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這 33 個彩蛋,才知道《魷魚游戲》為甚麼火

魷魚遊戲

“你看魷魚游戲了嗎?”

這句話,Sir最近聽得比”早上好”都多。

——來自公司同事,好久沒聯繫的大學同學,和14歲在老家上學的外甥……

火爆程度遠超Sir想象。

在中國,”壟斷”熱搜的排面都習慣了:

 

中國以外。

Sir就給幾個數據:

奈飛官網,《魷魚游戲》播放量早早登頂全球新劇榜拿下除印度、烏克蘭、南非外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熱度冠軍,正在沖擊全球收視紀錄;劇中飾演薑曉的演員鄭浩妍,開播後個人社交賬號漲粉800萬;奈飛韓國直接把頭像換成”木頭人”……

為甚麼?憑甚麼?

Sir很高興看見大熱的作品,被反複討論、解讀。

但,還是有幾句心裡話想說。

,Sir前幾天發過。

當初的評價:

它有瑕疵,比如很多人提到的”人性”展現,稍顯直白;並帶有一定程度奈飛”大數據創作”的色彩,你能看見很多同類經典作的影子。同樣不可否認,它的表演、節奏、美術、關卡設計,都做到上乘且有突破。

不過。

Sir發現劇越來越火,部分評論開始偏激:

“魷魚游戲YYDS!”

“魷魚游戲算啥,如果你看過《賭博默示錄》和《彌留之國的愛麗絲》!”

“不就是個韓劇,還來營銷!”

……

Sir不會站隊,也不贊同對它過分粗暴的捧高或踩低(尤其這些言論有多少關於劇集本身)。

個人感受出發的評價不一定準確恆定。

Sir最近就有些動搖。

1000人眼裡有1000個哈姆雷特。

這句話背後還藏著另一個意思:每看一遍,你心裡會多出一個新的哈姆雷特。

所以。

Sir這幾天反複拉片、重看、搜集、剖析……

呈上《魷魚游戲》最全面,最重磅的30+個彩蛋/細節/隱喻。

不僅是為回答你們最關心的問題:

它究竟為甚麼火?

更是Sir的期待——

你們心裡,會解出一部怎樣全新的《魷魚游戲》。

P.S. 以下彩蛋涉及嚴重劇透,沒看過毒飯可先點”在看”並收藏;看過的,請盡情享用,評論分享。

1

一二三木頭人

“大頭娃娃恐懼癥”正在蔓延。

該兒童游戲類似我們的”一二三木頭人”,在韓國1970到80年代,甚是流行。

 

大頭娃娃的形象,其實是劇組參考當時教科書常出現的插圖而設計:

哲秀與英熙。

韓國版”李雷和韓梅梅”。

無窮花

參考的除形象外,還有臺詞,甚至”主題曲”。

魔性又洗腦。

中文翻譯中,這句臺詞被統一翻譯為:”一二三,木頭人。”

但娃娃口中的臺詞其實是:

(無窮花的花朵已經開了)。

無窮花,韓國國花。

韓國警察的標志,也是無窮花。

 

——劇中被警察扔下河的證件上就能看到。

《魷魚游戲》,不僅是現實寓言。

它就是一部分韓國社會的濃縮與映射。

賭徒

來參加游戲的玩家,本質並非簡單的”求財”。

而是

男主成奇勛不用多說。

從地鐵打畫片游戲就能看出,絕大部分參賽者都是因賭而上鉤。

一個人除外,弒父後服刑出獄便收到名片的女生智英。

第一輪游戲有個細節——

最先死亡的那兩位玩家。

上場前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打賭。

100萬韓元是多少呢?

據2018年的各國人均收入統計來看,韓國國民平均年收入為30600美元。

100萬,差不多是月收入的1/3。

而魷魚游戲的設定是2020年。

當時國家經濟並不景氣。

明明玩家們大多都是窮得叮當嚮,要不就是債臺高築。

而且游戲開始前,大家都只認為這就是一個兒童游戲,無關生死。

面對這樣的局面,他倆第一件事居然還是高額打賭。

再次指向現實:

窮病和賭癮,已然成為底層瘧疾。

4   大頭照

游戲第一關開始前,每位玩家都拍了張大頭照。

細看,只有男主露出傻氣的笑臉。

因為機器提示:Smile(微笑)。

其它玩家?

不是低沉憤怒,就是笑得浮誇。

一來說明,他們中很多人,比奇勛過得更糟糕;

二來,側面凸顯出奇勛原本個性,是樂觀、溫和的

耳光

“金牌銷售”孔劉發起”打畫片游戲”。

隱藏三層意思:

既是篩選(賭徒),也是勾引(金錢)

最後,更是提前暗示整場游戲——

用耳光換錢。

你們即將參加的,絕不是一個”公平”的游戲;

你們有可能拿到的錢,要用血和痛來換。

老人的身份

吳一男,編號001。

一個患有腦瘤,即將油盡燈枯的老人。

同時也是游戲設計者,幕後大BOSS。

可能是全劇最沖擊的反轉——

做游戲,看游戲,還不過癮,要親自下場才刺激。

但Sir發現。

老人的身份,也是劇中暗示最多的——

游戲過程有端倪。

種類,都是老人那個年代最風靡的游戲。

別人玩過,但都沒他熟(比如男主都忘了”鋼布”是啥)。

游戲中,大家都面色緊張、惶恐、害怕。

唯獨老人笑得燦爛。

第四局彈珠游戲,韓美女所占用的“邊緣人”福利,像不像給老人量身打造?

只是沒想到,男主成奇勛好心如斯。

還有不少鏡頭語言的提示

第一次內部屠殺之夜。

老人率先爬上最高處躲避攻擊,而就在他發出呼喊後,面具男立刻下令阻止內鬥。

監控室甚至專門為他留出特寫

彈珠游戲末尾,槍聲嚮起,鏡頭卻隨男主移動而離開。

完美的“紅鯡魚詭計”

投票時,導演安排讓老人成為”一錘定音”的角色。

還給出特殊的打光,按下按鈕,滿臉紅光。

而紅色,不正是管理員們的顏色?

最後一個細節,幾乎”實錘”——

警察翻查檔案時,第一頁翻開,就是002。

沒有001。

藍色,紅色?

一個類似《黑客帝國》的色彩隱喻。

藍色,代表玩家;紅色,代表游戲管理者。

如果以此作為線索,玩家們的命運有可能是可以選擇的:

所有玩家在打畫片時,全都選擇藍色畫片

那麼,要是選紅色畫片呢?

是否有可能成為工作人員?

不是Sir瞎猜。

不信你看——

男主最後選擇染一頭鮮紅頭髮

他到底是想摧毀游戲,還是控制游戲?

畢竟,之前已經有贏家成為游戲管理者的先例。

8   禮物盒

劇中不斷出現的意象。

第一次,男主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盒,裝著他從娃娃機抓來的手槍型火機;

第二次,設計成禮物盒造型的棺材;

第三次,裝著游戲資訊的禮物盒。

隱喻整場游戲的”調性”。

童真的外表,包裹極為殘酷的內核:

暴力。

死亡。

和通往地獄的請柬。

數量

對於許多人在討論的第二季,玩家和員工的”數量”可能是一個重要切入點。

游戲對雙方的數量控制差別很大。

玩家數量,嚴格把控,因為他們是”賽馬”,也是籌碼。

員工數量,大差不差。

按隊長的話說:

只要你每天按時回房,認真工作,不讓別人隨便掀開面具,你在這裡做甚麼我基本不管……

那是不是意味著。

員工中還可能存在除販賣器官外,更多見不得人的勾當?

或者,員工中還存著著更多的”臥底”?

再或者,員工,也有可能是玩家?

10   循環的死因

幾位主角的死因,耐人尋味。

男二尚佑:原本想自殺,最後死於自殺,連姿勢和鏡頭語言都一樣;

混混德秀:曾為躲避追殺跳橋,最終從玻璃橋墜落死亡;

善良阿裡:賽前搶走老板一筆錢,最後在彈珠游戲環節,又把這筆籌碼”還”了回去

“脫北者”薑曉:為家人曾拿刀威脅掮客,最後死於被匕首割斷喉嚨

這大概是《魷魚游戲》留下最赤裸的感嘆:

人性於極端游戲裡,或許無法簡單劃分善惡。

但。

逆天改命,一定比登天還難。

11    弱肉強食

除所有游戲場景外,VIP看客們的觀賞大廳也是劇組重點設計的場景。

總體思路:

一個藝術化裝點的階級叢林。

VIP們,戴的是動物面具,且大多是肉食動物,大型動物。

牆壁上,繪有叢林,大廳裡有茂密的綠植用以點綴。

而服務生的面具便明顯”低等”:龜背竹的葉片形狀。

還有許多人沒發現的:大廳裡各種“真人擺件”。

豹紋,蛇蠍,花朵與果樹。

這些被裝飾成動植物的人類,也充當著某種工具:

靠枕,腳墊,扇子……

充分展示這些頂層看客的內心:

弱肉強食,大概是他們心裡唯一的安全感。

12  高薪外糢

接上條。

扮演這些工具人的外糢們,都是劇組從韓國各地搜羅來的。

YouTube博主Raye爆料:自己去年10月就曾收到來自劇組的演出邀約。

關於邀約內容,細節如下:

全臉以及全身都必須塗滿彩繪;不能穿內衣,現場會使用胸貼;可以穿內褲;拍攝3天(提供接送、住宿與相關餐食);絕非色情演出,只與藝術相關;無臺詞。

而且,此次演出薪酬一共4500美元。

但博主本人因為不知曉具體的演出類型而選擇拒絕。

視頻裡她還補了句:如果有下次,一定是yes。

13  專房專用

劇中,VIP與警察在小房間裡發生過一次關於”滿足”的精彩對話。

這個小房間也有來頭。

看牆壁上的壁畫:斑斕的色彩掩護下,全是性器官和性暗示。

這事絕對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14 歷史暗喻

資料顯示,第一屆游戲開始於1988年

1988年,韓國發生了甚麼呢?

漢城奧運會

韓國所舉辦的第一屆奧運會,VIP們很可能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關註到韓國。

還有,臭名昭著的兄弟福利院事件和風風火火的學生運動

細思極恐——

這一年,帶給國家前所未有的國際聲譽;

這一年,又造就多少俎上的”魷魚”。

15  風鈴

彈珠游戲開始前,醫生與涉及器官販賣的紅衣人都被處死。

屍體被掛起來殺雞儆猴。

畫面像甚麼?

對,風鈴。

童真與血腥,徹底融入畫面每一幀。

16   回旋樓梯

顏色粉嫩的回旋樓梯,讓不少網友聯想到游戲《紀念碑穀》。

其實這個場景的設計靈感,源自西班牙la muralla roja(紅牆)。

位於巴塞羅那的卡爾佩小鎮。

這棟建築1973年建造,距今已48年。

設計師Ricardo Bofill當時設計它,將不同單元,用樓梯、橋梁、平臺連接。

本著一個目的:解決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疏離。

劇組絕對反諷高手了。

17  黑衣人的身份

警察俊昊為調查哥哥去向,來到他租住的考試院。

書桌上放著兩本書,其中一本,《雷內·瑪格利特》

雷內·瑪格利特,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波普藝術的先驅者。

其作品以標志性的”藍天白雲”,名揚藝術圈,在時尚圈時至今日,依然熱度不減,曾被無數大牌致敬。

△ 上下圖分別為瑪格利特代表作《虛假的鏡子》《海岸構圖》

這風格挺眼熟?

劇中,藍天白雲多次出現:

第一關操場的背景幕布;第二關游樂場的手繪板;最後一關VIP室的投影燈。

哥哥(也就是黑衣人)的桌面,出現該畫家的作品集。

只是巧合?

仔細看,書桌右側又特意貼了一張藍天白雲背景的照片。

巧合未免過多。

Sir大膽猜測黑衣人的身份,不光是管理者,也是游戲設計師

或至少參與過設計環節。

18   紅士兵

劇中士兵出場,無論搬運屍體,或是夜間集合,多次嚮起一段BGM。

驚悚效果拉滿。

歌名即身份:Pink Soldiers(粉紅士兵)

19   有備而來

游戲還未開始時,跟隨管理者來到玩家房間的士兵,面具是圓圈

而第一個游戲結束後。

管理者帶著的團隊就從圓變成了三角形

為甚麼?

圓,是苦力;三角,是配槍的士兵;

裝備提升,代表游戲在升級,玩家的心態也在崩塌。

從新奇到恐懼;

從生,到死。

失控隨時爆發,必要時要採取武力鎮壓。

而管理者更知道——

逃過第一輪活下來的人,已經不再擔心游戲是否公平,舉辦者是否友善。

這是被多次驗證過的”人性”。

20  小豬錢罐

還記得小豬儲蓄罐是甚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嗎?

第一輪游戲結束後,玩家開始投票前。

它又在甚麼時候消失?

每一次游戲結束後,每晚熄燈前,儲蓄罐會被收回。

無盡的黑夜與內鬥的殺意。

然而在內部大亂鬥那夜之後,儲蓄罐就再也沒有收回過。

主辦方們知道。

內鬥後,玩家們不再相信彼此。

而隨著每一場游戲的推進,都會更加消磨玩家們的精力、耐心與希望。

唯一讓他們堅持完這場游戲的動力,也是最大的誘餌——

高懸上空的金錢。

21  售後服務

以下是一些幕後資料,有意思,也有誠意。

劇集大火後,奈飛在現實中也設定了劇迷打卡點。

地點,首爾的梨泰院地鐵站。

然而,卻因為韓國的疫情情況不容樂觀,被強制叫停。

大概是因為來的粉絲太多了。

△ 圖片來自新浪娛樂

22  泛濫周邊

火爆的不只是韓國。

某寶,相關周邊銷量最大的是椪糖。

海外更五花八門,琳琅滿目。

李秉憲同款外套,折合成人民幣大約為1100元。

而面罩之類的周邊價格則人民幣150-700元不等。

除此之外,還有目前仍未公開發售的——

劇組的定制周邊。

韓國女子組合Black Pink的成員Jennie就曾獲得過一份。

裡面包括同款的運動服以及彈珠。

還有最為巧思的——

可以邊轉動邊說原聲臺詞的無窮花娃娃。

Sir盯了三秒鐘趕緊退出。

因為她好像在說……

我~來~抓~你~咯~

23  道具

劇中真實出現的那個無窮花娃娃,則在拍攝後被安置在韓國忠清北道的鎮川郡的”馬車博物館”內。

可以從照片中看到,道具娃娃的手斷裂了。

據說是工作人員搬運途中不慎失誤導致。

也有另一種說法,就是故意的。

娃娃的斷手也在一旁展示。

娃娃在劇集播出之前就被安放在這裡。

而在播出前,娃娃全身都被工作人員包好,以防洩露劇情。

在開播後,才將娃娃拆封,開放觀賞。

24  椪糖的味道

飾演薑曉的演員鄭浩妍,說她在片場,感受到一種奇妙的氛圍。

特別”戲劇化”。

源於導演黃東赫很在意一點——

營造與實際游戲空間相似的氛圍。

椪糖關卡,劇組找來椪糖專家,制作道具。

這還是最基本的。

更”過分”的是,拍這段戲時,制糖老師直接在後臺熬糖漿。

整個片場都彌漫著椪糖的味道,想不入戲都難。

25  昂貴的真實感

導演採訪始終在強調臨場感

像拔河這一關,完全可以在平地拍攝,通過後期,達到成片效果。

他偏不。

景是真景,從無到有去搭建;

演是真演,拍拔河那段,演員真被吊在高空甩。

玻璃橋一關,橋面用的是真強化玻璃,距離地面1.5米高。

別小看這1.5米。

因為玻璃透明,再加上瞬間失重,演員是真緊張。

於是自然呈現出,不由自主的僵硬和恐懼。

為這份真實感,劇組是真下了血本。

26   真假夕陽

以上都屬於工業流程。

據主創透露,本劇制作商的一大難點,你可能猜不到:

彈珠關卡的夕陽。

夕陽,至於花大心思?

美術指導認為,這個場景應該介於真實與虛假的邊界

讓觀眾既能看出,游戲是人造搭景,同時夕陽的暖光,又有以假亂真的效果。

從結果看,他們確實做到了。

27   Mojito

彈珠關卡,智英聽了薑曉的打算。

說了一句奇怪的話:

Mojito喝杯馬爾代夫

為啥反著說?

這句話源於李秉憲主演的電影《局內人》。

(當年的韓國19禁票房冠軍)

片中他飾演的角色,為當權者幹盡髒活,丟了一只手,電影講述了他如何複仇的故事。

曹承佑”調戲”他,他”反調戲”:

– 我們可以去Mojito喝馬爾代夫

– Mojito在哪裡?

28  Girls help Girls

無論《魷魚游戲》口碑如何,有一點應該沒有人否認。

女性戲出彩。

韓美女,人格豐富立體,同歸於盡時也讓人心疼。

還有全劇最破防一幕:

翻回去看,其實早在游戲開始前,智英就存了讓薑曉贏的心。

主動提出組隊,她說:

我一定會讓你贏

不擇手段也得贏

知道游戲規則後,其他人都是分秒必爭。

她呢?也不著急比,而是主動聊天,問起薑曉身世,並提出一局定輸贏。

在更早之前,她的目光就一直追隨著薑曉。

得知要結成兩人組,下意識扭頭看薑曉。

珍惜這個朋友,在生命倒計時的關頭,想的都是和她一起去逛街。

最後一局前,點頭這一刻,她已經決定犧牲自己了吧。

兩個苦命女孩的神仙友情。

她們中,一個有繼續活著的奔頭,一個則對萬事萬物沒有留戀。

而最動人的是——

生活都從她身上剝奪了許多,卻沒有奪走她們的善良。

29   馬戲團與馬

玻璃橋一關。

場地內,彩色霓虹,巨型圓頂,半圓帷幔。

都是馬戲團的標配。

馬戲團的英文Circus,拉丁文有”圓圈”的意思,指的就是圓形露天競技場。

馬戲的主要內容,是動物表演

劇中,玩家如走鋼索的動物,供人觀摩取樂。

水晶棋子,用來代表每個選手,棋子都是馬頭形狀。

奇勛喜歡賭馬。

貴賓們也一樣,不過他們賭的是”馬”背後的人頭。

在這個游戲裡,”人”不被當”人”看待。

正因此,黑衣人才對奇勛說出那句——

你們就是馬

30  “兄控”魏河俊

警察小哥黃俊昊,一路追兄,實力演繹”哥哥在哪兒”。

憑一個動作,就讓大佬神魂顛倒。

被網友譽為,全劇性張力爆棚的一幕:

△ 圖片來源@verchae

劇外,扮演者魏河俊成為新晉”國民年下男”。

得知李秉憲劇中飾演他哥哥,他既緊張,又激動,透露在片場見到李秉憲時,內心OS:

“果然很了不起,眼神和每一句話都使我心跳加速“。

好吧。

一樣地”撩”,一樣是”兄控”。

31   “粉頭”李政宰

一個冷知識:

李政宰是Black Pink的粉。

雙廚狂喜啊。

起因是扮演薑曉的鄭浩妍,是BP成員Jennie的閨蜜。

拍攝期間,Jennie曾來片場探班,那之後李政宰通過預告片,了解了BP,就粉上。

還經常給其它演員安利。

32  六顆牙齒

《魷魚》剛播時,第一波吐槽,集中在”游戲太簡單“。

其實,這恰恰是它區別於同類型作品的地方。

也是Sir認為,它爆火、出圈的原因。

試想一下,如果讓你去玩《欺詐游戲》《賭博默示錄》裡面那些複雜的游戲。

你想玩嗎?

肯定不嘛。

導演黃東赫正是關註到這點。

比起燒腦的智鬥,小孩子都能看懂規則的簡單游戲,才更適合普通人。

而《魷魚》講的,正是普通人被丟進狼群,進而如何成為”狼”的故事。

劇本08年開始構思,寫了半年,導演掉了六顆牙。

在接受韓媒採訪時,他談起了做這部劇的緣起:

我想要寫的是一則寓言,是一個關於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故事。韓國社會很強調競爭,我們有5000萬人口,國土面積就只有那麼一點……久而久之我們的國民就有了一種島國心態,我們似乎隨時在為下一次即將來臨的危機做準備。 一方面促使我們未雨綢繆,另一方面也帶給我們很大壓力,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副作用。

一個好消息是,近日奈飛已確定——

該劇將會推。出。續。集。

這下你們放心了吧。

以上,就是Sir給你們搜集的所有彩蛋。

不過癮?

行,再加一個”小彩蛋”。

《魷魚》在全球現象級爆火。

在Sir看來,不僅於它劇情設計得多精妙,木頭人有多驚悚。

更在於——

它擊中了有”孤島心境”的人。

巨大社會壓力下,被利益驅使著向前,被責任逼迫著競技。

個體像身陷孤島,求援無果,唯有繼續廝殺,成為贏家,才能活下來。

而成為贏家,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一如老爺爺飾演者吳永洙所說:

到了最後 沒人想贏

贏家會開始反思

自己其實不是贏了

某方面來說甚至是輸了

站到最後的,就是贏家?

《魷魚游戲》給出的最後一擊,是告訴你:

電影裡,未必。

現實裡,再想想。

來源:毒舌電影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