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蹲守6年,他拍下30000張絕美照片!

故宮
好的照片,是會說話的。
偶然聽聞,故宮博物院曾因為工作需要,將暫停開放11天。

當時得知此消息,不少網友表示很可惜,本想趁著休假去故宮玩,結果卻無緣進館。

看不到故宮,人生還有什麼樂趣?

還好有人早有準備, 河南一個攝影師蘇唐詩,蹲拍故宮6年,拍下3萬多張故宮絕美照片,足夠你足不出戶,就看到故宮!

天上烏雲密布,地上故宮屹立,兩者像天與地的對決,更像古與今的對峙。

震撼奇幻,大氣磅礴。

朱紅色的宮牆,金色的琉璃瓦,一個撐傘的遊客,在大雪紛飛的故宮停步駐足,寂靜歡喜,意境悠遠。

故宮的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故宮富麗堂皇的龍闕鳳檐,朱門金殿,綠柳紅牆,全都被他收入鏡頭裡,一眼萬年。

簡約的構圖,澄淨的畫面,和諧的色調,詩意的風景。

每一處都散發著深遠的意境,極致的驚豔與魅惑,牢牢地鎖住人們的目光。

靜觀這些照片,有種盛世王朝落幕的蒼涼,又有處事不驚的淡然,故宮帶著屬於那個時代的尊貴典雅,靜觀歷史變遷。

《風雲紫禁城》

他鏡頭下的故宮,不再是傳統印象中的威嚴和高冷,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權統治和神祕,而是走下神壇貼近生活,鮮活有溫暖的建築。

看見,有趣的故宮&看見,不一樣的故宮,現藝非凡優選館有售▼

6年間他在河南與北京之間先後往返40多次,他用著普通的相機,走著遊客所走的路線,用老百姓的視角去拍,故宮好像被賦予了生命和靈魂。

每一張照片都像在和數百年歷史對話,告訴這個寂寞百年的建築,我們懂它,它不孤單。

蘇唐詩說:

「我心中的故宮,其實很平常。平常的故宮裡,每個角角落落,每個分分秒秒,都充盈著一種平常的美–任何時刻,任何角度,無處不在的美。」

越平凡越可貴,越接地氣越真實,好的照片,是會說話的。

當他從3萬張照片中層層篩選出148張,集結成《看見,不一樣的故宮》的時候,甚至連故宮前院長單霽翔都被照片中的生命力所打動,並為這個素未謀面的攝影師親自作序,寫寄語。

看見,有趣的故宮&看見,不一樣的故宮,現藝非凡優選館有售▼

單院長執掌故宮7年,蘇唐詩拍故宮6年,單院長剛退休,畫冊便集結完成。

兩個互不相識的人,都曾把zui赤誠的熱愛獻給故宮,都希望故宮能被更多人了解熟知,不謀而合的理念讓他們惺惺相惜,才有了這場隔空對話。

我來到過你的城市,走過你來時的路。

《風雲紫禁城》 攝於北京故宮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賈珺評價道: 「蘇唐詩的鏡頭描畫了不一般的建築之美,在一磚一瓦、一梁一柱之間,以如幻的光影承托厚重的歷史文化,經得起久久品味。」

無數人看到這些照片都被驚豔得說不出話,堪稱視覺盛宴!

人們好奇,蘇唐詩到底是何方大神才能拍出這樣精美的照片,而任誰也想不到,他並非全職攝影師, 而是在河南一個小縣城工作了近30年的基層民警。

蘇唐詩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受家庭的影響,他自小就喜歡傳統文化,喜歡攝影、繪畫、書法。

《一花一界》

長大後成為一個民警,但是由於工作繁忙,長年累月的辛勞甚至導致他的右耳失聰,腰椎病發作成月都站不起來,後來迫不得已從一線崗位上下來。

看見,有趣的故宮&看見,不一樣的故宮,現藝非凡優選館有售▼

為了緩解壓力,2006年,他重拾年少時的愛好,買了第①台相機。

剛開始練手,他決定拍家鄉的黃河故道濕地的晨霧。

為了一張照片,他連續十幾天天還沒亮,就開車從縣城趕到黃河故道拍照,拍到早上七點,再開車回去上班。

《黃河故道的冬》

為了拍公園的水鳥過冬照,他在嚴寒刺骨的冬天,連續八天凌晨起床,去湖邊等候,一等就是兩三個小時,從不會為了節約時間,而故意轟趕水鳥打擾它們,始終非常耐心地等待。

《黃河故道·春》攝於2009年4月

《黃河故道·秋》攝於2011年10月

就是用這樣的「笨」方法,他拍了8年,那時候的他見山拍山,見水拍水,古建築拍的並不多,說起與古建築的結緣,起源於2014的一次古建築攝影大賽。

《十訪開封山陝甘會館》

當時在網上看到這個比賽後,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投稿了一組在山東單縣牌坊街拍的照片,卻沒想到從百萬張照片中,一舉獲得總賽區三等獎,繼而被評為十佳「年度古建築攝影師」。

《牌坊古韻》組照之一 攝於山東單縣

第②年他接著參加,他直接從40多個進入決賽的攝影師中脫穎而出,拿下總冠·軍,他的總成績與第②名的差距,就等於第②名與第十名的差距。

《守望千年》

命運好像為他指明了一條方向,他註定是為拍古建築而生,骨子裡的傳統讓他愈發痴迷古建築,對古建的熱愛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拍山陝甘會館,他連續10次開車前往。

《山陝甘會館》攝於河南開封市

為了達到更好的光影效果,他一直拍到遊客散盡,甚至被管理員放犬驅趕,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會館夜韻》攝於河南開封山陝甘會館

在五台山顯通寺,為了拍出自己滿意的照片,他在香爐腳獸旁趴了近1個小時,因為太過專注,燃著的香火掉落衣服上竟渾然不覺。至今右胳膊還留有被燒灼後的疤痕。

《殊途同歸》 攝於山西五台山顯通寺

正是在這種忘我的專注裡,蘇唐詩拍的照片越來越有禪意,越來越有深度。

連我國建築攝影大師林銘述都驚歎不已: 來自「zui zui 不專業地方」的一位攝影師,卻拍出了中國「 zui zui 專業」的古建築作品!

《大美武當》

《牖影》 攝於河北承德行宮

民警與攝影師,兩個身分看似千差萬別,卻又相輔相成,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專注與堅韌,不輕易放棄和妥協。

《彝塔風雲》 攝於雲南楚雄

蘇唐詩說:

「通過學習,我發現中國古建築主張”天·人·合·一”的思想觀點,關注與自然的互動與和諧,注重內在的氣質與秩序,而公安工作所追求的公平、秩序、和諧,本質上與其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拍攝古建築正是作為公安民警的我追尋、展現和諧美、秩序美的另一有效手段。 無法在公安一線維護秩序的時候,我願用我的鏡頭帶給人們更多的視覺秩序之美。 」

《拂》攝於鄭州胡公祠

《翩然》 攝於河南濟源濟瀆廟

古建築在很多人眼中,代表著枯燥與平淡,蘇唐詩卻深知這背後蘊藏著千年的歷史文化。

拍攝於五台山菩薩頂

拍攝於五台山南山寺

拍攝於五台山南山寺

拍遍了全國各地的古建築,蘇唐詩突然意識到,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zui大、保存zui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之前幾次拍故宮都只是為了「練手」,卻沒有真zheng為其出一個系列,所以,他決定專心拍故宮。

在這個攝影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拍照,但是蘇唐詩每一次按快門,從不是隨手一捏,每張照片都經過精心的構圖設計,這不僅僅是一張美圖,更包含著攝影師的審美和深刻的思想,以及更多不為人知的辛苦。

看見,有趣的故宮&看見,不一樣的故宮,現藝非凡優選館有售▼

為了拍故宮的雪景,他時刻關注北京的天氣情況,在春運返程高峰期,費盡力氣搶到一張站票,站了5個小時去故宮,腿都站僵了。

《高雲梵音》

結果拍完剛回家,又遇上故宮上元夜,故宮shou次夜間接待遊客,蘇唐詩還沒來得及歇腳,又一刻不停歇地趕回北京,在零下十幾度的天氣裡,手腳已經凍得失去知覺,卻一直不捨得放下鏡頭。

為了拍故宮的雨景,暴雨天,他顧不上穿防護服,只給相機套上袋子,在雨裡一紮就是許久,就算全身淋透,相機進水淋壞他都在所不惜。

一次在閉館時,故宮突然天降暴雨,十秒鐘雨停後,故宮上空翻雲覆雨,風雲變幻,尤為壯觀,但工作人員正在清場,捨不得離開的他,厚著臉皮瘋狂地按著快門, 只為留住這一瞬間的驚豔。

《妙鈴梵音》

為了不讓遊客入鏡,他大清早就去故宮排隊,常常是第①個檢票第①個進故宮,然後在遊客進入之前,快速搶先站位拍照,拍完立即甩開遊客往後跑,常常是進去zui早,走得zui晚的一個。

看見,有趣的故宮&看見,不一樣的故宮,現藝非凡優選館有售▼

故宮當了蘇唐詩六年的模特,他早已經對這個「老搭檔」了如指掌。

每條路每道門都一清二楚,幾點幾分光線會到什麼地方,哪個角落的站位會有什麼樣的場景,甚至連御花園中花開的時間都記得清清楚楚。

三月的杏花,四月的丁香,六月的荷花,七月的凌霄,九月的菊花,十二月的臘梅……

花開的多少,花開的位置,他全都如數家珍。

為了拍出故宮的文化內涵,呈現出其中蘊含的中華美學精神,他買了很多關於中國古建築的書籍,認真鑽研古建築攝影技法以及文化背景,不斷擴大欣賞視野,豐富精神生活,逐步培養審美趣味,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

《雲騰》 攝於河南開封山陝甘會館

正是在這樣的積澱下,在雨雪風霜裡,在花開花落中,他拍的每張照片都能令人遐想深思,傳遞出歷史的厚重和滄桑,展現出萬千工匠的勤勞智慧。

《天圓地方》攝於祈年殿

時移世易,古建築就像是個時光的見證者,講述著歷史的更迭與興衰,塵封著史書中的記憶,被蘇唐詩用鏡頭一一解讀。

他像個拿著相機的魔法師,帶我們見證了中華數百年歷史的更替變遷。

《風雨千年》 攝於雲南楚雄

隨著攝影技巧的愈發純熟完善,他的作品被越來越多的人欣賞與學習,當有人半開玩笑地建議他開班授課,他認真地考慮了一下,決定開班,只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古建築。

《圓》 攝於北京天壇

蘇唐詩說:

「能夠為民族血脈的傳承做出自己的貢獻,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古建築文化,把散亂的目光聚焦於古建築,進而樹立起對古建築的保護意識。」

他只有一個心願——

「我有一個小小奢望:地球那麼大,人那麼多,每個人來到故宮,都能看見這樣的故宮,這樣的美……」

看見,有趣的故宮&看見,不一樣的故宮

 

來源:匠心之城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