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無止境八月」的消失。
「可是現在還不到八月,為甚麼會出現循環呢?」
近期熱播劇《開端》中,在得知男女主發生了循環時,「老二次元」盧迪毫無障礙地接納了一切,只問了一個簡單的時間問題。
盧迪能如此順利地接受時間循環的概念,除了覺得自己是「被選中」的人,也因為時間循環的橋段本身在日本動漫中就很多見。夏天是循環的高發期,對於許多ACG愛好者已經是「常識」。
但時間循環本身,存在著劇情高度重複的「隱憂」。曾經誕生過不少「神作」的時間循環題材,在近些年的日漫裡,似乎已經不再足夠有吸引力。
夏天只是夏天,有花火大會、社團集訓和泳裝回,沒有循環。
動漫裡的「無盡輪回」
《開端》中盧迪提到的時間循環高發期在八月,其實源於ACG界經典的動畫橋段,即京都動畫涼宮春日系列中「漫無止境的八月」這一篇章。
在這一篇章中,擁有能夠「使願望成真」能力、能夠改變世界的女主角涼宮春日,將暑假的時間循環了15532次(小說裡是15498次)。男主角阿虛被動地進入了這場時間循環,意識到了時間的問題,最終通過和大家一起舉辦學習會的方式,完成了涼宮春日的願望,終止了時間循環。
而在2009年播出的動畫版中,制作組玩了一出「行為藝術」——這一篇章將劇情完全一樣、只有分鏡不同的動畫連播8集,對於當時追動畫更新的觀眾來說,等於整個暑假都在重複同一集動畫劇情。
這種表現手法或許是為了之後的劇場版《涼宮春日的消失》鋪路,因為劇場版的誘因正是在這場循環中,長門有希沒有受到涼宮春日循環的影嚮,獨自一人在循環裡感受了近600年的時光。《涼宮春日的消失》大獲成功,拿下8.3億票房,並創下當時日本深夜動畫劇場版票房最高的紀錄。動畫版的時間循環手法,或許是為了讓觀眾對長門有希陷在時間循環中的無聊感同身受,但這一表現手法仍然顯得過於超前,引發了巨大爭議,也成為了動漫歷史上最知名的時間循環表現案例之一。
劇場版《涼宮春日的消失》
阿虛進入時間循環屬於「被動卷入」,並且循環內容也是日複一日的暑假生活。1984年押井守執導的劇場版《福星小子2:綺麗夢中人》,也是溫泉老師發現自己好像一直困在「校祭舉行的前一天」,並嘗試去破解這一現象的故事。
在日本動漫裡,更為常見的時間循環是「主動幹涉」,通過反複回到過去,來改變某個一定會發生的事件,比如註定發生的人物死亡、邨莊毀滅等等。出產了不少恐怖表情包的《寒蟬鳴泣之時》,是古手梨花在無數次輪回中試圖打破全滅慘劇的故事;「暗黑童話」《魔法少女小圓》中,女二號曉美燄也嘗試通過無數次重複同樣的時間,來拯救女主角鹿目圓。
左:曉美燄 右:鹿目圓
在主動幹涉的時間循環刻畫中,通常節奏緊張,會出現無數次失敗的悲劇,通過對比展現主人公對於某一人物的濃烈情感和對既定命運的抗爭,更能夠烘托出故事的戲劇性。
時間循環最早源於哪一部作品已經很難考證,創作者對於未來科技的幻想似乎總是與時間相關。國產影視有至尊寶通過月光寶盒倒流時間,複仇者聯盟能夠通過時間機器回到過去,甚至流行歌曲中,也出現了「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而日本的創作也早就有了時間跳躍的影子——1967年筒井康隆創作了短篇科幻小說《穿越時空的少女》,在2006年被改編成同名動畫電影上映,拿下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動畫電影。
追本溯源,以上種種時間循環題材的創作,或許都來自於每個人都產生過的「在某個時間做出甚麼改變,未來就會變得更好」的想法。
物理學家休·艾弗雷特三世提出多世界詮釋理論,認為在量子力學中存在多個平行的世界,不同的歷史發生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之中。在這種理論的支撐下,可能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同平行世界的裂變,通過撥動時間去改變過去,似乎也變得可行起來。日本動漫中同樣有不少關於平行世界理論的衍生創作,比如《家庭教師reborn》中的重要主線「未來篇」,主角團就曾去往十年後的平行世界打敗敵人、改變這個悲劇的未來。
同時,對於與游戲聯繫緊密的日本動漫來說,所謂的時間循環其實與游戲中存檔之後反複回到起始點、用不同方式通關的糢式十分相似。Galgame等文字冒險類游戲的盛行,或許也對時間循環敘事的創作產生了促進的影嚮。
從循環到穿越,進步還是倒退
近年來最後一部高人氣、高口碑的時間循環題材動畫,是2016年播出的《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男主萊月昴來到異世界之後擁有了「死亡回歸」的能力,能夠像游戲一樣存檔讀檔,在死亡之後回到最初。
但比起在同一段生活中反複「循環」,如今的日本動漫好像更為青睞「穿越」。近年來湧現了大量「異世界」動畫,即主角穿越到一個和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異世界,開始嶄新的生活。
穿越異世界題材,除了《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以外,還有2015年播出的《Overlord》,2018年播出的《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無一例外不是高人氣的頭部爆款動畫。即使是2012年播出的《刀劍神域》,也能看作是簡單的「穿越異世界」。
這種轉變,或許可以解釋為穿越比循環更容易「發揮」。時間循環是角色不斷重複同樣的人生,對於追求新鮮感的觀眾來說,花式重複的劇情很容易引發觀眾的倦怠感,如果沒能及時把控觀眾情緒再進行修改,造成和「漫無止境的夏天」那個篇章一樣,會讓觀眾集中感到不耐。
而穿越異世界則是直接進入到一個新的世界,不用來回重複同樣的劇情內容,也擁有了更多的情節展開空間。看似是循環的「升級版」,但兩者從世界觀上就存在本質區別。
如果說時間循環需要改變的事情是某種既定的命運,那麼故事裡的主角們嘗試去改變這一點,也可以看做是對命運枷鎖的一種反抗。但異世界穿越到新的世界,以新的身份經歷不一樣的人生,可以說是接受了命運的饋贈。
而穿越異世界動畫的情節設定,大多是現實世界平庸的主角因為巧合(多是意外死亡)來到異世界,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與男頻網文中的「逆天改命」不謀而合。
這似乎也是觀眾的審美在不斷向快餐化流變的一種證據。爽文的邏輯全球互通,比起看主角在時間循環裡為了達成目的苦苦掙紮,似乎還是直接代入來到異世界、完成從普通人到「龍傲天」的轉變,更符合當代的娛樂需求。
不過,快餐也很容易讓人厭倦。國內的男頻網文在「退婚流」的時代過後,已經嘗試出不少新的品類,而穿越異世界題材,也會被新的題材取代。
能打敗風口的,只有下一個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