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姓名學文化研究,國內著名起名專家謝詠老師姓名學談,明星的藝名是怎麼起的,香港明星改名找誰改的?
相信很多明星粉都會對明星的改名字一事比較好奇,這裡中國周易起名大師,謝詠老師就來談一談都有哪些明星改過名字,另外就是明星改名字會去算命嗎一問也做個說明!
姓名對於一個人究竟多麼重要?算命的經常會給你說這麼一句話:人的一生,一是命,二是運,三是風水,四是姓名;香港是一個風水文化非常濃厚的地方,所以對以上觀點更是深信不疑,包括明星在內也不例外;香港的明星大多出自草根,父母給起的名字都是土的掉渣,經紀公司為了將旗下的藝人成功的營銷出去,都會起一個好聽的藝名來包裝他們,諸如張國榮原名張發宗,梁詠琪原名梁碧芝,梅艷芳原名何加男,林心如原名林心茹,蔡依林原名蔡宜凌,看了他們的藝名和原名,有沒有一種瞬間高大上,烏鴉變鳳凰的感覺?
以上明星改名,均為被動,也有這麼幾位明星,主動改名,你還別說,確實是有奇效。
(1)謝詠老師談:陳小春改名字:
《披哥》大結局,陳小春以個人喜愛度總排名第一的好成績,順利進入滾燙唱演家族(咱也不知道這個團是幹什麼的),霸占熱搜。
同一天,港媒曝出陳小春和應采兒曾在賽前斥百萬巨資,請風水大師改名催運,陳小春改名「陳泰銓」;應采兒冠夫姓,改名「陳丁冉兒」。
雖然陳小春夫妻並未正面回應,但其實細究起來,這個傳聞倒也不是不可能,畢竟,香港藝人真的「改名成癮」。
(2)謝詠老師姓名學談:
眾所周知,一個吉祥如意的好姓名,關係一個人一生的事業、婚姻、健康、學業和人際關係,所以一直以來很多明星都熱衷改名,雖然各自有不同的理由,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都希望擁有一個好的開始,新的開始或者好的機遇!
總之不管為什麼改名字,目的大多數都有隻有一個,就是讓在這個行業里能有更好的發展;
而很多改過名字的藝人,大多也確實是都真的大紅大紫了,雖然很多明星藝人都以不好聽或者過於大眾化為理由在大眾面前冠冕堂皇的澄清事實,但是其暗中隱藏的最終目的「改名助運」肯定是呼之欲出的,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結合自身命格五行氣數取改名字的;
(3)謝詠老師談:關之琳改名字:
香港有句俗語——「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不怕命不好,最怕名字取得不好,可見,香港人對名字有多重視。
例如,男孩的名字多半含有「明」、「豪」、「嘉」,盼望未來榮華富貴、前途光明;
女孩的名字多半含有「麗」、「蓮」、「敏」,祈禱長大後美貌如花、身材姣好。
此外,還有不少人名字中都夾著「家」字,以至於張家輝、梁家輝、何家勁、黃家駒、黃家強、劉家輝、羅家英……遍地都是。
「永遠的十三姨」關之琳也是「家」字輩,原名關家慧。
香港民間有個比較黑暗的說法——「愈多人跟你撞名,替死鬼就愈多」,所以為了好生養,關之琳的父母給她取了個重名率很高的「關家慧」,果然順利長大,一直到入行,為了在熒幕上更有辨識度,才由經濟公司主導改名「關之琳」。
(4)謝詠老師談:鄭少秋改名字
和關家慧的鄰家風格相反,秋官原名鄭創世,聽起來氣勢磅礴,經紀公司覺得「創世」口氣太大,不利於樹立謙謙君子的正面形象,於是給他改名「鄭少秋」。
鄭少秋是廣東台山人,1978年,鄭少秋主演《倚天屠龍記》,飾演劇中的角色叫張無忌,受到觀眾的好評,認為他演的張無忌無人能代替,金庸先生對鄭少秋的評價也很高,還特意題字贈予鄭少秋:「螢屏俠士,颯颯英風,家洛無忌,入人夢中。而你們可能不知道鄭少秋原來的名字叫黃可中,後隨繼父姓改名鄭創世,最後才叫藝名鄭少秋,一個名字真是一波三折。
(5)謝詠老師談:鍾欣桐改名字
對香港人來說,取名不僅要有美好寓意,還得八字相合。最基礎的就是通過出生年月推斷五行,再用名字補上缺少的元素。
但五行在成長過程中,會因為遭遇的事情而有所改變,這就需要及時增減,例如阿嬌原名「鍾狄珊」,因為讀起來過於拗口而改成「鍾嘉勵」,又因為不夠特別而改成「鍾欣桐」;艷*照*門事件後,大師認為「桐」五行屬木,與阿嬌相衝,為了扭轉星途運勢,在保留原有讀音的情況下,將「桐」字改為五行屬水的「潼」字。
又如李嘉誠的大兒媳王富信,一連生了三胎女兒,把李家急得團團轉,李嘉誠找風水大師算卦,給王富信改名為「王儷橋」,五行上論,「王」屬土、「儷」屬火、「橋」屬木,格局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更利家庭及婚姻。
改名後,王儷橋順利為李家誕下首名男孫。
這種「改名改運」的現象在香港娛樂圈非常普遍,除了「五行」說法,還會考慮「隱喻」和「諧音」。
(6)謝詠老師談:歐陽震華改名字
例如歐陽震華原名歐陽耀泉,是香港無線藝員訓練班第十一期生,畢業後,身邊同學紅紅火火,歐陽震華恍恍惚惚,年復一年跑龍套。
於是歐陽震華找風水大師改名,大師提議,現在當紅的明星都叫「X華」,劉德華、黃日華、任達華等,你乾脆改名叫歐陽震華,把他們統統震了!
歐陽震華非常滿意,改名後立刻鹹魚翻身,愛情事業雙豐收。
(7)謝詠老師談:黎姿改名字
黎姿在嫁入香港豪門後,也在老公馬廷強的建議下改名「黎珈而」,諧音「加兒」,希望能生兒子。
然而似乎不太靈驗,生了三胎全是女兒。
如果想要「改運」更加徹底和高效,還可以夫妻二人一起改名,例如文章開頭的陳小春和應采兒,又如TVB視後楊怡與丈夫羅仲謙。
2020年,楊怡和羅仲謙在誕下女兒後火速改名「楊茜尭」和「羅子溢」,雖然二人表面上什麼也沒說,但網友認為他倆是希望能生個兒子。
因為「尭」字不僅在五行上大補土,還寓意肥沃的土壤孕育生命;「羅子溢」則顧名思義「兒子多多益善」。
(8)謝詠老師談:改名字的理由
內地改名有些省市並不容易,在寫改名理由時需要儘量往當地改名條例上靠,比如有地方規定,符合「姓名中有生僻字」、「姓名或其諧音違背公序良俗」、「姓名或其諧音存在歧義傷及本人情感」中任意一條,才可申請改名。
而香港公民改名則相對容易,要到律師樓辦理一張「改名契」,然後向入境處申請辦理更名,花三四百重新辦理身份證即可。
只要名字不含「律師」、「醫生」、「香港政府」等容易混淆公眾視聽的字眼,一般都會批准申請。
因此,香港人為了改運而改名的現象非常普遍,藝人更是「改了又改」。
大多數明星改名後都能得償所願,至於是心理暗示還是確有其事,也難以深究。
(9)謝詠老師談:香港風水盛行文化
香港娛樂圈改名改運、人人迷信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從算命先生、風水師,到塔羅星盤、易經占卜,統統占據媒體黃金版塊,連「書店」香港人也害怕與「輸定」諧音,而通通叫做「書局」或「圖書公司」。
傳說驚蟄春雷一聲響,蟲害俱醒,各路「小人」也紛紛出動,挑撥離間、搬弄是非,於是,這一天在香港的灣仔鵝頸橋下,會聚集專門「打小人」的老阿婆團隊,點燭焚香,祭白虎星君,然後拿起高跟鞋、平底布鞋,甚至塑料拖鞋,替客戶狠命擊打畫在紙符上的「小人」,口中念念有詞,打完後將「小人」投入火中,灰飛煙滅。
目前,這一香港特有的習俗已經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果趕不上驚蟄,也可以去香港最靈的「黃大仙祠」拜一拜,求個簽。
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史書記載是浙江金華人,15歲上山牧羊時,被一個厲害的道士拐走修煉,最終得道成仙。
這就相當於今天有人在掃大街的時候被星探發掘,一舉成名,火遍全中國。
黃大仙飛升後有求必應,簽文尤其靈驗,每年都有不少善信爭相在農曆新年大年初一上「頭柱香」。
因為前往祠廟的人實在太多,2008年黃大仙祠推出「網上祈福」,朝七晚六地實時直插香火盛況場面,善信即使不去祠廟,也可以為家宅、為自身、為香港祈福,再由道長擇日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