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好萊塢出了一件大事——
演員亞歷克·鮑德溫的道具槍,在拍攝過程中走火。
子彈射中了攝影師和導演,導致一死一傷。
一把道具槍,怎麼會射出真子彈?
一時間,陰謀論四起。
真相究竟如何,魚叔留到後面再說。
先說這件事引起的連鎖反應。
近200位好萊塢攝影師,聯合簽署了一份聲明。
提出「片場禁止一切可用槍支」的訴求。
去世的攝影師哈利娜·哈欽斯,年僅42歲
在為此事發聲的人當中,還有一位非常特殊——李香凝。
她說:「我們的心與哈利娜的家人同在。任何人都不可以在電影片場被槍殺。」
李香凝,是功夫巨星李小龍之女。
而她的哥哥李國豪,就是在拍攝好萊塢電影《烏鴉》時,死於道具槍事故。
年僅28歲。
時隔28年,悲劇再度上演。
最令人瞠目的是。
導致兩起悲劇的原因和過程,簡直如出一轍。
真應了黑格爾的那句話: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魚叔今天就把這兩件事放在一塊說。
究竟為甚麼,好萊塢「冷槍殺人」的悲劇,又發生了?
作為李小龍唯一的兒子,李國豪從小就被寄予厚望。
80年代,李國豪開始闖蕩好萊塢。
直到1992年,終於憑借動作片《龍霸天下》一炮而紅。
因而得到了主演《烏鴉》的機會。
《龍霸天下》劇照
《烏鴉》原本有望成為他演藝生涯的重大突破。
因為自出道以來,他一直渴望擺脫「李小龍之子」的光環。
而這部哥特風的電影,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它講了一個帶有超自然元素的複仇故事。
李國豪飾演的搖滾歌手埃裡克,和女友在底特律的一間公寓裡慘遭殺害。
一年後,在一只烏鴉的引導下,埃裡克重回人間。
重生的埃裡克,癲狂、邪魅。
他開始找尋那些殺害自己的暴徒,完成複仇……
整部電影的畫風極其詭譎大膽,完全不同於李小龍的任何功夫片。
然而。
讓人萬萬沒有預想到的是——
1993年3月31日,在電影《烏鴉》的拍攝片場。
李國豪不幸被道具槍擊中右腹部,失血過多身亡。
4月3日,李國豪的遺體被空運至西雅圖。
長眠於父親李小龍身旁。
李國豪出事時,距離電影殺青只剩下8天時間。
就像詹姆斯·迪恩在最紅的時候去世;
希斯·萊傑奉獻了難以超越的小醜形象後,也離開了;
李國豪倒在了成名的前夜。
成為影史一大遺憾。
所以。
當年在《烏鴉》的拍攝片場,到底發生了甚麼?
這裡需要先科普一下美國的道具槍。
雖然稱作「道具槍」,但為了真實度,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真槍。
拍攝時裝上空彈,便有了逼真的射擊效果。
空彈裡面裝有火藥,主要功能是在特寫鏡頭中,產生射擊出現的火花。
與實彈不同的是,空彈的尖端是紙團,或者沒有彈頭。
而且,好萊塢規定射擊時要保證安全距離。
因此,正常拍攝情況下,不會對演員造成生命威脅。
左實彈 右空彈
可壞就壞在,在拍攝的早些時候,劇組的道具師採購了一套實彈。
因為實彈不能出現在片場,道具師便將它們放在汽車的後備箱中。
在李國豪拍攝那場戲的兩周前。
為了拍攝一個開槍的特寫鏡頭, 道具師為了節省時間,直接從車裡取出實彈。
再把實彈改造成空彈。
沒有人意識到的是,在開槍過後,子彈向前推進了一兩英寸,然後卡在了槍管裡。
按理說,每一次開完槍,片場都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檢查。
檢查槍管是否有堵塞物,然後才能把槍放回倉庫。
但在《烏鴉》的片場,這件事被疏忽了。
兩周後,也就是3月30日。
這把槍到了李國豪的對手戲演員手中。
在開槍的瞬間,空彈推動了兩周前堵在槍管裡的碎片,擊中李國豪的腹部。
槍嚮了,李國豪倒下了,腹部準備的血包也開始往外流。
一切如期進行。
直到導演喊「cut」,現場都沒人意識到,李國豪是真中彈了。
以為李國豪還在戲中。
李國豪被送往醫院,經過5個小時的手術。
輸了將近五個成年人的血量,仍無法止住他的內出血。
1993年3月31日淩晨1點04分,李國豪被宣布死亡。
警方介入後,對此事進行了兩個月的調查。
最終將槍擊裁定為意外,沒有提起刑事指控。
李國豪的母親琳達對電影制片提起了民事訴訟,並在庭外和解。
在李國豪去世兩個月後,《烏鴉》劇組還是一致認為,最好的紀念方式就是把這部電影拍完。
制片公司追加了800萬美元成本,這部分錢主要用於兩方面。
第一,重寫了一些劇情。
最終呈現的故事相比原版更加溫柔,以表達對李國豪的敬意。
旁白換成了埃裡克的女友來念:
「有時候,糟糕的事情發生了,但那烏鴉可以把靈魂帶回來,把錯誤的事情糾正過來。」
片中的這句話,實則也是對李國豪說的。
第二,替身和特效方面。
李國豪出演的大部分場景已經完成。
剩餘的銜接部分,由特效公司將李國豪合成到場景當中。
還請來了一位替身演員,查德·斯塔赫斯基。
他和李國豪原本就是好朋友,也有著相似的身材。
他出演了一部分場景, 再後期換臉成李國豪。
1993年6月28日,電影《烏鴉》終於制作完成。
但此時它又面臨另一個問題——
由於李國豪的去世,沒有公司願意發行這部電影。
最終,米拉麥克斯接過了這個燙手山芋。
他們在宣發的時候,為了表示對李國豪的敬意,並沒有為此造勢。
只是在片尾字幕中加上一句話:
「獻給布蘭登和伊莉莎。」
最終,《烏鴉》拿下了9400萬美元的票房。
成為第一部成功的漫改電影。
李國豪在片中的造型,影嚮深遠。
被認為是《黑暗騎士》小醜的靈感來源。
如今,關於翻拍電影《烏鴉》的消息,幾乎每年都會傳一遍。
包括布萊德利·庫珀、馬克·沃爾伯格、瑞恩·高斯林、詹姆斯·麥卡沃伊、抖森,都有傳言將出演埃裡克這個角色。
但,時隔28年,始終無人敢拍。
究其原因,並不在於技術層面,也不在於演員。
更多的是過不去心理上那道坎。
因此,《烏鴉》也被稱作為——
「好萊塢最受詛咒的電影」。
李國豪的意外去世,當時也在民間掀起熱議。
各種陰謀論層出不窮,至今尚無定論。
尤其是在2005年。
當年擊中李國豪的演員邁克爾,回憶往事時說:
「原本沒有這場戲,臨開拍前一分鐘,導演突然加了戲。」
由於李小龍與李國豪都是正值壯年時離世。
有粉絲們懷疑,兩人的死或許有關聯。
是被香港地區的黑幫勢力給盯上了,因為斷了黑幫的財路。
不過。
拍攝了李國豪處女作的於仁泰導演,並不認可陰謀論的說法。
他在和好萊塢同仁溝通過後,分析了李國豪的死因:
「這部電影是獨立制作,成本有限,處理槍械的人不是工會人士,同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處理道具槍的手法不同。」
八大影業公司處理道具槍,非常嚴格。
用完一支槍,立刻要換槍,並將槍枝清洗。
但電影《烏鴉》負責器械的人沒有做到這一點。
這和管理層面的失職有關。
《烏鴉》作為一部槍戰戲很多的動作片,最初的制作成本只有1500萬美元。
為了節約成本,不僅沒有請專業的槍械顧問。
劇組很多安全配備都不到位。
從開拍第一天起,片場就有各種突發事件:
木匠因起重機撞到電線而嚴重燒傷;
心懷不滿的工作人員開車撞進了攝影棚;
又正好趕上席卷拍攝地北卡羅來納州的「世紀風暴」,摧毀了大部分外景。
無獨有偶,電影《鐵鏽》的片場之所以會發生同樣的悲劇。
原因也是如此。
《鐵鏽》是一部低成本電影,成本700萬美元。
在好萊塢有著三十多年經驗的專業道具師尼爾,曾經有興趣加盟。
和片方深入交談後,尼爾選擇退出。
道具師尼爾
他提出要求:現場至少要配備兩名經驗豐富的道具師。
一名作為助理道具師,另一名作為道具維修工。
在《鐵鏽》中,負責確保道具槍的安全、上油和正常使用。
但片方堅持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完成這兩項任務。
這觸碰到了尼爾的底線。
紀念攝影師哈利娜的集會
無論是《烏鴉》還是《鐵鏽》。
相隔28年的兩起事故,所反映的問題是一樣的。
那就是在影視行業突飛猛進的環境下,搶奪市場和時間擁有最高優先順序。
甚至不惜為此壓縮成本,疏於安全防範。
對災難的無視,對經驗的輕視。
這才讓好萊塢「冷槍殺人」的悲劇,一次又一次發生。
誠然,道具越精致,越逼真,觀眾的代入感也會越強。
但是對於槍支這種致命武器。
在藝術追求和安全保障的權衡中,無論何時,都一定要優先考慮後者。
最後,再補充一個鮮為人知的彩蛋。
曾為李國豪擔任替身的斯塔赫斯基,後來做了一件非常硬核的事——
他執導了《疾速追殺》系列電影。
在這三部槍戰戲占到全片90%的電影中,既保證了觀感,也沒發生過任何安全事故。
在2019年的一次採訪中,作為李國豪的朋友,斯塔赫斯基透露了這麼做的原因:
「我們在片場制定的安全措施,都是因為李國豪的那次事故…我對那個事故很了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拍這樣的系列電影,也是斯塔赫斯基對李國豪的致敬。
他用行動證明,維護片場的安全,是每個電影人的最基本職業素養。
電影是造夢的工具。
沒有人希望在造夢的過程中夢就提前碎了。
這樣的悲劇,千萬別再有下一次。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