Hildebrandt來探討。

Melody Hildebrandt

她的工作內容,包括為霍士品牌旗下所有覆蓋網路、行動電話及家居程序的數碼體驗進行產品及工程工作,其中她所主導的2020年超級盃直播,打破了所有全國性錄像並行紀錄,以4K/HDR制式重新整理了品質水平。由她來講NFT,既有科普意義,又有嶄新角度。

這時候,我們可以回落到跟當下影視關系更為密切的話題上,譬如「紀錄片的力量——喚醒觀眾的渠道」。

顧名思義,它主要探討的是紀錄片如何喚醒公眾對環境、性別平等問題的關註,並由此對社會產生正面影嚮。這是NHK(日本廣播協會)ENTERPRISE, INC.執行總監Imamura Keni-chi來主講的。

Imamura Keni-chi

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重要題目,那就是著名演員及電影監制林家棟主講的「與香港影視業對話:重新認識『香港制作』」。

一方面,是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地,業已取得前端的國際地位,另一方面,則是大灣區的發展給當下香港與影視行業帶來了潛在的巨大商機,那香港這個「東方好萊塢」如何在新境況的機遇與挑戰中,繼續輸出「香港制作」,是一個很宏觀也很迫切的話題。

《手卷煙》中的林家棟

林家棟除了我們熟知的影帝身份,他也是新近多部香港本土制作的出品人或監制,他的多元身份,對新時期的香港電影產業一定會有非常獨特和內行的觀察。

同樣跟香港本土創作相關的,是「讓您的觀眾感覺更親切:本土化的翻拍劇集」。我們知道,2018年日本有一部同性熱劇《大叔的愛》,三年後,翻拍的同名港劇播出,黃德斌與呂爵安完成了對吉田鋼太郎與田中圭的隔空接棒。

港版《大叔的愛》

討論版的這個話題,就由這部港劇的監制與編審盧思麟,來跟Mother Production的監制Harold Valentin及日本電視臺國際業務總監Yuki Akehi搭檔主講。究竟本土化劇集有甚麼發展趨勢,翻拍故事又要如何平衡「本土口味」和「原版劇本」,確實很值得在這個IP越來越金貴的創作環境下好好談論。

展望亞洲影視娛樂討論版這次的安排,每個選題,都很有當下性以及話題度,而整體羅織起來,又起到了互補和觸類旁通之功,最終實現了在世界與香港,泛娛樂與影視,歷史、現在和未來,前沿與傳統等多個維度之間,還原出一個以香港為代表的大灣區甚或中華文化的現狀,並勾勒出逐漸清晰的長期走勢。

而這,僅僅只是第一屆。

我們有理由期待它作為FILMART的強力補充,能持續以最鮮活的情報、最先鋒的思維,去開拓行業邊界,促動業界發展,讓華語和亞洲視野中的影視娛樂工業,能找到那枚通向未來的鑰匙。

來源:虹膜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