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爛劇、裝少女、敷衍觀眾,這些曾經的好演員,也為「錢」折腰了

劉濤

文:葉公子

前陣子的《開端》熱播時,劇中演員們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唯獨劉濤被吐槽得體無完膚。

有網友分析說:劉濤接的戲太多了,壓根沒時間研究角色,所以才「扮相和演技敷衍」,反正觀眾只能被動接受。

確實,早年沒有忙著掙錢的劉濤,確實演技紮實,也從不接爛劇。可是近幾年,明星為「錢」搞砸了自己的好口碑。

然而,劉濤這樣的演員在娛樂圈絕非少數,很多中年演員在資源下降之後,都選擇了為金錢折腰,實在讓人可惜。

一、劉敏濤:演技浮誇、略帶油膩

劉敏濤畢業於中戲,沒上大學之前,她就出演了不少作品,像《祝你好運》、《鳳陽小子朱元璋》等等。

不過,這些作品都比較小眾,所以劉敏濤也沒能走紅,但卻累積了不少表演經驗。

直至2000年,劉敏濤和劉奕君聯合主演了《人鬼情緣》,她才憑借「聶小倩」一角,給人留下了一些印象。

之後的幾年裡,劉敏濤又陸續出演了《冬至》、《大宋提刑官2》等作品,但卻一直不溫不火。

2006年,劉敏濤又飾演了《富貴》中的家珍,《罪之緣》中的秦海鷗,人氣也慢慢漲了起來。

可是,就在事業上升期,她選擇了結婚生子。然而,這段婚姻並不幸福,短短幾年就走向了結束,她只能複出拍戲。

複出之後,劉敏濤的年紀也大了,只能接演一些阿姨、媽媽和大姐姐的角色,完全失去了主動性。

不過,她一直沒有放棄,即使是個小配角也努力去詮釋,才留下了《琅琊榜》《偽裝者》《父母愛情》等優秀作品。

那時候的劉敏濤,演技收斂、克制、懂得分寸,完全沒有現在的浮誇和張牙舞爪,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可。

可是,在後來的《精英律師》《正青春》中,她卻完全變了戲路,仿佛換了一個人一樣。

尤其是在2020年的某晚會上,劉敏濤帶著她誇張的表情,演唱了一首《紅色高跟鞋》,她的人氣也達到了巔峰。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劉敏濤人到中年煥發了第二春。然而,誰都沒想到,所謂的「第二春」竟然如此短暫。

2021年,劉敏濤參演了不少作品,但她的表現,卻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就拿《生活家》來說,劉敏濤在劇中五官亂飛,動作表情都非常誇張,觀眾看著都覺得尷尬。

多數觀眾表示:總感覺她越來越浮誇了,演戲時的動作表情,竟然跟綜藝節目上如出一轍,好像被框在了人設裡。

這兩年,劉敏濤貌似是吃到了流量的紅利,有點飄飄然了。不過,劉敏濤的演技功底還是在的,希望她能夠及時醒悟。

二、劉濤:為了賺錢成演戲機器

劉濤,1978年出生於江西南昌,今年已經43周歲了。

早年間的劉濤,曾是文工團的一名文藝兵,退伍後先是做了一陣子文員,隨後開始接拍各種廣告。

2000年,劉濤被陸曉光導演選中,參演了《外來媳婦本地郎》,才算正式踏入演藝圈。

雖然是一名新人,但劉濤容貌精致、氣質出眾,她也因此獲得了不少導演的關註。

此後幾年,劉濤陸續出演了《還珠格格3》、《天龍八部》、《末代皇妃》、《白蛇傳》等劇。

這些作品都是大導演的大制作,幾部經典古裝劇演下來,劉濤憑借超高的顏值、內斂的演技,人氣節節攀升。

這時候的劉濤,作品數量雖然不多,但國名度卻非常高,大家對與劉濤的感觀也非常好。

可是,就在2007年,劉濤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選擇嫁給了「京城四少」王珂,命運也發生了轉變。

婚後,劉濤先後生下了一兒一女,可是,就在小兒子出生之後,王珂受經濟危機影嚮,不但家族事業破產,還負債數十億。

為了給王珂還債,劉濤複出拍戲,化身為圈內的「拼命三娘」,從此成了王珂的「賺錢機器」。

早前的劉濤,一年最多接兩三部戲。但是婚後,劉濤一年能接七八部戲,工作強度直接翻了好幾倍。

剛開始的那幾年,劉濤的演技還可以,所以才留下了《琅琊榜》《羋月傳》《歡樂頌》等優秀作品。

看到劉濤如此拼命,網友們都很同情她,還給她封為「國民賢妻」,她在坊間的口碑也非常好。

可是,自從2018年演完《歡樂頌》之後,劉濤的作品質量嚴重下降,幾乎部部作品都飽受爭議。

現今的劉濤,不是演女霸總,就是裝嫩演少女,甚至出現了「敷衍觀眾」的現象,口碑也在一點點下降。

除了亂接戲、演技下滑,劉濤還迷上了直播帶貨,每天都在拼命吆喝,希望能多賺點錢,幾乎從未休息過,狀態也非常疲憊。

時至今日,劉濤已經完全失去了作為演員的靈性,演甚麼角色都在重複固定的糢式,這跟機器人有甚麼區別?

甚至有觀眾表示:只要看到劉濤參演的電視劇,馬上就換臺,真是審美疲勞了。不知劉濤何時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能再次靜下心來好好演戲?

三、陳建斌:中年大叔演霸總翻車

提起陳建斌,大家一定會想到「實力派」三個字。

從1999年開始,陳建斌就一直紮根話劇界,只要是由他上場的表演,基本上場場爆滿,陳建斌也借此一舉成名。

因為他在話劇圈的突出表現,陳建斌還拿下了話劇金獅獎,堪稱「話劇之王」。

2000年初,話劇逐漸沒落,陳建斌出道拍戲。直至2003年,他跟徐帆合作了一部《結婚十年》,才算一炮而紅。

由於陳建斌在話劇圈的名氣很大、演技也紮實,所以很多導演都爭相邀請他。短短幾年內,陳建斌就陸續出演了《喬家大院》、《三國》等經典的作品。

2011年的一部《甄嬛傳》,更是把陳建斌的人氣推向了頂峰,他也成了不折不扣的「叔圈頂流」。

然而,陳建斌成名後,卻突發奇想開始投資拍電影,結果拍出來的作品全部撲街,陳建斌的口碑也受到了影嚮。

或許是拍電影賠了錢,也或許是需要養家,這幾年的陳建斌竟然也轉變戲路,拍起了「中年霸總和傻白甜戀愛」的爛劇。

比如2020年,他就跟李一桐合作了《愛我就別想太多》,評分只有3.3分,可以說是爛片中的爛片。

而且,陳建斌在劇中的表現也非常敷衍,擺明了就是為了撈錢才接的這部戲。

在《不惑之旅》中,陳建斌的表現更是讓人直呼油膩,不少觀眾都覺得:他是劇中最大的敗筆。

只能說,陳建斌確實不適合霸總類型的角色,他自己也應該知道,但為甚麼還要接呢?

可能是拍戲的開銷太大,陳建斌也只好用這種方式回血了吧。但用這種方式糊弄觀眾,最後損失的還是自己的口碑。

四、於震:從男主劇變成鑲邊配角

於震1996年出道,早期他可以說是「圈內的萬金油」,基本上大家熟悉的作品中,都有他的身影。

比如《重案六組》、《李衞當官》、《蕭十一郎》等等,雖然於震的角色都是配角,但卻刷足了存在感。

演了幾年配角之後,於震終於熬成了主角,他憑借2004年的《呂梁英雄傳》被觀眾熟知。

2007年,《中國兄弟連》和《五號特工組》兩部作品,讓於震徹底大爆,成了公認的「抗日劇一哥」。

然而,這些作品確實給他帶來了人氣,但也限制了他的發展。從那以後,於震接到的劇本,基本上都是抗日神劇。

時間久了,觀眾對他的形象逐漸審美疲勞,於震的口碑也日漸降低,人氣和資源也一落千丈。

本來,於震的前途一片大好,只要能及時轉型拓寬戲路,未來的資源肯定不差。可是被抗日神劇耽誤之後,於震就失去了這個機會。

最近幾年,於震已經很少出演主角,他在接劇本的時候也是慎之又慎,抗日劇更是碰都不敢碰了。

這幾年,或許是為了維持人氣,也或許是為了養家,於震成了短視頻上的「醜角」,一直在消耗自己的口碑,越來越像個小醜了。

不可否認,於震是一名優秀的演員,但即便自己的演技再出色,也要規劃好自己的道路、愛惜自己的羽毛。

五、馬麗:從大女主變成開心麻花「萬金油」

馬麗2005年加入「開心麻花」,她先是演了好幾年的話劇,雖然表現不錯,但人氣一直上不去。

直到2010年,馬麗搭檔何炅合作了小品《超幸福鞋墊》,才逐漸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之後,馬麗又跟沈騰合作小品,還多次登上春晚的舞臺,慢慢成了大家喜愛的一位喜劇演員。

2015年,一部《夏洛特煩惱》讓「開心麻花」嘗到了甜頭,馬麗的事業也迎來了轉折,可這對她來說卻不是一件好事。

起初,「開心麻花」的作品都是精彫細琢,而且有沈騰坐鎮,基本上都能滿足觀眾的口味。

但是慢慢地,「開心麻花」的胃口逐漸增大,想要培養出更多「沈騰」,於是便開啓了力捧常遠、艾倫、魏翔等人的道路。

可是,沈騰非常愛惜名聲,壓根不願意給別人做配,「開心麻花」又不敢勉強這位大咖。於是,引領團隊的任務,就落在了馬麗的肩上。

最近兩年,馬麗簡直成了「開心麻花」的萬金油,基本上團隊裡的男演員都跟她合作過。

這幾年,「開心麻花」的情況大家也清楚,能稱得上精品的電影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粗俗濫造的爛片。

於是,馬麗的口碑也受這些爛片影嚮,變得越來越差。

不可否認,馬麗在觀眾的心裡是有地位的,甚至很多人之所以選擇「開心麻花」的電影,就是為了沈騰跟馬麗。

可是演員的口碑,真經不起這樣折騰,馬麗已經為「開心麻花」付出了太多,也該為自己的名聲考慮考慮了。

六、孫紅雷:因綜藝失去演員的神祕感

孫紅雷的起點很高,一出道就參演了《永不瞑目》《像霧像雨又像風》等作品,在當時都是大制作。

而且,孫紅雷在話劇界也小有名氣,還拿下過「第1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當然,他最讓人熟知的兩部作品還是《徵服》和《潛伏》,後者更是被譽為「諜戰劇的天花板」。

其實,早些年的孫紅雷,出演的作品都非常火爆,他也屬於那種劇拋臉,演甚麼像甚麼。

可是,自從2016年加盟《極限挑戰》之後,孫紅雷的演技就直線下滑,完全失去了以往的水準。

節目中,孫紅雷的人設是「幽默搞笑的傻大哥」,於是,孫紅雷經常表現得非常憨厚,完全成了「喜劇演員」。

然而,或許是綜藝節目錄得太多了,孫紅雷也被困在了「綜藝角色」裡,完全失去了演員的神祕感。

後來的《帶著爸爸去留學》中,就證實了這一點。尤其是孫紅雷的一些表情,簡直跟綜藝節目中如出一轍,讓觀眾看著也很容易出戲。

前段時間熱播的《掃黑風暴》裡,孫紅雷的演技忽高忽低,他也因此遭到了觀眾的吐槽。

想要成為劇拋臉,那就得保留身為演員的神祕感。如果觀眾看到某位演員就出戲,那還算甚麼劇拋臉了?

對於演員來說,偶爾接一些綜藝增加曝光度是好事。可是常年待在綜藝裡養老,只會讓自己的演技不斷退步,最後被觀眾拋棄。

七、章子怡:年過四十還裝少女

章子怡是最知名的「謀女郎」之一,剛出道就憑借《我的父親母親》拿下了百花獎影後。

之後,章子怡又走向國際,陸續參演了《臥虎藏龍》、《尖峰時刻》等國際大片,成為了享譽海外的「國際章」。

縱觀章子怡的早期經歷,雖然她演的作品不多,但卻部部都是精品,而且基本上每一部都能拿獎。

當時的章子怡非常燿眼,放眼整個娛樂圈,也只有寥寥幾人能夠跟她媲美。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章子怡卻陸續陷入了不少爭議,尤其是她「從電影咖降級成電視劇咖」出演的《上陽賦》,更是敗光了自己的路人緣。

明明已經年過40了,還非要在劇中扮演十幾歲的少女,這種強烈的反差,讓觀眾實在難以接受。

諷刺的是,章子怡在《我就是演員》中說過:演員一定要有信念感,不適合自己的角色不要接。

可是一轉眼,章子怡就接了個少女的角色,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合適?不愧是國際章,不光打別人的臉,打起自己的臉來,也沒有一點猶豫。

最近兩年,章子怡的種種表現,也代表她已經走下神壇,不再是那個一塵不染的「電影仙子」了。

為了賺錢,為了博熱度,她會參加綜藝,會在社交平臺曬娃,已經跟普通的中年女星沒有任何區別了。

不過,現在的章子怡貌似是開竅了,竟然聯合吳京、徐崢等人,投巨資拍攝了《我和我的父輩》,票房也非常喜人,終於找到了另一種賺錢的方法。

中年演員們資源減少,多數人肯定會心慌,但相比普通人來說,你們的片酬那麼多,完全不用擔心生活,也請你們不要敷衍觀眾、接爛劇、中年扮少女了!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