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掃地僧
4月6日,繼賈玲和張小斐主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之後,又一部高口碑電影《我的姐姐》正在熱播。
影片是由張子楓、肖央主演,圍繞失去父母的姐姐,在面對追求個人獨立生活還是撫養弟弟的問題上,展開了一段細膩感人的親情故事。

只是,影片中的張子楓雖然人美心善,並在父母雙雙離世之後,勇敢承擔起照顧弟弟的重擔。

其實,這部影片的創作思路來源於二胎的全面開放政策。
其實,很早之前,就有一個25歲的女子在某社交網站公開討論這個問題,話題的中心點是她當時有著不得已的苦衷,將只有2歲大的弟弟送人,這樣的做法是否合適。

怎奈木已成舟,年幼的弟弟已經降臨人間,這是她無法改變的,即便心中有千萬個不願意,她也只能默默接受。
之所以她的心中對弟弟有這麼大怨,還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那個年代的人們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所以從一出生張子楓就沒能得到父母的關愛,這也讓她形成了比較偏激的性格。

原本因為父母的原因,她就不喜歡這個弟弟,可事發突然,她的父母卻因一場意外雙雙離世,沒辦法,只能由她來承擔照顧弟弟的責任。
然而,人生經驗幾乎空白的她,實在難以承擔起照顧好一個剛出生不久孩子的重任,無奈之下,計劃把親弟弟送給他人撫養。

當時還是個姑娘的姐姐,照顧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確實是有些難度,因為她根本沒有絲毫的經驗,萌生出不想照顧弟弟的想法或許能夠讓人稍微有些理解。

可原型當中的姐姐卻最終把弟弟送與他人,父母留下的2套房產自然也全部歸其所有。
讓人感到不寒而慄的是,原型姐姐把弟弟送人時,還一再對其養父母表示,今後雙方不要有任何聯繫,讓對方把弟弟當孤兒養。

雖然原型姐姐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小孩,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她當年送走的弟弟卻早已失蹤不見,下落不明。
那麼,是原型姐姐的冷酷無情,六親不認顯得可怕嗎?
顯然不是,真正可怕的是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巨大影響。

影片當中的張子楓同樣有過將弟弟送人的想法,同樣飽受親戚們的責難,但我們又不能說與其爭吵過的舅舅和姑媽是「錯的」。
影片中的張子楓曾經面對人生的選擇,她掙扎過,痛苦過,受過傷,流過淚,但這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她從中獲得人生當中最寶貴的一課,令她人生成長的一課。

因為她明白,自己不能再走父母的老路,最終她要學會的不僅僅是接納他人,還有與自己的內心達成和解,學會愛的舍與得。
這部影片也正是女主張子楓的「自我和解」與「自我實現」才打動觀眾,讓所有的觀眾感到痛的同時,感悟到愛的幸福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