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豬盤終於拍電影了,女性面前還有多少陷阱?

Tinder詐騙王 The Tinder Swindler (2022)

文:艾弗砷

你習慣性地掏出手機,瀏覽Tinder(或者任何一款社交軟體)。刷到一個人,突然眼前一亮。他擁有直升飛機、私人游艇,喜歡騎馬,在世界各地旅行,有不錯的衣著品味,而且愛讀博爾赫斯。屏幕右滑,很快就配對了。

你立刻收到他的資訊,說他剛好在你所在的倫敦,明天就要離開。他邀你去四季酒店共飲咖啡,穀歌搜尋,發現他是鑽石大亨的獨子,你想,這個人的經歷與你完全不同,即使只喝一杯咖啡,也是個奇妙的體驗,你欣然前往,在豪華酒店大廳裡焦慮地等待。

然後,他出現了。人群中,他卓爾不凡,衣著得體,言行舉止彬彬有禮,幾乎滿足你對貴族的一切想象。

在這兒你第一次吃到魚子醬和其他昂貴的餐點。他風趣幽默,善解人意,短短一小時的交談,好像已經認識了一生。餐後,他邀請你與他一起,坐上私人飛機,去異國旅行。踏上私人飛機的那一刻,幸福的潮水淹沒了你,你成了浪漫愛情喜劇的女主角,司機保鏢服侍左右,勞斯萊斯專車接送,以五倍速的速度奔向幸福生活,仿佛生活在電影中。

這確實是部電影,但卻不是浪漫愛情劇。這部電影講的故事,三個字概括,殺豬盤

《Tinder詐騙王》

它就是Netflix的紀錄片《Tinder詐騙王》。該片2月2日上線後,馬上登頂2022年2月首周Netflix英語電影排行榜,在92個國家和地區位列播放量Top 10。

上面這段劇情的主角是塞西莉,很快,她就被騙了25萬美元。同時她發現,這個人在同一時間欺詐著多個國家的女孩。

過去一年,我國殺豬盤案件的涉案金額占詐騙案總損失的20%以上,受害者以公司職員和高學歷白領居多。人均損失金額18萬元。相信不少人身邊的朋友有受騙上當的經歷。

不得不說,這個人操作的,不是普通的殺豬盤。

他擁有卓越的時間管理能力,不停穿梭於各個國家,同時維持數段感情,記憶力驚人,在每個女性談吐中的細節上做文章,能看人下菜碟,根據對象切換自己的身份。他為人和善,善於傾聽,不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他懂得在恰當的時機袒露內心的祕密和脆弱,讓女孩有機會燃起關心和保護他的沖動。正是深諳女性群體的人性和欲望,他才能游刃有餘地將情感玩弄於股掌。

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發現,每個女孩享受的奢侈,都是另一個女孩的痛苦換來的。他接近每一個女孩,都是為了用她們的錢,維持自己紙醉金迷的生活,同時去詐騙下一個女孩。

在塞西莉等三位女孩勇敢的追蹤之下,騙子哈尤特的身份終於暴露,他並不是鑽石大亨的兒子,而是來自特拉維夫小巷公寓裡的普通人家。

然而,正義總是遲到。哈尤特被判15個月徒刑,但只服刑了5個月。現在他已是自由之身。他從未被指控詐騙,出獄後他結交了新的女友,而這些女孩至今仍在償還債務。

不過好消息是,本片上線兩天後,Tinder封禁了哈尤特的帳號。其他交友軟體也陸續嚮應。隨著本片熱度的發酵和繼續傳播,哈尤特的生活方式必將難以為繼。

在經受了刻骨銘心的欺騙之後,塞西莉並沒有放棄尋找愛情。她仍然希望能夠在社交網路上遇到真愛。

皇帝的新衣

如今,交友不再是單純地尋找友情與愛情,而變成了一場需要被關註的演出。科技改變了社交與生活方式,也改變了參與社交的動機。

受騙者未必全然為了尋求真愛,也是尋找Ins上的談資,尋求戀愛的感覺、冒險的體驗,打破自己乏味的生活,就像佩尼拉說的,哈尤特就像充電器,讓她的生活重拾激情。

這些騙子手段不同,但釣餌都很相似。即販賣一種對方未曾諳熟,卻渴望擁有的體驗。

高級詐騙者的套路很類似,偽造富二代身份,學識淵博,談吐不凡,風度翩翩,說到底,拿捏的是人們對於尊享體驗的追逐心理,人言追捧之下,人人願意相信泡沫。

被騙者向往揮金如土的生活,到頭來卻發現自己成了那種生活的供養人。以為自己進入了心上人的心坎,實際上只是進入了為維持他奢華生活而排隊付款的隊列。

詭異的是,在成為受害者的同時,他們也成了騙子資金鏈中的一環,在事實上被動地為騙子繼續行騙提供資金。實際上,受害者被動地變成了罪犯得以將罪行擴大化的推手。

內心深處,沒有人願意相信自己是被騙的。即使發現對方是騙子,也會僥幸期待自己不同,會是幸運逃脫的那一個。指認騙子,無疑也是在否定自己,意味著承認自己付出的感情徒勞無功。戳穿詐騙者帶來的損失大於收益,而且是一種自戕。

2016年講述一場勃艮第葡萄酒騙局的紀錄片《酸葡萄》談到,偽造者與被騙者之間有一種默契,人們渴望擁有那些極為罕有的葡萄酒,即使那是贗品,他們也不希望拆穿。他們迷信偽造者的說辭,實際上是迷信品味能用錢買到。

《酸葡萄》

《馬丁•蓋爾歸來》和《似是故人來》中,妻子並不在乎歸來的是不是馬丁•蓋爾,因為她需要的不是曾經走失的馬丁·蓋爾,而是一個能好好做自己丈夫的人。

王童的電影《假如我是真的》,沒有人願意質疑主人公高幹子弟身份的真實性,因為誰都不願承擔判斷錯誤的後果。

《假如我是真的》

你敢做那個說出國王沒有穿衣服的人嗎?

與時間一同被殺掉的

早在2013年,通過社交平臺相識並結婚的美國人,就已經超過了線下渠道的介紹。到去年,中國的獨居成年人已經超過2.4億,孤獨消費已經是各大交友軟體眼中的藍海。

如今,媒介已經不是工具,而是我們生存的世界。在這裡,一切聲音都渴望被聽見,一切圖像都是為了被看見,一切惡意都會被放大。在這裡,伸張正義與網路暴力之間只有一步之遙。

本片主創團隊的前作《別惹貓咪》,講述幾位愛貓的網友,人肉Facebook上發布虐貓視頻的人,卻最終追蹤到一場兇案。很難說清,如果沒有他們的人肉搜尋,這樁兇案是不是就不會發生。

影片末尾,在YouTube上利用一切蛛絲馬跡追查兇手的網友,開始懷疑自己,自己的緊追不舍是否成了事態惡化的催化劑,讓兇手在眾人的關註和簇擁下走向癲狂。加入這場追逐,也是在喂養這頭野獸,助長他的變態心理,讓他提早釋放扭曲的內心,順利地在眾目睽睽之下實施了他的殺人表演。

《別惹貓咪》

媒介即訊息。只有在擁有網路媒介之後,才有可能從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活動。我們在社交網路中觀看的目光,可能是使事情轉戾的動機,也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社交軟體驅散了孤獨和無聊,同時也讓我們喪失了內心的安寧。所謂的顏值即正義,無非是判斷力潰縮的表現。為了效率和實用,現代人內心的複雜情緒早已銷蝕殆盡,彈窗和提醒猶如催眠曲,關閉了判斷和感知的大門。

算法從瀏覽痕跡潛入思維,精準定位個人喜好,投其所好,推送引導,直至改變現實生活的觀念傾向,達成不露痕跡的操縱——任何先進的技術都類似魔術,想來令人不寒而栗。

從這些殺時間的app中殺掉的,不只是時間而已。

來源:虹膜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