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清純妖精張元英為某品牌拍攝的代言大片「油」出圈了。
全網都在勸妹妹遠離水光肌。
這幾張圖叔真的不能get到是想體現出化妝品補水的妝效,只覺得這化妝師是小元的黑粉吧…
張元英的正確打開方式不應該是這樣嗎?
我理解很多人想要追求「美得發光」的膚質,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天生透亮的皮膚加持,除了護膚、醫美外,通過妝容的高光打造清透效果是最常見、快捷的方式。
但在現實生活中,妹子們pick水光肌妝容還是要三思而後行啊,畢竟韓國明星的水光肌生圖也是經常翻車的。
這種底妝質感加上打光過亮,很容易油化
咱們就是說,乾乾淨淨的真·水光肌不香嗎?為什麼就會跑偏成了大油田?除了肌膚本身出油的問題,光陰的位置和效果也非常重要。
水光感的高光位置主要分佈在顴骨、眉骨、鼻樑、鼻尖、眼角、額結節附近,且光澤是小面積並有規則的。
而油光多會出現在腦門、臉頰,油光是大面積呈片狀散開的。
水光VS油光
了解了油光和自然光感的區別,也並不意味只要避開出油的位置打高光就能搞定。每個人的骨相形態不同,每個場景的光照情況不同,都會影響光影效果。
但到底是什麼決定了光影在人臉上的美感?今天,氧叔就來和大家聊聊面部視覺上的光影美學。
自身骨相的面部受光點
我們都知道物體的形狀起伏會決定受光點的位置,臉也是如此。所以哪一處最突出,就最先受光,那麼高光點就這裡。
素描作品圖源:《教學風暴色彩靜物》
那麼如何通過光影調整骨相呢?按面部四高三低找位置?
漏!這只是平面的。
人是立體的,找到自身骨相的受光點,要看骨骼中的幾個關鍵轉折——顴骨、額顳線、眼眶邊緣、下頜。
其中,額頭和下巴通過高光陰影做縮脹的操作很好掌握,但相對來說,顴骨和瞼頰位置的高光點卻很容易出錯。
怎麼通過光影調整顴骨?
其實我們的顴骨本身整體就有向外擴張的特點,如果骨骼感強且皮肉薄,顴骨本身的形狀就更明顯。
這種情況下,想要弱化骨骼感,就需要把視覺重心從骨相輪廓轉移到五官,高光點要相應向內移動。
右圖妝容的高光更靠內側,視覺上輪廓弱化了
我們可以發現,沒有顴骨外擴現象,臉頰飽滿的人,高光點是更靠內、更低的。
所以可以將高光點移到內輪廓線,眼尾和嘴角連線之間,用陰影遮蓋掉外擴的顴弓。這時,我們的視覺重心會集中在內輪廓,更聚焦五官。
相反,如果是骨骼感較弱,想強調骨感的話,可以突出眼眶外邊緣的受光點。這是因為顴骨很發達的人,眼眶的邊緣位置也是受光點。
怎麼過光影調整瞼頰結合部?
而眼眶位置就需要強調正常的凹陷感,所以高光點不能高於淚溝所在位置。
大家不要認為這一處凹陷是顏值bug,其實這是正常骨骼起伏帶來的,再膠原蛋白滿滿的少女臉也會正常凹進去。
所以,如果瞼頰結合的這個部位高光點過高,就會有饅化的腫脹感。填充過度,提高了受光位置,就是這樣的效果。
但過低,低於淚溝所在位置,就會老態,顯得臉扁平。
妝容中的光影語言
找到自己的合適高光點,就可以通過化妝中的高光陰影來調整臉型,但怎麼把光影語言運用嫻熟也是個技術活。
實際操作時,妝容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取決於是否將點、線、面、光影質感等進行了有效的融合。
圖片來源:毛戈平彩妝
註意高光與陰影的佔比協調
只有通過光影,才能產生立體感與空間感。所以,高光區域與陰影區域是要平衡的。
全是高光=沒有高光,忽略了陰影面,就會造成明暗失衡。
沒有清晰的明暗對比VS有明暗對比
比如在面部大面積掃高光,但沒有加上適當的陰影調節,不但打造不出立體小臉,反而很容易秒變油田。
註意高低對比協調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很多人為了達到突出局部而忽視了高低對比的協調。
為了讓鼻子更高更翹,就使勁在鼻翼兩側打陰影,但用力過猛後,盲目增高鼻部,會暴露骨相中其他bug,導致面部的凹凸點錯位,失去面部本身高低對比,反而過猶不及。
不同部位的高光形態不同
另外,高光質地顏色的挑選和使用範圍也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高光上臉就成了毛孔八倍鏡,根本不是美妝博主臉上閃閃惹人愛的樣子。
首先,高光顏色要選擇和自己膚色相近的顏色,香檳色或者淺粉色系偏金色的高光就比較適合亞洲黃皮。
圖片來自小紅書網友試色
而很多特別好看的偏光高光,只適合用作小範圍點綴,大範圍掃就會災難。
張韶涵的高光就經常美出圈
質地上,顴骨、鼻尖這樣的點狀、線條狀位置可以使用珠光效果的高光。而額頭、眼下三角區,這些面狀且毛孔明顯的位置最好還是用啞光高光提亮。
清透的妝容臉頰並沒有反光
不同光源下的面部立體感
除了妝容外,不同場景、不同光源效果的變化也會影響整個面部的氛圍感。所以在平時拍照片、視頻,可以根據骨相和自己想要的風格選擇適合的光效。
不同方位的光源帶來的不同氛圍
當光源從斜上方45°方向投射到臉上時,給下巴、臉頰以及鼻翼下加了少許陰影,能帶來一定的層次感。
而如果光源位置降低,變成從正面打過來,那就會導致臉頰兩側的陰影減輕,幾乎沒有陰影,自身面相條件不夠的話,很容易拍出大臉的效果。
光源位置過高,變成頭頂光,就只有露出額頭、鼻子和顴骨被打亮,眼睛一片黑,陰森森的。沒有特殊需求真的不要輕易嘗試。
對於骨相優越、面部線條分明的人來說,如果想追求對比強烈的效果,可以用90°側光,從側面打過來的光效可以很好地將輪廓展現出來。
而高位側光就很適合修飾臉型。比如倫勃朗式用光,拍攝時,被攝者臉部陰影一側對著相機,燈光照亮臉部的四分之三。這種用光方法拍攝的人像酷似倫勃朗的人物肖像繪畫,也因而得名。
這類布光受光面窄,面部大部分都在陰影中,能強調五官,矯正臉型。
還有經典的蝴蝶光,也是好萊塢早期慣用的布光法,也有「美人光」之稱。
不同強弱的光感帶來的不同氛圍
光源位置以外,還有光質。想要柔美自然,就需要柔光,避免硬光。
所謂硬光就是強烈的直射光,如晴天的陽光、人工的聚光燈。
硬光照在面部形成的高光與陰影過渡得非常生硬,線條分明,輪廓銳利。想突出好骨相的話可以加分,營造神祕冷艷或硬朗英氣的風格。
而柔光簡單可以理解成反光板柔化後的光線。反光板形成漫反射後,光源沒有明確的方向性,更柔弱,常見像多雲下的陽光、各種漫發射、泛光源等。
柔光依然存在亮部和暗部,但是中間過渡變得舒緩,能弱化骨感,很適合清新恬靜、仙氣飄飄或溫柔甜美的風格。
了解了光源的方向、質感,可以根據自身骨相和想要的風格來選擇。反過來,如果參加一些特殊場合,也可以根據以上光源原理來調整妝容。
總之,視覺是一個整體,光影之美講求平衡。單單強調某個部位,忽略其他面部關聯性一定會適得其反。
來源 新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