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 又出一神劇,扯下了香港電影最後一塊「遮羞布」

荒誕劇團
最近出了一部 TVB 新劇,極度低調,卻是迄今為止今年最好看的劇。

一看就讓人追到停不下來,喜劇效果極佳,既荒誕有趣又富有內涵,玩出了如同《買凶拍人》一般的驚喜。

因此還有人說:

這部劇就是——

《荒誕劇團》

其實相比《荒誕劇團》這個劇名,我更喜歡《欺詐劇團》這個名字。因為在廠長看來這部劇裡面的故事一點都不 ” 荒誕 “,反而特別真實。

真實到劇中演員在拍完這部片聯想到自己的辛酸史,感同深受,拍完之後直接哭出聲來 ·····

真實到無情的揭露了香港電影各種不為人知的祕密,更加是扯下了香港電影最後一塊 ” 遮羞布 “。所以,一經播出就拿到了 8 · 0 的高分。

在本片中聚集的所有演員,沒有一位是 TVB 真正意義上的大牌演員。除了七位主角之外,還有許多 TVB 的熟悉面孔,有的可以叫出名字,有的只知道是無線藝員,但是不知道姓甚名誰。

然而就是這麼一群普通演員卻演繹出了一部非常精采的劇集。

無論是從劇本身還是演員現實生活來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無名男主角敖嘉年,在 TVB 幾十部港劇裡做過陪襯,當綠葉。

女主角蔣家旻,在 TVB 演了 13 年的戲,才得到這次演主角的機會。

劇中,他們兩位一個飾演被全行業封殺的導演,一個飾演落魄的編劇。當然,剩下的還有落魄監製,失業武指、失落美指、不紅女藝人、無知副導演 ……

他們一個個都很落魄,但是卻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他們心中都有一個電影夢。

這一次,七個人聚在一起,原本是想討論最新電影《黃金夢》的創作。誰曾料想,菜都還沒上齊,居然從新聞報道上得知投資人出意外死了。

這下尷尬了,別說電影開機了,眼前這頓飯錢都沒人能掏得起。

於是接下來就圍繞如何解決這頓飯而展開,編劇莎莎說:我沒錢,不過有一個點子,我們假扮知名 ” 美食專欄 ” 的人做節目,然後再假裝食物中毒,這樣餐廳老闆一定會免單。

導演陳志揚也覺得可行。

畢竟,這一圈人可都是「專業」的。

於是在場的每一位都各司其職,干起了專業領域內最熟悉的事。莎莎負責劇本,陳志揚負責導演,美術指導 Shell,在 15 分鐘內把現場布置成法國餐廳。

甚至讓監製和過氣女演員充當戲中戲的男女主角,一位美女主持人,一位美食家,他們還拍攝一段法國餐廳品菜視頻。

然後讓副導演阿樂安排導演和雜誌道具,把剛拍的視頻連到電視上播放。讓餐廳經理誤以為真的來了一位世界著名的美食家,便拿出餐廳最好的鮑魚,讓美食家品嘗。

最後在這出大家齊心協力演的這場戲裡,假裝酒樓失職導致美食家食物過敏差點死掉。

為了不把事情鬧大,餐廳經理主動攬下一切責任,不僅這一頓免費,而且還額外送了他們好多鮑魚。

就這樣,一群人不僅吃了霸王餐,還滿載而歸。

這一次的經歷,讓他們嘗到了甜頭,於是監製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成立一個詐騙劇團因為在他看來老千是最賺錢的行業,而電影人是最好的老千。

他說,電影就是 90 分鐘的一場騙局。

拍攝《黃金夢》是他們的終極目標,可問題是沒有投資,所以他想通過當老千來籌集資金,於是提議成立 ” 欺詐劇團 “。就這樣,為把《黃金夢》拍成電影,失意七人決意組成 ” 荒誕劇團 “,以職定角,布局騙案,籌措資金。

當然,他們口中的欺詐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坑蒙拐騙,而是只騙壞人,美其名曰:行俠仗義

他們用霸王餐的套路模式,接下來騙了很多人。

比如專門騙人錢財的玄學大師。

還有橫行霸道,性騷擾女下屬的製作人大佬。

一群電影行業的落魄人士,用著最專業的手段,騙了最該騙的人。雖然看起來很荒誕,但是卻毫無尿點,一氣呵成,很爽。

當然,該片的出彩也絕不僅僅只是在使用各種炫技行騙之中,本片最令人深刻的恰恰是,這一群人用著最荒誕的行為,揭露了香港演藝圈不恥的一幕。比如片中一位老闆說,拍電影不如電視劇賺錢,新的創意試錯風險又太高,遠不如舊版重拍的圈錢方式來得穩妥、快捷。

於是為了賺快錢,又不想投入成本,就想著湯剩飯,把陳志揚導演的經典作品《黑白彩虹》拍成彩色偶像劇版本。

這一舉動,難道不是在影射當下影視圈亂象嗎?

還有玄學大師隨便一句的馬今年不旺你

於是電影公司老闆即將上映的電影《馬王》就立即被回爐改造,找電腦特效公司,把馬改成鹿。這一招指鹿為馬,何嘗不是在諷刺當下?

錢比人大,創作者和作品都不受尊重。在電影中,編劇的重要性有多大,不用廠長多說,《南海十三郎》中就有一句經典台詞:一劇之本

然而,在香港劇本創作不受重視,工資被壓榨,甚至會被騙去寫劇本後,因為沒有簽訂合同,最終收不到任何錢。

” 在香港,做編劇最重要的是勇氣,是追討薪水和談條件的勇氣,否則隨時都會餓死。”

電影是時間的藝術,美術的責任就是還原時間的質感。本片的美術指導 Shell 原本也是有著自己的職業追求的,但是在香港從事美術 ,頂多只是在網上買道具再回來加工而已 ·····

越來越多的現實打敗了原有的激情。

是啊,香港電影曾經輝煌過。最輝煌的時候,以彈丸之地貢獻出年電影產量破 400 的數據,港片在東南亞是最硬的招牌,遠銷好萊塢也影響了包括昆汀在內的一批電影人。

但進入新世紀,香港電影工業持續萎縮,劇中提到了一組數據:2016 年,香港電影院上映的港產片有 61 部;

2018 年,縮減到 53 部;

2019 年,只有 46 部。

接下來香港電影會很快消失嗎?

我不知道,但明顯感覺力道不足。尤其這幾年,導演陳木勝去世,演員吳孟達,廖啟智去世,不但那個時代遠去,那個時代的人也在一個個遠去。

劇中七個人所有的努力,其實都在為了一個夢,那就是《黃金夢》。

《黃金夢》裡有黃金,但只是一個夢。真心希望他們能拍出《黃金夢》,重新創造一個黃金時代。

有人說這是香港影壇的輓歌,是對過去黃金時代的追憶,是黃金一樣的夢。

其實,這更是兢兢業業所有影視人的堅持,即使這個時代為資本流量為王,他們也依然堅信真正的時刻會到來。

《黃金夢》不就是我們所有人都所希望看到的電影行業的明天嗎?

來源:電影工廠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