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相信,2021年,我們還能看見一線女明星拍出這種審美的廣告。
昨天冠珠瓷磚官宣了代言人為迪麗熱巴,叔看了一眼這個廣告腦袋立刻嗡了一下子,感覺自己在這一瞬間好像回到了20年前。
而且冠珠還是國貨瓷磚十大品牌之一,就算是投放位置受限,但這美工也著實是太粗糙了…
這不是個例,叔越來越發現,現在的廣告,無論位置、大小都逐漸變得空洞起來。不僅毫無背後的邏輯可言,甚至連最基本的審美都不能滿足得了。
拿彩妝廣告來說,一線大牌雅詩蘭黛旗下的MAC廣告,基本誰沾上誰倒霉。
吳磊的口紅廣告里的這個致命油頭能讓你立刻聯想到「人類高質量男性」。
MAC拍男藝人的失敗案例太多了,之前拍張藝興、利路修、王晨藝,你甚至都分不出哪個要更糟糕一些。
如果說男藝人本身就很少能拍好、拍清爽彩妝廣告,那麼女藝人呢?
我猜趙露思看到這個廣告后應該有兩天沒睡著覺。
lisa的雖然沒那麼災難,但妝造實在是敷衍。這個質感極差的粉裙子和粗糙的粉色煙霧特效會讓你誤以為這根口紅只要二十塊。
而且不光缺乏審美,叔發現,廣告現在也逐漸失去了用模特或代言人的臉來「講故事」,來引領潮流趨勢的能力了。
很遺憾地告訴大家,廣告正將進入「塑料袋」式的審丑時期。
「塑料袋」式審丑時期
為什麼會對現在的廣告內容有塑料袋這個形容呢?
因為塑料袋一般只需滿足兩個特點:「一次性的」和能短暫地承載物品。
回顧一下你日常看到廣告的場景和你現在經常看到的廣告內容就明白了。
比如你會在打開微博的時候會看到一個幾秒的開屏廣告,它們通常長這樣↓。
除非丑的太另類,不然它不會讓你產生多大印象,你下意識的用大拇指點擊跳過,然後開始正常的使用。
它們不會像小時候那樣重複地出現在你的視線里,搭配魔性的廣告詞不斷給你洗腦,對於你來說,它們只會在腦海里短暫停留,是一次性的,所以也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有關審美的啟示。
而對於模特和明星來說,她們更不用像以前一樣具備更多的展示技巧還有和品牌理念契合的特徵,不用傳遞什麼美與流行。
因為在這短短的幾秒里,只能容得下一個回眸,一個笑容,一個動作,能做到「短暫承載」就很不錯了。
人家吳亦凡之前就連拍蘭蔻的TVC廣告都不帶動一下呢↓。
迪奧曠野男士香水廣告里的南柱赫也是全程坐在車頂發獃↓。
其實廣告商也想做有質感的非速食廣告,但現如今的消費環境根本不允許他們像以前一樣慢慢打磨經典。
曾記得,迪奧在2010年拍的迪奧真我香水廣告讓無數90后獃滯在電視機前。
短短几秒鐘,查理茲·塞隆那有攻擊性的性感美撲面而來,那一年迪奧真我香水銷量飆新高。
查理茲·塞隆的在廣告中的禮服還掀起了新的審美風尚,那時候廣告是真的能引領潮流趨勢的。
而且這一支廣告創意放到現在依舊沒過時,迪奧整整重拍了16年,查理茲·塞隆也從29歲拍到了奔50。
2012年
2014年
2018年
可在「速食主義」環境下,觀眾即沒有耐心等廣告,也沒有耐心等你磨經典。廣告主想通過最粗暴的操作快速賣貨,那利用粉絲效應快速獲得收益,自然是個最好的辦法。
現實就是,現在能引領潮流的有很多,比如一條短視頻,女明星的一個造型,但應該不會再是廣告了。
能引領潮流又能造星的舊廣告時代
以前的廣告引領過潮流嗎?
它可不僅僅是引領潮流,那是一個能一夜之間造星、能激發審美變革的舊時代。
我們甚至能從過往的廣告風格、模特面貌上看到那時候的社會氛圍,看到大家正在追逐著什麼。
1.有戰亂下的追求的「勇敢武裝」。
三四十年代的時候,全世界因戰亂動蕩不堪,美國丹祺Tangee公司發起了一場口紅的營銷活動,叫「War, Woman, and Lipsticks」(戰爭、女性、與口紅),傳達出「口紅可以讓女人擁有一副勇敢的面孔」的理念。
模特是積極的、陽光的
當時這條廣告激勵了無數女性,用Tangee成為了戰亂下武裝自己的新流行。
如假包換的第一「美妝博主」張愛玲9歲的時候就用自己的5塊錢稿費跑去買了一支小號的Tangee口紅。
因為時局不同,那時候國內眾多消費者對洋貨持觀望態度,所以這類商品傳到國內都要加入「健康、天然」的廣告語,那之後很長時間,畫報模特的臉都是信任度高的「踏實臉」。
2.新時代開啟時的「直給和衝擊力」。
到了1980年代左右,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對「美」開放程度逐漸邁向一個新的台階,消費市場剛剛要煥發生機。
那時候的人是熱情的,直接的,刺激的,有吸引力的,所以廣告中無論是模特的臉還是廣告語都足夠標誌和醒目。
「白麗」牌美容香皂讓模特穿著低胸衣,在廣告語上寫著「今年20,明年18」,擱今天是違反廣告法要被下架的程度。
那時候,社會中對性感的美更嚮往,也更坦蕩。集卡湊一個女郎什麼的,人家早就開始玩了。
同時期的日本這時候經濟高度發達,社會氛圍和對美的追求比我們還要更熱烈陽光,這點在他們87年的可口可樂廣告里就能看出。
3.因廣告形成的清純系造星風尚
很快,屬於我們的熱烈和審美追求也來了。
1990年往後,廣東日化開始佔領國內的消費市場,一直到千禧年前後,好迪、拉芳、蒂花之秀、飄影佔領電視廣告。
因為洗髮水廣告巨多,為了能展示出產品的飄、柔、順,廣告商挑選了大批長發飄飄的女明星和女新人,她們大多有著清純的面容用來展示品牌特徵。
早期清純系
從廣告中出道的女新人也數不勝數,在那之後逐漸形成了清純系矩陣,深刻地影響了未來的審美。
有些曾經的新人至今還活躍,比如「你的益達」郭碧婷。
清嘴Q高圓圓。
從2000年到2010年,國內的廣告市場處於黃金年代,在那短短几年內,它不僅讓國人相信國貨,信任國貨,還創造出絕佳的作品,引領了時代的審美。
再往後,時間節奏變快了,內容也變散了,甚至連廣告的內核都在逐漸失去。
2010年以後,大牌入侵,廣告中慢慢地出現了更多的歐式面孔和一線大咖。
這時候,觀眾的審美在廣告的引領下變成了模仿和仰慕,為了「我要成為她」這個念頭,消費者還會勉強買單。
但等到步入互聯網引領的新時代以後,在大數據抓取下,廣告逐漸懂得迎合受眾審美,再無「引領」的慾望和決心。
他們只能努力的讓受眾產生「我要得到他」的情緒,吸取木村拓哉等人的古早成功案例,用男藝人激發受眾的購買慾。
可這完全是兩個維度…
作為廣告黃金時代的見證者,我們甚至不再期望他們會再次創作出引領審美的好作品,只是連廣告的最基礎——購買慾都刺激不了了。
一個個的,讓人望而卻步。
我們離下一個能帶給我生動的、巨大的審美變革的時代還有多遠呢?
我們都在期待著那一天。
因為我們真的真的,再也不想看到這樣的廣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