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司令成立了傳媒公司,轉型成老闆,人生又一次攀升進階。
而文章最近被曝出和美女逛街約會,兩人行為舉止親密,看起來又找到了人生第二春。
不過和馬伊琍比起來,文章的事業卻是一落千丈,這些年幾乎是「查無此人」的狀態。
偶爾幾次現身,滿臉滄桑,發福油膩似中年大叔。用不著說什麼話,一看就知道他這幾年過得不好。
離婚後,兩個人的人生軌跡,似乎開始南轅北轍。
其實回看他們倆的人生,發現兩個人本來就像兩條直線,人生偶然相交,然後漸行漸遠是必然。
命運這件事看似玄妙,其實除了不可抗力,大部分來自人自己的選擇。看似不可捉摸的命運,其實都可以從性格中找到端倪。
1
馬伊琍從小就性格豪爽,15歲就獨自出門求學的她,從小就是霸氣的「大女主」。圈內送外號「馬司令」。
大女主劇還沒流行那些年,屏幕上還多是柔弱的瓊瑤女郎,馬伊琍和她們明顯有壁。
飾演《還3》裡的紫薇時,馬伊琍聲音很粗,眼神很堅定,好像現代劇女主角走錯了片場,總覺得她下一秒就要甩袖子和人硬剛。
記得林心如版的紫薇,一雙大眼睛含情脈脈,楚楚動人,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讓人感覺溫柔似水。
這種微妙的氣質上的差別,跟演技沒關係,多來自於無意識的一舉一動。林心如的無意識表情是抬起眼睛,微笑著看著別人;而馬伊琍則經常是一張冷漠臉,不妥協、不討好、不將就。
後來馬伊琍也果然表達了對紫薇這個角色的反感:「我不喜歡紫薇,很反感,甚至討厭。她溫柔,但特別傳統,她全部的世界就圍繞著一個男人。這一點,我做不到。」
2007年,她在《奮鬥》裡演夏琳的時候,大背心一穿,短髮一剪,就沒有這種違和感了。
夏琳幾乎就是馬伊琍本人:出身平凡,人格獨立,自我大於愛情。
這個角色雖然讓馬伊琍爆火,但我當年看《奮鬥》的時候,其實並不怎麼喜歡夏琳。
她過於有主見,過於自信,過於自強不息。你不能說這種性格不好,但總覺得她少了一點「虛」的東西。
這種「虛」無法用語言描述。它大概是王菲年過50還像個小女孩一樣搖頭晃腦。
或者是張國榮在《阿飛正傳》裡,點起一根煙。
但馬伊琍年輕時和夏琳一樣,都是太「實」的人,像銅牆鐵壁般沒有縫隙,喜歡或同情都無縫可入。
2
而初出茅廬的文章,是典型的「都市小男人」,角色很平凡,卻總是很入心。
他最拿手的,就是那種吊兒郎當、賤萌可愛的大男孩角色,單純、衝動,也讓人感到溫暖。
記得當年看《奮鬥》的時候,最喜歡看楊曉芸和向南這一對吵架撕逼,文章的表演溜到飛起。
他最打動人的,是在男演員身上很難找到的乾淨。
在《海洋天堂》裡,文章成功演繹了一個自閉症兒童,成功的基礎不僅是演技,還有那種清澈見底的純淨。
他往那一站,就讓你相信他就是那個不摻一絲雜質,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自得其樂的孩子。
這種乾淨的魅力,在《大話西遊降魔篇》中,達到了頂峰。
在《降魔篇》裡,文章的話少了很多,降噪之後的他,純粹得令人怦然心動。
片中玄奘周身發出光芒,劫滿成佛的時候,我腦子裡翻來滾去的,只有「不可褻瀆」幾個字。
這種渾然天成的少年氣 ,哥哥飾演的寧采臣和年輕時的潘老師身上都有,本質上是「真」和「痴」。
如同賈寶玉,納蘭性德,柳永,因為稀缺,所以珍貴。
但他很矛盾,身上不止有細膩的一面,還有粗獷的一面。
2010年《雪豹》的周衛國是他轉型之作,這部劇中,從紈絝子弟到立下赫赫戰功的鐵血硬漢,文章完美演繹出了人物的每個性格側面,氣場全開。
《一步之遙》中的武七,爆發力和控制力超強,後來姜文一直喊他「文影帝」。
天賦好,形象好,戲路寬,那幾年文章的走紅速度像開了3倍速,戲演一部火一部,打開屏幕,到處都是他。
那時候的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小生」,人氣有,演技有,女神有,孩子有,別的男人到40歲也未見得能得到的,他還不到30歲就全有了。
3
兩個人的個性,也使得他們看起來幸福的婚姻,實際上布滿暗礁。
剛開始,大家對他們的印象,都是「小男人」「大女人」,文章在馬伊琍面前,總是小心翼翼,甚至有點卑微。
文章和白百何拍《失戀33天》的時候,馬伊琍經常去探班。後來一檔綜藝上,白百何用「低三下四」這個詞描述文章面對馬伊琍時的姿態。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有一期《快樂大本營》設置了一個環節,讓文章給馬伊琍打電話,告訴她自己想養一條狗。
電話接通之後,在知道是錄節目的情況下,馬伊琍依然堅決拒絕。
文章有點尷尬,何炅忙打圓場:這麼多人看著,給個面子!
馬伊琍不客氣地說:他為什麼要面子呀?
何炅問文章最大的優點是什麼,馬伊琍說:他最大的優點就是聽話。
後來兩個人離婚,文章第一時間養了一條狗。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感覺有點心酸。
但離開馬伊琍,文章立馬變得個性強硬、脾氣暴躁,像一顆隨時會爆炸的炸彈。
那幾年,隔三差五就爆出文章「耍大牌」事件。比如有一次錄製節目的時候,文章突然說自己想吃油潑麵,不給買就不上台。
宣傳《失戀33天》的時候,文章說自己想喝手磨咖啡,而且必須當著自己的面磨,不然就不出去活動宣傳。
導演《小爸爸》時,因為工作人員的一點小失誤,文章大發雷霆,拿著椅子滿場跑追打工作人員,還破口大罵:「我這戲要是黃了,我殺你全家!」
文章這種不可控的極端性格,是需要有人收束一下的。馬伊琍對他的管控也是全方位的,精確到抽菸抽幾根。
馬伊琍的強有力,能給野馬一樣的文章以安全感,但也不可避免會壓抑他的個性。
當小鳥依人、百分之百崇拜他的姚笛出現時,彌補了他在婚姻中的缺失,感情用事的文章出軌基本上毫無懸念。
接下來的事,就是「週一見」。文章從當紅小生,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也就在一夜之間。
4
「週一見」之後,兩個人對問題的不同處理,也足以成為兩人人生的註解。
馬伊琍的表現冷靜、穩定。不僅沒有衝動離婚,還用一句「且行且珍惜」穩住了婚姻的船,也給自己贏得了同情分。
生完二胎之後,馬上復出工作。用《北上廣不相信眼淚》《我的前半生》等劇殺回觀眾面前,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她也確實在努力挽救這段婚姻,給文章當製片人,給他介紹資源,誠意肉眼可見。
被出過軌的人應該都知道,原諒很難,最難是什麼都不敢相信了。修復裂痕的時候,最難過的檻莫過於,本應是感動的時候,心裡都會「咯噔」一下,覺得「這未必是真的」。
但馬伊琍那幾年從未叫過苦,也沒有說過文章或者姚笛什麼壞話。她以超人一般的冷靜和理智,將偏離航向的人生大船,盡力開進正確的河道。
而我對馬伊琍的好感,也是從「週一見」開始的。經歷重創,她似乎開始有了裂痕。《我的前半生》算不上一個優秀的作品,但羅子君卻足夠動人。
對於一個過於強大的女人來說,這應該是件好事。
而在壓力之下,文章暴露了色厲內荏的本性。
愛情和利益之間,他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一條路。
他用最短的時間否定了和姚笛的感情,表示「分了就分了,不遺憾。」
當姚笛被萬人唾罵,從當紅小花旦淪落到無戲可拍時,文章忙著拍《陸垚知馬俐》跟馬伊琍秀恩愛。
後來還鬧出單膝下跪,向馬伊琍再次求婚的戲碼。
但挽回形象的表演性質過於強烈,給人的感覺是吃不下這個糖。
他也沒有真的放下過姚笛。一次又在某採訪上談及姚笛,當眾落淚。
事業上離不開馬伊琍,情感上又放不下姚笛,但在馬伊琍和姚笛之間的搖擺不定卻讓人反胃。
再盡力挽回形象,依然讓人覺得「既不忠於婚姻,也不忠於愛情。」
壓力之下,他沒有潛心蟄伏,而是情緒愈發不穩定。
道歉次日,就在微博上公開喊話「賤命一條」,自己的「神助攻」,成功讓輿論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當導演拍戲的時候,和編劇吵,和工作人員吵,和演員吵,現場永遠是雞飛狗跳。
《陸垚知馬俐》的編劇形容和文章合作的那段日子「每天都在吵架,後來回想起來,腦子裡是一片嗡嗡嗡」。
文章拍戲的時候,馬伊琍就坐在片場,不是為了幫什麼忙,只是為了保證他不爆炸。
他自己把自己的路封死了。剛出軌時,還有《少帥》中的張學良,表演可圈可點,自己拍的《陸垚知馬俐》《剃刀邊緣》也中規中矩,完成度不錯。
後來就成了《功守道》《胖子行動隊》《封神傳奇》,甚至吃自己老本的《雪豹》。這幾年幾乎是徹底銷聲匿跡。
想起那些年曾經打動過我的角色,還是覺得很可惜。
5
其實文章就像自己演繹過的那些經典角色一樣,還是個孩子。
最能體現他複雜個性的角色,應該是《少帥》中的張學良。
驕傲暴躁、天真赤誠,出格任性。做事但憑喜好,不計代價,這很張學良,也很文章。
所以《少帥》中,張學良的年少輕狂、暴躁任性,文章演得行雲流水,有血有肉。
只可惜他做不到張學良那樣硬氣。驕橫跋扈的表象之下,只是個不折不扣的軟蛋慫包。
「週一見」之後,他慢慢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清心寡慾。沒事就帶著保溫杯,打打高爾夫,好像提前進入老年生活。
但這種自我閹割沒能讓他贏得別人的好感,反而讓他逐漸面目模糊,泯然眾人。
從輿論風暴中站起來難嗎?難,也不難。
記得前些年,陳冠希也拿到過和文章一樣的劇本。他的選擇是坦然承認,無限期退圈。
當年陳冠希被眾人唾棄的程度比文章更恐怖,卻一直硬項,多年來言行如一,反而贏得了輿論的尊重。
或者如馬伊琍冷靜強韌,凡事做好最壞的打算,咬牙扛過一切黑暗,也能等來曙光。
其中要義,無非是:挺直了,別趴下!
與馬伊琍「一別兩寬」之後,文章同學應該完成了從一個男孩到男人的蛻變。
但願他也真的能學學馬伊琍的硬氣,挺直一點,直到衝破牢籠。
而不是首鼠兩端,在自己鑄造的籠子裡做困獸之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