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影史上最牛殺手是誰?他不親自動手

和平飯店

導語

最近,我們發文討論了華語影史最牛的反派和黑幫大佬:

今天,灰狼來談談華語影史上最牛的殺手。

之後還有最牛皇帝、最牛臥底、最牛警察等等,都只是信馬由韁地梳理盤點一番,並非嚴謹評選,僅供大家一樂。

作者:灰狼

從《人潮洶湧》到《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殺手題材電影連續兩年落戶賀歲檔,可以說是類型的福音——這一既往因血腥暴力、美化惡人、誤導青年而被長期規避的體裁,正在獲得新的市場包裝和通行方式。

《這個殺手不太冷靜》

然而,這兩部影片中的殺手都太溫順了,算不上正牌殺手,在華語銀幕的殺手叢林中必然排不上號位。究其原因,無怪乎殺手是個草菅人命的事業,需要癲狂過火的演繹來匹配,這或許就是殺手類型為何在香港影壇一枝獨秀,卻在內地和臺灣萎靡不振的原因。

《人潮洶湧》

追溯殺手的銀幕譜系,遍尋堪稱殺手之王的歷史圖騰,大致要從1960年的邵氏開始,這絕非巧合——殺手作為一種詩意的職業形象,喚起讀者和觀眾的憧憬和認可,很大程度上拜武俠小說所賜。在金庸、古龍、梁羽生等人的盛世,美化殺手的文本熱度,堪比1990年代美化古惑仔的漫畫影視。

《三少爺的劍》

當代的武俠小說又不免從歷史的文本中取材,承接從司馬遷《刺客列傳》到唐朝傳奇、宋朝話本和明清武林小說的文本,讓殺手的形象合並了刺客(assassin)。在回望這一脈絡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殺手的範疇擴大了,它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替人刷房子的killer,也可以是刺客和謀殺犯(murderer)。

雖然這三種人都可以列入廣義的殺手叢林,都以取人性命為本職工作,但我們仍然能在彼此間做一個粗略的區分:刺客往往有政治目的,能改變(或有機會改變歷史進程),殺人於其而言是一種使命;殺手拿錢辦事,殺人於其而言是謀生手段;謀殺犯則往往屬於激進變態人格,殺人於其來說是一種快感。

簡單來說,刺客基於義,殺手基於利,謀殺犯基於性情。因為出發點不一樣,境界和口碑也各自不同。一般來說,影視作品會視刺客為英雄、殺手為怪客,謀殺犯為變態,自然是文化屬性定調的緣故。

邵氏掀武俠風波之時,除了《大醉俠》和《獨臂刀》兩部票房奠基之作外,還有一部改編自司馬遷《聶政列傳》的《大刺客》,影片在《獨臂刀》之後五個月上映,仍是張徹執導、王羽主演。雖未成為爆款,王羽卻複活了聶政的英魂,這不僅是因為家國倫理的層層文戲鋪墊是張徹歷史之最,也是因為王羽的陽剛、戾氣和飽含熱淚的動情力與之相合。

《大刺客》

聶政作為戰國四大刺客的戰力,在王羽身上得到確切的傳遞,有賴其單刀赴會、硬橋硬馬的萬人敵打法。張徹為王羽設計了的一身白衣,奠基了最後六分鐘驚人的盤腸大戰,他一人平推了整座城,屠戮敵首,獻血染遍全身,最終割目就義,死若豐碑。

1973年,張徹的刺殺變成了《刺馬》,薑大偉扮演的張文祥由於看不慣大哥馬新貽(狄龍)「勾二嫂」而選擇大義滅親,這也是一場道德刺殺——張文祥從埋伏的旗桿上跳下,插了大哥一刀。但隨後,這一「刺殺」演變為一對一的決鬥。從實力來看,張文祥並非馬新貽對手,但或許是先插一刀,或者是馬仁慈(或者是自大),又或者是道德占理,刺馬終於成功。

《刺馬》

張徹在1993年的40集電視劇中奉獻了加長的刺馬版本,薑大衞反過來演了一遍馬新貽。值得註意的是,在最後一集中他不是被張文祥刺死的,而是被李婉華扮演的小蘭刺死的。而到2007年的《投名狀》裡,陳可辛將其改成了陰謀論的版本,即龐青雲不是被三弟刺死的,而是被朝廷的黑槍隱祕打死的。

《投名狀》

1997年,TVB制作了35集《大刺客》,涵蓋《魚腸劍》《荊軻》《刺馬》《煙花殺手》《大唐聶隱娘》《豫讓擊衣》《呂四娘》七個單元,但收視平平,可以視為刺客文化的衰亡,或者傳統道德已經無法撫慰當時的人心。刺客文化隨之轉向了內地,在世紀之交的三部刺秦故事中締造了國產大片的格局。

《大刺客》(1997)

這三部分別是《秦頌》《荊軻刺秦王》與《英雄》,視角、立場卻與之前的港片全然對立,就第五代拍攝的這些作品來說,刺客沒有刺殺的能力,更沒有刺殺的信念,他們各自的行為幾乎都近於找死——高漸離的築在秦王偉岸的身軀上碎裂(後者竟巋然不動),荊軻動作笨拙或自知不敵,至於無名的放棄,或者是沒有必勝的把握,或者是認同了歷史不可改寫。這些刺客們在支撐起國產大片天空的同時,也似乎成了大國意識形態的反光鏡。

就這一點來說,第五代的刺客都非牛逼的殺手,而僅是看起來像那麼回事。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也是一樣,一旦認同了五族共和的邏輯,這一劍就刺不下去,自己也就廢了。在刺與不刺之間,刺客的技藝已經變得毫不重要,畢竟,這是一個信條大於能力的族群。

《刺客聶隱娘》

這種嬗變在80年代末已然開始發生,或許有時局的原因,其特徵在於刺客精神的崇高化轉向殺手精神的詩意化。殺手自然也有古文化基因,金庸小說幾乎不寫殺手,古龍卻是常客,韓棠、葉翔、孟星魂、中原一點紅、路小佳、蕭淚血、宮九,都莫不是殺手中的殺手、典型中的典型。

古龍的文本以楚原的電影為標配,最成體系的殺手群落是《流星蝴蝶劍》中的快活林,名氣最嚮的是中原一點紅,武功最高的或是宮九,武器最先進的大概是蕭淚血。但遺憾的是,從楚原到後繼者之中,並未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殺手形象,從宗華、淩雲(《流星蝴蝶劍》)到梁朝偉、甄子丹(《新流星蝴蝶劍》)都差強人意,《英雄無淚》中的武器及人(傅聲、岳華)也靈韻全失。

《流星蝴蝶劍》(1976)

舉凡近百部古龍影視之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似乎是狄龍扮演的傅紅雪(《天涯明月刀》《明月刀雪夜殲仇》,但他只能勉勉強強算作殺手)以及爾東升扮演的唐玉和蝙蝠公子(《白玉老虎》《蝙蝠傳奇》,前者堅忍無敵,後者陰森邪魅,從氣質到精神面貌都契合於原作角色。)

《天涯明月刀》

《白玉老虎》

古龍的快活林,介於刺客集團與殺手組織之間,可以被視為某種程度的阿薩辛派。電影中不乏此類組織,霍燿良的《紅場飛龍》與J.F.勞頓的《黑色追殺令》都帶有日本忍者化殺手集團的痕跡,將劉洵扮演的淚七龍和尊龍扮演的金城置於首腦位置,片中的鏖戰場面充滿了奇技淫巧和狠辣招數,見證了各自的非凡技藝——但即使如此,這些多行不義必自斃的角色最終死在主角(許冠傑和克裡斯托弗·蘭伯特)手裡。

《黑色追殺令》

這一類型中最牛逼的一位,或者是溫潤安的殺人者唐斬,小說原著寫於作者在臺灣蒙受冤獄之後,以至於其小說中人物的性情有了很大的變化,1993年的電影版還原了這些殘忍的場景——張豐毅扮演的唐斬踏上屍山焚燒屍體,呼吸地獄的空氣,教導王寇成為頂尖的殺手。

唐斬出手狠辣至極端,很大原因在於某種「去人性化」,他就是被教導出來的殺人機器。

《殺人者唐斬》

1993年的另一部《東方三俠》也討論了類似的殺手,即楊紫瓊扮演的心靖和張曼玉扮演的陳七,她們都是被一個太監抓來培養的無人格神兵(當然還包括徐錦江扮演的那位血滴子投手)。從技藝和沖擊感上,她們不如唐斬,或許是因為杜琪峰意不在此,或許是因為玩心太重。

《東方三俠》

即使如此,心靖、陳七、唐斬都屬於一類人,源頭都可以追溯到朝廷鷹犬,尤其是明朝的錦衣衞殺手。在華語電影中奠基這一邪惡形象最成功的,莫過於胡金銓的《俠女》韓英傑扮演的許顯純,以及《龍門客棧》中的一幫東廠爪牙。

由於過於看重中國傳統道德文化,胡金銓對非但對這類角色進行了極惡描寫,也對西方世界的007深惡痛絕。他稱007不過是中國式鷹犬的變種,是拿著合法殺人執照的政府殺手。

《俠女》

刺客、教派與鷹犬之外,是現代資本主義經紀人制度的世俗江湖,這種買賣格外看重的是任務成功率和技藝。1989年,譚家明的《殺手蝴蝶夢》與吳宇森的《喋血雙雄》上映,兩部影片均討論了殺手的宿命問題,區別在於譚家明不考慮殺手的個人魅力,吳宇森則將其視為極致的書寫板,這變相成就了周潤發的小莊。

《喋血雙雄》

從視覺上來看,周潤發身軀過於壯碩並不靈活,但慢鏡的使用加上富於魅力的正裝派頭,給人的感覺是仿佛掌握了「子彈時間」。很明顯,小莊代表著吳宇森暴力美學的技藝巔峰,拔槍、開槍都比他人快好幾拍;但同時,他也是個獻祭的角色,始終離不開教堂、寺廟、白鴿這些象徵性挽歌景象。

《喋血雙雄》中的小莊,是為數不多的國際級「殺手」形象,也促成了十年後闖蕩好萊塢的《替身殺手》。

《替身殺手》

後者可以被視老外為向吳宇森致敬之作(比如都用了曾江),周潤發扮演的李強仍然一如既往,西裝革履,一人一槍slay整個空間。在這兩個角色之間,是發哥進軍好萊塢之前的《和平飯店》,本片無疑塑造了香港銀幕史上最頂尖的殺手,因為主角的名字就是「殺人王」——他不僅是殺人如麻的高手,而且可以建立規則和庇護所,以至於無人敢來招惹。

《和平飯店》

這一形象後來陰差陽錯被接到了古天樂版《圓月彎刀》的結局,意思就是只有江湖第一殺手,才能建這樣的客棧,立這樣的牌坊。

《圓月彎刀》

1990年代是香港銀幕上的殺手巔峰,四大天王都出演過殺手形象,而且都帥氣非凡,郭富城扮演的殺手是《91神彫俠侶》中的銀狐,他武藝高強不說,造型上已經完勝了,銀發、鬥篷、長劍,即使是cos日漫形象,仍然帥得不可方物;

《九一神彫俠侶》

黎明扮演殺手有兩大經典,一是《墮落天使》中的「天使一號」,一是《龍騰四海》裡的小林,他們都是頂尖殺手,走在幽暗的巷道,自帶抒情風的bgm,開槍像放燄火,帥如天使。

《龍騰四海》

張學友演殺手,是《明月照尖東》及其前傳《太子傳說》中的太子,這個角色屬於狠辣的殺手王級別,但身上承載了俄狄浦斯式悲劇,可以從一種爆裂自毀中窺視其精神病的特徵。但他最終良知未泯,扭轉了撞向情人的方向盤,沖向大海,完成了自我的救贖。

《明月照尖東》

位列四位天王之首的劉德華,是其中最典型的「殺手愛好者」,除了去年的《人潮洶湧》外,還有兩大殺手形象,一個是《殺手的童話》中的高守,此人人如其名,騎著摩托車高調竄入,然後用狙擊槍打翻一輛汽車;又能瞞天過海,扮成法官或者舞獅者行刺;

《殺手的童話》

第二個是《全職殺手》中的托爾,此人並非殺手界的絕對C位,卻是江湖並列的雙驕之一,托爾的極度外放和O的極度內斂形成某種映照:不但是兩種技藝之爭,也是兩種文化的沖撞:癲狂過火的港式流行文化與蘊含菊與刀精神日本文化之間的沖撞。

《全職殺手》

《全職殺手》中反町隆史扮演O展示了日本殺手的精益求精,劉德華扮演的托爾則呈現某種癲癇的癥狀。杜琪峰借托爾之口隱射了阿蘭·德龍的《獨行殺手》與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的《殺人三部曲》,自然是想要在這個譜系上續寫一個殺手的至高神話(並為此調侃了奧運射擊冠軍許海峰),托爾與O的決戰選在一個煙花倉庫,從氣氛和格局上來說,是葉孤城西門吹雪決戰紫禁之巔的複寫(劉德華一年之前出演了葉孤城,恐怕也非巧合)。

《獨行殺手》

但或許是因為杜琪峰玩心太重,又或許是剪輯的緣故,整部影片的殺手角色足夠帥氣,氣韻卻不流暢。

四大天王演的殺手,技藝超群,更關鍵的是帥。郭富城帥得富麗堂皇,黎明帥得玉樹臨風,近乎完美無缺。張學友是霸道總裁的帥,但出於角色和形象限制,總歸有點猥褻和土氣;劉德華的帥有種超級混混的帥,以至於有時候總讓人感覺是為了帥而帥,是耍出來的。

任達華代表另一種造型思路,帥如彫像,有種凝滯的美感。如果《浪漫殺手自由人》中的自由人只是一個哈姆雷特式肉體凡胎,那麼《殺手之王》裡的熾天使上天入地,幾乎無所不能,接近於一個超驗性的角色。熾天使既然被業界尊為「殺手之王」,證明它是絕對意義的至高能力者,在《殺手之王》的最後,熾天使解甲歸田,李連傑扮演的小富接過了「殺手之王」的衣缽。

《殺手之王》

從技藝層面來看,武術底子最好的李連傑,呈現了香港影史上最佳的殺手動作場面,在李仁港的《黑俠》中,李連傑扮演的徐夕仍然是熾天使式的頂配。頂級殺手是李連傑在黃飛鴻之後的標配形象,此後一路輸出好萊塢與內地市場,留下《宇宙追緝令》《英雄》《狼犬丹尼》和《游俠》等諸多作品。

《游俠》

在李連傑之後,最能代表頂尖殺手的演員是吳京——你沒看錯,就是那個雖遠必誅的吳京。

這裡說的當然不是《戰狼》,而是當年名噪一時的《殺破狼》以及隨後的《奪帥》與《狼牙》。吳京的牛逼在於他扮演的是讓人觸目驚心的反派,《殺破狼》共計出場3分50秒,一襲白衣、一把反光的匕首,目露兇光,是發狂的野獸。他與甄子丹的整場巷道對戰,是殺戮技藝的高光時刻,也是我心中吳京演藝生涯的最高光時刻。

《殺破狼》

這種吳京式獸性殺手路數的,除了李連傑曾經的《狼犬丹尼》,還有陳冠希的《狗咬狗》以及餘文樂的《軍雞》,或者還可以加上樊少皇的《力王》。

陳冠希扮演的柬埔寨殺手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不是靠技藝,而是靠野獸性的生存糢式和驚人的生命能量。

《狗咬狗》

餘文樂的成島亮與之相比,稍顯下乘,但舉凡新世紀,也只有鄭寶瑞能拍這樣的片,塑造這樣的角色(《智齒》中的池內博之則是其續寫)。

《軍雞》

力王則是個例外,帶有天生神力的設定,戰力自然是無與倫比,一出手就肢體橫飛。這幾部影片的殺手都有日漫元素和Cult基因,屬於殺手中的小眾清流。

《力王》

在這些男性天王和功夫高手之外,諸多女殺手也構成一道迷人的風景,雖說《殺手的童話》中的袁詠儀和《太子傳說》中的劉嘉玲是男殺手身邊的配套角色,卻也各自展示了自己的殺人技藝,比較印象深刻的是劉嘉玲口含剃刀割喉殺人的場面。

《太子傳說》

《赤裸羔羊》《夕陽天使》《赤裸特工》是另一種思路,它們所主打的就是女殺手或者女殺手的群像,貢獻了邱淑貞、舒淇、吳家麗、李美琪這些「殺手尤物」,註重殺戮中的風情,卻也不免有某種情況的「物化女性」嫌疑。

就女殺手來說,最佳刻畫或許來自銀河映像的《恐怖雞》與《攝氏32度》,兩部中的女殺手皆由吳倩蓮扮演,區別在於前者更像是變態的murderer,後者則是比較典型的帥氣賞金殺手。

《恐怖雞》

吳倩蓮從冰磚、水箱中取出狙擊槍、瞄準目標,在飄動的劉海中扣動扳機,帥氣非凡。而在吳倩蓮之外,其他絕對帥氣且超能力的女殺手或許還能數出兩位,一位是萬綺雯在亞視電視劇《槍神》中扮演的敖明,另一位是林熙蕾/楊紫瓊在《劍雨》中扮演的細雨。

《劍雨》

袁詠儀在《國產淩淩漆》中扮演的同樣是金牌殺手,但她的行動總是被周星馳的古怪行為瓦解,這就是無厘頭的精神。

《國產淩淩漆》

對周星馳來說,他的絕對貢獻是在《功夫》中呈現的殺手譜系的級別,排名第二的盲殺手二人組,琴音可取高手首級;至於排名第一的火雲邪神,武功唯快不破,能用手指夾住子彈,對得起「終極殺人王」的名號。

《功夫》

《功夫》中阿星探尋火雲邪神的一場戲,借鑒了《沉默的羔羊》中的橋段,就華語片範疇來說,確實比較缺失漢尼拔或者野牛比爾這一類的殺人魔。

《功夫》

艾迪在《夜驚魂》中扮演的變態殺手是一例,任達華當年在《羔羊醫生》中塑造的「午夜屠夫」算是一例,兩位殺手的共同特色就是在午夜襲擊和謀殺女性,它們具備野牛比爾那種變態殘忍的心性,卻沒有漢尼拔那樣的智商。

《羔羊醫生》

大致而言,這些所謂的連環殺手(serial killer)通常是B類或三級制作,遠離主流領域,出爆款並不容易,也很難成就經典類型。

由於土壤所限,華語地區的變態殺人魔形象鳳毛麟角,除了任達華當年的個別角色外,最鮮亮的是以蛇殺人的兩位,即桂治洪《蛇殺手》中的甘國亮與李少紅《銀蛇謀殺案》中的賈宏聲。

《蛇殺手》

前者將女子捉來與蛇交媾,而後者將女子捉來用蛇咬死,都證明了兩位殺手或許有性障礙的絕對癥狀。從某種程度上,《銀蛇》或許受到《蛇殺手》啓發,但以第五代身份拍出這種精神分析路向的限制級殺手電影,也是內地歷史上的奇貨。

《銀蛇謀殺案》

臺灣導演柯孟融在十幾年前異軍突起,邀請當紅AV女優小澤瑪利亞出演《絕命派對》,意在打造典型的虐殺電影(slasher film),但最終毀譽參半,很大程度上在於黃志瑋扮演的殺人魔失去了懸念。

《絕命派對》

就此而言,論及癥狀殺人者,近年來最具解構精神的兩位都來自彭浩翔——一位是《買兇拍人》中葛民輝扮演的Bart,另一位是《維多利亞一號》中何超儀扮演的鄧麗嫦。

《買兇拍人》

兩人都頻繁殺人,Bart奉阿蘭·德龍為偶像,意在於金融危機後重振雄風;鄧麗嫦為了海景房精神崩潰,孤註一擲。一個本身就技藝超群行業頂尖,有了懷才不遇的電影制作人搭檔,如虎添翼,成了殺手界網紅;一個心中有火,無師自通,能用手邊先有的材料虐殺整個大廈,揮刀斬斷男性器官,讓原本的射精變成了射血,這一幕,或許就是放網上能讓人高潮的女性主義勝利。

《維多利亞一號》

當然癥狀性殺手/謀殺者還可以包括那些技術流/騙術人士:《意外》中古天樂領銜的殺人團夥、《人潮洶湧》和《殺手歐陽盆栽》中的調包殺手,他們雖然有特色,但在能力排行榜上並不出眾,乃至是末尾。

從寫實路線來看,近十年來最強的殺手當屬王寶強在《一個人的武林》中扮演的先天殘疾卻練得一身絕技的封於修,這個角色綜合了中國武林的挑戰習俗與西方倫理的罪與罰套路,瘋癲的人格配合絕妙的神功,是武癡,也是兼具智商和邏輯的殺人魔頭。

《一個人的武林》

華語電影戰後的六七十年,從王羽出演的《大刺客》到TVB2020年的臺慶劇《殺手》,再到近兩年賀歲檔的接連放送,呈現的殺手形象可謂成百上千,以上羅列的諸位必然無法窮盡所有的款式、類型,但至少可以提供某個拼圖,以管窺殺手銀幕形象的過往塑造及變遷史。

就此而言,「最牛殺手」的說法必然是個噱頭,因為最牛本就是個主觀的判斷,評判指標或許是道德正義、戰力、技藝、性情、顏值、變態程度……不一而足。

就我看來,最牛的殺手是一個不說人話的群落,是《東邪西毒》中兼具窮山惡水和絕望詩意的那片沙漠的眾生。殺手的C位是歐陽鋒,但他不親手殺人,這是殺手的最高境界,而在他的中介之下,來來去去、停停走走的黃藥師、洪七、盲劍客、慕容嫣以及看不清臉的馬賊首領,都是最宿命、最詩意的頂尖殺手。

來源:虹膜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