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正處於女演員最尷尬的年紀,找上來的戲確實沒那麼多。
突然有一天我想明白了,雖然作為演員很被動,但我可以選擇做或者不做。」
於是,在2017年,她選擇帶發修行,過清修安靜的生活。
最近,胡歌也同樣在採訪中談到:
「現在這個階段,我看到了自己的天花板在哪裡。
我人都40了,可能我再努力、再突破,也就這樣了。」
於是,他開始更多的思考自己和社會、和自然、和世界的關系。
所以這幾年你會發現,胡歌出現在鏡頭前的次數少了,去做公益、去行走的時間多了。
不得不說,時間過得真快。
曾經單純可愛的「哈妹」和瀟灑正義的「李逍遙」,如今都40歲了。
而看了他們如今的境遇後,也不由讓人唏噓:
分手13年後,胡歌的演藝生涯一路高歌,而薛佳凝的事業卻一直在走下坡路。
但值得慶幸的是,現如今,他們都對自己的未來和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深刻的感悟。
胡歌與薛佳凝的邂逅,緣分來源於袁弘。
2004年,薛佳凝和袁弘在合作拍攝電視劇《天下無雙》,偶然的一次,胡歌去探班好友袁弘,由此認識了薛佳凝。
當時,他們一個是初出茅廬的小透明,一個已經小有名氣。
一個內斂靦腆,一個活潑開朗。
可就是這樣毫不相似的兩個人,卻相愛了。
雖然身為演員,兩人都很忙,但一有空,他們依然會低調的約會,會互相探班。
他們的感情,跟很多普通的小情侶一樣,平穩甜蜜。
可就在這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2006年,胡歌在從橫店去上海的路上,遭遇嚴重車禍。
同行的助理張冕經搶救無效死亡,而傷勢嚴重胡歌也經過了近六個小時的搶救,才脫離危險。
他的臉和脖子縫合了100多針,4天內做了2次全麻手術。
正在拍戲的薛佳凝得知後,立馬從北京飛到上海前去探望。
醒來後的胡歌,看見自己滿臉傷痕的樣子,感到迷茫、恐懼。
為了照顧胡歌,薛佳凝放棄了自己的工作,甚至吃素近一年,希望以誠心感動上蒼。
正是在薛佳凝的悉心照料下,胡歌熬過了這段最艱難的日子。
「共患難」過後,本應是兩人感情最深最濃厚的時候,一切未來可期。
然而,就在生活和事業重新步入正軌之後,兩個人卻分手了。
分手原因,胡歌在後來的採訪中也說到過。
車禍後複出的那段時間,他特別不自信,而當時的薛佳凝已經30歲了,面臨著很多壓力,胡歌卻沒有辦法給到她想要的安穩生活。
這場分手,沒有對錯。
只能說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只屬於一場美麗的意外。
分手後的兩人依然以朋友相處,2009年,薛佳凝開通微博後,關註的第一個人就是胡歌。
之後的兩年裡,兩人也一直有通過微博互動交流。
後來,胡歌在《琅琊榜》大火之後,兩人曾經的戀情又被大家翻了出來。
薛佳凝在接受採訪時,說很為他感到開心,但卻拒絕多談論胡歌:「他現在太火了,我就不參與了。」
不消費、不捆綁炒作,堪稱「最佳前任」。
而胡歌在多次採訪中談及薛佳凝時,也還是會感激地說到:「她真的是很好。」
說到動情之處,還忍不住紅了眼眶。
盡管已經分手多年,但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為這段感情感到惋惜,也有人希望他們複合。
但兩人給出的回應都是:「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
有些人註定只能陪你走一程,雖然遺憾,但或許這就是人生。
那就只能祝各自安好,餘生幸福。
關於薛佳凝,好像除了「胡歌前女友」之外,並沒有給大家留下其他特別深刻的印象。
1995年,考上上戲之後,薛佳凝就已經開始進劇組拍戲。
可演技不錯,長相甜美清麗的她,卻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2002年,因為《粉紅女郎》中鬼馬精靈的哈妹一角,她才開始受到關註。
哈妹叛逆、青春,愛時尚、愛潮流的形象被大家所喜愛,被稱之為「新新人類」。
她大膽鮮明的的穿搭、百變的發型發色、亮眼的首飾掛件,成了當時年輕女孩們的時尚標桿。
她真的火了,走在大街上,大家紛紛「哈妹」「哈妹」地叫她。
可大火的同時,也帶來了煩惱。
「哈妹」這個詞一直跟隨著她,無論她走到哪裡都掙不開、逃不掉。
她渴望突破,想要挑戰各種不同的人物角色。
所以,她推掉了所有跟「哈妹」相似的邀約,開始嘗試各種與「哈妹」截然不同的角色。
越是複雜的、難以挑戰的,她越喜歡。
她說:
「我不喜歡做自己常做的事情,尤其是演員,常常演一種角色是沒有激情的。
如果這件事註定沒有營養,我也會在裡面挑一點有營養的放進去。」
與「哈妹」性格完全不同的她,骨子裡卻有著與哈妹相似的倔強與叛逆。
她開始鉚足了勁,去豐富自己的演繹路,去實現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我們看到了《在悉尼等我》中聰明、個性獨立好強、有主見的貝蕾。
看到了《你一定要幸福》中心胸狹窄、愛瘋狂的葉明珠。
也看到了《租個女友回家過年》中歷經磨難,卻心地善良的楚笑笑。
雖然她沒有因為某個角色而大紅大紫,但她所詮釋的各種豐富多彩的角色,卻給大家帶來了很多驚喜。
對於紅不紅,她早已看開:
「我喜歡挑戰自己,挑戰對人生是成長,我不關註成功,我特別關註成長。」
所以,這麼多年來,她一直活得很佛系,在用心地演戲,低調地過好自己的生活。
近幾年,各種歡樂輕松的綜藝節目興起,很多藝人為了多曝光、快速賺錢,紛紛加盟各項綜藝。
而找上她的綜藝節目同樣很多,但她都一一拒絕了。
被問及原因,她回答到:
「我認為一些綜藝只是快餐文化,相比綜藝,我傾向於「更有含金量」的嘗試。」
這就是薛佳凝最難得的地方,即使始終不溫不火,但她卻堅決堅守自己演員的身份,不退讓、不妥協。
甚至在踏入40歲的年齡大關後,自己能演的戲越來越少,她也漸漸看開。
即使被動,那我可以選擇不做。
於是,她開始去尋找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去探尋生命的邊界,去豐富自己的靈魂。
與薛佳凝不同,胡歌一出道就是主角。
2005年,《仙劍奇俠傳》熱播,迅速紅遍全國,胡歌也成為無數人心目中最瀟灑帥氣的「逍遙哥哥」,被無數人喜愛。
走到哪裡,哪裡就有鮮花與贊譽。
一時間,胡歌成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明星,風頭無人能及。
可沒想到,僅僅一年後,他就遭受了嚴重的車禍。
回憶起那段黑暗的經歷,他在書上寫到:
「他的臉上布滿針線,就像剛從裁縫鋪出來一樣,緊繃的表情讓他的眼神看起來獃滯而又彷徨。」
那時候,每天早上起來,他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做甚麼。
迷茫、無助、恐懼、絕望……正在沖刷著這位少年的心。
這樣的心理,一直到康複後重回劇組拍戲,也沒有得到治愈。
在《射彫英雄傳》殺青的那一天,他沿著海灘一直跑,全劇組的人都在後面追,本來很歡樂的畫面,可跑著跑著,他卻突然崩潰大哭。
或許沒有人知道,一個人要從創傷中走出來,需要多久。
胡歌一直以為,《射彫英雄傳》會是他人生的最後一部戲。
因為臉部毀容,在拍《射彫英雄傳》時,他一直是用劉海擋住自己的右眼。
也因毀容,他經歷了一段低穀期,沒人找他拍戲。
幸好在這段消沉、無助的日子裡,他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氣。
「如果皮囊難以修複,那就用思想去填滿。」
他愛上了閱讀,只要有空,不管是在機場、還是酒店,你都能看到他捧著一本書,在認真地讀。
他還寫下了《幸福的拾荒者》,講述車禍後自己的心路歷程和感悟。
因為文字,他治愈了自己,也重新找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意義。
於是,他全面發力,《仙劍3》、《神話》接連爆火,又讓他收獲了不少人氣,並收獲了「古裝男神」的稱號。
外界都在追捧他。
可他卻發覺,他被定型了。
如果再將自己局限在古裝劇這一類型裡,那他的表演就可以到此為止了。
於是,他不顧事業正處於上升期,推掉了所有邀約,重新回到上戲讀書,去演話劇。
在浮躁的娛樂圈裡,能潛心去演片酬不高、沒有流量的話劇的人已經不多了。
可胡歌卻是那位數不多的幾個。
在話劇舞臺上,他勤勤懇懇地磨煉自己的演技,盡管一天要演八個小時,他也樂此不疲。
要不怎麼說,努力的人,總會被上天眷顧呢。
就是在話劇的舞臺上,他被制片人侯鴻亮發現,邀請出演《琅琊榜》中的梅長蘇。
2015年,《琅琊榜》播出,迅速登頂各大收視榜首,而胡歌也因此摘獲眾多獎項,成為觀眾心中德行兼備的演技派。
你看,只要一個人能靜下心去沉澱自己、修煉自己,那麼不管他消失幾年,再次歸來,他還是能問鼎稱霸。
梅長蘇這個角色,給胡歌帶來了太多的名利、聲望和錢財,可他開始思考:「我幹甚麼了?我得到這麼多?」
這讓他感到惶恐,並覺得受之有愧。
他開始反思:這些關註和名利,不應該是我活著的意義。
於是,他再次從事業最巔峰時,放下了自己演員的身份,去追尋一些更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2015年,對胡歌和薛佳凝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琅琊榜》大火,讓胡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註,也讓他重新開始審視自己,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
也是這一年,薛佳凝經歷了特別低迷的一年,失眠、焦躁。
她認為自己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於是她開啓了自己的西藏聖朝之路,就在這次的旅途,她找到了人生新的樂趣和方向。
13年過去了,在事業上差距極大的胡歌和薛佳凝,卻對人生有了同樣的定義和感悟。
胡歌說:「我一直覺得,我能夠留下來,應該是有一些事情要去做,或許有一些特殊的使命要去完成。」
薛佳凝也說:「人不能一直在跑,要安靜下來,找找自己。」
重新發出了對人生的思考,他們也開始了另一種全新的生活。
所以你可以看到,《琅琊榜》之後,胡歌又將自己「藏起來」了。
他會跟朋友們一起,騎著摩托車,來一段說走就走的自由之旅。
他也會背著相機,去各處旅游,感受不同的人文環境。
會身體力行的去做公益,脫下偶像包袱,在青海撿垃圾,和其他志願者一起買菜做飯、挑水,一起蹲在牆角吃飯。
會不辭辛勞地背著幾十斤重的太陽能上山,去裝電站。
也會悄悄跑到沙漠去種樹,體驗植樹工人的生活。
這幾年中,他付出了很多,也同樣頓悟和成長了很多:
「好像從入行的那一刻起,我一直都在試圖突破自己去實現個人的價值,但是在那樣一個環境面前,那些事情的意義、視野和格局都太小了。
如果我有一份力,做的事能夠超出我的職業本身、可以對更多人帶來意義的話,那我覺得這個事情是更有價值的。」
這樣的胡歌,雖然灰頭土臉、胡子拉碴,但卻處處盡顯樸實、真誠、淡然、自由。
如果說胡歌是在事業巔峰時回歸純真,那麼薛佳凝則是在事業低迷期去感受生活,重新找回自己。
一次藏地旅行,她走進了佛學院,在那裡她看到了許許多多的當地人,幾乎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她頓悟道:「這裡的人生活並不富裕,卻沒有一個人是皺著眉頭的。
那我作為女演員,更沒有理由去抱怨,而是應該更好地做好我自己。」
於是,她每年都會抽出時間進藏,去感受這裡開闊、放松的環境。
17年的時候,她更是做了一個決定——帶發修行。
在這裡學習、聆聽佛經,和所有潛心修行的教徒們一起,誠心求教。
就算從藏地下來以後,她也會每天早起,花幾個小時的時間打坐、看佛法的書。
她會去做公益,盡自己的力量去感恩社會,去溫暖他人。
她也會去旅行,她常說旅行是一個尋找靈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感受到能量,會成長。
這幾年,生活方式完全改變之後,她身上的負擔和壓力全都消失了。
她變得更快樂,更享受生活,也更愛自己了。
身處聲色犬馬的娛樂圈裡,被各種金錢、名利所包圍,很多人會為了流量爭的頭破血流,得到了沾沾自喜,得不到焦躁不安。
導致被太多外界的環境所影嚮,讓自己被比較、被束縛、被套上枷鎖。
而胡歌和薛佳凝卻始終保持著一份清醒,也為自己保留一份空間。
去自己喜歡的地方,做自己喜歡的事,在廣袤無垠的曠野過著自己喜歡的日子,活得自由、透徹。
胡歌說過:「人生是一場難得的修行,不要輕易交白卷。」
或許你經歷過磨難,經歷過低穀,也到達過巔峰,但這每一段經歷對你來說,都是成長。
不管經歷甚麼,只要你不放棄,遵循著自己的內心感受而活。
然後帶著堅定的心柔軟前行,你終會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就如胡歌,如薛佳凝,也會如每一個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