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眾人物的事迹能引起廣泛討論,未必是大眾對Ta多感興趣,而是這件事折射出的社會現象。
當一個小姑娘對王思聰喊出「你怎麼不去死,萬惡的資本主義」,可算喊出了大家的心聲,人們早就無法忍受這些年他堂而皇之的厭女行為。
▲從呼風喚雨的國民老公,淪為「普卻信」「油膩男」的代言人
還有這位,提到方媛,誰?但涉及到網紅變身天王嫂,頭等艙or經濟艙,吵來吵去,無非是戳中大家對於階級跨越、階級劃分的痛點。
▲ 還有種隱隱的快感,心理平衡了許多:「他這麼有錢還這樣!」「她這麼美老公還這麼摳」
小怡同學風波未平,都美竹再次曝光吳亦凡,這次可終於沒人羨慕小小年紀睡到吳亦凡了,畢竟他專挑未成年下手。
不過吳亦凡這件事,除了喜聞樂道的「如果換成是女明星會怎麼樣」這種兩性博弈的討論,另一個維度的討論,「如果換成是一個醜男會怎麼樣?」,也是熱火朝天。
這個話題,也反映了現在的一個社會趨勢:男性顏值焦慮、顏值內卷。
▲從清華小哥到蹦迪小伙
▲中年男人也不甘示弱,馬東割眼帶,大緊lá雙眼皮兒
▲娛樂圈就更加嚴苛
▲還沒官宣就曝分手,是因為看到他摘頭套了嗎?
男同胞也無需叫苦連天喊難喊冤,正如現在女性也一樣寒窗苦讀,一樣在職場拼殺,一樣賺錢養家。越來越多的女性有房產、學歷傍身,同樣,為什麼男人就不能讓大家看著稍微舒心點?
▲難吃嗎?女明星早就免疫了
男性顏值焦慮什麼?卷什麼?
女性通常往瘦高白秀幼上卷,男性呢?
周朝的「禮樂射御書數」偏向才藝方面,王婆的泡妞聖經「潘驢鄧小閑」更綜合一些,從古至今,還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男性外貌標準。
但既然這股風都捲起來了,不妨也對照著女性審美標準,給男性的顏值劃分等級,要卷也得知道往哪卷、怎麼卷。
1.男人顏值:丑普帥美絕
①醜男:五官偏離標準值,面部有嚴重缺陷(尤其是下半張臉),皮膚黑或糙,身材矮或胖。
▲比如晚晚的老公,被稱為牛蛙、大嘴
如果面對「美女」時,男人能說出「真·不怪劉陽」,那麼建議一視同仁,當面對醜男時,也請這麼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真·不怪潘金蓮」。
②普男:打眼一看沒有大問題,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細看全是小毛病。
典型普男臉王思聰:第一眼看,五官大致處於它本來的位置,因為本公眾號專究審美,所以靜下心來多看幾眼。
▲客觀起見,選了胖瘦兩個時期的照片
定睛一看,毫無輪廓感,下巴短且后縮,幾乎沒有下頜線,發福后更是毫無稜角,肉質痴肥;眉骨平平,眼睛雖然不小,但是眼皮很腫;鼻子塌且鼻頭肥大;口裂小,下唇緣靠外。
這樣一張幼態向的臉上,有一雙成年的眼和老年的嘴。靜態時僅僅是挑釁調皮,動態間,不屑又傲慢的神情加劇臉的猥瑣與醜態。
▲眼珠滴溜溜的斜著轉,聯想能力強,猥瑣
③帥哥:五官周正,頜面沒有大的硬傷,仔細看也挑不出難搞的大毛病,身材勻稱,比較注重個人外在形象。在風格、身材、辨識度上分出小帥哥&大帥哥。
比如鄭凱、曹駿,典型的小帥哥臉,非常吃造型和人設。小帥哥氣質中帶著土氣或痞氣,跟大帥哥相比少了一絲距離。
鄭凱,官方身高178,網傳172。面部輪廓立體感適中,招風大耳,眉毛濃飛,眼尾下垂笑時有卧蠶,嘴巴歪,下庭不厚不方。
學生時代,班級里常見的小欠帥哥,多嘴多舌、欠手欠腳,最愛帶頭起鬨的那個。
自稱172的曹駿,亮晶晶濕漉漉的大瞳孔,清澈純良。精氣神很足,目光如炬,多像班裡目正義凜然,傻中帶憨的紀律委員、政治課代表。
▲太適合紅色題材劇了
典型大帥哥臉呢,硬核如楊洋,不邪魅耍帥時,乾乾淨淨的骨相和氣質內娛一絕。
另一種軟體大帥哥臉,許光漢,雖說五官、骨相不如楊洋那麼精巧,但作為男明星中的氛圍殺手、純欲之巔,顏值地位堪稱男版鞠姐。
④美男:男人的骨相、女人的皮相,在於一個美字,五官甚至可以對調到女人臉蛋上。雖是人類頂顏,但身高不夠總歸差點火候,比如尊龍、嚴屹寬、陳坤。
⑤絕色:在美男面顏配置基礎上,身高至少達到要180cm吧?(最多女性心中的理想男性身高)。像身高不夠的尊龍、木村拓哉尚且不能達到絕色,亞洲範圍還能找出無愧於絕色之稱的男子嗎?
2.男性顏值整體趨勢、取向
男性顏值越往高走,越呈現年輕化、女性化趨勢,更缺少攻擊性、更溫和。
尤其是漢族男子,白凈但不gay,年輕、健康甚至幼態,在婚戀市場中更能獲得異性青睞。為何如此?
首先是年輕、健康、不gay,從生理層面來看,男性外貌受到身體內雄性激素,即睾酮素影響。
當睾酮素水平隨著身體衰老而降低時,體內其他的荷爾蒙水平亦會跟著下降,呈現老態樣貌。
▲年齡的增長→睾酮素分泌變少→脂肪的代謝變慢→加劇肥胖→睾酮素分泌更少,如此循環
喜歡健身的男性往往「老當益壯」,外貌也更年輕,因為負重訓練能夠促進睾酮素的合成,進而再促進肌肉的合成,這樣循環下去,才是永葆活力的秘訣。
▲40+的王陽被網友稱為中年男明星身材管理模板
而白凈甚至幼態呢,根據20世紀興起的幼態持續學說,與萬物相比,人類獨有的進化方式便是捨棄年老的性狀而選擇年幼的性狀,一個人的童年蘊藏著他全面發展所依賴的天性資源。
▲寶玉幼態臉vs賈環老態臉
人的發育是遲緩的,不像其他哺乳動物生下來就基本定型,人類幼崽出生時尚未完成發育。
這種延遲發展反而成為人類進化的優勢:一個是智力、二是社會化。
智力方面,與其他物種相比,人的優勢在於腦,我們的學習能力最強。為了增強學習,人類通過延遲性成熟而延長了自己的童年,直到青春期我們才嚮往獨立。
社會化方面,遲緩成長的幼崽要求父母更多照料,從而加固了家系單位。
並且人已經向更高級的「心理上的幼態持續」而進化,受過很好教育的人和著名的科學家會顯露更多幼態持續的心理特徵。
這是一種「健康的幼態」,一種「返老還童的天真、再度的天真」,也是促進自我發展的回歸。
▲很多自我實現者又都是具有兒童狀態的人,都是「幼態持續」的人
成人的學習能力也是幼態持續的一個特徵。同樣,人類身體的幼態持續又會引起心理上的幼態持續特徵:好奇,好遊戲,好動感情,好社交,愛好合作。
▲70多歲的鄭少秋
中國自古以來的審美觀,大部分時候完全不青睞那種很有攻擊性的男性美,至剛易折,而上善若水。
漢族女人偏愛斯文書卷氣如許仙、柳夢梅,凜凜威顏多雅秀的唐僧。
▲中國第一小生,徐少華
老祖宗們認為一身橫肉、黑面粗須的男人,看著就像賣大力丸的,深度懷疑將來會短命。
受道家和陰陽學說影響,理想的男性面孔,皮膚要白嫩一些,面相柔和親切,總結起來就是像「嬰兒」一樣的返璞歸真感(「復歸於嬰兒」)。
這類傳統還認為,嬰兒是人類一生中最具生命力和未受污染的時期,稱之為「先天狀態」,人類後天各種活動損害了先天的完滿,帶來了疾病和死亡,故而特別推崇這種形態。
▲現在也特別推崇少年氣、少年感
儒家倡導不失赤子之心,禪宗倡導不忘初心、自見本性自性。儒道釋三家都要求人回歸到自己本有的狀態,即本有的天真的豐富的狀態。
男人丑,女人也有責任
男人是突然被嫌丑了嗎?其實中國的男人自古以來都這樣,在中國融入世界之前,一切五花八門的醜態都可以自圓其說。
▲蚩尤面如牛獸、嵇康不洗頭臉、王羲之光膀子露肚皮反倒成東床快婿
同樣,對於女性來說,美男子的威力不論古今都是強大的,只是現在的女性更有資格和勇於表現對於男人外表的要求罷了。
▲看殺衛玠、擲果盈車
縱觀文明史:野蠻落後的原始社會,女性擇偶偏向於接近於野人的猛男硬漢;到了封建社會,偏向於達理書生,學而優則仕。
▲以前的男子天團
和平年代,飽暖無憂,文明國度的女性立馬傾向於俊朗青年。
▲當代的男子天團
從橫向上看,不同階段的女性有著不同的擇偶偏好(最重要的還是人品哈)。
存在生存焦慮的女性,求偶偏向資源性,最直白的,房、車等社會資源。
在活下去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生活質量,則是進階焦慮,這類女性求偶偏好社會性,比如學歷、才華、上進心。
有足夠資本支撐擇偶權,並想將優質基因傳下去的,處於繁衍焦慮,看重基因性,也就是容貌、身材。(富婆特權?)
同時,男人不注重外表,相貌更丑,除了歷史遺留問題(傳統擇偶觀「男才女貌」)和男性自大自傲心理,女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男人丑的同謀犯。
相比之下,全世界的女人都比男人更缺乏安全感,當伴侶今天突然「花枝招展」,大部分女性第一反應是不太好的聯想,這廝騷給誰看呢?
還有一點,為什麼美女配醜男很常見,未必是大家總調侃的「因為這男的錢多」,有一種相貌自戀心理,一朵花更能被綠葉襯托,不然就是頂顏熱巴楊洋的「我的眼裡只有我」式比美。
▲雖然但是,吾心仍痛
再從生理構造角度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自卑。在童年時期,性別差異帶來的行為不同在男孩和女孩身上得到了體現。
比如小解,對於男孩子,這像令人逍遙的嬉戲;但對於女孩,蹲下,解褲、躲藏,可恥感在身上敏感的反應。
女性身上靈與肉的一種分裂才是男人醜陋的本源。
想從根本上改善男性群體顏值,靠男性自覺、自發是不可能的,當婚戀市場不再接受樣貌不佳的男性,多富多有才都不夠,那麼男同志們的顏值時代將徹底到來。
▲不要求多完美,起碼正派
說句公道話,男性的丑往往不在外表,而是在於內心,攻擊男人的外表,不是說得不對,而是不得要領,真正讓人無法忍受的是內心猥瑣、欺軟怕硬、心口不一。
▲能慷慨激昂錘前女友,王思聰罵范冰冰的時候一聲不吭
不過,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嘲笑和挑剔異性的外表都不是值得提倡的行為。
所有人不必將外貌置於他者目光和外在律令的規制之下,良好形象氣質不是為了「悅人」甚至「媚他」,而是獨立、自足的品質展示。
文章前面給男人相貌劃分等級也純屬調侃,畢竟女人都被拿著尺子比劃這麼久了。以後再有姑娘被男人打分,就把這篇文章轉給他看。
最後,替女同胞們沖男同胞們喊句話:希望你們的外表起碼做到乾淨和整潔,最重要的是,注意用詞和行為的乾淨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