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實在在紅過5年的王珞丹,其實沒必要玩這些蠢操作

王珞丹

好久沒聽到王珞丹消息,一來就搞了個大招——宣布退圈。

事情起於王珞丹在某社交平台更新的一個動態,有人在下面問:寶貝你退出演藝圈了嗎?

王珞丹回了個「是的」。

到了第二天中午,#王珞丹退圈#刷爆熱搜,排在首頁第二的位置。

從《烈日灼心》之後,她已經沉寂了接近六年。

不過有開山之作《奮鬥》兜底,又怎麼可能忍心真的在娛樂圈「查無此人」。

她發完微博的當天,工作室就出來澄清,字少卻信息量大,不僅沒退圈,還有戲正在拍。

目前還有三部作品待播。

見慣了為了紅費盡心思的網友不好糊弄。

去年她已經有過一次「詐屍更」,這次又是突如其來的炸彈,卻還沒配合的底牌面世,所以她的佛系人設也變得沒啥含金量了。

人到中年,奮力一搏又有什麼錯呢。

羊只是感嘆:那些開局優秀的人,到底要懷著怎樣的心態才能做到永遠體面?

屬於王珞丹的黃金時代

趙寶剛說,王珞丹是一個「以個性取勝的演員。」

讓她爆紅的「米萊」導演本來早有規劃,外形是那種高挑的白富美形象。

這個插曲大家應該都有耳聞,是後來王珞丹「只能演米萊」的個性才爭取到了米萊。

編劇為了符合她的形象,把人設改成了暴發戶的女兒。

劇中她只是女三,但勝在人設討巧,米萊痴情,能夠原諒背叛自己的男友,還不差錢,是當年男生心裡的女神。

直到現在大家對她還有「米萊濾鏡」,她的微博下面常常有劇粉懷念從前,而她自己的微博簡介欄定位是演員,作品是在《奮鬥》中演米萊。

後來錢小樣也是這樣鮮活倔強的角色,至此,她的小妞形象已經成型了。

雖然趙寶剛說她是靠個性取勝的演員,也多多少少強調過她長得漂不漂亮不重要,只要戲好就行。

她出道的第一部劇叫《陽光像花一樣綻放》,在裡面飾演女反派,眼神勁勁兒的,滿臉寫著不可捉摸。這也是讓王小帥、趙寶剛青睞她的契機。

王小帥邀請她出演《青紅》。

等了她一個多月,直到王小帥遇到了高圓圓,才決定換人。

所以她是有天賦的。

演完錢小樣,用一句「紅得發紫」也不為過,配套同款酸奶有👇

她和劉亦菲、楊冪、黃聖依一起獲封內地「四小花旦」。

2010年,她憑著高口碑作品和人氣拿到了第八屆的金鷹女神。

雖然有人吐槽這個造型好像「額頭上長了一隻鸚鵡」,不過金色是「女神色」,很少有女明星能駕馭到完美。

2005-2010是王珞丹的黃金時代,後面也是黃金,但局勢卻變得更複雜了。

和白百何賽跑的日子

當事業達到一個頂點后,王珞丹想要突破自我,「反正什麼批評也阻止不了我轉型的決心。」

有一說一,想要轉型是好事,但她缺在眼光不好,定位不明,也差點好心態。

2010年,她飾演的劇版杜拉拉上線,巧合的是,同年徐靜蕾的電影版杜拉拉上線。

兩版比較,徐靜蕾的颯顯得更加老練。

而靜秋也免不了拿來和周冬雨版的作比較,她的電視版一上線就被人吐槽「又瘦又黑」。

吃虧就吃虧在了珠玉在前。

她飾演的靜秋雖然水花不大,但卻得到過原著人物的認可,「就是這個樣,和她很像,瘦瘦的,有點黑,比電影那個靜秋像。」

而當高光逐漸散去的時候,演員必須面對一些真實的聲音。

比如曾經有記者去採訪《搜索》劇組,爆料王珞丹在演戲時經常忘詞,給她取了個「忘詞大王」的稱號。

之後她又演了古裝劇《衛子夫》,造型確實災難,大額頭,黃皮,略帶愁容的五官和絕色背道而馳。

轉型遇到危機,又迎來了「既生瑜何生亮」模式。

《失戀三十三天》讓白百何橫空出世,分走市場和觀眾的大部分目光,趙寶剛斷言,白百何對王珞丹是威脅。

兩人外形、戲路相似,難免會面臨被比較的困窘。

在媒體的引導和誇大之後,她們兩個的隔空對話很多,帶刺的話也不少,羊截取幾個有名片段。

狹路相逢強者勝,這場比較最後以白百何的完美戰績宣告勝出。

2015年,白百何相繼演了《捉妖記》、《滾蛋吧!腫瘤君》和《戀愛中的城市》。

其中《滾蛋吧!腫瘤君》豆瓣37萬多人打出7.4分,《捉妖記》上線當天票房過1.7億,白百何成為小妞電影的無冕之王。

王珞丹在同一年上線的《宅女偵探桂香》,搭檔的也是知名度頗高的男神周渝民、任達華,可卻黯淡不少。

2017年,王珞丹的《急診科醫生》VS《外科風雲》,水花都沒有多高,因為同類型題材在當時太多,大家都已經視覺疲勞。

後來白百何有了著名的「手指」事件。

卓偉發文調侃「感覺西三環都能聽到王珞丹的笑聲。」

憋屈了那麼久,也不是沒有竊喜的,她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春天來了」。

但沒想到後來居上的周冬雨勢頭更猛,那一年和金城武主演的愛情片《喜歡你》上線,沒有給王珞丹任何喘息的機會。

演藝圈的迭代太快了,根本不是兩個人的較量那麼簡單。

陷入被比較模式中的她完全沒有進化的能力。

混娛樂圈,自洽的人最好命

藏在王珞丹事業里的危機,根本不是白百何和周冬雨那麼簡單可以概括。

還原她的幾個重要節點,她都給人一種失控感。

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表現出來的急躁,也有為了打破被比較的尷尬導致的失態然後形象受損,還有沉寂期間的擰巴發言。

這種行為模式在她童年就紮根了。

王珞丹有一個姐姐,模樣好性格好,從小就是眾星捧月的寵兒。

而皮膚黑黑性格假小子的王珞丹在童年沒有站C位的機會。

父親也常常對她說:「你要是有你姐姐一半聽話就好了。」

從小被比較養成了她容易炸毛的性格,下次再面臨被比較的命運時,還是會手忙腳亂,忘了沉住氣。

而她的好也很「單薄」,需要特定的角度、情境、人設去發揮。

錢小樣、米萊勝在和本身個性貼合,《後會無期》里的蘇米是韓寒懂她的風情,找准了她身上的高光。

清高和倔強讓她喜歡挑戰自己短板,卻忘記了成全自己的特性。

以至於一路磋磨到如今。

在沉寂的這幾年,王珞丹其實還做過導演,拍了訪談節目《丹行道》。

節目聚焦的是行業內有名的建築設計師,和他們近距離對話,常常爆發一些不錯的靈感提問和對話。

或許這也是一種突圍,雖然小眾。

畢竟當一個人開局即巔峰的時候,後面的路多多少少都會顯得平淡起來。

而這些年,她的熱搜總有一種和演員身份刻意隔開的割裂感。

背著手風琴站在街口,練習滑板受傷了二十幾天,找丟失的寵物鴨,喝醉酒半夜求助有什麼翻紅的方法,和如今光明正大的「退圈」。

不知道她現在想起曾經的退圈想法,會不會感嘆一句「年少不知愁」。

可能人到中年這四個字本身就有「醍醐灌頂」的功效。

只不過她選的是演員這份職業,她的佛系和進取稍微比利失調都會被放大,讓人覺得欲蓋彌彰,不夠坦然。

吳昕也是常常把自己推進這樣窘境的人,經常哭泣,傾訴,浪姐里的安又琪也是出道巔峰,傾訴沒有機會,卻在第一次初舞台就失誤…

不是苛刻的意思,是覺得可能她們的心態和實力並沒有匹配上自己想要的。

出道即巔峰,後面在面臨風浪的時候心態失衡,難以釋懷。

但她們的機會運氣真的不差。

聯想最近在迪士尼跳舞養家糊口的小藝人陳語嫣,那些在TVB當綠葉養活不了自己的藝人,他們的奮起直追可能更加動人。

按照黃曉明的說法,她們是「失敗者心態」作祟。

黃曉明當年可比她們撲街次數多,但勝在擁有打不死心態。

越豁達越舒坦,如今娛樂圈的一線,都是自洽的一把好手。

畢竟這個世界上的人只要還有功成名就,生存的慾望,就永遠不會存在真正的體面。

牢牢抓住眼前的機會,一點點深耕自己的慾望,找到自己的天賦所在,要比巧妙地維持自尊,消耗自己的注意力更加值得。

擁有幸運的時候就儘力而為,勢頭溜走的時候學會瀟瀟洒灑,可能這也是演員們的一種自我修養吧。

但真正努力的人都不該被輕視。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