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即將上映的科幻電影《沙丘》成功吸引了氧叔的注意。看膩了怪獸、喪屍、異形的模式,這部電影感覺讓科幻美學又支棱起來了!
從官方海報就能看出暗流涌動,很有預見未來的視覺效果。
甜茶、滅霸、海王、諜女郎、天啟湊一局,漫威和DC居然夢幻聯動了
男神張震也加盟了。曝光造型中,他腦門上頂著一個黑方片,眼神憂鬱,沖這顏值應該就能鎖定不少票房。
拋開超豪華的卡司陣容,弗蘭克·赫伯特的著名科幻小說《沙丘》本身就是個大IP。要知道,它的地位堪比《魔戒》。
巴特,半個世紀以來,幾乎所有嘗試將原著改編成電影的人都在故事的視覺呈現上栽了跟頭。
原因大致有兩點:原著內容過於龐大;早期的影視特效技術有限。終於,這次等到了丹尼斯·維倫紐瓦,這個在電影界封神的導演。
而真·科幻迷想看的場面:撲翼飛機、沙蟲現身;偽·科幻迷腦子裡想的:海王滅霸組CP,秀肌肉……
不久前,《沙丘》在威尼斯電影節全球首映,之後的好評是一波接著一波,也算不負眾望。
爛番茄評分為 83% 新鮮度
影片故事的具體內容叔就不劇透了,但單從預告片中的一些鏡頭,就細緻勾勒出了一個前所未聞的沙丘世界觀。絕對不會讓人齣戲,以為是地球的某個沙漠……
運用遼闊的遠景和細膩的特寫,在光影在來回中構建出豐富和立體的沙丘
留白的運用恰到好處。放空時間,用純凈畫面表現沙丘世界的壯麗,還原小說對場景的描述意境。
用冷暖色調來區分不同地域,利用畫面和剪輯形成劇情邏輯,營造出更為高級的敘事方式。
卡拉丹和沙丘星球
用巨型空間飛船對比降落艙,再用降落艙對比人,交錯對比,讓人腦補宇宙空間的龐然大物。
演員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話劇式板正的表演形式,在講究的服化道融合下,更能達成《沙丘》的史詩感。
也可以看出,導演維倫紐瓦不屬於那種喜歡炫技的類型,但他的電影卻有著不一樣的視覺風格。
科幻電影藝術名場面大賞
虛擬與現實的反差
喜歡電影的友友們一定對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不陌生。說到他在科幻美學上的獨樹一幟,前作《降臨》、《銀翼殺手2049》也都是經典案例。
《降臨》同樣是冷峻的美術影像風格,讓神秘感得以充分表現
幾何分割式的構圖,極簡主義的場景設計,透露出奇詭的感覺
1982年,偉大的科幻作品《銀翼殺手》開創了電影界Cyberpunk美學風格。沒錯,就是現在又流行起來的賽博朋克風。其核心是人類對科技發展的恐懼,虛擬與現實的反差。
光怪陸離的未來都市,掩藏著神秘不安的氣氛
這種美感也影響了之後許多的科幻電影。
寡姐的真人版《攻殼特工隊》,充滿未來感的幾何建築
而幾十年後,在Cyberpunk美學的基礎上,丹尼斯·維倫紐瓦加入了他拿手的極簡美學,《銀翼殺手2049》帶來了更有衝擊力的賽博朋克plus。
流轉閃爍的霓虹燈
迷霧籠罩的潮濕街道
就連華麗的建築,也能用獨特的拍攝視角展示出極簡主義科幻美學。
配色通過場景的轉換,變換著色彩,讓人著迷
為了體現「High Tech, Low Life」的中心思想,賽博朋克風格的色彩運用很講究,低亮度、高飽和、強對比,色彩以冷色調為主,搭配著霓虹光感的暖色點綴,可以打造斑斕魅惑的感覺。
科幻藍與末世黃
洋紅與藍紫
時空的視覺衝擊
而同樣是科幻電影,還有一部燒腦又絕美的大片不得不提,那就是《星際穿越》。
《星際穿越》里隱藏著很多的腦洞和伏筆。
在討論背後科幻思考的同時,也在給我們傳遞美學的場面。外星球是什麼樣子的?人類末日是何種光景?
接近詩歌的科幻
科幻感當然也可以沒有強烈的視覺衝擊。比如導演維姆·文德斯則熱衷於既真實又夢幻的細節。
《直到世界盡頭》輾轉拍攝於四大洲,從尼斯、巴黎、柏林、里斯本、東京到舊金山、悉尼,最終到達澳洲中部荒蕪的原住民生活區。場景切換下全然不同的造型,為這部電影增加了許多亮點。
而文德斯也呈現了大段的電子圖像,讓人想起庫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遊》中的宇宙奇觀。
科幻美學的創作根基
宇宙中的任何一種事物都有其獨特的美感,無論是物質能量,還是理論公式,亦或人性,都會散發出截然不同的美感。
而科幻電影的創作根基也是源於對於未知事物探究的獨特審美。因為科幻是基於科學的想象和延伸,所以必須對科學有一定的理解和熱愛,才能基於其創作出好的科幻故事。
嚴謹的技術美
比如《X戰警》、《逃出克隆島》、《異形》這類型給人無限遐想的科幻作品,體現了基因工程神秘美感的人。
《黑客帝國》這類邏輯嚴密想象力豐富的科幻作品,體現了代碼構建程序複雜美。
同樣,一個對平行宇宙沒有概念的人,絕對拍不出《盜夢空間》這種嚴謹精巧的作品。
對文明構成沒有深刻概念,也不會有《阿凡達》的世界。
而《變形金剛》的科幻主角,也是體現了機械美,從車到人的變形過程就是遵從技術美的設計過程。
人文思想內核
同時,科幻電影作為藝術的技術品不是冷冰冰的,它充滿了人的因素,帶有濃烈的人性色彩。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是中國科幻片,《流浪地球》成功了,《刺殺小說家》卻被群嘲。
流浪地球中面對災難體現出獨特的社會組織方式
鮮明的文化特徵並不是中國式機甲關公……
科幻美學中的時尚靈感
而科幻美學風格不僅影響了電影的發展,在時尚圈也一直很受歡迎。秀台上的新款和紅毯上的明星禮服里,總能見到科幻電影的影子。
Grimes出席2021年MET GALA這身造型,靈感就來自《沙丘》
床單+繃帶,幾十年前的科幻電影對現在時尚圈的影響仍然很大。
Tom Ford同款白裙從《科學怪人的新娘》汲取靈感
在《星球大戰4:新希望》上映后,以川久保玲、山本耀司和三宅一生為代表的日本設計師們用奇異的輪廓與剪裁手法,在巴黎掀起了時裝界的新思潮。
同樣,《銀翼殺手》里復古未來主義廓形造型,至今都在給各大品牌提供設計靈感。
Gucci 2017秋冬系列中,模特擺起了《星際迷航》的姿勢,拍的大片也是以躲避恐龍、被外星人俘虜為主的主題。
Ferragamo 2021秋冬系列也是致敬了《黑客帝國》,打破了原有類別、配色或教條主義的限制,設計出富有未來感的前衛單品。
品牌新一季的廣告大片,更是與維姆·文德斯合作,繼續講述未來與冒險的故事。
除了科幻電影,浩瀚的宇宙外太空本身,更是時尚設計的靈感源泉。
上個世紀60年代,未來主義設計師,法國設計大咖André Courrèges 就很是對太空痴迷。
他設計的服裝線條概括、明確,顏色取自於太空服,以簡潔、乾淨的白色為主
活躍在現今的時尚品牌更是太空粉,Coach 2017夏季系列則對NASA的徽章大做文章,專供一期限量膠囊系列。
總之,科幻美學基於現實,更著眼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