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看不到這片的完整版

孔雀

 文:艾飛

2005年有部電影,姜文連著看了好幾遍,他說在中國很難出這樣的電影,非常感動。

導演田壯壯也很推崇它,說這是一部「吐血式的作品」,會一直流傳下去。

這部電影就是當年獲得柏林銀熊獎的《孔雀》。

電影初剪版本有4個多小時,後又壓縮到一個接近3小時的「最終版本」,最後為了通過審查,刪減到現在的兩個多小時。

用導演顧長衛的話來說就是:

生如孔雀,儘管一生再黯淡,平庸的歲月再漫長,也總可以等到開屏的瞬間。這樣的瞬間,便足以將生命照亮。

電影《孔雀》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那是個劇烈變化的社會,人們都被裹挾其中,一個個被壓的支離破碎。但導演拍的很平靜。

他沒有大肆渲染苦難,而是用一種回憶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五口之家的日常。

然而,電影裡這一幕幕令我們大為震驚的事,在當時卻再正常不過了。

每個時代都是如此,當我們身處其中,不知不覺就被改造,等到若干年再回顧,才知道是多麼荒誕可笑。

在《孔雀》中,姐姐是最特別的一個。

電影開頭有一幕刻畫的很形象:姐姐獨自在彈奏手風琴,看到旁邊開水煮沸了也遲遲不願抽身。

這個畫面就預設了姐姐的處境。

周圍的人們就好比那壺裡的水,在狂熱的環境裡躁動不安,而姐姐不為所動,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面對父母安排的工作,姐姐完全提不起興趣。

她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當一名傘兵,每次看到城裡的傘兵從天而降,她都會騎著自行車奔到田野上去看。

因此,姐姐決定報名當兵。

但姐姐低估了這競爭的殘酷。

姐姐認識了一個軍官,為了搞好關係,約對方打乒乓球,當對方聽到要幫忙當兵時,擺擺手說:

公事公辦。

於是,姐姐想著要不送送禮,等到她找弟弟湊了「巨資」,買了菸酒再找軍官時,已經晚了。

因為同時期有個一起報名的姑娘,她大姐把自己獻給了軍官,給妹妹換來了傘兵的機會……

姐姐的「傘兵夢」破碎了,她的理想就像是丟進水裡的酒一樣,沉入了水底……

可姐姐不甘心,雖然現實世界拒絕了她,她也要在自己裡的世界實現理想。

於是,就有了我們整部電影的華彩樂章:

姐姐騎著自行車,帶著自己做的降落傘,在街上飛奔了起來。

那一刻的姐姐,內心全然釋放,生命綻放的如此美好,彷彿自己已經就是個「傘兵」。

可在現實的眼裡,姐姐卻是個神經一樣的逃兵。

當大街上的母親看到姐姐後,羞愧不已,發瘋似的撲了上去……

在電影《孔雀》裡,姐姐始終是「一個人,沒有同類」。

你會發現,這個人物想要的,從來就不是這時代所看重的東西。

這時代人人都喜歡搞運動,但她沒興趣;這時代大家都喜歡看熱鬧,但她不喜歡。

可以說,姐姐完全是一個純為精神世界而活的人。

因此我們才會看到,她為了追回自己在大街上遺失的降落傘,不惜跟著一個叫果子的男生來到了小樹林。

然後當對方索要代價時,又不惜脫下了自己的褲子……

包括後來,姐姐只是被一個老人家的手風琴聲所吸引,就想辦法接近對方。

可是在世人的眼裡,姐姐成了「狐狸精」,老人家也摸電門自殺。

電影裡,有一段戲讓我毛骨悚然。

姐姐正在廠裡幹活,老人的兒女跑過來對著姐姐一頓暴揍,而旁邊的工友鴉雀無聲。

等到姐姐從地上爬起來,大家照常做事,彷彿一切都沒發生過一樣。

一直以來,很多中國人都有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他們活的千篇一律,辛苦而麻木。

在電影裡,有個場景,把這種國民性呈現的淋漓盡致。

畫面中,姐姐一家五口在打煤球,他們默默勞動,井井有條。

可突然一場大雨傾盆而下,大家頓時都慌了。

有的找磚圍著,有的找油布蓋著,可大家都知道,這辛苦的一切,都要泡湯了。

這個場景有太多那時中國百姓的縮影,老老實實的耕耘著一畝三分地。

可是只要大雨一到,又把一切都卷了進去,連燃燒的機會都沒有。

如果有些「不老實」份子,敢自顧自地走出來,那下場就像姐姐那樣,讓你摔個四腳朝天。

看到有人評價說,這一家裡就哥哥混的最好,我們應當學習他的踏實。

說這話的人,那完全是沒看懂這部電影。

電影《孔雀》裡的哥哥,是全片最無趣的一個。

父母把他捧在手心,看完電影我對這個角色最深的記憶就是在不停的大吃大喝。

這個哥哥的設定是有點傻,但又不完全傻,在我看來,還挺狡猾。

電影裡,哥哥大部分時候都是無動於衷的,可是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他就變的非常主動。

比如,一家五口分糖的時候,按照「慣例」,哥哥分走了一半。

比如,哥哥看上了一個豐滿的姑娘,自己不敢搭訕。

就跑回來讓他媽介紹,還故意刺激他媽說:有人笑你沒本事,兒子這麼大了也不給他介紹對象。

哥哥在家裡養尊處優,到了外面,又各種巴巴的討好別人。

比如,他被欺負了,姐姐看不下去,找人去報仇,可沒過一會,哥哥就帶著燒雞去討好揍他的人,說報仇這事跟自己無關。

在我看來,哥哥這個角色就是現實主義的化身,他這一身的肥肉就是象徵。

電影裡有關他著重刻畫的就是三件事:吃、找女人、擺攤做生意。

與姐姐的追求截然相反,哥哥是一個完全沉迷在物質世界裡的人,和物慾無關的一切,他的表現都是麻木和冷漠的。

事實上,這部《孔雀》裡,人生最悲慘的是弟弟,它讓我們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少年一點點活成了行屍走肉。

一開始,這個弟弟還是一個會給錢支持姐姐去追求理想的少年,還會因為鞋子弄髒了,用粉筆塗白。

可他的存在一直都是被忽視的。就像他自己說的,自己沉默地像個影子。

電影裡,我們看到,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在一次次地碾壓這個少年的尊嚴。

有一次,他畫了一張裸女的圖,被他爸發現後,暴跳如雷,說他是個下流的東西。

他爸擰起他就像擰一隻小狗一樣要把他丟出去,而且還對著外面喊:

鄰居們快來看啊,我們家出了個流氓!

這一切,在我們現在聽來都十分可笑,可在當時的社會氣氛裡,卻是無比的嚴肅而真實。

在電影平靜而緩慢的日常裡,我們會感受到各種各樣恐怖的氣氛。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群人撲向一個人,明明那個人也沒做錯什麼,只是她處在一個禁錮的時代,它禁錮著所有人。

在這部《孔雀》中,從頭到尾都沒有什麼大場景,甚至很少刻畫所謂歷史的痕跡。

可是,它在用一種當事人自述的方式,對人性和命運做一次回顧和拷問。

所謂大時代的洪流,真的有必要這樣嗎,讓那麼多人白白泡湯一生,真的可以無動於衷嗎。

電影裡的姐姐,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理想。

為了這個,世俗的貞操、道德、婚姻在她眼裡都不值一錢,可結果是,現實強姦了她的理想,世俗碾碎了她的精神。

因此,我們才會感覺姐姐最後的哭泣是那麼震撼,因為她的那種悲劇性是那麼的必然,可她又是無比的清醒。

在電影最後,導演安排了他們去觀賞孔雀,但他們每個人都錯過了孔雀的開屏。

所謂生不逢時,就是明明自己也可以像孔雀那樣,自由的綻放。

可是在一個冷酷的環境中,只能一生壓抑自己蜷縮成一隻山雞。

在電影《孔雀》裡,我們看到的,滿眼都是在現實與理想中掙扎的支離破碎的人生。

姐姐的人生碎了,弟弟的人生廢了,父母的人生早已扭曲,只有腦子有點「智障」的哥哥才能和這時代水乳相融。

無論如何,這聽起來,都挺諷刺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局外人看電影(ID:cstkkj)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