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王家衛拍胡歌慘不忍睹,土味胖仔與肥妞卻極度驚艷?

21世紀奇觀——翻拍電影與改編小說,不光毀經典,更毀男神。

那邊,許鞍華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拍攝的《第一爐香》,預告片中,彭於晏如打工小哥的形象還歷歷在目。

這邊,王家衛新作品《繁華》的預告片就把胡歌拍的一言難盡。

還是熟悉的色調,還是熟悉的旁白,只是再也沒有梁朝偉與金城武式的憂鬱浪漫。

很多網友評論:整隻預告片,不醜也不難看,只是完全與電影不搭邊。

不看文案還以為這是個威士忌廣告或者汽車洋房廣告。(和最後一張的鏡頭與美感差太多)

為什麼王家衛拍胡歌像賣酒廣告?

氧叔仔細看了好幾遍《繁花》的預告片,認為大眾不怎麼買賬是情有可原的。這部小說的原著一直都有不錯的口碑,其次又是王家衛與胡歌一起拍,期待值都拉滿了,結果給觀眾看彷彿商業廣告的預告片,這落差屬實有點大。

胡歌沒有像彭於晏一樣被拍的很閏土,但這大背頭與西裝,沒有拍丑卻只拍出了霸道總裁賣酒感,也是王家衛這類導演不該出現的狀態。

從美學的角度看,預告片中的色調還是王家衛式的昏暗調調,但配樂與鏡頭的美術設計——搭場景感很強、真實感很弱、畫面禁不住細看、旁白也略微僵硬。比如下面這個胡歌奔跑的場景,建築物虛化的彷彿像是後期ps的。

再從改編原著的角度看,《繁花》的原著是一部具有地域與時代特色的小說。

「六十年代的少年舊夢,輻射廣泛,處處人間煙火的斑斕記憶,九十年代的聲色犬馬,是一場接一場的流水席,敘事在兩個時空里頻繁交替,傳奇迭生,延伸了關於上海的「不一致」和錯綜複雜的局面。」

而電影的簡介是這樣的——該電影改編自上海作家金宇澄的同名長篇小說,以上海話描寫出1960至1990年代的都市,講述阿寶、滬生、小毛三位主角的上海往事。

電影的簡介簡單沒所謂,拍攝時也可以酌情刪減,原著的那種地域人事的飽滿感是真的不該被割捨的。也許正片會好很多,但就目前播出的預告片來看,那種90年代的錯綜複雜與斑斕記憶好像並未被展現,有的只是類似於舊時光的昏黃濾鏡。

關於王家衛究竟會不會平衡藝術與商業,我們就不討論了。氧叔發現在今天的互聯網世界下,具備藝術創造力的人已經不僅限於知名導演與藝術家,一些普通的看著不起眼的人,他們同樣具備令人眼前一亮的美學表達能力。

比如,某音上的土味王家衛(ID:冷少)。身材胖胖的男女,用很王家衛的bgm與濾鏡,拍著簡單的生活場景,但故事內容卻戲謔又具有哲思。

還有某手上的土味周杰倫,用最生活化的場景與不屬於主流審美的方式唱著周杰倫的歌,cos周杰倫的動作。

甚至還有從草根一路做到全世界的李子柒,我們不是說這類內容就比知名大導的內容好多少,而是從這些普通人甚至說是草根人群創造的內容里,反而出現了知名大導缺失的東西——生命力與真實感。

李子柒視頻畫面vs大導演的電影畫面

某些大製作的電影和電視劇美術設計,還不如李子柒和一些優秀視頻博主的畫面具有美感。

知名大導用最高的預算與投資拍著最不符合美感的畫面,草根人民卻在有限的認知與經濟能力下把內容拍的具有自我意志與活力,這算不算這個時代最黑色幽默的一件事?

那麼,為什麼連王家衛本人都土了,看似土味的普通創作者卻審美出眾?

個人IP本就具有無限價值

在這個內容創作者泛濫的時代,氧叔認為失掉本心的神壇人物與熱愛生活的普通人相比,前者並沒有後者更具有創造力與吸引力。

王家衛有王家衛曾經的輝煌與經典高光時刻,但當他開始在商業與個人創造之間做取捨,開始做出一些不具有美感的表達時,他的審美價值並不比那些用心創造真實自然內容的普通人高。(王家衛vs豆瓣小組的無用美學創作)

個人IP本就具有無限價值,這個人意識到並開始挖掘與展現時,他就能在發達的互聯網上獲得關注與讚美;而當這個人開始放棄IP的活力與創造性時,他也會跌落神壇。

就像當年胡歌轉型出演《琅琊榜》,一改早年古偶王子的形象與角色,拓寬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天花板。也許對於明星來說,他們怎樣都是賺錢的,但對於他這個個人IP來說,他的藝術價值就已經不一樣了。

同樣,如果他在轉型后又接各種爛片與不好的角色,展現俗套的演技,那同樣也會影響他的IP價值。

其次,氧叔也認為富有創意與生命力的審美作品不問出處。我們在欣賞美與討論美時往往只是談論美本身,美與不美與創作者的身家並不完全相關,很多經典照片都是普通人自發拍攝下的。

拿過兩次奧斯卡且擁有無數提名的知名服裝設計師Jenny Beavan,在進入行業時就並不是什麼頂級設計學院畢業的人,更沒有相關的從業背景。但在她手下,依然誕生了無數經典設計。

已經71歲的她說「我對時尚沒興趣,我只是講故事的人」的英國女人。

王家衛的審美表達是王家衛自己的選擇,普通人同樣也具備這樣的選擇與表達權。

個人美人IP的搭建

說到個人IP,那必定要提一提氧叔以前就為大家講過的個人美人IP理念。自媒體時代互聯網為我們這代人的價值賦能,那麼只要你想,每個人也能就自己的特色與審美偏好構成自己的美人IP。

如何構建自我的美人IP呢?第一步是整個IP的定位,一個關於你真實風格狀態的定位。面部風格是什麼?形體風格是什麼?然後結合你的審美偏好,定位一個基於你個人的IP。

列舉一個公式:總體性格+面部風格+穿搭風格+個人偏好,這四個要素拆解細分下去像女明星的宣發團隊一樣為自己做一個細節向的IP計劃。

舉個例子,虞書欣就是一個從小透明逐漸精準定位自己美人IP的普通長相女明星。

早期的她不論從五官還是身材風格在娛樂圈內都不算出眾的,長相的辨識度也不強,但她整體的美人IP定位就不是艷壓式大美女,而是腦子不太靈光的幽默小美女。

在這個基本盤下,她說話大大咧咧,穿搭小女生。人人都整渣女大波浪,她就碎花裙+齊劉海馬尾。

那麼虞書欣的美人IP公式就是:大大咧咧傻女孩+幼態圓潤的臉+小女生式穿搭+個人審美偏好也偏活潑。

當然有人會說她這個造型沒有那麼美啦,但是大家可以注意觀察,她的齊劉海+碎花裙裝扮幾乎成為了她個人造型的記憶點,在她們整個女團里,她的個人造型記憶點是最強的。

同樣的道理還有Lisa,鐵劉海又怎麼樣?只要這個髮型與風格是具有她本人屬性的強記憶點,那就是她的自我美人IP,其他人學都是「菀菀類卿」,鞠婧禕妝發同理。

那麼再複習一下,個人美人IP定位就是越清晰越好:總體性格+面部風格+穿搭風格+個人偏好。這個定位公式的思路也是從我們提升自我的步調上考量的,不在意短時間,更看長遠計劃。

個人美人IP養成第二步,確定你的風格or內容賽道。比如某音冷少,他雖然長得不是很帥氣,但是他也具備自己的美人IP,那就是胖胖的土味王家衛。

確定風格賽道第一招,就是選一個模式,然後長期堅持下去。最簡單的化妝風格和修圖風格。

某書上的網紅,她們在走紅前都是具有很統一的審美風格。比如這個狐狸眼少女,不論她是不是長這樣,哪怕是修圖,她的化妝狐狸眼+修圖風格都是統一的。

已經去世的雪莉的妝也很具個人特色,純白的臉+水蜜桃式嘴唇,她雖然會變穿搭與發色,但這個妝容模式從沒大變過。久而久之也成為了她美人IP下的風格賽道。

找風格賽道第二招,優點1+結合其他獵奇點或者優點。某直播的博主,她的長相乍一看就是很泛泛的漂亮女網紅,但是她直播的方式就是「哭播」。當漂亮沒法成為唯一的強辨識度,那麼再結合一些其他的東西。

長期堅持做一件事或者帶著什麼東西,那麼這個東西就會成為別人記住你的點,也就會形成一個屬於你自己的賽道。漂亮+工作能力強;漂亮+喜歡蹦極;長相甜美+特定的喜歡穿某個款式的衣服or顏色。

美人IP的養成某種程度上是不是也很像自我價值提升?而且用這個思路去想變美與外貌,幾乎也不會有顏值焦慮與虛榮心了。

放在普通人身上,確定你的風格賽道可以的方式是,在喜歡復古穿搭的基礎上長時間的佩戴一個你非常喜歡的飾品。用重複風格飾品的方式強化他人對你的記憶。

比如世人回想起黛安娜王妃的風格,總喜歡脫口而出套裝、帽子、珍珠。

說起景甜,那就還能想到前段時間被她刷屏的旗袍和珍珠。飾品強化記憶不需要如何去挑選,最重要的點就是你喜歡和適合什麼就長期佩戴並且精細化展示,漸漸就會出現強化風格效應。

包括和王思聰糾纏的孫一寧,她的長相具有男孩子像的英氣辨識度,但是放在抖音網紅里依然有些同質化。

所以疑似她在火之前就聯合其他女生炒同性cp內容,在眾多美女里不出算出挑,那在les美女里做第一也能出圈。她的美人IP風格賽道:英氣美女+les美女。

如何確定你的風格內容?那就是你喜歡的風格+一個再細節的風格或者標誌物,在大領域裡沒法出圈,但在很小的領域做到具有記憶點,也是一種美人IP養成方式。

整個美人IP構建的邏輯是:美人IP的細節定位+美人IP的風格賽道選擇與培養。

個人美人IP構建成功的關鍵點在於:當別人談論某個個體時,大家腦海里會出現非常具象化的她的影子。

這是一個審美並不那麼友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每個人都能展現自我特殊性與美感的時代。你的美人IP是什麼?

來源:新氧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