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多新鮮,就有多驚悚

新鮮

講真,女人狠起來,就沒有男人甚麼事兒!

還記得N年前那部《複仇戰姬》,女主複仇渣男,一夜變身「女超人」。

她有「不死之軀」。

先從懸崖墜落,又經歷樹幹穿體、血流二裡地、火燒煙燻。

最後以一打三,砰砰砰,血流成河。

同樣的火力,在《前程似錦的女孩》中重現。

女孩穿著性感超短裙,紅唇一抹,帶著「你姐我最拽」的表情,靠近垂涎美女身體的色胚男們。

哪怕搭上自己的性命。

當弱者的利益受到侵犯,她們無處可逃,便只能絕地反殺。

「以暴制暴」,已成為近兩年電影的熱門。

導演用盡畢生絕學,想出五花八門的制暴方式,越來越狠,也越來越爽。

就拿今天要推的新片舉例,惡人的「命根子」竟被一口咬掉……

《新鮮》

emmmm,單想想就有夠酸爽的。

這一幕發生在電影臨近結局的部分,男女主角色正在調情,情緒到位,即將進入親密接觸階段。

只見男主抱著女主,躺倒在牀上。

男在下,正意亂情迷;

女在上,蓄勢待發。

正當觀眾以為下一秒要上演不可描述,誰知,女主秒變臉,從「甜心」變成「辣女」,一口下去,滿嘴是血。

緊接著,男主的尖叫聲穿透房頂,聽著那叫一個慘烈。

這口下得,穩!準!狠!

好家夥,得有多大的仇???

別著急聖母心,因為看看男主的所作所為,這下手還算是輕的。

在新聞中,咱們常看到一個詞「殺豬盤」。

這是一種詐騙方式,指詐騙分子以交友的手段獲取被害者信任後,伺機將其拉入某種騙局,騙財或害人。

片中,男主就是這樣一個騙子。

他把自己包裝成一位人類高質量男性:高大帥氣,幽默風趣,紳士優雅,未婚,多金。

有幸認識他,讓女主有種中彩票的錯覺,瞬間上頭。

畢竟,她一個送外賣的,能獲得整形外科醫生的傾慕,還等甚麼,迎上去啊。

於是,兩人從在超市相識,聊買菜做飯;

到相約酒吧,談人生理想。

從發簡訊,日常互動,到見面調情,幹柴烈火。

兩人認識不久,便迅速走到了一起。

很快,男主提出,想帶女主去旅行,地點保密。

女主懷揣著激動的心情,坐在副駕駛,憧憬著未來甜蜜的日子。

結果,到了地方才發現,這裡是地獄。

女主一杯酒下肚,便意識糢糊。

等她再次醒來,已經被囚禁在「小黑屋」。

看到這情形,女主預想到,接下來要發生的事,她對著男主百般求饒。

而這個男人一開口,她立刻目瞪口獃。

原來,她被他盯上,不是因為色相,而是肉。

這棟別墅,外表看上去無異,內部實際上是一個小型的加工廠。

商品是人肉。

男主一人擔下整個流水線——

選擇美女路人,將其迷暈囚禁,將其肉割下,壓縮包裝,裝車發貨。

這些貨物,將被祕密賣給前1%富豪中的前1%。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為保證肉質的新鮮,以及可持續,男主每次只從女主身上割下一塊肉。

之後為她消毒包紮,好吃好喝地養著,為下一次「供貨」做準備。

影片設定破格膽大,前面「清新甜愛」,中間「食人變態」,後面「暴力反殺」,有性轉版《逃出絕命鎮》的feel。

情節重口,又很高級。

與以往同類型,註重提升血腥感,來刺激觀眾觀感不同,本片沒有過度渲染殺戮的兇殘。

它透過鏡頭,隱晦的通過手術臺、冷藏庫,對生肉處理的畫面,讓觀眾意會房子裡發生的一切。

此外,本片對殺人狂魔的塑造也很不同。

《沉默的羔羊》裡的漢尼拔,他能狠毒到生啃人的臉,啃到血肉糢糊;

也能發揮心理學博士的才能,通過人的一言一行,洞察內心,僅憑言語上的敲打,隔空讓人送命。

漢尼拔理性睿智,集優雅與邪惡於一身。

他深邃的眼神、富有學識的談吐,激發人無限的探知欲——

這裡的男主,則是清新版的漢尼拔。

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嗜血狂魔,出場總是伴隨著富有詩意的音樂,手裡明明是人肉,卻沒有一絲緊張感,身體還有韻律的舞動。

他本人作為人肉愛好者,更是對烹飪方式極有研究,擺盤考究,做出了高級法式料理的感覺。

若說他比漢尼拔差在哪?那就是腦子。

男主一世精明,毀在「戀愛腦」上,面對獵物,他本人竟一步步淪陷,直到對方「反客為主」都沒意識到,被打個措手不及。

最後,落得個悲慘下場。

故事略顯狗血,但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本片還是極具教育意義,值得推薦,尤其適合單身女性觀看。

影片揭開荒誕的外殼,底色依然是現實。

從一開場,對女主的塑造,就一秒擊中無數現實中的女性。

她為何會陷入殺人魔的甜蜜陷阱,因為她經歷了被愛情拋棄的失落。

為了找對象,女主開始嘗試用交友APP,結果,遇到的第一個,盯著萌萌噠的頭像,說著污言穢語。

第二個,被女主拒絕後,竟出言不遜。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不斷重複的交友過程,讓女主感到萬念俱灰。

就在這時,一個善解人意的暖男出現,瞬間讓她淪陷,一頭栽了進去。

讓她忽視他身上的漏洞;

他有意無意地試探;

閨蜜對她的提醒告誡。

於是,翻開評論區,影迷針對女主的討伐層出不窮,有諸如「被騙活該」「智商不夠」等字眼。

這不禁讓人想到現實中,每次當有女性被騙受害的新聞底下,都會有相同的嘲諷。

值得一提的是,導演早早就借臺詞回懟了這些人。

片中,女主也對隔壁的另一受害者袒露自責。

之後隔壁告訴她:

此時,影片的核心不言而喻。

一直以來,人們總說社會對惡零容忍,保護弱者,但很多時候,同樣是這一批人,對弱者的惡意卻從未少過。

輕則歧視,重則逼到絕境。

然而,他們忘了,身處同一個社會,誰都無法置身事外,誰都可能成為被扔石頭的那一個。

給弱者以悲憫,給受害者以理解。

這樣做,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善意。

來源:電影工廠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