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the woman》收視13%爆火,是不是還有人不知道李荷妮今年已經38歲了吧。但是年齡完全不減其魅力呢。
前者還有《迷霧》的金南珠高舉大女主旗幟,氣場從來就沒垮掉過。
從李荷妮和金南珠身上看到了屬於中年女演員的機會也到了。那苦苦等待的中年女演員們想要(重新)大火,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
下面從外在硬體和內在力量兩個方面解析。
外在硬體
1、可以有皺紋但不可以沒精氣神
「丫頭教」的本質就是畏懼年齡,但年齡真的是演員的門檻嗎?
影后Kristin Scott Thomas臉上的皺紋抵擋不住蓬勃的生命力
有一些皺紋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狀態好,積極情緒,傳遞出來的生命力就不一樣。
2、相比皮相,對骨相考驗更大
骨相好對中年女演員的核心加持是:骨相端正立體,五官看起來更挺拔,這種「挺拔」自然會轉移到演員的氣質上,更容易塑造內在人格強大的形象。
Tilda Swinton
內在力量:「職業女性」、「反派」、「復仇者」標籤更能成為熒幕王者。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社會越是缺什麼,就越是呼籲什麼。當大眾呼聲到了一定程度,也越容易體現在影視作品上。
描述中年女演員面臨的困境有一些例子:姚晨在演講中提到一個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家庭事業難兩全,也很少有戲找到自己拍。詠梅也有一句著名話:「對於中年女演員來說,你優秀不優秀,你都沒有機會。」
中年女演員如果不想演長輩,賣力去扮嫩演小姑娘,換來的只會是觀眾的吐槽。她們到底該何去何從?
《王冠》最佳女配角Gillian Anderson 飾演的撒切爾夫人
答案就是找到年輕女演員沒有的特質和優點,並「高光」這些特質。
Nicole Kidman
在一些人的眼中,一個優雅成熟中年女人的人格獨立性、自我個性、情緒穩定性、對事件的全盤掌握性、辦事的策略性、甚至審美品味都足以秒殺一個漂亮小姑娘。這些都是可以拿出來細細品味的地方。
Sandra Bullock
為什麼總有媒體說「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這個現象的本質,其實在於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當代的女性被社會要求得更多,進步的更快,在新時代先進思維熏陶下的女性開始有了「能力」、「才華」、「野心」、「強大」的標籤,但是顯然很多的男性還不適應當代的女性。反而是女性之間更能互相欣賞對方。
Naomi Watts
而多年來的社會問題也挑起了女性反抗精神:女性獨立意識崛起的「職業女性」標籤,不再做淑女的「壞女人」標籤,印象中柔弱女人的反擊「復仇者」標籤,每一個都是直擊大眾靈魂的點。
實力無關年紀,誰說中年是女演員的危機?
1、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
《三塊廣告牌》這個故事講了一個追兇母親的反擊。這部電影的編劇/導演是根據演員本身的樣子塑造了Mildred這個形象,他看到她身上罕見的無畏和尖銳,她不屑於遵守世俗陳規,對自己的選擇從不多愁善感。
這個演員擁有強壯似男人的發達的嘴部和下巴,眼睛雖不清澈但十分銳利,年輕時金髮美人的形象已經快要消失殆盡,但在61歲的高齡憑藉《三塊廣告牌》躋身了一線女星。
2、凱特·布蘭切特 Cate Blanchett
《藍色茉莉》講的是一個丈夫因金融詐騙在獄中自殺,但這個美麗優雅的女人相信,品味不凡且外形出挑的自己,現在雖然是落魄鳳凰,但只要機會來臨,她肯定能振翅高飛重返九重天的故事。
像茉莉這樣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形象,在銀幕上非常少見,比只會博同情的公主們形象豐滿多了。
3、《王冠》奧利維婭·科爾曼 Olivia Colman
奧利維婭·科爾曼飾演的伊麗莎白二世,一改往季青春無畏的形象,更多運用微表情去勾勒中年危機。面不改色、始終微仰下巴,輕輕蹙眉,帶著端莊的霸氣。
怎麼形容這個劇的火呢?她終止了《后翼棄兵》在國外的最高收視率。
4、《迷霧》金南珠
金南珠飾演了一個野心勃勃的幹練女主播,因職場的女性歧視7年不能晉陞,自己尋找突破口,挑戰舊有觀念的強大女性。
女性在面對社會、職業和婚姻的時候,多少都會感受到了作為女性的壓力和焦慮。人們太渴望強大的女性,可以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不公平的職場上撥雲見月。
這些女演員有的甚至年輕時就不算美女,飾演《王冠》的奧利維婭·科爾曼甚至被評價為「最會演戲的普通人」,但有誰比她更像從容淡定的「女王」呢?
中年美人的精髓從來不在於鮮嫩的臉蛋,而在於挺拔的姿態。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