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紀錄片太可怕了 揭開了無數中國人心底的傷疤

這部紀錄片太可怕了 揭開了無數中國人心底的傷疤

在臺灣,有一個小地方,名字很浪漫:麟洛。

這裡是歌手陳嘉樺外婆住的地方。外婆老了,有些東西在慢慢凋零,比如記憶力,因為她得了一種病:阿茲海默癥(老年癡獃癥)。

因此,陳嘉樺參與拍攝了一部關於阿茲海默癥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在豆瓣上拿下了驚人的9.4分,它不煽情,不誇大苦難…

這些老爺爺老奶奶,可愛極了:《被遺忘的時光》

壹 ǀ 許景珍

景珍,在中國臺灣生活了大半輩子,但依然有著濃厚的東北口音。

上世紀40年代末,她跟著丈夫橫渡海峽,來到人生地不熟的臺灣,在這裡安家生娃。

81歲這年,景珍的阿茲海默癥越發嚴重。

舌頭捋不直,邏輯混亂,女兒在牆上寫下名字和電話號碼,但景珍不知道怎麼撥號,只會拿起電話,朝話筒大喊女兒的名字…

一到半夜,景珍就往外面跑,女兒經常接到警察電話,叫她去領人…

女兒沒辦法,只好把景珍送到療養院。

時間,慢慢帶走了景珍的記憶,她已經不認識自己的女兒。

女兒來看望她,兩人相談甚歡,可女兒剛走,她就念叨,女兒怎麼都不來看她。

別人提醒她女兒剛走,她矢口否認:沒有啊,我哪有跟她聊天,你搞錯了!

景珍雖然沒有了記憶,但骨子裡的調皮勁兒一直都在。

在療養院,景珍遇到一個胡須濃密的男孩子,她一臉兇相,指責人家胡子刮得不幹淨,然後指著旁邊的老婆婆說:你看,人家刮得多好!

景珍喜歡夜晚溜達,人家勸她好好睡覺,她說:我得起來看看有沒有甚麼鬼神…喲,看把你嚇得,你膽子這麼小啊?

景珍甚至會裝作不認識女兒,故意問:你是誰啊?

她能從照片中,認出已過世十年的丈夫,和年輕時的自己。

她指著丈夫說:先生早死掉了,所以我不願意看這些,心裡難過。

她又指著自己說:我先生的老婆是個混蛋!

別人提醒她:他老婆是你啊!

景珍調皮地說:所以是混蛋嘛。

清明節,景珍來給丈夫掃墓。

女兒在一旁打掃墓地,景珍無所適從地站在旁邊。為甚麼來這墓地?這墓地的主人是誰?

女兒費了好大的勁兒,才給她解釋清楚:這墓地是張國棟的,張國棟是你先生、我爸爸,他已經死了十年。

景珍突然有了記憶,她哽咽地說:啊?張國棟死了?我怎麼不知道呢?他怎麼不告訴我一聲呢?

貳 ǀ 良文

良文,年輕時很兇,經常打罵妻子兒女。

孩子們恨他,長大了都離開了家,不願再跟他來往。

有一晚,女兒接到良文的電話,哭著說:醫生說我得了阿茲海默癥…

被送進療養院後,良文的脾氣依然沒變,動不動就要打工作人員,她們得像哄小孩一樣哄著暴躁的良文。

有時候,良文真的很像小孩,到飯點時,他會大叫:肚子餓了,我要吃兩碗哦!

良文吃飯很快,吃過馬上就忘了,看到其他人還在吃,就發脾氣,罵工作人員不給他飯吃,工作人員沒辦法,只好安排他最後一個吃飯。

良文喜歡跟人講他的過去:40歲開始練拳,手關節斷過,牙齒也掉過。後來在臺北開了間世界酒店,手下有700個員工…

事實上,從30歲起,良文就沒再工作,游手好閑的耍了一輩子…

剛開始,女兒來照顧良文,必須找人同行,她受不了和良文獨處,她不知道要和父親說甚麼,甚至連父親的身體都不想碰。

有一次,良文站不起來,女兒有點猶豫,是不是要牽父親的手,畢竟兩人從沒牽過手。

女兒這樣形容兩人的關系:就像打了一場糊塗仗,兩邊明明都是好人,但看彼此卻都是壞人。

如今,女兒已經習慣了陪伴良文,她喂他吃飯,給他換鞋,帶他散步…

良文也開始懂得關心女兒,會給女兒做一條圍巾,會在女兒不在的時候,悄悄說:愛她。

叄 ǀ 王老師

王老師,是個混血兒,爸爸是中國人,媽媽是英國人。

雖然患上了阿茲海默癥,但王老師出門,依然不忘保持體面:頭髮燙得一絲不苟,衣服一定是得體的套裝,嘴巴一定要塗上口紅…

王老師平時不獃在療養院,只偶爾去療養院進行語言訓練。

去的時候,不能說是去療養院,必須告訴她:你現在要去大學教課。

王老師年輕時,參加過抗日戰爭,負責第二戰區的外國人接待事宜,她忘了很多事情,但年輕時的記憶依然很清晰。

攝制組問她:你現在在哪裡教英文?

她說:北平的聖心女中,外交官的好些孩子都在那裡。

攝制組又問她:是北京還是北平啊?

她怒道:北京就是北平啊!你還是個中國人嗎?

年輕時的王老師

在拍攝當中,王老師要求拍一張她的照片,寄給遠在太原的爸爸。在她心中,爸爸現在六七十歲了。

王老師這輩子看不上別的男人,只喜歡他爸爸。

別人問她的年齡,她嗔怒地說:我告訴你,不能問lady多大了,非常不禮貌。

偶爾,王老師也有清醒的時候,在清醒時,她會意識到自己的爸爸早就過世,自己已經90多歲了…

肆 ǀ 尹順周

順周今年85歲,年輕時,經歷過國共內戰,爸爸、大哥、弟弟、妻子、兒子全死於這場戰爭。

他輾轉了好幾個地方,撿了一條命。

得了阿茲海默癥後,順周腦海中只有這段記憶,他總覺得有人要暗殺自己,得隨時提防。

平時他只要出門,就會在門縫裡夾一片樹葉,這樣有人偷進他家,他能很快發現。

他總是告訴兒子:我要搭出租車,回河南。

攝制組第一次去療養院時,他一臉防備,只要攝像機拍到他,就會快速躲開。

到了晚上,看到攝像機還在錄,順周頓時爆發了。

他怒吼:你不要照我,白天拍一天還不夠嗎?你晚上還要拍甚麼?

說完,還上手打了攝影機。

順周以為,攝制組是來暗殺他的。

其實,順周是個健談、有責任感的人。和女護工上街買東西時,他硬要幫著提東西,他說:雖說我老了,但我是男人嘛。

順周會幫護工們組建活動,開解別的老人。他有說有笑,一點都看不出病癥。

唯獨對過去的職業和經歷,他閉口不談。有時候,他會坐在沙發上,激動地自言自語,等人靠近後,他又不說話了。

療養院的人知道,他又陷入那段恐怖的回憶中,不可自拔。

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是臺灣著名紀錄片導演楊力州的作品。

拍得很零碎,一會兒是這個老人,一會兒又跳到那個老人,畫面也不精美,但豆瓣評分高達9.4。

有網友評論:很特別的紀錄片,殘酷而溫情,親情、友情這些美好的東西,在還沒失去前,請務必珍惜。

這部紀錄片,是導演楊力州帶著4個人,歷時一年多拍攝而成。

楊力州在片場被感動了無數次:此生最親近的人,活生生站你面前,你卻必須接受他(她)忘掉了你的事實。

在紀錄片裡,攝制組放了老人們以前的老照片,那些黑白泛黃的照片中,隱藏了這些老人的過去,這些過去,是他們的記憶,他們的歲月,他們的整個人生。

這些老人,他們記憶會錯亂,但有些往事卻忘不了。

景珍忘不了自己的東北口音;良文忘不了對女兒的愛;王老師忘不了逝去的父親;順周忘不了死裡逃生的經歷…

導演楊力州說:這不是遺忘,也不是記得,而是中間的忘不了。

當初拍這部紀錄片時,友人曾告誡楊力州:拍老年人的題材都不討喜啦!

但最終結果是:《被遺忘的時光》在臺灣上映後,打進臺灣電影票房前十名。

能取得如此成功,不是故事多精妙,也不是畫面多精美,只是因為身為兒女的我們,從故事裡仿佛看到了父母的身影。

龍應臺在《天長地久》中寫道:你的出生,和你父母的邁向死亡,是同時存在的…人生有些事情,不能蹉跎。

在父母的最後階段,我們可以說無數次「我愛你」,卻不及一段陪伴來得深情。所以,當父母還記得你,當父母還在你身邊時,去愛,去理解,去陪伴…

因為,這段時光,轉瞬即逝,不會重來。

回覆「被遺忘的時光」

來源:烏鴉電影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