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TVB一年一度的頒獎盛典落下帷幕。
不少人都說,這是「大水淹了將軍澳,得獎全都靠老豆」。
觀眾話裡話外的不滿溢出屏幕,直指TVB不公——
「這屆視帝視後,水分太大了!」
比如,憑借《換命真相》獲得最佳男主角的譚俊彥。
譚俊彥乃狄龍之子,典禮當天父母雙雙出席,為其站臺。
結果,譚俊彥在頒獎典禮上真情流露的「哭戲」,不僅沒讓人心疼,還被群嘲「演技果然差」。
而新視後林夏薇,是TVB的全約演員,也是林峰堂妹。
娛樂圈理不清的關系,更讓獎杯的歸屬蒙著一層令人遐想的曖昧面紗。
這場腥風血雨,一路蔓延到微博。
老同學陳曉為林夏薇喝彩,評論裡罵聲一片。
爭議大到這種程度,她姐卻也不意外。
實在是因為這確實是個大冷門,觀眾們早就心有所屬。
氣憤的背後,更是為另一個人不平——
陪跑十多年的TVB隱形人,鐘嘉欣。
遲來的掌聲
說來鐘嘉欣,你可能想不到。
這個霸屏童年的女人,連「我最喜愛的女演員獎」都沒得過,更不要說視後。
而時隔六年,重回TVB拍攝的《星空下的仁醫》,是她離「最佳女演員」最近的一次。
大家都覺得這次「嘉欣bb」必然不會抱憾而歸。
畢竟在《星空下的仁醫》裡表現出色,再加上她已在TVB沉浮了17年。
連頒獎之前的民意調查,投出的視後也是鐘嘉欣。
論實力、論情懷,沒有第二人選。
為了參加這次頒獎典禮,早已定居溫哥華的鐘嘉欣幾度奔波。
聖誕、新年之際回港,與家人分別,在酒店隔離了大半個月。
可現實總是仿若戲劇。
她獲得的,是差距甚大的「馬來西亞最受喜愛女主角獎」。
也許早有預感,在致辭時她說:「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上臺。」
一語成讖。
又陪跑了一年,鐘嘉欣和視後擦肩而過。
出道17年的鐘嘉欣,如今已不是TVB的親閨女。
命運常常弄人——
沒有合約的編外人員,難以擺脫陪跑的命。
可是在曾被TVB力捧的歲月裡,又無人承認她的演技。
錯位的掌聲,不由得讓人唏噓。
當年《搜神傳》裡的鐘嘉欣飾演的「好彩妹」,也許是大陸觀眾最為熟知的TVB角色之一。
但傳播度廣並不代表討喜。
常說「笑口常開,好彩自然來」的好彩妹,和另一位愛說口頭禪的「劉三好」,可以說是並列聖母心的鼻祖。
人設不討喜,劇的爆火反而是災難。
觀眾們越來越不吃這一套。
再加上,鐘嘉欣的演技當時確實稚嫩。
劇的題材又要求演員們誇張地表演。
角色深入人心、火遍大江南北的同時,「演戲用力過猛」也成了她甩不掉的標簽。
可是,在事業上常有瓶頸的她,曾幾何時也是眾人歆羨的幸運兒。
數遍香港娛樂圈,如她一般開局順風順水的,也是少有。
「命運饋贈的禮物,暗中標好了價格。」
似乎一切都是冥冥註定。
幸運的代價
非科班出生的鐘嘉欣,是通過選美進入娛樂圈的。
彼時選美還是為TVB輸送新人的一大途徑。
李嘉欣、袁詠儀、鐘麗緹都曾在國際華裔小姐選美比賽中,斬獲獎項。
2004年,這場選美比賽舉行到第十六屆。
一位來自溫哥華的普通女孩奪得了冠軍,自此誤入娛樂圈。
雖然鐘嘉欣讀的是教育和護理專業,參加選美比賽也是誤打誤撞。
但在小時候,她的心裡就有一個明星夢,她會在腦海中想象,自己在臺上走來走去的樣子。
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不僅沒有想象得遙不可及,實現起來還比她預想中順利得多。
出道第二年,就有戲可拍。
還不是甚麼小陣容的小角色。
而是鄭伊健、佘詩曼的主演的《隨時候命》裡的女二,施楚淇。
憑借這部戲,一舉獲得業內肯定,還拿下了次年「飛躍進步女藝人獎」。
拿獎同年,鐘嘉欣就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女主角,與陳浩民、歐陽震華同臺飆戲。
TVB的力捧,可見一斑。
幸運豈止於此。
她個人的時運,也是正正好。
2007年,一部現象級的港臺劇——《溏心風暴》即將播出,而還是個新人的鐘嘉欣搭上了這部「溏心」快車。
劇和人,都風頭無兩。
《溏心風暴》一舉創下了2003年來TVB自制劇最高收視紀錄,並囊括了TVB臺慶6項大獎。
而鐘嘉欣,也一夜之間成了大眾耳熟能詳的演員。
自此之後,她的劇便一部接著一部。
可是二十出頭的她,頂著天降的幸運,卻難以承受背後的壓力。
有時候太幸運,也算不上好事。
出道即力捧,卻危機四伏——
沒有經過科班學習、沒有備受配角磋磨、沒有豐富經驗閱歷,她立在「演技」這堵危牆之上,必然走得步步小心。
名氣越大,聲討聲也越大。
自然,「演技差」無論如何都是演員的原罪,而在鐘嘉欣這裡,這個問題似乎無解。
過多的機會,卻無法成長——
密集的工作安排,讓她沒有成長與休息的時間。
無法挑選劇本,則讓她不能揚長避短,只能重複地在小白兔型角色裡打滾。
甚至,觀眾的偏愛,在某種程度上也成了一種桎梏。
因為大家喜歡鐘嘉欣乖,不少人叫她「嘉欣bb」,所以她的角色也是大量的乖乖女、傻白甜人設。
可一開始就錯了。
鐘嘉欣「乖乖女」的外表之下,藏著的不是一顆梨花帶雨、柔弱的靈魂。
相反的是,她十分堅定,甚至還帶著一絲莽撞無畏。
鐘嘉欣曾經歷過一個黑暗時刻,據她所說,在陪楊思琦過生日散場後,兩人遭到追殺。
她趴在楊思琦的身上,兩人躲在狹小的黑暗處,才得以逃生。
這段經歷讓她此後一兩年內只要聽到車門聲,都會心慌害怕。
但,她也因為這段意外誤打誤撞,掙脫表面的乖,開始嘗試一些別樣的角色。
《珠光寶氣》裡囂張跋扈的宋子淩。
《華麗轉身》中拜金虛榮的司徒迪迪。
全然沒了以往那些「乖乖女」的影子,徹底打破了舒適圈。
本以為會不適配。
但沒想到,竟然獲得了還不錯的反嚮。
「乖乖女」的外表,配上「惡女」的設定,遠比清純的小白花更刺激帶感。
而鐘嘉欣呢?
跳出框架之後,不必只做「乖乖女」,甚至,不必再做「乖乖女」。
更開闊,也更自在。
生活的嘉獎
其實大家眼裡的「嘉欣bb」一直都對生活很有主見。
這點從她的感情歷程中也能咂摸出來。
唯一一段親自承認的戀情是和伍允龍因戲結緣。
兩人在拍攝《十分愛》時就傳出緋聞,後來開始了8年的戀愛長跑。
8年一朝分離,沒能修成正果。
可是和大眾想的不同,她沒有抱怨,也沒有不敢再愛。
2015年,她和相差13歲的圈外人Jeremy步入婚姻殿堂。
這段僅僅認識4天就墜入愛河的感情又不被看好,過大的年齡差、過短的了解時間,以及兩人顏值的差距……
都成了大家以為的,兩人間的隱患。
可鐘嘉欣身上,有一種神奇的現象——
慢慢來,時間總會替她回應質疑。
如今兒女雙全的她,讓無論粉絲還是路人,都不得承認,在她眼角眉梢溢出來的是滿足和幸福。
這和她在家庭中汲取的支持密不可分。
提到Jeremy,眼裡的欣賞也是無法忽視的。
結婚後她毅然選擇離巢——不再和TVB續約,甚至逐漸淡出娛樂圈。
可說來可笑——
她在時,人們苛責她的演技、放大她的生活,讓她一度患上心理問題。
她離開,觀眾又千呼萬喚,將她同港劇最後的黃金時代掛鉤。
觀眾永遠難以滿足,而生活是自己的。
也許鐘嘉欣早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退出時決絕,回歸時也坦然。
而正是有了更豐富的閱歷和生活的滋養,鐘嘉欣在《星空下的仁醫》中,才能貢獻出讓人共情的演技。
演戲對她來說也不再如當年完成公司下發的任務一樣,而是她自己的愛好和挑戰。
人們看到她的回歸,這才恍然驚覺——
這個演了許多年傻白甜的「嘉欣bb」,並不是傻白甜。
她勇於挑戰,不會哭唧唧地懼怕未知,反而一邊對未來的挑戰摩拳擦掌,一邊珍惜眼前。
她凍齡有術,和剛出道時沒有區別,但美得更加大氣。
在演技之外,她還第十四次為歌曲作曲,絕非花瓶。
只是這些後知後覺的贊嘆,已經無人在意。
鐘嘉欣在與同樣選美出身的後輩鄧佩儀聊天時,鄧佩儀談初入娛樂圈感到不安。
她寬慰道:「我知道做一個演員很難。」
這一刻,她仿佛在與剛入行的自己對話。
但如今她已經能淡然回顧,是因為在娛樂圈的喧鬧之外,找到了自己的心安之處。
氣定神閑的她並不再必需這一份視後來虛張聲勢、妝點華服。
粉絲為她鳴不平,一方面是因為這份她擔得起這份嘉獎,另一方面也是對TVB五小花時代的緬懷。
TVB新人勝舊人,那些面孔逐漸陌生。
像鐘嘉欣這種無所依憑也能在此莽撞生長的港劇時代,確實在哀嘆聲中落幕了。
只不過換個角度。
在「罵聲」中成長起來的民選視後,即便沒有獎杯加冕。
也是對過往最最有力的回擊。
來源: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