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在日本坐過山車不能叫?

日本 過山車
尖叫成為了日本主題公園協會異常頭疼的問題。

一但潛在攜帶病毒的口水以120 km/h的速度從嘴裡飛出,掉在過山車後排瘋狂尖叫的游客嘴裡,就能造成交叉感染。

20年6月,在東京迪士尼樂園、日本環球影城的帶頭示範作用下,日本的游樂園紛紛嚮應號召,打出了「尖叫在你心」的口號,於是閉嘴成為了日本乘坐過山車的新規。

圖片

自過山車誕生以來,尖叫一直是項目火爆的保證。越是卷曲得厲害,人們叫得越歡,越能排解煩憂。

游戲規則突然改變,直接導致「尖叫令」初期被群嘲。

網友紛紛表示此舉「違背了人類的本能」讓「新日常生活中的過山車既可笑又令人毛骨悚然」,並開始一本正經研討 「病毒突破口罩的結界進行聲波傳播的可能」。

圖片

圖片

方針一出豈容眾小兒信口雌黃,官方又礙於身份又不能親自下場。

秉著還原事實真相,駁斥謠言的態度,擁有「世界第一加速度過山車」的富士急樂園挺身而出,在海內外媒體大肆報道中,以高層直擊的方式迅速做出了回應。

圖片

在官方放出的4分鐘鏡頭中,所有人可以看到的是,富士急樂園的兩位高層以筆挺的西裝、堅忍和沉默,展示了在7個大盤旋、121度下墜、43米高度差之下,尖叫令依然是可行的。

此外,他們還現場演繹了尺寸不合的口罩會如何全程在臉上滑動,進一步彰顯了主題公園協會的超然遠見。

圖片

一個人是特例,兩個人就並非意外,無論此次行為是否為精心策劃。

當社會精英都能做到全程閉嘴,相較之下坐個過山車還要破口大叫的普通人就被襯托成了沒有自制力的淺薄之徒。

尤其是精英之一為恐高癥患者,連恐高都忍著不叫,那麼在過山車上叫出聲的就是將他人的安全置於不顧的異端。

而能夠在過山車上穩如老狗,則獲得了超乎常人的優越感。

圖片

在新聞報道下,游樂園高層通過強有力的意識形態引導,促使公眾遵守合乎公共安全的準則、判斷,形成了基於公共理性基礎之上的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

接著這種習以為常彌漫到游樂園的每個角落,而不去游樂園的人只把這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

至此,尖叫在過山車上的語境發生了180°急轉。

圖片

一旦過山車上的某人感到害怕,只得把恐懼吞咽,將驚嚇掩藏,用十分力氣憋著那堵到嗓子眼的聲嘶力竭,確保與其他人一致沉默。

於是恢複了營業的游樂園一片靜默,過山車上寥寥數人,雙唇緊閉,兩眼發直,顯出一種堅忍的態度,在正負g的加速度下像得了一種癔癥。

圖片

接下來你也能想得到,與其花錢買罪受誰還願意坐過山車,日本老百姓也不傻。

夾縫求生的游樂園只能怪招齊發,妄圖以宣傳「挑戰自我極限」的方式玩一手偷梁換柱,再開啓個「撲克臉挑戰賽」給臉最臭的人頒發免費一日通行證作為激勵。

圖片

圖片

在一眾爛招中,熊本縣的格陵蘭游樂園格外瞎眼,它準備了五種風格迥異的限量版尖叫貼紙獻給前來受罪的游客。

「你想要酷炫、時尚的美式漫畫的尖叫嗎?還是歡呼雀躍式的尖叫?」

「對於那些口腔衞生良好的人來說,也許每天刷三遍牙的好牙齒尖叫最適合你。」

官方在社交平臺上大力吆喝,但把原本屬於尖叫的地方用貼紙代替,看起來比《死神來了3》還瘮人。

圖片

圖片

好在2022年3月日本選擇了與病毒共存,終於讓游樂園在反人類的探索上畫上休止符。

游客終於也能讓把長期積聚起來、緊緊裹在一起的情緒隨著尖叫拋撒出去。

畢竟大喊大叫來釋放緊張情緒,是乘坐過山車的全部意義所在。

來源:beebee星球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