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的清宮裝真的是絕絕子!
這真的是45歲的年紀該有的面龐嗎。
羊真的完全get到了劉燁、秦海璐等人說她是「中戲第一美女」的誇獎了。
這是她參加綜藝《萌探探探案》的劇透照,深紫色和雍容明艷的大美女太配了。
前段時間網友給各大美女換頭華妃,得出的結論是,劉亦菲也擔得起「冠絕六宮」的名號。
當然,蔣欣飾演的華妃是無可撼動滴經典。
羊覺得,清宮美人應該添一個曾黎。
擁有這張臉的人會對著別人說「賤人就是矯情」嗎?
畢竟真正絕頂的美人其實在生活中很難體會到被冷落的感覺,所有人的目光早就牢牢鎖定了她,哪還用得著爭奇鬥豔。
曾黎前幾天和周潔瓊一起出席活動,但大美女不管到了什麼年紀,那種自信閃閃的艷光完全無法被忽視。
她就是中國最正統的美人兒代表,經得起打量,一點也不擔心年歲衰退會變得面目全非。
就跟羊今天要講的故宮美學一樣。
幾套身著漢服站在朱牆下的復古寫真,一些關於深冬時候雪景圖,完全道不盡其中風流。
華麗優雅的故宮美學
說到故宮美學,和朝代的積澱傳承離不開關係。
中國古代審美,唐宋珠玉在前,以至於後面的朝代多多少少就顯得平淡了起來。
而清朝的審美就更憋屈了。
先是被各種清宮劇帶壞,劇中妃子什麼色鮮艷就往身上戳。
看到這,乾隆帝都忍不住露出地鐵老爺爺辣眼睛表情包:我們皇家不要排面兒的嗎。
事實上,乾隆不光有「農家樂」審美思路,偶爾也會走高雅路線。
畢竟皇室的審美是金玉養出來的,總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延禧攻略》出圈,其中寧靜平和的色調「莫蘭迪色」也跟著水漲船高。
雖然刷新了清宮劇的審美格調,可莫蘭迪歸根究底無法概括中國文化。
羊想說的是,可別小瞧了咱們的國色,其實它有自己的族譜。
剛剛提到的莫蘭迪色,《乾隆色譜》里早就有了,而且名字要比「莫蘭迪色」更精緻,恰如其分。
每種色系有八種顏色。
綠色有松綠、深宮綠、黃官綠、官綠、瓜皮綠、水綠;
藍色系有魚白、玉色、月白、寶藍、石青色…八個色名;
紫色系有藕合、鐵紫、真紫、紫紅、青蓮…五個色名;
黃色系有杏黃、柿黃、生沉香、麥黃…12個色名;
這些顏色擁有強烈的生命力,能從其中辨別出季節的味道。它們取自於天象、二十四節氣、花鳥魚蟲、各種物什器皿。
而故宮承載著這些顏色的典故和出處,讓它們變得有跡可循。
作家郭浩和李健明合作,將我們的傳統色根據故宮文物、24節氣、72物候對應,整理出來384種中國傳統色。
每種顏色背後是深厚的古典文化兜底,仔細感受,可以從中窺見古人高雅靈動的審美思路。
從季節、風物、天象中取色
一年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對應三種氣候,季節流轉常常體現在顏色上。
古籍《釋名》中說「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
青是一年四季的開端色,立春東風解凍,天空如洗的「天縹色」復甦冬天留下的殘局。
而春盛於桃花爛漫的「桃夭色」,止於白居易嘆春的「是時三月半,花落庭蕪綠」之庭蕪綠色。
古人就地取材,將那些最能代表季節變化標記融合成顏色。
比如代表夏季的青粲色是莊稼梗米成熟的顏色,而芰荷是荷花的顏色。
大繎來自最炎熱的時候,萬物就像火燒的雲,艷麗張揚。
而竊藍,指的是立秋的天空,典故出自《爾雅》,說的是農桑時候的候鳥是青色的,這是一種專門偷吃莊稼的鳥,人們一看到它,就知道要秋收了。
形容冷秋叫「素采色「,「波間素彩涵秋凈,天際清光映樹低」,秋天月亮照在地上是素色,有股涼意。
而立冬起於「半見色」,寒冬,地開始被凍住,是黃琮色,而皇家的禮祭玉器「黃琮」則是通過模擬大地的顏色來表達對天地的敬重。
故宮很多文物也都有相應的顏色。
清雍正年間的淡釉瓶,被稱為「黃白游」,暗合立春節氣特徵。
△這隻胭脂水粉彩花蝶小碗被稱為「楊妃」。
諸如此類,從絕美文物中取色的例子不勝枚舉。
古代人對顏色的想象力超越了如今,比起莫蘭迪,中國傳統色如同浩瀚煙波,一時半會兒都說不完。
華麗講究的清宮顏色思路
故宮作為世界五宮之一,在清朝得到繁盛。
故宮的五色是中國絕色。
在春秋時,「青、赤、黃、白、黑」被定為中國正五色。
這五種顏色構成了整個故宮的基調。
赤色是故宮的正調。故宮建於明朝,明朝在五行中屬火德,崇尚赤,代表吉祥富貴。
國學研究學家許之衡談瓷色時說:「青為過去之色,紅為極盛之色。」
代表明朝的永樂鮮紅釉最正,後來康熙想要仿製卻沒燒出來這種色。
朱紅寓意著吉祥富貴。
故宮的宮牆、門窗都是硃紅色,對於皇室來說,朱紅隱喻著絕對的權力。
可以說,硃紅色串聯起了整個華夏文明,正統色經得起歲月的凝視。
中央為土,代表了原始生命力,也代表了位置上的絕對忠心,對應的黃自然成為了帝王色。
清朝的皇帝穿明黃色,是帝后的專用色。
溥儀在回憶的時候說:「每當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腦子裡便浮起一層黃色。」
尊龍詮釋出了帝王黃的尊貴,以至於不那麼喧賓奪主,被絢麗的顏色遮蓋本身的文雅氣。
故宮的琉璃瓦是黃色的,其中典故並不僅僅是講究氣派。故宮用的琉璃瓦每一片都很重,黃色是最輕盈活潑的顏色,起到中和作用。
黑在五行中為水,黑是屬於水的顏色。
故宮也用到了這個思路來做防水,故宮一共有8728棟建築,只有文淵閣用的是黑色琉璃瓦。
文淵閣是用來藏書的地方,「黑主水可以壓火」,用黑色琉璃瓦是一種不用走火的期待。
而白,一切之開端,是溫和寧靜,是虛無,也是包羅萬象。
白是故宮的承接色,有人總結:故宮是紅牆黃瓦白做底。
而青,是最具有生機的顏色。
代表著文雅、生命力、尊貴,和平。古人以青為貴,是尊貴權力籠罩之下泄露出來的另一面。
在故宮的東邊有一排房子,叫南三所,清一色的綠色琉璃瓦,是皇子們生活的地方。
也意味著生命力的延續。
五色帶來強烈耀眼的視覺效果,承載了千百年來皇家的極致奢華,而建築細節中的巧思更是如此。
故宮中軸線兩邊的建築兩兩相對,大中軸之外還有不同的次中軸、次次中軸,代表「因陰陽之恆,順天地之常」。
整個紫禁城都處於規整的秩序中,互為對應。
而清朝的整體建築偏靜態對稱,精緻和巧思全在細節處,常在建築上賦予美好的寓意。
△比如祈年殿的建築,四根「龍井柱」代表了一年的四季,中間的十二根「金柱」象徵十二個月,外圍的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個時辰,中層外層加起來的二十四根象徵二十四節氣,而三層28根加起來象徵天上28星宿。
屋樑上的神獸是根據五行來放置的。
明清皇帝將自己的品位投入其中,沉澱出璀璨的文明。
故宮博物院有「天字第一庫」之稱,包括《清明上河圖》在內的180萬件文物,其中一半為清宮舊藏。
這幾年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帶火了故宮審美,極致的匠人精神遇到這些沉默的文物。鐘錶、絲織品、書畫、玉器、陶瓷…最後串聯起雍容極致的中國美。
這幾年故宮風火到出圈,從配色再到文創,能夠火起來也是因為故宮本身文化底蘊深厚,囊括了中國千年精髓。
整理中國傳統色的作者去日本旅行的時候,發現日本人對文化的重視到了讓人震撼的地步。
他們把日本傳統色還原到學校牆壁上,和孩子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早早培養他們的文明觀。
馮小剛心直口快了一輩子,他覺得中國的顏色太臭美,披金戴銀,大紅大綠。
「咱能自信點、素點、雅緻點嗎?」
悠遠的國風自然擔得起這樣的待遇。
來源:新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