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上班,另一個我也不想

人生切割術

在「996」、「007」的互聯網時代,現代人想要從工作中徹底抽身,是個非常奢侈的願望。

可當人們真的能夠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分開,就真的萬事大吉了嗎?

豆瓣8.7高分的新劇《人生切割術》(原名《離職》),便腦洞大開地來了一次令人細思極恐的思想實驗

本文有劇透。

1

空曠的會議室裡,一個趴在桌上的女人突然醒過來,她環顧四周想要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卻甚麼都想不起來。

正當女人努力要打開會議室大門離開時,房間裡突然嚮起一個男人的聲音——請配合我完成調查問卷。

滿心想著如何打開大門的女人,哪有心思陪這個陌生的聲音過家家,可求助無門的她最終只得投降。

男人一共問了五個問題:

你是誰?你出生在美國哪個州?請說出美國任何一個州的名字?伊根先生最喜歡的早餐是甚麼?你母親的眼睛是甚麼顏色?

除了第三個問題,女人竟然都無法回答。

就在女人心生困惑的時候,一個西裝革履的男人打開會議室大門走了進來,並告訴她回答獲得了滿分。

西裝男子是新主管馬克,他告訴女人她的名字叫赫莉,她到此的目的是頂替一位剛剛離職的員工。

然而,驚慌的赫莉只想逃出會議室,她甚至襲擊了馬克。

和善的馬克帶著赫莉來到了樓梯間,可這棟大樓卻像迷宮一樣怎麼也走不出去,終於冷靜下來的赫莉被帶著看了一段錄制於兩個小時前的視頻。

原來,如此抗拒這個地方的赫莉是自己申請入職的,而且她同意通過記憶分離手術將自己的人格一分為二,一個人格工作,一個人格生活。

實現這一「魔法」的關鍵,是在人腦中植入一個感應地理位置的芯片,它會讓人在特定地方擁有特定的記憶。

對於經歷過記憶分離手術的人,他們被分成了分屬於生活和職場的兩個版本,且兩個自己並不共享記憶,走進辦公室會忘掉所有生活,而離開辦公室會忘掉全部工作。

這意味著,屬於生活的自己能夠保證私生活不會被任何人幹擾,絕對區分出「上班」與「下班」。

可屬於職場的自己卻連自己是誰都需要他人告知,並且在ta的認知裡根本意識不到曾經離開過職場,只消一眨眼便又出現在辦公室裡了。

最可怕的是,盡管職場的自己已經被工作折磨得體無完膚,決定第二天回到公司的卻仍是生活版的自己。

無論如何都無法適應自身處境的赫莉,因為辭職請求被生活版自己拒絕而崩潰,甚至在電梯裡掛起了上吊繩……

2

為了更加生動地展現「記憶分離手術」所帶來的雙重人生,《人生切割術》採用兩個視角展開故事。

第一個視角是和善的男主角馬克。

隨著馬克面無表情地走進辦公樓、放置好一切私人物品,觀眾跟隨他來到了公司內部。

當他即將面對同事時,悲傷的表情立刻變成了喜悅,哪怕這裡對個人生活的隔絕程度堪稱變態,馬克還是甘之如飴地和同事們相互打趣著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因為主管突然離職,馬克被提拔並要負責面試新人,這位新人就是故事的第二視角——赫莉。

與馬克流暢自覺的上班歷程不同,赫莉從入職這天起就帶著強烈的反抗態度。

為了能夠離開這家公司,她可謂是拿出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全部本事,換來是看似簡單實則可怕的懲罰——在「休息室」朗讀公司早就寫好的檢討書,直到心律平穩。

於是,馬克和赫莉成了新舊兩種視角,前者以「就輕駕熟」的機械感,展現了老員工的順從,而赫莉則用一身反骨控訴著「人生切割術」的荒唐。

在公司內部的劇情設計之外,劇集還為男主角馬克延展了公司之外的劇情線——生活版的馬克究竟在經歷些甚麼?

原來,馬克是一位失去了愛妻的中年男子,他之所以同意進行記憶分離手術,是因為這樣一天能夠有八小時忘記痛失所愛的絕望。

可離開了工作的馬克,仍然沒有找到被治愈的方式,只能向家人假裝新工作確實緩解了悲傷。

與無法了解工作版處境的生活版赫莉一樣,生活版馬克也無法知道那棟大樓裡在發生些甚麼。

直到有一天,馬克在辦公室外遇到了一位自稱是自己同事的男人,對方卻似乎在以性命為代價逃避著甚麼。

馬克才開始慢慢發覺,在一切高端的科技包裝之下,這份工作隱隱透著一股詭異,而辦公室裡的每個人,都藏著不為人知的祕密。

3

《人生切割術》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用「記憶分離手術」把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分開的想法具象化,並由此以《黑鏡》式的視聽語言,開始對整個軟科幻設定進行頭腦風暴。

為了將職場與生活兩個空間有效分離,劇集讓職場環境極簡和去風格化,毫無裝飾的辦公室看不出現代感、沒有盡頭的純白走廊令人絕望,就連工作的電腦也是沒有顏色的老式機器。

而生活空間卻和現實世界一樣充滿燈紅酒綠與人情冷暖,二者對比,一靜一動,一冷一熱,甚至透著點驚悚。

在空間對比之上,其實是將職場從生活的粉飾中抽離出來的恐慌。

因為,能夠同時經歷生活與工作的普通人至少還有自我療愈的時間,可經歷過記憶分離手術的工作人格,卻只剩下無盡頭的被剝削的感覺。

記憶分離手術為公司提供了一張又一張白紙,最終被打造成按照公司意願彫刻出來的「打工人」與「打工魂」。

至於赫莉入職後經歷的合照、自我介紹以及種種舊人帶新人的程式化操作,不過是馴化新員工的程序罷了。

執導這部黑色科幻劇集的導演,是多產又多才多藝的喜劇人本·斯蒂勒,早年演過《拜見岳父大人》三部曲,最近的則是《博物館奇妙夜》。

在這部劇中,斯蒂勒用諷刺的鏡頭與一本正經的表達,呈現的則是喜劇形態包裹著的悲劇內核。

時間來到赫莉在電梯裡掛上吊繩的那一刻,《人生切割術》也展現出全片最大的悲劇——面對資本借工作來分發的美好想象,享樂人格始終淩駕於勞動人格之上。只要二者不妥協,你永遠都是困住自己的那個「罪魁禍首」。

而這,恰恰是剝削者操控一切的關鍵密鑰。

來源:巴塞電影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