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和別人撞臉時,如何把別人襯成平替?

撞臉

撞臉這件事,無關時代和地域

無關種族和性別

甚至無關物種

還有種非常意識流的撞臉,比如某網友說馬爾福少爺長的像菜刀

神評論:「我初中有一個同學咬死自己的奶奶長的像麻將!」

跟這種戲劇性撞臉相比,最尷尬的還是兩個美女撞臉,就像撞衫一樣,總要分出誰是原裝,誰是高仿或平替

前陣子方圓和易夢玲還因到底誰抄誰的問題,粉絲撕得難分難捨,正主甚至親自下場開噴。

也不怪方圓生氣,先是被說三分普女,又被說靠模仿另一個人進階,換誰誰不急眼。

其實,關於撞臉這件事,一是在於市面上的風格很窄,大家都搞氛圍純欲那一套,大捲髮厚嘴唇短上衣,照搬元素自然看起里大差不差。

有些撞型也屬實無奈,長得實在像,但未必無解。

今天氧叔和大家系統聊聊面孔相似性的問題,或許可以幫助大家找到自己辨識度的最佳解法。

01

面部相似性的權重

想提高辨識度,別在鼻子上下功夫了,鼻子可以是顏中心,可以決定女生的質感和顏值上限,但做不到把你和別人區分開來。

稍有不慎,太突出的鼻子往往撞不到啥好的形象,比如長鼻猴、巫婆鼻、老鼠鼻。

研究面部相似性的相關資料,通常是將面部拆分為內部部件(眼睛和嘴巴)和外部部件(臉型和耳朵),壓根沒把鼻子算進來

比如被說撞臉的易夢玲和方圓,單看鼻子完全是兩種風格。易夢玲各個角度嚴防死守,弱化她並不起眼的鼻子

而方圓則是各個角度都強化鼻子的特徵,上面的痣也很顯眼。

然而並沒有什麼用,最多也只是分出一個更軟糯、另一個更御姐美艷。

她倆像的關鍵在於相似的短圓臉型和偏大的嘴巴。

在面部相似性的研究中,權重值最大的是臉型,其次是嘴巴,權重值最低的是耳朵和眼睛。

所以沒辦法,她倆換其他風格也會像。

日本分京

日本演員阿部寬,因和三石弟弟有著一模一樣的臉型,二人也被說撞臉。

最右,抗戰時期的「美容大王」

說臉型還比較籠統,更具體點,撞在下頜部位。

因為面部輪廓上半部分由上頜骨、顴骨、顳骨、額骨和頂骨構成的圓弧形結構,下半部取決於下頜骨的形態。

在影響臉型的重要因素中,頜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決定了臉型的基礎結構,因此,臉型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下頜部位的差異。

猜猜這是誰

為啥五官中嘴巴的權重最大?

人對面孔圖片知覺時的知覺廣度大約為2°視角,即2°視角內的信息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工。

嘴巴處於整個下頜部位的中心,在判斷臉型相似性時,被試注視最多的是嘴巴部位,因此注視點落在嘴巴區域時,整個下頜部位的信息都可以得到加工。

黑島結菜與二宮和也,一模一樣的下半張臉和嘴

西班牙分冪

所以,當你也想擺脫跟另一個人撞臉的陰影,最高效的途徑是,改改下半張臉,比如箍牙調整頜面、用唇妝修飾嘴巴形狀等。

02

面部相似咒語

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個梗,「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尤其是說哪兩個人像時,這句話簡直像句詛咒。

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心理與行為研究出一個結論,如果讓你判斷這兩個人的面部相似程度:

當這倆人輪廓、五官完全不太像時,你會因為第一眼就get不到二人的相似之處,從而不再比較其他維度,直接做出「很不相似」 的判斷。

當人們認為兩個事物「很相似」時,通常是比較了面部的多個維度,才做出這樣的判斷。

比如下圖網紅,打眼一看和韓國某女solo歌手的臉型、嘴巴很像,你會為了驗證腦海中的這個想法,近一步認真比較其他維度。

再細看,一樣的韓式一字眉、一樣的上眼瞼彎曲下眼瞼平直的眼型,一樣有點露鼻孔,從而在頭腦中順利得出「她倆很像」的結論。

網紅:妹妹

當被比較的兩張臉在某些維度上相似,在另一些維度上又不相似時,人們就需要考慮各維度的重要性,以及維度間的關係,以便做出更恰當的判斷。

下圖撞臉某塘主的網紅,雖然臉短了點兒,但下半張臉輪廓宛如粘貼複製,近一步又對比了眉型、長瞼單眼皮、甚至邪魅一笑的嘴角弧度,平衡權重,得出二人相似的結論。

越覺得這倆人像,你就會越仔細的研究這倆人哪像,越仔細看,大腦中的印象又會不斷被深化。

網紅:超子哇

因此,做出「他倆很像」判斷的加工過程,比做出「他倆很不像」判斷的加工過程更複雜,需要更多的加工時間。

03

面孔物理相似性與心理相似性

遺傳和後天環境都會影響我們對面孔審美的偏好

進化論認為,人類為了生存和繁衍,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生理和心理機制使個體偏好特定類型的面孔。

有一些是刻在基因里的先天印象

比如娃娃臉特徵的面孔會被認為更加熱情、誠實,也更幼稚;年齡偏大、薄嘴唇、眼角有皺紋的面孔看起來更聰明、果決。

但每個人的社會經驗也會在印象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

不同個體社會經驗的不同,相同的面孔特徵激活的個體面孔刻板印象也不同,因而導致了人們即便是面對同一張面孔也會褒貶不一,形成了不同的個人審美偏好。

國漫巔峰《一人之下》里有一個關於「以面相人」的情節很有意思。你第一眼看這個人時,可能得出和男主一樣的結論,這個人正氣凜然、很嚴肅、很刻板。

但若單獨看他臉上的某些細節,會對這個人有不一樣的感覺,人生在臉上雕刻的痕迹相當明顯,乖戾冷漠的眼睛,單獨看嘴角的話很不舒服。

人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貌相,但人們習慣綜合地感受外表,其實很多真實會隱藏在面部細節當中。

在心理學中也受暈輪效應的泛化影響,如果你被劇里的某個反派氣得牙根痒痒,在現實生活中碰見長得和反派相似的臉,大概會對TA印象不太好。

比如福建寧德的一名小伙,被誤以為是林生斌躲到寧德鄉下來了,跟老婆出門買菜都會被路人攔下痛罵

同理,「宛宛類卿」、「一見鍾情」、「情人眼裡出西施」也是受知覺加工過程中的泛化影響:一個你熟悉的面孔有著積極特質,與其相似的陌生面孔對你來說也更有吸引力。

關於這一點,拼的是心態。

《如懿傳》中,魏嬿婉因為跟如懿有三分相似,上位之路少不了這一點輔助;《甄嬛傳》里嬛嬛回宮后也不再會為自己是替代品哭得真情實感,反而主動接皇后話茬,藉此撩撥起大胖橘的憐惜之情、愧疚之心。

前陣子流傳的動畫版也是抓住了相似的精髓,很像又很不像

最後氧叔想說,我們普通人,不靠顏吃飯,撞個臉撞個型啥的對生活沒太大影響,甚至有很多跟你條件差不多的,是你的種草或避雷指南。

整形要借鑒跟自己長相類似的人做模板、化妝弄頭髮參考跟自己條件差不多的美妝博主,甚至學跳舞都要找和自己身材差不多的舞蹈老師。

成為自己的頂配永遠比成為別人更適合你,也更容易。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