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了一輩子「垃圾婆」的餘慕蓮,從自己的退休金裏,拿出8萬元,在離香港千裏之遙的貴州山區裏建了一所希望小學。
她說:「我沒有錢,但我舍得,我說不上偉大,但我付出真心。」
餘慕蓮的名字在學校上方閃燿著金色的光芒,此時此刻,美麗的心比外在更燿眼。
香港第一「醜女」
Beautiful Soul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前有吳孟達因肝癌離世,後有TVB老戲骨廖啟智才66歲就因病辭世。
那些我們熟悉的面孔一個又一個消失在熒幕上,盡管我們是毫無關系的陌生人,但他們承托著我們對舊時的記憶,對過去的懷念。
他們的離開,是一個時代結束的預示,也是告訴我們,人始終都要長大,總要老去的殘酷訊號。
去年年底,81歲的甘草演員餘慕蓮也一度病危,幾次進了ICU,幸運的是,她沒有被病魔打到,而是挺了過來,現在還在醫院接受治療。
比起吳孟達和廖啟智,餘慕蓮這個名字可能更為陌生,因為她演的都是一些小角色,但看到她的長相,你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是你!
這就是港劇裏的甘草演員,他們拍過幾十上百部劇,演技比一些當紅明星還精湛,但很少有人會記得他們的本名。
尤其是餘慕蓮,在TVB演了一輩子醜角,被人說是「香港第一醜女」。
她時而是街坊大嬸、時而是管家傭人、時而是清潔工人,時而是癡傻邨姑……
幾乎全部都是小角色,但只要你看過港劇,看過港片,絕對會記住她的臉。
雖然演了一輩子戲,但她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明星,拍戲對她來說更像是一份工作。
就像普通人一樣,工作幾十年,她才存夠錢,買了一間400呎的房子,換算成平方米,不到40㎡。
而很少有人知道,並不算很富裕的餘慕蓮,曾在貴州山區裏捐錢建了一所希望小學。
餘慕蓮希望小學,是貴州省畢節市阿市鄉第一所正式的小學。
雖然不能跟大明星動輒捐出幾百萬相提並論,但這從餘慕蓮養老金裏拿出來的8萬元,給了這裏300個孩子未來的希望。
餘慕蓮說:「我雖然沒有錢,但我舍得,我不偉大,但我真心。」
1937年,餘慕蓮出生於廣州,那一年,媽媽鄧美美才剛滿16歲。
年輕總是容易沖動,沒幾年,媽媽就對這段婚姻感到後悔,毅然決然離開了她和這個家,她要去香港追逐自己的明星夢。
餘慕蓮在廣州長到11歲,家裏實在太窮了,她只能去香港投奔媽媽。
但媽媽只想著扮靚交男朋友,對餘慕蓮並沒有很上心,一不開心就又送她回廣州。
他們就像踢皮球一樣,一下讓她來香港,一下又送她回廣州。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餘慕蓮一直到17歲,才讀完小學。
小學一畢業,她就開始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電影院做帶位的服務員,對文化程度要求不高。
後來她又在百貨公司做售貨員,由於經常遇到外國客人,她不得不去自學英語,雖然到現在讀寫還是很差,但說和聽總算不成問題。
讓她進入演藝界的人叫陳有後,也是香港資深的甘草演員。
陳有後在排練的時候看中餘慕蓮,覺得她有靈氣,讓她在話劇《馴悍記》中做女主角,這也是餘慕蓮演藝生涯中唯一一個女主角。
餘慕蓮說:「因為小時候媽媽演戲,我就跟著她拎箱子打雜,看得多了就知道怎麽演了。」
1973年,她在港劇《七十三》中扮演賣魚勝妹妹,沒想到扮醜的形象深入人心,一下子好多醜角的邀約來找她。
那時候餘慕蓮還沒有簽公司,香港的五家電視臺都找她拍戲,為此還得了個「五臺蓮」的稱號。
1976年,餘慕蓮正式簽約無線電視臺,開始了她30多年的醜角生涯。
最忙的時候,她試過工作36個小時不眠不休。
《神彫俠侶》、《天龍八部》、《創世紀》、《談判專家》,從70年代到21世紀,那些耳熟能詳的港劇裏,你都見過她的身影。
她演的大部分角色,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她是穩婆,也是街坊,還是鄭嫂芳姐。
她們微不足道卻又不可或缺,就像生活中的每個平凡人一樣。
拍劇的同時,她也參演了一些香港,電影,比如李修賢的《公僕》、周潤發的《公子多情》,劉德華的《精裝追女仔》,周星馳的《整蠱專家》等。
城叔印象最深的,就是周星馳的《整蠱專家》,她在裏面一改常態,演了一個妝容精致的富太太,搞笑的同時,卻毫無違和感。
幾十年戲演下來,她的醜角形象在香港深入人心,很多人說一個人醜,會嘴賤地加上一句「比餘慕蓮還醜」。
但餘慕蓮自己很想得開:「我覺得自己還行啊,只是拍戲的時候要化得更醜嘛,沒辦法啦。」
她也很自得其樂,因為她真的很愛表演,喜歡喜劇,也喜歡給觀眾帶來快樂。
餘慕蓮甚至還挺自豪:「那時候最美的是鐘楚紅,最醜的就是我。」任何事做到極致都不是那麽容易的。
一部劇裏,有人做主角,就有人要做配角,有人要扮靚,就必然有人要扮醜。
餘慕蓮有個外號叫「魚毛」,同行一般都叫她魚毛姐,而魚毛在廣東話裏,就是小魚的意思。
她很喜歡自己的外號,因為她覺得自己就是浮遊在主角身邊的小人物,但誰又能說,這個小人物不會讓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拍了將近50年的戲,餘慕蓮的私生活卻極度簡單,她一輩子沒結婚,甚至連戀愛也沒談過,至今無兒無女,一個人住在37㎡的小房子裏,兩室一廳,也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了。
她自言受父母影響太大,從小看媽媽交了太多男朋友,她對男人沒信心,對婚姻也沒信心。
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喜歡過一個男生,但當時還有其他人喜歡她,她就立刻抽身,只說是有緣無分。
無線藝人以前會有專屬的信箱,餘慕蓮也收到過男性的來信,還附了一張照片,說想和她交朋友,結果她把照片撕爛扔掉了。
這麽多年一直自食其力,餘慕蓮習慣了,也很享受自己的單身生活。
她偶爾還會接戲,但平時有空的時候,就會去電影資料館,欣賞自己的舊作。
她一生大大小小一共演了100多部電視劇和電影,其中有70多部被收藏入館。
她還會和一群好朋友約著去深圳羅湖,找個戲館唱粵劇。
「一個人反而無牽無掛,不用向誰交代,想去哪裏就去哪裏,不知道多逍遙自在。」
一輩子沒有感受過愛情,不靠譜的爹媽也沒有給過她多少親情,餘慕蓮原本以為還有個妹妹,兩人可以好好終老,沒想到她70歲那年,妹妹不幸遭遇車禍去世了。
妹妹藝名蓋劍奎,是粵劇名伶任劍輝之徒
而那些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弟弟妹妹,有事才會來找她幫忙,更像是關系冷淡的親戚。
妹妹去了,她在世上的最後一個親人也沒有了。
餘慕蓮說:「我這一生渴望愛,但我沒得到過愛。」
餘慕蓮早早地就寫好了遺囑,將來死了之後,她準備把所有財產都捐出去給慈善機構。
而自己的骨灰,最好也能撒進大海裏,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反正她無兒無女,也不需要別人來拜祭。
其實平時,餘慕蓮就很喜歡做慈善。
她經常做義工,去養老院唱歌給老人家聽。
還有很多慈善項目,比如無國界醫生,她也經常捐款,用的都是自己的高齡津貼。
「雖然不多,但能夠幫到人也是好的吧。」
而貴州山區的那個小學,是她臨近退休,終於從電視臺拿到自己的長期服務金之後捐助的,一開始知道的人很少。
22萬元是她全部的養老金,朋友們都勸她好好理財,讓自己過得好一點。
但她剛好聽朋友說到貧瘠的貴州山區,很多孩子都沒有學校,只能6、70個人擠在一個昏暗的漂流教室裏上課。
思前想後,她找到了一個長期在貴州做義工的朋友,問他:「8萬元,能不能在那邊建一所小學?」
最終,餘慕蓮希望小學在大山裏落成了。
學校建成兩年後,TVB要來貴州拍一個節目,餘慕蓮才有機會到這裏看看自己的學校。
飛到貴陽之後,從貴陽坐6個小時的大巴才能到畢節,再從畢節開四個小時顛簸的山路,才能到學校所在的阿市鄉。
她到的那天,天上還下著小雨,但所有學生都在路口迎接她,餘慕蓮感動不已,好像一路顛簸的勞累都一掃而空了。
餘慕蓮希望小學只有簡單的兩層樓,或許比不上城裏的學校,但卻讓300個孩子可以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裏,安心地讀書上課。
只有小學學歷的餘慕蓮,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機會念書,現在她給了孩子們改變命運的可能性。
學生們以前沒見過餘慕蓮,只知道學校門口的碑上刻著她的名字:資深甘草演員餘慕蓮,捐贈退休金8萬元。
與她素未謀面的孩子們,對人生有了向往:餘慕蓮是個好人,長大以後我要變成她那樣的人。
或許她出鏡的形象確實不美,但那又如何呢?至少在這300個孩子心心裏,她是最美的女主角。
圖片來源:《向世界出發》、《我看到了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