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喜歡摳著手指縫看《桃花塢》,享受那種一邊為別人尷尬,一邊學習社交知識的感覺。
正如單身的人反而最愛看戀綜,明明沒有對象,還總想積累一些戀愛經驗,有點未雨綢繆的意識才踏實。
恰如飄本人,國內外戀綜資深觀眾。
試看韓國戀綜,都已經會(que)玩(de)到,請四對前任互相談戀愛——

《換乘戀愛》 X 即是前任
甚至,讓找三對已對現任意興闌珊的情侶,交換約會,看最後是選擇現任,還是選擇新的約會對象。

《交換的日子》
夠損夠熱鬧,也拓寬了戀愛問題的探討邊界。
反觀國內的戀綜現狀。
今天芒果官宣的《再見愛人》有些糢仿這個套路的意思。
只不過,以對國產翻版尿性的了解,飄很擔心節目會對已感情破裂的夫妻,硬充和事佬。

而自 18 年買了韓綜《heart signal》版權的《心動的信號》出圈以來。
這個國內第一個搞戀愛觀察真人秀的老 IP,也不斷地在耗自己老本。
今年的第四季,依舊沒能扶上牆。
唯一的熱度,是靠罵嘉賓撐起來的。

《心動的信號》第四季(以下簡稱《心動 4》)
《心動 4》怎麼了。
飄飄刷完了節目,來仔細掰扯掰扯——
《心動 4》來到了深圳,素人的挑選依舊體現了無法跨越的階級鴻溝。
與真實的普通人戀愛相比,始終多了一層很厚的濾鏡。
差距有多大?
男一馬董(馬子佳),某資訊咨詢公司董事長,年紀最大的男三鄧凱慰是教育機構創始人。
而男二 Simon(陳思銘)再不濟,也是個大廠游戲海外運營。
好家夥,人均 ceo。

再看女方這邊。
女一麥穗是投資公司董助,女三 Melody(方彬涵)是 MCN 公司創始人,還沒有工作的女二橙子(洪成成)竟是腦科學專業在讀博士。

不知道的,還以為監制是郭敬明,真人秀版《小時代》。
嘉賓的精英光環有多閃燿,人格感就有多扁平。
除了男二 Simon,表現得至少還有點觀賞性。
節目新增了隨機約會環節,他主動照顧女三 Melody 的情緒,怕這次約會對對方造成壓力。
也談及自己平時很少這麼主動約一個女生私下約會。
表達自己心意的同時,也不會讓別人感到不適。

兩人的關系確實在這次約會後迅速升溫。
也成了最早被飄 ” 鎖死 ” 的 ” 方陳式 CP”。
但除了還能讓人感嘆一下 ” 好會 ” 的男二,男一男三,顯然並不是上戀綜的料子。
既帶不了節奏,也制造不了話題。
既沒有讓人拍腿稱絕的觀賞性,也沒有使人真情實感的代入感,更無反映出某類戀愛問題的代表性。
比如另一對 ” 馬卡巴卡 CP”,除了日常飯桌上的打情罵俏,似乎也沒看到更多的互動。

而男三自首次約會就令女二胃痛落淚後,也找不到更多可剪輯的素材。

和女嘉賓的火花,還不如兩個大男人之間的粉紅泡泡。
第一期剛見面的時候,男二就主動問有沒有在城市裡看到過星星。
於是就有了兩人偶像劇式的 45 度角仰望星空的名場面。

好的觀察類素人嘉賓,觀賞性、樣本性,必得占其一,這是必然的。
好比後來居上的另一個戀綜,《怦然心動 20 歲》。
裡面的男五 Jerry(許傑為),就為戀愛中的 PUA 話術,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樣本。
第一,表裡不一 ” 雙面人 “。
在兄弟面前說對女一(朱非兒)是最有好感的,但女五(倪江慧)是她的理想型。
而且還帶來了一句貫穿整季的名言警句:好感歸好感,合適歸合適。

咋一聽還像這麼回事。
以為他是能夠很清醒地區分開好感和合適這兩個概念。
但同一晚上給女一的心動留言裡又表達了主動磨合的意願,希望兩人的關系更融洽。
先前說好感和合適是不一樣的,下一秒又希望和女一關系更進一步。

這一套操作下來就很迷惑。
在兄弟面前一套,在私底下和女生一套。
飄更覺得他是在為自己找退路,營造出是女生主動靠近。
就算以後出現甚麼狀況,自己不過是無辜的受害者。
第二,情緒價值控制者。
飄發現男五是真的很會控制女一的情緒。
比如看似在檢討自己,主動提出磨合後,又想要推開女一。
想說的其實就是:我並不想在你這一棵樹上吊死。

這其實是在卸包袱。
把自己的問題甩得幹幹淨淨,反而讓女生來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
果不其然,女一的情緒在這種互相拉扯中完全被男五控制。

這種對情緒的把控才是最可怕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一步一步陷進去的。
時間長了可能就成了扯線木偶,失去主觀判斷力。
所以戀綜選素人很重要。
不是說一定要制造很緊張、複雜的氛圍,至少是有層次的,集合不同的典型。
《心動》一直以來仿佛是想打造烏托邦式的戀愛氛圍。
每個人擁有不存在任何缺陷的完美人格。
脫離現實,誇誇其談,泛泛而論。
刻意撒糖,糖撒得再猛,也讓人覺得嗑了個空氣。

在《心動 4》裡,這種泛泛而論的,沒有典型性特色的調子。
從素人,到明星觀察團,一脈相承。
原本以為第三季的觀察團點評已經寡淡得天下無敵。
沒想到這一季的還能和他們配個絕代雙驕組合,甚至 ” 青出於藍勝於藍 “。
第三季的觀察團再差,至少他們的關註點還是一直在素人嘉賓身上的。
嘉賓也自帶人設,節奏也有。
比如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戚薇和直覺很強的楊超越。
還有雖然魚塘都被他包完了,但時不時還能拋個梗豐滿自己普信霸總人設的張翰。

《心動的信號》第三季
第四季的觀察團不僅看不出個南北,戲份還多得不是個東西。
一個小時的正片,三分之一時間是聽他們坐在觀察室裡說著比白開水還沒有營養的點評。
飄飄總結了一下本季的分工。
首先,是花瓶組組長,人間點讀機楊穎。
節目開播前,飄還在想,baby 到底有甚麼用?
看了幾期之後才如夢初醒。
後到的男四(陳業雄)在小屋的第一頓晚飯時,看見男二和女三親密互動的眼神。
這本就是一個很微妙的表情,有疑惑、有不悅。
結合他此前和三位首發女生吃完飯後,主動讓女三坐副駕的舉動,以及這頓飯前選擇給女三發心動簡訊。
就可以看出男四對女三第一次接觸下來好感是有的,而且她也是喜歡的類型。

怎想 baby 簡練、精辟的用三個字概括這複雜的表情:看見了。
飄懂了,她來,就是把飄 500 度近視都能看到的東西用嘴說出來!簡直是視力障礙者的福音。
她除了 ” 點讀 “,還能 ” 複讀 “。
比如第二期的時候,看見廚房裡爭風吃醋的幾對人,整體關系之間的節奏明顯加快。
於是就抓住李雪琴說的 ” 快 “,補充了一句 ” 真的很快 “。

再有第四期,本業是脫口秀演員的男四出場後,憑借專業的幽默感逗得三位素人女嘉賓捧腹大笑。
宋祖兒為其餘三位男嘉賓捏一把汗,說他們遇到強敵了。
baby 一看機會來了,馬上附和:強、真的很強。

要飄說,baby 簡直就是複讀機界的撿漏王。
其次,是氣氛組組長,人類返祖馬伯騫。
雖然他也和飄一樣在真情實感地磕 ” 方陳式 CP”。
但他未免太用力了。

還積極發揮組長的帶頭作用,成功讓其他嘉賓逐漸 ” 猴化 “。

雖說馬伯騫很負責地完成了氣氛組的任務,但誰看了都得說一句:大可不必。
還沒從馬伯騫猴化的尷尬中緩過來,另一撥人,又開始搞事。
來了,開始燉心靈老雞湯了。
連本職的解讀工作都還沒做好,就上價值,討論假大空的社會話題。
剛剛看完男三和女二的首次約會,前幾期女二的簡訊就只發給過男一和男三,而男三只給女二發過。
這明明是一場很關鍵的約會。
女二有可能通過這次接觸之後,在兩位追求者之中表現出自己更傾向的一方。
這段這麼有價值的約會,僅被 baby 的一句 ” 沒有過多信號 ” 帶過。

大哥,您倒是接著說啊!
按常理說,接下來應該分析女二的心理,以及她可能已經做出了選擇這樣的觀點。
但是話題莫名其妙就轉到了討論 ” 年輕拼搏 ” 上。
凱慰(男三)是一個很拼的人
那年輕人這麼努力的拼
到底是為了甚麼呢

???
飄更想知道,你這個問題到底是為了甚麼呢?
底盤不穩,就強行拔高,令人很不適,尤其是在這樣以戀愛為主的綜藝裡。
連給觀眾喂雞湯,喂的,都是那速溶的廉價雞湯。
而馬大師(馬伯騫)在這個環節,憑借令人發指的 ” 列車到站 ” 人生觀,飄飄心甘情願地給他頒發 ” 人生雞湯王 ” 的榮譽。

這一季的觀察團可以用一個詞總結——
自我。
缺乏共情力,與素人嘉賓之間根本沒有共鳴。
爭搶聚光燈,把目光完全放在表述自己身上。
說實在的,想輸出 ” 高級 ” 的價值觀、人生觀,大可去脫口秀類的、辯論類的節目,不必趟戀綜這潭水。
觀眾在戀綜裡想看到的是對細節的精準捕捉,抑或是帶入自己的經歷、價值去分析素人的心理、行為。
前兩季的張雨綺和楊丞琳就給飄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一個是金句頻出、輸出有用的 ” 戀愛女王 “。
一個是感同身受、三觀超正的 ” 戀愛小天才 “。
張雨綺在《心動 1》第一期就給大家帶來了 ” 蛋白質男孩 ” 的理論。
精準分析出了男一(周游)的個人魅力:溫和但上頭。
讓觀眾更清晰明了的同時,也漲了知識。

《心動的信號》第一季
除了在性格領域有一套自己的總結方法。
在分析心理方面,風頭都蓋過了坐她旁邊的專家薑振宇。
比如在素人嘉賓聊到星座時,知道了男二(奧斯卡)是天蠍座後,女一(向天歌)就主動問女三(李君婕)喜歡甚麼星座的男生。
女三就順勢說喜歡天蠍座,因為喜歡浪漫的男生。
在觀察團都以為女三對男二有意思的時候,張雨綺就提出了異議。
她不認為女三直接就對男二產生了興趣,只是在宣示這個場面的主導權。

而這麼多季來看得最投入、最動情的,飄覺得,當屬第二季的楊丞琳。
自 ” 奇聞 CP” 首次約會以來,楊丞琳就爭當他倆的粉頭。
在第十期最終告白前夕,男二(趙琦君)就和女一(楊凱雯)袒露心聲。
除了動容,楊丞琳對男二的共情,更深了一層。
害怕他因為太投入,最後會失落而歸。
一看就是認真談過戀愛,連情傷都品味咂摸過的人。

所以看到最終楊凱雯還是選擇了趙琦君的時候。
楊丞琳和宋茜都忍不住尖叫、然後激動大哭。

或是能站在高處俯瞰,或是能真情實感的代入,這才是戀綜觀察團合適的姿態。
飄發現,我們經常誤認為共情和同情是同一種情感。
其實不然,同情重點在 ” 安慰 “,而共情重點在 ” 理解 “。
能夠換位思考,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分析。
而不是頻繁地表達 ” 我覺得 “、” 我認為 “,企圖引導故事更偏向於自己希望的那一邊。
自《心動的信號》在國內成功實踐以來,國內就不缺觀察戀綜。
想看素人發糖的可以看《我們相愛吧》《怦然心動 20 歲》。
想看明星戀愛的也有《女兒們的戀愛》。
但發現沒?
觀察戀綜的市場被塞得越來越滿。
內容,卻越來越乏善可陳,止步不前。
從前我們並無甚麼專門的戀綜,但卻依稀能在各種明星嘴裡,聽到活靈活現的戀愛故事,令人心悅誠服的戀愛金句。
比如李菲兒的 ” 不主動論 “。
幾句話就講明白談戀愛裡的拉扯之術:
當你很愛很愛對方
你就想把全部的自己給他、去愛他
然後在這 100 分裡面,你可能自己就占了 90 分
沒有給對方留空間
今天我 70 分,明天我退到 40 分
來來回回地拉扯
然後彼此感受愛的付出與接受

《口紅王子》第一季
以及當年《酒杯呵呵喝 2》裡,奠定了內娛戀愛出書人的簡訊教學名場面。
怎麼區別性回覆男生的 ” 你到家了嗎?”
不喜歡請回覆——

喜歡請回覆——

你看,傾向性,目的性,一下就出來了。
比起李菲兒的以技巧取勝,蕭亞軒是更講究戀愛中原則的人。
瀟灑小姐十條守則,曾經也被一代女孩,奉為聖經。
一定要出門認識新朋友;
放下無謂的矜持;
要選對地點遇到愛;
認清事實,他其實沒有那麼喜歡你;
不要時時刻刻粘著對方;適時轉移註意力;
堅守愛情原則,不要沖昏頭;
好姐妹永遠是你的後援;
溝通時很重要的事情;
不愛了也沒有關系,其實當中有愛過就好了

而如今戀綜遍地。
卻死活拎不出一個,能發表出一點 ” 我看談戀愛 “的獨立戀愛觀的人。
這其實不應該。
因為娛樂圈,本來就自帶高濃度社交屬性。
人均人精,每分每秒都在和人打交道,根本不缺情愛史豐富的達人。
從前李菲兒、蕭亞軒這等女星,還被吐槽不事主業,就知道在鏡頭前教女孩們談談戀愛,被打為玩物喪志的水客之流。

不知道如今,她們看到《心動 4》上,那一堆圍坐著,面面相覷,要麼一臉獃滯,要麼上躥下跳,不知所謂。
一臉 “ta 憑甚麼不按我想的做 ” 或者 ” 啥時候下班 ” 的明星嘉賓們。
還願意在鏡頭前,總結分析一些自己的人生故事,戀愛心得的她們。
會不會覺得有一點點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