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年後終於被拍出來!結局太震撼了

艾達,怎麼了?

前段時間,《少年的你》提名了奧斯卡

這也是中國電影迄今為止,第八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而今天小妹要給大家介紹的影片,也是和《少年的你》一同提名的影片,

可以說是此次最佳外語片的強勁競爭者——

《艾達,怎麼了?》

Quo Vadis,Aida?

影片的創作背景是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事件。

斯雷布雷尼察是波黑東部的穆斯林族小城。

1992 年至 1995 年,由於穆斯林、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三個主要民族對於波黑未來地位問題存在嚴重分歧,因此波黑爆發了戰爭。

波黑塞族共和國軍被指在戰爭期間對薩拉熱窩進行了持續的炮轟和槍擊,攻占了受聯合國保護的平民保護區斯雷布雷尼察,

殺害了 8000 多名穆斯林男子,強姦婦女,挑開孕婦的肚子,殘忍至極。

而時至今日,這場戰爭的最終受害者人數都無法確定,

因為劊子手為了掩蓋罪行,將屍體分散在不同地點埋葬,又將當地人驅逐出去,

導致認屍骨的過程非常艱難,一直延續至今。

而這部影片,便是導演為了紀念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驚醒世人勿忘歷史教訓的一部作品。

艾達是一名翻譯官,她們一家人都生活在斯雷布雷尼察。

波黑戰爭爆發後聯合國的維和部隊到來,艾達便被聘用為臨時的英語翻譯。

艾達一邊做著翻譯工作,也因此能夠在第一時間知曉事態的進展。

斯雷布雷尼察的情況日漸危急,市長哀求著向維和部隊請求支援,可維和部隊卻裝聾作啞,承諾居民不需要躲進避難所,

當市長提出要一個保證,對方卻更是推卸責任說:” 我只是個彈鋼琴的。”

很快,塞軍的坦克就開進了城區狂轟亂炸,整個斯雷布雷尼察人心惶惶,

難民無組織的四處逃竄,其中也包括艾達的兒子和丈夫。

人人都想擠進維和軍隊劃定管轄的 ” 安全區 “,

可是就連擁有聯合國工作證的艾達也被用 ” 基地已經滿員 ” 的藉口給搪塞,無法庇護家人進入這個地方。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事態有了變化。

塞軍方要求在這些難民中選出三個代表與之進行談判,當維和部隊詢問是否有志願者願意,難民們卻無一人應答。

此刻艾達想到了丈夫。

艾達的丈夫曾是學校的校長,是整個斯雷布雷尼察少數擁有高學歷的人,

她極力向維和軍推薦自己的丈夫,希望藉此機會讓家人們進入安全區。

主導談判的是在歷史上被稱為 ” 波斯尼亞屠夫 ” 的塞軍姆拉迪奇。

在這場談判中,他不斷詭辯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為了保證平民的安全,但實際上卻在背後派出了一支枕戈待旦持槍實彈的軍隊。

塞爾維亞士兵闖進了安全區,對所有的平民進行了粗暴的搜身檢查,

他們放話只要搜查到一顆子彈,就會讓這些平民死無葬身之地。

艾達在塞軍身邊一邊做著翻譯,一邊也從他們的談話中意識到了所謂的安全區其實並無安全可言。

於是她趁亂將兩個兒子暫時安頓在了安全區內最隱蔽也是最核心的作戰室。

”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好起來。”

艾達撫摸著兒子的臉安慰著受驚的兒子,一邊也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塞軍和維和部隊約定好,由維和部隊派發巴士並且護送平民們離開基地,且每個人可以自己決定他的去留。

但是一轉身,在維和部隊還未確定撤離計劃、登記人員名單之前,

塞軍便擅自將平民按男女分開,以 ” 審問 ” 的名義強制帶離了所有男性。

維和部隊的士兵很快就在基地後面發現了九具屍體,這也揭開了塞軍的真正目的:屠殺平民。

一車又一車手無寸鐵的平民,就像一籠又一籠的牲畜被拉去屠宰場,每個人都焦灼、恐慌、絕望卻身不由己。

男性在無人區被機槍掃射擊斃,女性在轉移途中被強姦凌辱。

而諷刺的是,戰爭過後在同一個場館裡的劊子手 , 卻依然可以和自己的後代其樂融融於一堂。

艾達如母獅般的請願求助甚至不惜用自己的性命相換,可終究還是護不得周全。

她拼盡全力利用個人職位之便,為保護家庭做了多次努力,到最後也沒能保住家人不被帶走,她的丈夫和兒子作為平民最後也被關進了屋子裡槍殺。

艾達看起來站在最接近安全的位置,接近真相的頭部,實際上都是遍地螻蟻和犧牲品。

她慌張、尋找、一直在不斷的奔走,用了所有可以發出的力氣卻還是無能為力。

影片末尾,活著的女人們在空蕩蕩的房間裡,

只能通過還未腐爛衣物尋找剛被挖掘出來的親人的遺骨。

而戰爭結束後艾達成為了一名教師,教育小孩的場景似乎又讓人看到了希望。但是真的是希望嗎?

活下來也許表面看起來是一種幸運,實際上身心的重建更是長久的傷害。

導演聚焦於一個妻子和母親的絕望掙扎過程,用女性視角去告訴了後人這一段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熱度很高的電影《間諜之妻》和《又見奈良》也都從不同視角探討了對戰爭的控訴和戰爭帶來的傷害。

在戰爭中,人只能以 ” 我們 ” 這種複數形式存在,很難獨善其身。

以任何名義的戰爭都是不道德的,一個國家把另一個國家變成煉獄,則最後也會被自己的罪行反噬。

而記錄戰爭也從來都不是為了歌頌,是為了獲得人道主義的反思與懺悔。

製造著結構性民族分裂的政客和致力於 ” 民族和解 ” 國際 NGO 變成災難得以延續的一體兩面,

共同從現狀中獲利,卻又在修辭上充當彼此的替罪羊。

而唯有平民永遠都是戰爭與政治的犧牲品,屬於人類的傷痛永遠不會被抹去。

來源:電影雜誌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