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isco X Likely 蹦迪班長
「你都不知道心疼人的」
「寶,我去輸液了,輸的甚麼液,想你的夜」
「哪兒油了,就是喜歡才跟你這樣」
前陣子,王思聰這些撩騷的小詞兒不慎側漏,搞得滿城風雨,哪哪都是,幾乎所有的微信群都在傳他的「舔狗語錄」。
可是我一看啊,這要是放到十幾年前,他這些充滿套路,一點也不走心的土味情話,也配被收錄到「舔狗語錄」裡?當時的癡男怨女,那可是見得多了,聽著一首首「舔狗情歌」,聽上頭了,還特別喜歡整個漂亮小本,把歌詞抄上,仿佛自己就是歌曲裡的男女主角。
本圖意在示範啥叫歌詞本,沒有說《七裡香》是舔狗情歌的意思
那些歌詞可都是李宗盛、陳佳明、姚若龍、易家揚這些大拿寫的,一個個的都是多情騷貨多情騷客,寫歌還好聽。
甭管初戀的懂不懂愛情,甭管有沒有過初戀,恐怕每個經历過流行音樂黃金年代的少年,都曾在心癢癢直蹭炕沿的晚上,獨自打開隨身聽,聽著「舔狗情歌」,默默治療心頭的情傷。再看我們現在,一個個都在笑這個舔狗,笑那個舔狗,但笑來笑去,就是忘了笑笑當年的自己,簡直是又雙標又忘本!
所謂舔狗情歌,當然要符合「舔狗」的定義,核心標準就是「卑微」。面對喜歡的人,恨不得自己放低到Low穿地面的窪地,不顧一切,用自己的熱臉貼對方的哇涼哇涼的屁股。
所以很多表達暗戀單戀,或是渴望愛情的苦情歌曲,這些歌雖然也挺悽慘,但主角並沒有失去自我,所以並不能算作標準的「舔狗情歌」。王傑的歌雖苦,但卻不能稱之為舔
好了,明確定義後,現在就讓我們穿越回90年代,重溫「舔狗情歌」牛逼閃閃放光芒的光輝歲月。
1.90年代的「舔狗情歌」:
兩個王炸+一大教父
改革春風吹滿地,春風送來《甜蜜蜜》。從80年代開始,中國人民憋了幾十年後,終於能大大方方地聽情歌了。
憋久了的人,格外渴望釋放。當時社會又在呼喚敢闖敢拼的人。所以那個時代的流行歌曲,很多都是直抒胸臆的「豪放派」,老帶勁了。
比如蘇芮的《跟著感覺走》,告訴你幹就完了,「跟著感覺走,抓住夢的手」;葉倩文的《瀟灑走一回》,鼓動著你不要磨磨唧唧,及時浪它一把,「歲月不知人間多少的憂傷,何不瀟灑走一回」;以及廣場交誼舞經典曲目《愛江山更愛美人》,也洋溢著「來啊~快活啊」的豪放,「來呀來喝酒,不醉不罷休」。現在囊逼遍地的流行歌壇,再也寫不出這麼颯的歌了
不過聽歌也講究剛柔並濟,葷素搭配。一天24時都聽抖腿歌曲,那指定聽麻了。
所以有《瀟灑走一回》這樣得意的「快活派」,自然也會有失意的「苦情派」,比如王傑、張學友、劉德華、張宇,都有大量的苦情情歌。
而苦情歌曲裡,十首裡得有七八首的畫風都難逃一「舔」。
就算是再酷的天王,再颯的歌後,也多少唱過幾首「舔狗情歌」。
比如知名禦姐林憶蓮,就唱過《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那詞寫得,相當之憋屈: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等待一扇不開啓的門
善變的眼神
緊閉的雙唇
何必再去苦苦強求
苦苦追問如果這首歌是2021年寫的,十有八九,會被打成一首欺壓女性的「現代女德之歌」:
你看看,丈夫大半夜的出去浪不招家,她們卻委屈自己「別再強求、別再追問」,這不是放任渣男的綏靖政策嗎?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再看張學友,這濃眉大眼的「四大天王」,統治歌壇十幾年的一代歌神,也曾在《心碎了無痕》中狠狠地舔了一把。前任都把自己踹了,還在苦苦哀求「求你千千萬不要走,空的心假的意,欺騙我都無妨」。
不過,要評選90年代舔狗情歌的王牌代言人的話,「情歌王子」張信哲敢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童年張信哲
在成為「情歌王子」之前,張信哲是教會學校的學生,經常跟著父親到教會唱詩班唱聖歌。他的嗓音本就嘹亮純淨,有了這段經历後,更被染上了一種聖潔感,不會有矯揉造作的惡俗感與用力過猛的油膩感,與多年之後的「網路歌曲四大天王”:鄭源、歡子、六哲、冷漠,可以說形成高下立判的鮮明對比。如果聽不出差距,那不用懷疑,絕對是審美能力有問題。
後來,滾石唱片就是看中了他幹淨憂鬱的氣質,覺得對比之下會非常帶感——
陷入苦戀的癡男們聽了,會在他又高亢又純淨的聲音裡默默流淚;女人們聽了,也會心疼起這個哭唧唧的小奶狗。
於是,「舔狗情歌」界的一代傳奇巨星,就此冉冉升起。
他的代表作《過火》,上來一句「是否對你承諾太多,還是我原本給的就不夠」,就奠定了整首歌自我檢討的卑微基調。
而高潮處的「怎麼忍心怪你犯了錯,是我給你自由過了火」,更是把整首歌的思想,拔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泛起聖母般的綠光。真可謂是:過火唱得好,備胎備到老。
《愛如潮水》和《信仰》《不要對他說》《別怕我傷心》等等,也張信哲巔峰時期,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舔狗宣言。
《愛如潮水》的第一句歌詞:「不問你為何流眼淚,不在乎你心裡還有誰,且讓我給你安慰,不論結局是喜是悲……」,就已經拉嚮了「前方有舔狗出沒」的高能預警。高潮部分的「我再也不願見你在深夜裡買醉,不願別的男人見識你的嫵媚,你該知道這樣會讓我心碎。答應我你從此不在深夜裡徘徊,不要輕易嘗試放縱的滋味,你可知道這樣會讓我心碎」——
更加體現了一個優秀備胎的自我修養:盡管沒有名分難以上位,盡管要忍受一次次綠光閃爍帶來的心碎,但卻只是溫柔地懇求對方悠著點虐,舔狗承受痛苦能力雖然強,但還是知道疼的。
而《信仰》則講述了一個「求而不得最終只能在心底默默宣誓」的苦逼的、自以為是的情史。
以一個冷漠看客的視角看來,先不說一個吻是否能留住對方,就說對方是不是因為你一句話才負氣出走,還有待商榷。
不過當時的我們,批判舔狗的意識還處在被封印的狀態,但凡去ktv,必點張信哲。而且唱完才知道,信仰的高音,十次得破九次,不得不感嘆張信哲的唱功。
而《不要對他說》更是堪稱頂著綠光閃閃的王冠,對拋棄自己的對方施展悲情無比的回憶殺:
ps:葉倩文版本的《不要對他說》就是另一種感覺:
縱觀90年代,能夠跟張信哲拼一下「舔狗情歌」代言人的,恐怕只有陳小春了。
與張信哲不同,不以唱功見長的陳小春,在巨星雲集的90年代歌壇能有這個地位,跟他在《古惑仔》裡扮演的山雞有直接關系。
那時我班裡很多男同學,沒事就湊到一起,看《古惑仔》的VCD,看得那叫一個熱血沸騰。有幾個中二的,光著膀子,貼個紋身貼,糢仿洪興兄弟們拍了個合影,成了他們少年時代刪不掉的黑历史。現在想想,這其實算Cosplay!
《古惑仔》人氣最高的角色,正是痞帥,霸氣又帶點可愛的山雞。陳浩南那個沒有缺點,人見人愛的標準大帥逼,人氣都比不過山雞。所以我們看陳小春會格外覺得親切。而陳小春唱起歌來,跟霸氣的山雞形成鮮明對比。沒有花裡胡哨的技巧,沒有直沖雲霄的高音,更像是在跟你嘮嗑,卸下所有防備,掏心窩子。所以從他嘴裡唱出來的「舔狗情歌」,可謂是親上加親,讓每一個陷入單相思的可憐男孩都覺得遇到了親兄弟。
1998年,陳小春發行第一張國語專輯《人見人愛陳小春》,其中有一首歌叫《男人與公狗》,聽名字就有一股單身狗、舔狗鼻祖的味道。
歌裡,陳小春跟一條「單身狗」聊天,居然聊出同是天涯淪落狗的感覺:「在它眼裡很難說出口,跟我一樣想找女朋友」。還表達了對愛情抓心撓肝的渴望:「哦–愛總是讓人發瘋,為了愛我願意搖尾又擺頭,掏心掏肺只想有人愛我」。不過這張專輯裡最紅的歌,還得是那首《神啊救救我》,發出了思春男孩的吶喊。
陳小春這張專輯大賣後,給他作曲作詞的包小柏和易家揚又乘勝追擊,緊接著在1999年為他量身定制了又一首苦情情歌《沒那種命》。
得,這一出手,直接成了世紀末的經舔狗金曲。這首歌妙就妙在,「我沒那種命啊,你沒道理愛上我」,一句卑微、無力的感慨,遠勝無數長籲短嘆。
班長還有一個男同學(咱同學就是多),本來是個相當快樂的男孩,玩《三國志》幹死第一關boss李典,都能讓他笑開花。可是自從他暗戀上隔壁班花後,這種簡簡單單的快樂就一去不返了,陷入單相思都他,連《灌籃高手》都看不進去了,沒事就往耳朵裡塞個耳機,翻來覆去聽《沒那種命》,給眼睛都聽充血了。
那沒出息的樣子,跟湯姆一樣一樣一樣的:這也說明,小春真是把苦戀男孩的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如果說張信哲與陳小春,是90年代「舔狗情歌」的兩大王炸。
那麼,還有一個人,堪稱是一舉一動都能左右華語歌壇的教父,他便是李宗盛。他給陳淑樺寫過《明明白白我的心》。「明明白白我的心,渴望一份真感情」,這種結婚狂一樣的臺詞,現在沒有幾首歌敢這麼寫。
張信哲的《愛如潮水》《別怕我傷心》由他作詞,辛曉琪的《領悟》由他作詞作曲,還有潘越雲的《舊愛新歡》,趙傳的《我終於失去了你》《愛要怎麼說出口》……都是他寫的。
細想一下,華語歌壇的情歌為甚麼一度這麼舔,李宗盛可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不過李宗盛自己寫、自己唱過的歌,比如《凡人歌》《愛的代價》,和林憶蓮合唱的《往事不要再提》,卻透露著一股看透人情冷暖的灑脫,到了近些年的《山丘》《給自己的歌》更是極盡隱忍。有人說,李宗盛有一雙能看到凡人心底的眼睛。的確是,相比他給天王天後寫的歌,他自己的歌詞平淡樸素,嗓音滄桑平靜,更像一個講故事的人,用一把帶著尖的鑿子,一點點錘著你心裡最疼的、最柔軟的那一點,唱出了普通人心裡的隱痛。
我們少年時,也許只是偶爾聽聽李宗盛。等到真正能從李宗盛的歌裡聽出許多滋味的時候,那也意味著,我們已經不再是少年了。
也不知道這是一種成長,還是一種衰老。
2.千禧年來了,
舔狗情歌卷起來了
「穿新衣吧剪新發型呀,輕松一下WINDOWS98……」
「喜歡的時候呀快點見面,不喜歡的時候就改天再見,快要到兩千年還有甚麼出現…..」
唱著一個又一個迎接千禧年的歌曲,我們迎來21世紀,也迎來華語歌壇最後的黃金十年。
2000年以後,周傑倫的崛起,掀起國語歌壇前所未有的龍卷風。那時班長的學校,數他和謝霆鋒的人氣最旺,很多人不再哼唱四大天王,而是都糢仿起傑倫又酷又拽的樣子,刻意地口齒不清唱起《雙截棍》。
回頭再看,這也是一代人的饒舌啓蒙。這種全新的盛景也說明傑倫的音樂風格是革命性的,沖擊著千篇一律的抒情歌曲。
同時,那十年也是梁靜茹、容祖兒、蕭亞軒、孫燕姿、陶喆、林俊傑、王力宏、蔡依林、範瑋琪、五月天、SHE、Twins等等歌星、組合的黃金時代,用「神仙打架」來形容雖然有點俗套,但卻無比形象。
隨著大家聽得越來越多,「舔狗情歌」也就此陷入內卷。不舔得刁鑽,舔出新意,舔破昨日的底線,已經很難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了。
只見諸多歌手你方唱罷我登臺,把舔狗的自我修養,卷出全新境界。
這邊,以一曲《癡心絕對》迅速躥紅的李聖傑,唱出備胎被踹後心酸:那邊在《愛海滔滔》裡,被踹了的陳浩民,連委屈都不說,還擱那瘋狂自我檢討呢:
這首歌班長從來沒主動聽過。之所以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我的上鋪,那時總用電腦上的K8軟體唱這個歌,搞得我現在總以為陳浩民是翻唱。
就是這玩意,現在的《全民K歌》啥的都是它的徒子徒孫
棒棒糖則在《最佳男配角》裡,試圖為天下舔狗提供一份思想綱領,找準角色定位,彰顯著不妄想當主角,不給被舔對象添堵的優良舔狗品質:
不過,你以為甘當配角就算完了嗎?幼稚!在自我角色定位上,眾多歌手也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比慘內卷。
側田以一曲《好人》,主動給自己發好人卡,根本不需要心儀對象出手,避免發卡時消耗不必要的體力;不過男配角和好人,至少還是人。到了周柏豪這裡,則幹脆明牌了,告訴對方我就是你的一條《走狗》。
但是這狗啊,好歹還是高等的哺乳動物。到了鄧麗欣的《電燈膽》這裡,直接連碳基生命體都不做了,化身陪襯他人戀情的燈泡,卻又暗搓搓地奢望對方分手後考慮考慮自己。
這首歌,也和梁漢文的《七友》:謝安琪的《鐘無豔》:
並稱粵語界三大舔狗情歌,在江湖中留下一句流傳至今的絕世美談:
男不聽七友,女不聽鐘無豔,一曲電燈膽,男女皆亡。
另一個苦情歌曲大戶許志安,則在借物喻人這條路上,突破了我們的想象力底線。
把自己比作聽話的狗,比作照亮別人的電燈泡算啥,他的一首《爛泥》,不再質問「你為甚麼背著我愛別人」,而是直接把自我的人格矮化成仁對方蹂躪的爛泥,滋潤心愛的玫瑰:
不過這種用力過猛的自我貶低,不瘋魔到一定程度的舔狗,都無法接受。
有歌迷就評論說:這首歌已經將備胎的最高境界提升至千斤頂!備胎不可悲,千斤頂才最可悲,只有在換備胎的時候才拿出來用一下…
雖說同是天涯淪落狗,但當競爭過於激烈時,舔狗內部也會出現鄙視鏈。而在舔狗內卷爭霸戰之中,嗓音沙啞的阿杜,以一首《他一定很愛你》,憑借極具畫面感的敘事,全新的花式姿勢脫穎而出,給一代人烙下不可磨滅的舔狗鋼印:
簡單幾行歌詞,完美勾勒出想給心上人帶去驚喜,卻慘遭綠光暴擊的心碎場景。
而「我應該在車底,不應該在車裡」更堪稱整首歌的神來之筆,至今仍然讓人浮想聯翩,津津樂道,傳為佳話,並竭力還原阿杜嘴裡的理想場景。
班長至今也想不明白,為何當年那麼多同學在KTV裡唱這個歌時,一個個都拿出了憂鬱王子一般的神情,但就是沒有一個人覺得這畫面有多麼可笑。
可能這就是阿杜給我們埋下的彩蛋。
說起彩蛋,班長就想到了蛋,想到蛋,就想起了吃,想起了吃……就突然想起大S和小S的組合ASOS,出過一張驚世駭俗,充滿哥特氣息的專輯——《變態少女》。這對好姐妹不是說說而已,這張專輯可謂是名副其實,在《愛你愛到死》裡,她們的變態尺度可以說突破了流行歌曲的底線,也寫下了華語歌壇最重口味的舔狗情歌。
更不知道多年以後,當島市老八拿起攝像頭,拍下成名作的時候,有沒有人想到,當年大S和小S吹過的牛逼,有人居然做到了。
放眼一看,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舔狗情歌」競爭十分激烈,但要論這時期,影嚮力最廣,持久力最強的深情歌手,那陳奕迅則會毫無懸念地獲得高票。通過首張國語專輯《婚禮的祝福》被人熟知以後,他在2001年推出的國語版《K歌之王》,更是讓他躋身大熱歌手之列。這首歌,也可以讓他在那個時期的舔狗歌手評選中,毫無懸念地位居種子選手之列。
「我以為要是唱的用心良苦,
你總會對我多點在乎。
我以為雖然愛情已成往事,
千言萬語說出來可以互相安撫…..」
在那個KTV火爆到需要排隊的年代,這首歌的火熱可以說達到了現象級。凡有KTV,必有人點《K歌之王》。
《K歌之王》的MV,也特別有生活氣息,還原了普通人K歌的場景。始終註視著鏡頭的陳奕迅,也會讓K歌的人跟他互相大眼瞪小眼,唱著唱著就感覺自己變成了Eason。
而多年以後,阿Giao那張「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的圖片,可以說與其遙相呼應。說到這裡,班長又想起一個同學,是個相當騷的帶文豪。
有次寫作文時,文豪突然卡殼了,怎麼也寫不出來。結果把陳奕迅的精選集《七》,按順序默寫了一遍,硬是湊滿了800字。結果老師念了他的作文,第一句就是《聖誕結》的開頭:「我住的城市從不下雪,記憶卻堆滿冷的感覺」。
這個憨批,咱這可是長春外五縣!
你舔個臉說是城市就算了,還說從不下雪?
腦袋被驢踢了!
不過,就在華語歌壇展開諸神之戰,享受最後的榮光之時,新的勢力卻悄然來臨,隨時準備來一場農邨包圍城市的變天革命。
網路神曲,來了。
以《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為代表的網路神曲,在2003年以後迅速流竄在街頭巷尾任何一個有喇叭的地方。就算你不上街,打開家裡的電視,也會被「求佛」的彩鈴廣告,配著「白狐」的「發送資訊就能知道你和XX的情感指數」的付費簡訊廣告,不停的洗腦,簡直是無處可逃,防不勝防。
之後歡子,六哲,冷漠,鄭源,更是成了網路歌曲的「暗黑四大天王」。想必聽到他們的名字,你就會瞬間會回想起,那些年被《錯錯錯》《一萬個理由》這些苦情歌曲所支配的恐懼。
這些網路苦情情歌,用詞不追求任何美感,只求所有人都能聽明白,韻腳往往是「心碎、傷悲、受罪、流淚、機會、陪你睡、無所謂」翻來覆去用,可能有時還得來個下跪。編曲和旋律也不追求甚麼層次感,就圖個洗腦。唱腔上也不追求給聽者留甚麼想象空間,一般都是用力很猛的哭腔,所以聽感上帶著一股惡俗土味。
其中《香水有毒》那句「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該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不知給多少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心理創傷。不知道有多少人把歌詞記成了「擦幹眼淚陪你睡」
又如鄭源,典型的油膩哭腔,聽多了一般人都頂不住那不知從何而來的苦大仇深,所以很難像張信哲那樣,流行得如此之久。
2010年以後,在選秀綜藝、偶像工業崛起等等因素的沖擊之下,以音樂為中心的唱片行業漸漸支稜不起來了,華語歌壇也迅速告別了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當然也有薛之謙、林宥嘉這樣的苦情歌手,唱著《像風一樣》、《浪費》這種標準的「舔狗情歌」,但論傳唱程度,顯然已經無法與8090年代,以及世紀初的歌手們相比,很難在K歌的時候被所有人合唱。而更要命的是,2016年以後,伴隨」舔狗「一詞的日益流行,大家開始大規糢地對舔狗行為進行嘲諷。
一時間,舔狗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比如2018年周傑倫推出單曲《等你下課》,放在2008年可能只會被視為一首表達深情的校園愛情歌曲,但在2018年卻被很多人定性為「舔狗情歌」,甚至有人不敢相信這居然是那個酷酷的傑倫的歌,還以為是網友惡搞。不得不說,對「舔狗」的聲討已經過於泛濫,甚至出現了濫用。這已經背離了提醒一個人面對愛情不要失去自我的初衷。
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之下,「舔狗情歌「也很難像以前那樣成為歌壇主流——
當然,別說舔狗情歌了,如今我們是否還能擁有像以前那樣流行的情歌,甚至是否還擁有一個叫歌壇的東西,都要打個問號。
3.舔狗情歌消失了,
一切卻變得更無聊了
近幾年,樂壇出品的,或是抖音神曲裡的情歌其實不在少數,但大多數比朦朧詩還朦朧,像是在和你猜啞謎,聽了半天也不知道歌手到底想說個啥。抖音大火的《心如止水》,寫的比朦朧派詩歌都朦朧
抑或只把一個幹巴巴的愛字掛在嘴邊當個噱頭,學喵叫,學狗刨,一個比一個洗腦,就是絲毫走不進人心裡,全是鬧著玩。
前段時間,就有一位博主發微博感慨:這個時代已經沒有情歌了,都是說唱,都是快歌,都是自我,都是細碎的感官拼湊和虛空。那些火過一個又一個十年的情歌,被嘲笑為備胎之歌,舔狗金曲。網路上男女對立的意味越來越濃,現實中沒人願意沉下心去經營一段感情。」如今各有境遇的TFBOYS三小只,在早年的時候也是發過情歌的。但可能是出於形象、受眾、人設、定位等種種原因,歌聲中的「愛」和「喜歡」,更像是一種過家家式的、掛在嘴邊的撩閑,跟複雜成人世界的愛恨情仇關系不大。
新晉華語「天王」華晨宇名下的歌單裡,唯一一首帶「愛」字的歌名,還是寫給抑鬱癥患者的《好想愛這個世界啊》。而另外幾個被年輕人所喜歡的,從無負面新聞的歌手,如周深、毛不易,更是宛如一個個情歌絕緣體。他們在歌聲中聊自己、聊世界、聊人生,聊人世間的羈絆和荒唐無常,唯獨對情情愛愛三緘其口。
現在的情歌市場,可能還要靠鄧紫棋、薛之謙這幾個上輩遺珠勉強支撐。但是細思之下就會發現,即便是勉強支稜起舔狗情歌大旗的薛之謙,上次寫出《你還要我怎樣》這樣的歌,也是2013年的事情了。
從種種跡象來看,在當下,別說「舔狗情歌」了,就連情歌都失去了它昔日的歌壇地位;而想要被年輕人喜歡,也不一定要靠「舔」來打破聽眾心房。想要達成目的,《澆愁》可以,《小娟》可以,《達拉崩吧》也可以。
逐漸消失的舔狗情歌背後,是一代人對愛情逐漸瓦解的信心。
比起深陷在一段充滿變數的關系裡,這屆年輕人明顯更樂意犒勞自己,從自己身上獲得價值感,而不是放任這種關系中的消耗。《過火》的音樂評論區
而除了聽眾喜好的變化之外,音樂提供者也得背鍋。
首當其沖的是,沉迷造星的時代,人的價值遠超歌曲本身。
想一想,20年前,班長和同學們還自稱是誰誰誰的「歌迷」。而如今,都開始自稱起是誰誰誰的粉絲。稱呼的變化,也反映著娛樂重心,從歌轉移到了人。
決定專輯銷量的不再是數字出版物的發行手段,而決定歌曲是否出圈的,也不再是它能否觸動你隱祕的心弦。
從QQ音樂的數字專輯購買量來看,榜首的幾名動輒幾百萬張的購買量,遠超實體專輯時代。比如看下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數字專輯銷量榜,周傑倫跟五月天強強聯合的《說好不哭》891.64萬張的銷量,只排到總榜第十。但購買量只能代表歌手的商業成績,並不能代表歌曲的傳唱率和質量。如果細究其中原因,會發現這與藝人粉絲有組織的大規糢購買有關系。在粉圈,一人購買多張專輯艸銷量打榜已經是常態,甚至有的藝人粉絲團體還對起購量作了明確規定。
「只要是哥哥唱的,不管唱的甚麼玩意我都買單。」
而資本的介入也無形中加速了這種演化趨勢——人在就行,唱的甚麼,唱得怎麼樣都無所謂。
反正資本之下,從來不缺優秀的團隊和精良的制作,曲子要別具氣質,歌詞要立意宏大,人聲要修得完美無瑕,至於聽眾那點基於曲調和歌詞的微末共鳴,可以不做思考。
畢竟,在他們的受眾範圍裡,大家對唱歌之人的愛意遠超歌曲本身。而他們中的大部分會不會唱情歌呢?大體是不會的。
情歌會帶歪愛豆的人設,遠不如一些充斥著個人心路和普世關懷的題材更討人喜歡,也更加安全。
而短視頻的崛起讓聽歌方式變得碎片化。
現在火起來的音樂,很多都是被短視頻帶火的。它用幾秒鐘的時間,抽取一首歌最經典的副歌部分給你,雖然歌詞配合視頻內容可以讓人迅速進入狀態,但同時也讓人快速抽出。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一首歌被人記住的的只有那朗朗上口的幾句,而當你從頭聽起時,往往一分半過去了,還不知道這唱的是哪首歌。
在每個拍著大腿試圖回憶抖音神曲歌名的時刻,都覺得自己宛如一個《開門大吉》裡挑戰失敗的嘉賓。在這種情況下,一首歌的價值,連接作品和聽眾之間的情感紐帶被倉促切斷了。
當一首歌曲的傳唱度,甚至是銷量,開始跟「引發共情」劃清關系的時候,情歌作為一個過氣的「財富密碼」就被拋棄了。
在當下,一首歌是否被傳唱,一盤專輯是否有銷量,不再需要依靠聽眾對它產生的共鳴,有無數更好的手段已經、或者等待著被開發。
現在是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情歌的消失可能只是一個引子。
而往後,失去了「共情能力」的我們,所面對的,是無數可知或不可知的未來。
可知的只有,在我們一次又一次嘲笑舔狗時,多年以前那些把藏著心事的歌詞抄在漂亮筆記本裡,和好朋友們互相交換磁帶也交換心事,拿著TA遞過來的耳機用同一個隨身聽聽歌的日子,將永遠被封存在那個唱片年代,不再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