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確實沒想到,現在還有腦殘粉為吳亦凡奔走。
吳亦凡剛被刑拘的時候,他們在微博超話留言,堅信吳亦凡是清白的。
就因為「正義不會缺席」,吳亦凡才會被刑拘。
後來,吳亦凡超話被關,這些人又轉戰「李嘉恆超話」繼續洗地(李嘉恆為吳亦凡曾用名),然而沒過多久這個超話也被關閉。
「死忠」們見狀,又陸續開通了諸如#凡凡#、#凡凡的每個你and梅格妮#此類和吳亦凡相關的超話,繼續執迷不悟。
打開這些超話,言辭足以震碎一個人的三觀。
用鏟子挖隧道越獄,用爺爺的低保湊保釋金,誰能救凡凡就以身相許,劫獄替凡凡坐牢…
簡直就是某些「死忠」走火入魔現場。
本以為他們僅僅是網上打嘴炮,沒想到真有人為了吳亦凡不吃不喝,想要自殺。
有人好意勸導,反遭回懟:
「用不著你們裝善良來說我,善良不如放在吳亦凡身上吧,摸著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還有人在地鐵站情緒失控,高聲吶喊:
「你們沒有證據證明吳亦凡侵害未成年人,吳亦凡沒有侵害未成年人,吳亦凡無罪,你們也沒有權力抓我。」
甚至深夜到警局探望詢問情況。
以及大規糢集會。
見此現狀,很多人表示:
「誰能想到唱跳俱廢,rap搞笑,演技毫無的專業廢物,就算缺德違法,竟然還能靠著一張臉,讓某些人沉迷於【哥哥】、【老公】的夢境中?!」
血壓飆升之餘,不禁感到心寒。
但其實,這種「顏值即正義」的荒謬並非第一次發生。
你們還記得前段時間美國一個名叫Cameron Herrin小夥殺害無辜母女,但因為太帥獲全網求情的事情嗎?
事情是這樣的:
Cameron Herrin出生在富裕的精英家庭,從小衣食無憂,也養成了放蕩不羈的性格,常常和朋友在街頭飆車。
曾多次因為超速被警方扣除駕照,卻屢教不改。
2018年,他像之前一樣和朋友在大街上瘋狂飆車,此時綠燈亮了,一位年輕的母親正推著1歲的女兒過馬路,由於車速過高躲閃不及,母女倆當場身亡。
案件發生後,一拖再拖,直到今年才正式開庭審理。
庭審現場,Cameron的父母花重金聘請律師,為自己的兒子辯護。
明明是160公裡/小時的超速,律師卻睜眼說瞎話,稱2018年的車禍是意外。
眼見謊言被戳穿,律師開始劍走偏鋒,辯護Cameron的大腦發育有問題,也就是說不具備刑事能力。
不過,任憑律師怎麼狡辯,都被法官駁回了,Cameron最終被判處了24年有期徒刑。
就在眾人以為事情就這樣蓋棺定論了,誰知Cameron庭審的照片和視頻被傳到網路,因為長相帥氣,迅速走紅。
三觀隨著五官走,沉迷於殺人犯的顏值,已經很讓人詫異了。
竟然還有人磕臉磕到為他脫罪減刑,掀起了「拯救Cameron Herrin」的運動。
甚至還有人顛倒黑白,說18年的車禍,是身亡母親的過錯。
「首先,這個母親橫跨馬路,而不是走斑馬線。她應該確保那裡沒有車,也應該聽一下車聲,她當時也應該停下來才是。
其次,直到事故發生後,人行道的標誌才放上去,這就意味著這個母親在行駛的汽車前橫穿馬路,是她的過失。」
紅綠燈:當我不存在?!
警方:事發時雖然沒有斑馬線,但行人可以從那裡過馬路。
雖然毋庸置疑的事實擺在那裡,但為Cameron狡辯的人選擇視若無睹,不僅把他畫成一個無辜的小天使👇。
還在線下掀起了「為Cameron找回正義」的運動,這個運動已經有超過1.5萬的人簽名,並且數字還在上升。
如果不了解事情始末,殺人的Cameron搞得像是無辜受害者似的。
除此之外,日本也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2007年,日本警方逮捕了一個名叫市橋達也的殺人犯。
他將自己的英語老師騙到家裡,欺淩虐待了好幾個小時之後,將其殘忍殺害,由於作案手法十分惡劣,輿論一片指責。
兩年後,被捕現場,抓拍照片中的他面容分明冷峻,收穫了大量「粉絲」,被網友稱為「逃亡王子」、「市橋大師」,甚至還有很多人爭著吵著要嫁給他。
開庭時,這些「粉絲」在庭外集聚為他應援,當他被判處無期徒刑後,市橋達也在獄中寫了一本名叫《被捕前空白的2年零7個月實錄》的書,記錄自己逃亡的心路歷程。
這本書上市後,無數「粉絲」爭相購買,成為暢銷書籍。
不僅如此,他穿過的衣服在網上也能競拍出高價。
其實,此類事情還有很多。
比如美國波士頓,一位爆炸案的罪犯因為顏值,獲得超過8000人的愛慕表白。
還有18歲的Isabella Guzman,她先是捅了母親79刀,然後又用棒球棍將母親毆打致死。
庭審現場,她楚楚可憐的動作走紅網路,被網友稱為「甜美的精神變態」。
對於上述「顏值即正義」的「腦殘粉」事件,常常聽到有人用「暈輪效應」來解釋這背後的心理動機。
所謂暈輪效應,即因為個體的一部分優點而傾向美化其整體。
但並不代表這種心理動機就是正確的,事實上,暈輪效應也是一種認知錯誤。
這種認知企圖利用便捷、單一的途徑去認識、評價一個人,看到好看的皮囊,想當然地以為皮囊之下是一個單純美好的靈魂。
這張臉背後是涉嫌迷姦、強姦等獸性。
可是,皮囊之下的人性是複雜的,有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有人外表平平但內心善良,因此顏值絕不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
希望大家能夠看到人性的一面,不要被表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