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女郎」張子楓蛻變史,她是00后演員的榜樣

張子楓

說到童星,大概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浮現出不同的面孔。

而許是巧合,很多童星會如同《傷仲永》中的主角一般,在長大后就失去了那抹靈氣,變得「泯然眾人矣」。

有些惋惜,也有些無可奈何。

但幸運的是,有些童星不斷增長著的,除了年齡,還有其演技和「野心」。

這其中,一定包括了從「妹妹」到「姐姐」的張子楓

一、童星出身,驚艷四座

在大多數人的心裡,幼時的張子楓,就是一個「很會哭的可愛肉糰子」。

肉乎乎的小臉,翹生生的小嘴,再加一汪水靈靈的大眼睛,任誰看了都會喜歡。

而小小的身體里爆發出來的演技,卻讓人驚艷。

轟隆巨響,地動山搖。

被埋在廢墟下剛剛清醒過來的「小方登」,

在聽到媽媽「救弟弟」的選擇后,

流下的那一滴淚,

不僅落在了冰涼的鋼板上,也落在了觀眾柔軟的心上。

走進電影院前,以為小演員不過是錦上添花;

影片開始后,才發現小演員是點睛之筆。

這個被馮小剛親自選中的、年齡最小的「馮女郎」,卻實實在在地驚艷了全國觀眾。

張子楓也憑藉著這個角色,獲得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獎,成為百花獎開設以來年齡最小的獲獎者。

大家都明白,這樣的演技,絕不僅是「靈氣」二字所能概括。

它是天賦。

這部電影后,張子楓相繼出演了《同桌的你》、《摩登年代》等電影,

《璀璨人生》、《心術》、《面具俠》、《龍門鏢局》等電視劇。

長大后的張子楓也直言,再看自己小時候的表演片段,也和我們一樣,時不時地會被驚艷一下。

「怎麼會有這麼好的節奏和調度。」

這種無師自通的狀態,我們往往稱為「老天爺賞飯吃」。

張子楓對此也絲毫不避諱。

她坦言,演戲上的確是「感覺」比技巧更有用,她覺得自己好像擁有這樣的「特異功能」。

但同時,她也會因此焦慮:

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這個「特異功能」,那該怎麼辦?

還好目前為止,張子楓所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她的「特異功能」正引領著她,走向更寬廣的演藝之路。

二、國民妹妹,橫空出世

在娛樂圈裡,如果別人說「我看著你的戲長大的哎~」,多多少少會讓聽者有些尷尬。

歲月這一道坎,彷彿就這麼愣生生地擺在你眼前。

但張子楓不一樣,誰見了她,估計都想笑眯眯地說一句「妹妹,我看著你的戲長大的!」

長大后的「童星」張子楓,不僅沒有止步於她所熟悉的題材和領域,反而在不斷嘗試新的路線。

先是在《唐人街探案》里,飾演整部電影的終極boss思諾。

看似無害柔弱的面容下,藏著一顆冰冷絕情的心。

結尾里沖著劉昊然詭異一笑的一幕,讓多少人看得毛骨悚然。

選角之初,這個亮眼的角色到底讓誰來演,其實一直讓陳思誠頭疼。

他實在沒想好哪一個女藝人能演出這樣一個前期天真、後期陰鬱的思諾。

後來是因為曾經和張子楓合作拍攝《我的父親是板凳》的王寶強的推薦。

才讓張子楓有了這次試鏡的機會。

陳思誠的試鏡很簡單,他讓張子楓露出一個詭異的笑容。

張子楓於是做了我們後來在電影里看到的那個表情。

這一個笑容,讓陳思誠也有點不寒而慄。

而張子楓後來回憶起這個場景,說:「好像經過了一場考試。」

可不就是一場考試嗎?

隨著《唐人街探案》的大爆,全國人民再一次看到了這個讓人驚艷的小女孩。

「小方登」長大了呀。

因為亮眼的表現,張子楓還被《情書》的導演岩井俊二選中,出演《你好,之華》。

張子楓在片中一人分飾兩角,飾演小之華和之華的女兒周颯然。

雖然同樣是飾演少女時期,但是張子楓對二人的性格和狀態,都有著自己的理解。

而最終,妹妹無疑交出了一份很好的答卷。

她憑藉《你好,之華》里的表現,提名了第55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對於角色,張子楓無比認真。

她會將自己置身於角色所處的年代、環境、家庭里。

去試圖理解這個角色做某件事情的原因;

她也會因為自己經歷得太少,而專門去坐公交車,觀察每一個真實的人,在不同場景下的喜怒哀樂;

她也會因為共情角色,而沉溺在一個角色里出不來。

需要靠剪頭髮、換髮型來強制自己脫離角色。

初期試圖去理解、共情角色,將角色融入進自己的骨血里。

分別時卻要硬生生地將角色從身體里撕扯、剝離出來。

在一次次血淋淋地掙扎里,張子楓反而找到了完整的自己。

從陰鬱詭異的思諾,到青春天真的之華。

這些不同性格、不同類型的角色,張子楓都完美駕馭住了。

大、小熒幕全面發展,張子楓把她的「一手好牌」,打得「杠上開花」。

三、成年之禮,意味頗多

在成年之前,張子楓的戲路多多少少會受到一些限制。

這對她來講,是好事,卻也有弊端。

弊端在於當許多她所感興趣的題材,因為年齡的限制不能演時,會讓她覺得很沮喪。

看到好多劇本卻不能演時,也會有些遺憾。

或許不止是張子楓在等著成年,許多人也在等著她成年。

成年後,鋪天蓋地的好劇本都找上了門來。

妹妹也終於可以如願地去拓寬自己的戲路。

正在熱映的電影《我的姐姐》里,張子楓獨挑大樑,飾演女一號,也就是「姐姐」安然。

因為一場車禍去世的父母親,留下了安然和她六歲的弟弟。

從小就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環境里,安然的夢想就是拚命讀書,考離這個家庭。

然而一次意外,卻徹底地打亂了她的計劃。

她想繼續過自己的生活,為弟弟找一個好的領養家庭。

然而親人得知后出奇地憤怒,一個個的都跳出來阻止她,辱罵她,甚至要去法院告她。

這些其實都沒能讓她動搖,真正使她動搖的,是弟弟越來越依賴她的模樣。

究竟是掙扎出去,過自己的人生,還是留下來,將弟弟撫養成人?

安然面臨著這樣的選擇題。

這部電影聚焦社會熱點。

在「伏弟魔」這個熱點話題里,融入人性、付出、犧牲、理解等諸多關鍵詞,為我們展現著殘忍而赤裸的現實。

「長姐如母」,這句包含著強烈壓迫感和凝視意味的話。

將每一個「姐姐」都釘在了十字架上,反覆炙烤,進退兩難。

但實際上,這是一句很「混」的話。

既然是長姐,憑什麼要「如母」呢?

母親的責任和義務是要把自己的孩子撫養成人,而姐姐呢?

選擇將弟弟帶來這個世界上的不是姐姐,為什麼要她承擔這樣的後果?

前兩年,熱播劇《歡樂頌》里,樊勝美的遭遇格外惹人憐惜。

她兢兢業業努力工作,工資挺高,卻過著極度節省的生活。

這是因為她的父母連同弟弟一起,一起趴在她身上「吸血」。

要供弟弟讀書,要給弟弟買房子,還要管弟弟、弟媳、侄子的吃穿。

她的家人一次次地通過賣慘、道德綁架,榨取她身上的剩餘價值。

而《我的姐姐》中的安然,

如果不反抗,不努力考出去,與這個家劃清界限,等待她的也許就是樊勝美的結局。

為了自己的弟弟,毀了自己的人生,究竟值得嗎?

到底該怎麼做好這個人生的選擇題呢?

其實這樣兩難的選擇題,在《唐山大地震》里也曾經出現過。

不同的是,當時弱小無助的小方登,只能被壓在廢墟下,成為「被選擇」的對象;

而如今的她,已經長大,成為主動選擇的那一方。

兩個「選擇題」之間,是張子楓踏實勤奮、認真努力的這麼多年。

也同樣是所有女性,經過幾十年的「爭取」,才換來的選擇權。

《我的姐姐》是張子楓進入北電正式學習表演前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一部徹底的轉型之作。

不僅是要從「國民妹妹」轉成「姐姐」,也不僅是獻出了熒幕初吻。

張子楓的「野心」,從始至終都是拍出超越自己的作品。

這是一個好演員應有的野心,也同樣是一個好演員該有的覺悟。

而從目前的口碑來看,張子楓的轉型無疑是成功的。

她用細膩精湛的演技,一改「幼」、「弱」的形象,將「獨立」、「堅韌」、「果敢」等關鍵詞烙印在了自己身上。

又或者說,她從不主動烙印,她只是在不斷拋卻繁瑣的標籤。

張子楓的表現,將是00后演員的榜樣。

四、「小孩挺好,不要變」

2021年,註定是「張子楓」年。

年初,她主演的「唐探3」就已經掃蕩了45億的內地票房。

而妹妹的其他作品紛紛緊隨其後登台亮相。

近日上映的《我的姐姐》,還有待上映的電影、綜藝等。

成年後的張子楓,即將在2021年,迎來自己的「井噴年」。

在一次訪談里,張子楓說自己有一個本子。

她會在上面寫下自己對每一部戲、每一個角色的理解和分析。

而她有次無意翻看的時候發現自己在本子中寫了一句話:

「又一年過去了,小孩挺好,不要變。」

17歲的小孩張子楓,喜歡坐雙層巴士第二層最前排的位置。

看街上人來人往,俯瞰整個城市;

會任性地因為要脫離上個角色,就不管不顧地給自己剪一個「狗啃劉海」;

也會在冬日將至時,讓別人為自己打亮一束光;

只為在濃重夜色里看是不是可以哈出白氣,然後兀自笑得開懷。

這樣天真柔軟的妹妹,就算是日後變成了姐姐、媽媽、大嬸、奶奶……

都會被她自己永遠妥帖安穩地保護好吧。

「小孩挺好,不要變。」

不過就算變了,也沒關係的。

來源:@文刀貳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