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垣結衣,結婚了。
社長痛失老婆,悲憤地敲下了「祝你幸福」四個字,又盯著她的臉陷入沉思。
是誰的老婆這麼好看,哦,原來已經是別人的老婆了——
女神結婚的消息收割了全網哀嚎,一向愛吵架的網友們,在此刻前所未有地達成了共識。
更有不少宅男直呼「爺青結」,含淚與夢中的初戀女神告別。
說起來,五官其實也不算多精緻的新垣結衣,怎麼就成了萬千少男少女的青春期心動初體驗?
強忍著奪妻之恨,社長今天就來跟大家盤一盤,初戀臉,到底什麼樣?
不諳世事的初戀臉,究竟長什麼樣?
如今經常和「初戀臉」同時提及的,還有另一個詞,「淡顏系」。
注意了,這二者並不能完全划等號。
淡顏系偏重清冷疏離的高級感,當下審美中的主流初戀臉,則更注重圓潤飽滿的活力美。
初戀臉雖然大多清秀,但絕不是「淡」;
恰恰相反,它具有一種很「滿」的感染力,一眼就能看出獨屬於少女的無憂無慮。
清冷倔強淡顏系VS.元氣甜美初戀臉
顧名思義,初戀臉最重要的就是校園感、親和力,符合人們對於學生時代的一貫印象。
當代網友們對於初戀臉的印象,往往來自那些年一起看的青春校園片,具體來說,可以追溯到一部古早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電影中,陳妍希飾演的沈佳宜,幾乎定義了最早的初戀臉模板。
從骨骼輪廓開始,就符合上面說的「圓」和「滿」,頭骨圓潤、下巴短翹,五官量感適中。
看看這個優越的圓形頭骨
正面來看,眼睛是眼尾下垂的狗狗眼,鼻翼較寬,鼻樑線條圓鈍,整張臉上基本不存在明顯的尖銳線條,呈現出幼態天真的美感。
一看就是鄰家乖乖女,老師喜歡的好學生。
靠校園劇《你好,舊時光》成名的李蘭迪,也是相似的「優等生系」初戀臉。
同樣的圓臉圓眼睛,同樣柔和飽滿的面部線條,琥珀色瞳孔看起來靈動聰敏,很符合我們記憶中的學霸少女形象。
高馬尾、運動服,臉上足足的膠原蛋白,文靜甜美的模樣,直接把初戀氛圍拉滿。
除了實打實拿過校園劇本的演員,還有不少新生代小花,也被貼上了初戀臉標籤。
剛過去的五一電影檔期,兩部討論度較高的影片里,女主都屬於大眾喜聞樂見的初戀系長相。
《懸崖之下》中的新晉謀女郎劉浩存,從出道起就打著初戀小鹿顏title,放到鐵血諜戰片里,甚至乾淨到有些格格不入。
相較於還有些嬰兒肥的陳妍希,劉浩存的面部輪廓收束更加流暢,線條也更明晰。
不笑的時候,黑沉沉的大眼睛配上小V臉,顯得有點冷和愣;
笑起來,卧蠶和蘋果肌的存在感變強,尖下巴被笑容牽動得更短圓, 扇形雙眼皮襯托眉眼彎彎,平添了幾分稚嫩生動的甜美。
不笑VS.笑,氣質差很大
頭包臉的骨相最適宜扎馬尾,清爽又活力,一笑便是親和力滿分的初戀女神。
發現沒,初戀臉都挺適合扎馬尾
《你的婚禮》中的女主章若楠,則在劉浩存稚氣未脫的基礎上,又多了幾分甜媚氛圍感。
嚴格來說,章若楠的五官和臉型都更銳利,下巴和鼻子都尖翹,膠原蛋白少,面部脂肪薄。
較為立體的面部輪廓,和幼態清秀的五官搭在一起,反而使她達到了一種少女與成熟的平衡。
如果說上面幾位女明星,是稚氣未脫的校園系女孩;那麼章若楠則更像是大一新生會心動的學生會甜美學姐,「姐系初戀臉」拿捏得很穩。
總體來說,能夠被稱之為初戀臉的女演員們,氣質都帶幾分甜。
輪廓大多看不出明顯的折角和凹陷,五官立體感不強,重心都落在上半張臉,眉眼處的留白少、量感大,精緻度遠高於鼻子和嘴唇。
重點是笑起來要好看,自然笑弧是標配,看上去元氣滿滿,直接夢回青春期。
「初戀感」,不是只有臉
聊了這麼多初戀臉的硬體特徵,似乎只要是年輕甜妹,就能自帶初戀氛圍。
硬體不夠呢?也有辦法。
各平台上的美妝時尚博主們,都在迫不及待地分享養成指南,從皮膚到穿搭,從妝容到眼神,恨不得武裝到頭髮絲,打造清純初戀的美好印象。
小X書上的初戀臉教程超過了12w
其實在社長看來,只要氛圍到位了,即便不是媽生初戀臉,也可以 有「初戀感」。
畢竟,我們曾經印象中的初戀臉,都不是只有清一色的甜。
上一代謀女郎周冬雨,十八歲時出演了《山楂樹之戀》中靜秋。
彼時的周冬雨剛出道,單眼皮、厚嘴唇的寡淡相貌獨樹一幟,在電影里扎著小辮兒素麵朝天,一度被很多觀眾說「不漂亮」「路人臉」。
硬要形容,或許更像路邊生機勃勃的野草,單薄、清新、堅韌。
但當她與男主顫抖著親吻時,臉上流露出的青澀真摯,比甜妹和帥哥的「撒糖」更動人。
同樣具有「野草」氣質的,還有在《我的父親母親》中飾演招娣的章子怡。
綠髮繩、紅圍巾、髮辮蓬亂、骨相銳利,章子怡的長相,和「甜美」幾乎不搭邊,但每個觀眾,都會為招娣在田野上奔跑時的形象心動。
這種淳樸直率、野蠻生長的勁頭,為我們呈現了 另一種富有生命力的初戀感。
另一種「甜」
在另一部可以稱之為90後集體記憶的電影《怦然心動》中,女主角朱莉從形象到人設,更是和大眾印象中的「初戀」毫不相干。
單看五官:褐發,方臉盤,細眉毛,帶著一臉小雀斑,法令紋和眼袋還有點顯老氣。
人設上,她也不是青春片里標配的軟妹或文靜學霸,甚至可以說是性情古怪:熱衷爬樹,喜歡聊永動機,相信自家後院飼養的雞生出的雞蛋最衛生。
男主角喜歡的,是她身上聰慧、勇敢、真誠的品質。只有透過容貌的表象,才能看到古怪背後的獨一無二。
就像那句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台詞所說:
有些人淺薄,有些人金玉其外,總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絢麗如彩虹的人。當你真的遇到時,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
或是其貌不揚,或是青澀倔強,或是火熱真摯……複雜的形象特質,配上「非典型初戀臉」,同樣能營造出生動美好的初戀感。
當我們習慣性把初戀和甜美劃上等號,錯失的,是對於美和青春更豐富多元的想象。
「初戀感」的打開方式,從來不止一種。
懷念初戀,不該從初戀臉開始
當我們懷念初戀臉時,我們在懷念什麼?
重新回到電影《那些年》里,男主角和朋友們第一次對仰慕的沈佳宜當面表達讚美,是她為了同學們頂撞教官,狼狽受罰的時候。
「沈佳宜,你今天超正點的耶,哭起來,也超正點耶。」
乖乖女的第一次反叛,是少女打破自我的勇氣,也是少年們見識到「不一樣的她」之後,對於愛情的懵懂初印象。
初戀的開端,或許來自於容貌的吸引,但絕不止於此。
純愛甜寵劇泛濫的今天,我們早已習慣了男女主相愛又誤會、分手又複合的老套劇情,卻還願意一次次地浪費眼淚。
是因為在青澀的愛情故事裡,我們看到了自己。
社長最喜歡的一部電影《初戀這件小事》中,女主人公小水在漫長的青春期里,為了暗戀的學長不斷變美、向上。
在電影的最後,她面對著媒體鏡頭,誠懇地說:
「學長他就像我生命中的靈感,他讓我了解愛的積極意義。」
表面說學長,其實更像是在告訴我們初戀的意義。
「喜歡你,更喜歡喜歡你時的我自己」
初戀的情緒或許因人而異,它包含著甜蜜的暗戀,緊張的等待,患得患失的試探,和澄澈明朗的勇氣。
當我們回想起初戀時喜歡的女孩們,也不一定都是千篇一律的漂亮優等生。她們大多只是千萬埋頭苦學的平凡學生中的一個,不美、不拉風,每天摳著腦袋做題,覺得「男生真的很煩人」。
但在充斥著試卷、分數、排名的青春期里,初嘗愛情的美好或酸澀,是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重要一步。
這樣的記憶,從不只是以圓臉甜笑的無辜眼神,作為唯一的註解。
來源 談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