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54年,台北林姓人家迎來第二個女兒。
酷愛武俠小說的母親,十分欣賞一個叫做「青霞」的俠女。
於是,她把這個名字安在了女兒身上。
誰也沒想到,林青霞日後的命運,真的如小說人物一般跌宕起伏。
林青霞從小就天生麗質,眉眼之間格外像當時炙手可熱的女星尤敏。

但在老派的父親看來,漂亮並無用處。
母親更是覺得瘦瘦小小的她,一點都不好看,和饑民一般。
1963年,一位叫陳喆的落榜少女,完成了首部短篇小說集《窗外》。
這部小說在《皇冠》雜誌發表后,轟動了整個華語文壇。
這一年,瓊瑤25歲,林青霞才9歲。
美而不自知的林青霞,怎麼也不會想到,10年後,這部《窗外》會改變自己的一生。
1971年,林青霞從金陵女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的她,只能去上補習班。
沒想到,一個彩蛋砸到了她頭上。
當時,林青霞和閨蜜張俐仁,去西門町拿訂做好的牛仔褲。
就在兩人急匆匆趕路時,被一個叫楊琦的星探攔了下來,問她們想不想拍電影。
這兩個小姑娘,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於是,她們撥通了楊琦的電話。
楊琦十分興奮,邀請林青霞去拍一場游泳的戲。
林青霞一聽,大驚失色,丟下一句「我只能演學生」就掛了電話。
沒過幾天,楊琦又出現了,他帶著林青霞去見了導演宋存壽。
這一年,林青霞17歲,出落得亭亭玉立,讓宋存壽驚為天人。
很快,宋存壽就決定簽下林青霞。
沒想到,簽約的過程十分波折。
02
當時,全家人得知林青霞要拍電影,十分反對。
母親更是直言:「所有紅極一時的明星,都沒有好下場,你何必走這條路。」
就在林青霞決定放棄電影時,宋存壽通知她被選上了女主角。
面對林家父母的阻擾,宋存壽更是三番四次登門拜訪。
直到林青霞保證自己會潔身自愛,父母才讓她和宋存壽簽下了合約。
彼時的秦漢還叫孫祥鍾,這一年,服兵役歸來的他,和蘇明明演了一部《七色橋》,從此聲名鵲起。
當時,林青霞看到電視上的秦漢,眼睛都挪不開了,暗想白馬王子不過如此。
1972年,林青霞還沒進組,依然在補習班苦讀。
那是一個雨後的夜晚,林青霞放學回家,勾峰騎著摩托車迎面駛來。
為了避免撞到林青霞,勾峰一拐連人帶車就摔進了坑裡。
林青霞嚇壞了,連忙上去扶起了勾峰,這一扶就扶出了感情。
不過,這段青澀的初戀,隨著林青霞進了《窗外》劇組,最終不了了之。
這一年,秦漢和富商之女邵喬茵剛舉辦完婚禮。
當時,宋存壽本來是讓林青霞演女二號,但秦漢活生生把她推到了女一號的位置。
結果,江雁容這個角色,需要剪短髮,但林青霞死活不同意。
宋存壽無奈之下,讓化妝師假借化妝之名,偷偷把她的頭髮剪了。
還好有秦漢在一旁細心安慰,溫柔指點,林青霞才完成了拍攝。
很快,一場曠世三角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拉開了序幕。
03
1973年,《窗外》正準備上映,瓊瑤卻用一紙訴狀,讓這部片子在台灣禁止上映。
背後的原因,十分狗血。
《窗外》這部小說是瓊瑤以自己為原型創作的。
瓊瑤的母親看完后,氣不打一處來,認為瓊瑤是在罵自己。
這時候的宋存壽就尷尬了,他只能把目光瞄準台灣以外的市場。
還好,在香港嘉禾影業公司的助推下,這部劇火遍東南亞。
一同爆紅的還有林青霞,人人稱她為「東南亞女神」。
而另一邊的秦漢,早已和林青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1974年,林青霞被劉家昌相中,進了《雲飄飄》劇組,和關之琳的父親關山演起了對手戲。
最終,這部電影以400萬新台幣的票房,刷新台灣影壇的記錄。
黃霑見了林青霞,更是預言:「如果5年之內林青霞不大紅大紫,我就封筆!」
就在林青霞品味著初紅的滋味時,又和秦祥林撞了個滿懷。
這一年,林青霞和秦祥林、蕭芳芳在電影《女朋友》中演了一場三角戀。
而秦祥林更是和蕭芳芳打得火熱,絲毫看不見林青霞的美。
到這裡,距離「二秦」的爭奪戰,還有好幾年的光陰。
04
1975年,隨著《八佰壯士》和《在水一方》的熱播,林青霞和秦漢的戀情進入了高潮。
這時候的秦漢,連裝都懶得裝了,在大庭廣眾之下拉起了林青霞的手。
另一邊的邵喬茵再也坐不住了,她帶著孩子火速趕往劇組,一邊織毛衣,一邊盯著秦漢。
邵喬茵以為,只要自己看得緊,就能挽回秦漢的心。
沒想到,秦漢回到家就和邵喬茵提出了離婚。
向來高傲的邵喬茵,可不會輕易放過秦漢。
有意思的是,在輿論紛紛中,林青霞和秦漢的手越抓越緊。
1977年,林青霞和秦漢、秦祥林在《我是一片雲》中,上演了一場三角戀。
瓊瑤怎麼也沒想到,這場戲會從劇里延伸到劇外。
加上和蕭芳芳天天吵架,他迫切需要一個出口。
這一年,爭奪林青霞的還有動作片明星王羽,和大她十幾歲的旅美作家趙寧。
王羽為她戒煙戒酒,趙寧為她吟詩作賦,但林青霞就是不為所動。
嗅到危機的秦祥林,倒是比秦漢更狠。
1978年,秦祥林和林青霞接連合作完《月朦朧鳥朦朧》和《真蛇白傳》,他就和蕭芳芳離婚了。
沒想到,在日韓爆紅的鄧麗君,卻讓他先丟了魂。
據說,有一次,秦祥林約林青霞同游巴厘島,結果林青霞等了半天,就是不見秦祥林的影子。
經過一番打聽,才知道,秦祥林和鄧麗君去享受羅馬假期了。
有意思的是,後來的林青霞和鄧麗君還成了好朋友。
這時候的林青霞,在眾星捧月中意氣風發。
只是風水輪流轉,眼看她起高樓,眼看她樓塌了。
05
1979年,林青霞和秦漢再度合作《彩霞滿天》,兩人在劇里終於得到圓滿。
沒想到,隨著這部劇爆紅,林青霞和秦漢的結婚劇照被媒體瘋傳。
她給秦漢下了最後通牒,但秦漢一意孤行,直言:「我和她相逢恨晚未娶時。」
這句話狠狠地刺痛了邵喬茵的神經,她一怒之下,跑到東南亞當歌女。
眼看秦漢還是無動於衷,她終於使出了殺手鐧。
很快,她聯繫了多家媒體,將秦漢和林青霞的事情全都抖落了出去。
在排山倒海的譴責中,她不得不逃往美國避風頭。
另一邊的秦漢卻成了縮頭烏龜,任憑兩個女人斗得你死我活。
秦漢這一躲,倒是給了秦祥林一個大好機會。
彼時的秦祥林,扔下國內的事業,火速趕到林青霞身邊噓寒問暖。
1980年,秦祥林單膝下跪,為林青霞的無名指套上了圈。
秦祥林以為自己大獲全勝,卻不曾想到,林青霞滿心都是秦漢。
他們訂婚前夜,林青霞撥通了秦漢的電話,想要聽到一句挽留。
結果,秦漢非但沒有安慰,還來了一句:「你這個人吶,就是個悲劇人物。」
林青霞撂了電話,心碎了一地。
秦祥林見狀,憤怒又心疼,當場決定取消訂婚宴。
可是,這時候記者和朋友都悉數到場,這個婚不訂也得訂。
狗血的是,林青霞這邊和秦祥林成了金童玉女,秦漢卻收了心回到了邵喬茵身邊。
大家都以為,這場四角戀到此畫上句點,其實,秦漢和林青霞還得糾纏十年。
06
1983年,秦漢和邵喬茵終於離了婚。
恢復單身的秦漢,想來想去,還是林青霞最好。
於是,在林青霞和鄭少秋拍攝《午夜蘭花》的時候,秦漢突然現身劇組。
很快,又傳出兩人要再度合作的消息。
另一邊的秦祥林還在苦苦等待迎娶林青霞,這則新聞直接給他澆了一大盆冷水。
沒想到,卻被一位女記者認了出來,她上去就是一通暢聊。
結果,喝蒙圈的秦祥林,把心中的苦水一股腦全部倒了出來。
第二天,《秦祥林酒後吐真言》的大標題佔據了報紙的大半個版面。
好傢夥,這麼一來,林青霞再度被推到風口浪尖,和秦漢的合作也黃了。
而林青霞本來就沒打算和秦祥林結婚,秦祥林這麼一鬧,林青霞直接解除了婚約。
另一邊的秦漢還在台灣,當著瓊瑤小生。
瓊瑤看著傷感的秦漢,將「林青霞和秦祥林分手」的消息透露給了他。
秦漢大喜,一通電話又俘獲了美人芳心。
破鏡重圓的兩人,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一起。
只可惜,這兩人的命運終究相生相剋。
07
1989年,秦祥林和曹昌莉再婚的消息,引爆了整個台灣娛樂圈。
這個曹昌莉是個化妝師,比秦祥林小了整整16歲。
這是秦祥林在娛樂圈留下的最後一筆。
很快,秦祥林帶著曹昌莉移居美國,戲也不拍了,專心投資起了房產。
另一邊的林青霞,已經到了35歲,結婚的念頭在腦海里不斷翻滾著。
那年,林青霞帶著秦漢上TVB的節目,直言「錢攢夠了,可以結婚了」。
這時的林青霞,絲毫沒有看清秦漢的猶豫。
1990年,時隔10年,林青霞和秦漢在《滾滾紅塵》中再度合體。
在戲里,韶華兩次向章先生求婚,都遭到拒絕。
最後,這兩人走散在茫茫人海中,死生不復相見。
不過,林青霞沒有聽到命運的暗語,她站在金馬獎的領獎台上,大方告白秦漢:「感謝我生命中唯一的男主角。」
下了台,林青霞喜笑顏開地給了秦漢一個吻。
而這是「林秦」最後一次同台。
1992年,徐克不顧金庸先生的反對,讓林青霞在《笑傲江湖》中飾演東方不敗。
女扮男裝的林青霞,一襲紅衣,一壺老酒,給世人留下不可複製的經典。
結果,入戲太深的林青霞,被竹箭打破了眼膜,緊急回到香港治療。
躺在病床上的她,讓秦漢來陪自己,電話那頭卻傳來一句「機票錢誰出?」
那一瞬間,林青霞忽然明白,她和秦漢走到頭了。
到這裡,林青霞已經將最好的20年都給了秦漢。
這一年,富商邢李原已經和糟糠之妻離了婚,靜待女神進入射程。
08
1993年,一次聚會,邢李原對林青霞一眼萬年。
即將奔四的林青霞,被邢李原輕而易舉地打開了心扉。
第二年,林青霞和張國榮拍攝《東邪西毒》,這是林青霞演藝生涯中的第100部電影。
到這裡,屬於林青霞的時代,正式拉上帷幕。
就在很多粉絲悲痛萬分時,林青霞的答覆是一場奢華的婚禮。
那是在舊金山,林青霞手上戴著500萬港幣的鑽戒,穿著國際時裝大師親手縫製的婚紗,成了邢李原的新娘。
2004年,黃霑去世,林青霞寫下一篇《滄海一聲笑》。
自此,她走上了作家之路。
這些年,她寫了《窗里窗外》《雲來雲去》《鏡前鏡后》三本書,每一本都散發著時光的味道。
一時間,關於「林青霞告別了邢李原,和秦漢複合」的消息在網上瘋傳。
林青霞聽聞,只是哈哈大笑:這太離譜了。
這二十幾年,林青霞離開了江湖,但是關於她的傳說從未消失。
那些質疑聲和惋惜聲,聲聲入耳。
但年過花甲的林青霞,只是淡淡地留下一句:六十歲以後才是我真正的黃金歲月。
如今的林青霞,已經67歲,美人遲暮是假的,皺紋和膠原蛋白流失是真的。
但她給世人留下的故事,卻值得反覆回味。
不過,在滾滾紅塵中,再多的刻骨銘心,終究是往事如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