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戈多
時隔24年回歸電視,馮小剛接手的卻是他最不擅長的「女性題材」。/《北轍南轅》海報
馮小剛「下海」拍網劇了。
這事兒倒不稀奇,此前,陳凱歌監製了網劇《民初奇人傳》,章子怡接了《上陽賦》。網劇時代,什麼大導演、名演員,終究難逃網劇的牢。
不過,時隔24年回歸電視,馮小剛接手的卻是他最不擅長的「女性題材」,而且是5位都市女性的群像故事。當「女性主義」被放在此劇的賣點裡,我們的疑惑也就來了。
在馮導以往的作品里,幾乎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女性,即使在《芳華》這部以女性角色展開敘事的電影中,鏡頭追隨的仍舊是男性目光下的青春回憶——雪白的大長腿,光潔青春的身體,更不要說馮導戲外數不勝數的那些「厭女」言論。
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們不禁想看看,這位被網友拉進「油膩中年男」黑名單的導演,這一回如何處理女性題材。
即使在以女性角色展開敘事的電影里,充斥的仍舊是馮小剛赤裸裸的男性慾望。/《芳華》海報
和去年同期熱播的《三十而已》相似,新劇《北轍南轅》聚焦的也是一群「30+」都市女性的生活狀態。北轍南轅,是5位女主共同創業的餐廳名字,暗示了創業是促進女性情誼、共同成長的一條紐帶。
然而,宣傳海報一出,奇怪的畫風來了:5位女演員身著「純欲系」白襯衣在海邊嬉鬧,還玩起了「下半身消失」。等等,有點眼熟,這風格不就是《男人裝》的封面照嗎?
再看劇情,更是離譜,一群定位「普通中產」的女性開寶馬、住洋房,一邊需要創業打拚,一邊又衣食無憂。恐怕,我們需要跟隨馮導進入「超現實」的異次元空間,才能明白那裡的都市女性是如何生活的。
網友對比了《北轍南轅》的海報,與同為女性主義電視劇的《大小謊言》的海報。/電視劇海報
「男人裝」式的女性題材
「女性主義」的外衣,「男人裝」的內里。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很快發現這部劇本身和它的宣傳海報可謂是表裡如一。馮導對獨立都市女性的展現,相當蹩腳。
整部劇里,馮小剛幾乎都是以「強撕標籤」的方式,展現當下女性的進步意識。
先看看這些標籤:「女性不會做生意」「女性胡攪蠻纏」「女性善變像事兒媽」……當這些話從男性角色嘴裡說出來時,我一臉問號:都2021年了,這也太刻板印象了吧?
連「高知」博士後學霸男也會輕蔑地對女友馮希說:「女生要什麼事業啊?」
馮小剛幾乎是以「強撕標籤」的方式,去展現當下女性的進步意識。/電視劇截圖
不知道馮導是不是別有用意,想藉此諷刺國內男性普遍的性別認知水平?
整部劇的第一個場景發生在婚紗店,鏡頭對準了水晶高跟鞋、白婚紗——這是女主角戴小雨「婚嫁夢」破碎的伏筆,也是劇中多位女性人物尋求獨立的原因:因為在兩性關係中栽了個大跟頭,所以學會重整人生。
金晨飾演的「海歸」戴小雨,在挪威讀書多年,拿過全額獎學金,研究生畢業。這樣一個聰明的知識女性,畢業后在挪威卻沒做過什麼正式工作,而是用了足足5年的時間,給心愛的男人當「免費護工」。
直到大婚前夕,小雨才在未婚夫的電腦上發現,對方竟然一直在騙她、根本沒有與分居的妻子辦離婚手續!悲傷悔恨的她決定回國,這才開始摸索自己的職業生涯。
因為在兩性關係中栽了個大跟頭,女主們才學會重整人生。/電視劇截圖
整部劇的核心人物——北轍南轅餐廳的主要投資人尤珊珊,她的獨立也是始於自己的狗血婚姻:讀大二時懷孕,大三輟學生子,結婚後「被」婆婆分手。這才幡然醒悟,開始自謀出路。
全職太太司夢,北師大中文系畢業,在家中帶孩子受氣,決定重拾寫作夢想;北漂馮希,默默陪伴博士男友10年,每周去給男友收拾臟衣服、做飯,結果男友遠走德國,剩下她一人在北京。只有藍盈瑩飾演的十八線女演員鮑雪,奮鬥不是因為「感情受挫」。
也就是說,劇中女性人物,幾乎都要歷經「婚戀不幸」,才能換取自身職業發展的勇氣——放在20年前,這個邏輯也許還能成立,但在今天,「為愛捨棄青春」的都市女性,其實並不常見。
北漂馮希,默默陪伴博士男友10年,每周去給男友收臟衣服、做飯。/電視劇截圖
女人總要在婚戀中吃了虧才能決定「獨立」——說白了,這是馮導那代人根深蒂固的思維。
另一方面,在劇中世界,男性權威的影子無處不在。尤珊珊入行是因為一位男性投資人的提攜,「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我」;戴小雨回國后,憑藉「美色」打動了影視公司的男老闆,獲得了公關職位。
小雨找到工作,是因為自己「長得漂亮、氣質又好」的優勢。/《北轍南轅》截圖
女性是否能夠依靠自身的能力突圍、成長?劇中給出的答案是「不能」。
馮導對女性「獨立」的凸顯也同樣非常刻板。全劇瀰漫著「顏值即正義」「財富即正義」 的價值觀——「有錢」「漂亮」永遠是核心,女主角們一出鏡,老北京的衚衕就成了她們的T台。這種消費層面的精緻,體現在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而這也是國產劇一直以來對事業女性的意淫。
「打工人五美」是該劇的宣發旗號——如果不漂亮、沒有錢,對不起,連做獨立女性的入場券都沒有。
雖說劇中的女性人物設定大都是「聰明」的,但這種「聰明」的表現卻十分單薄,而且鮮少挑戰男性權威。
「有錢」「漂亮」永遠是核心,這也是國產劇一直以來對事業女性的意淫。/海報
戴小雨這樣的聰明女性,一出場,仍舊給人一種花瓶質感。她得到工作機會,離不開顏值紅利,甚至連「能喝酒」都成了她極為重要的個人優勢。
尤珊珊這位「成功的女投資人」,馮導又是如何刻畫的呢?觀眾感受最多的,大概不是她的「智慧」,而是她的「慈悲」,一會兒去西藏做慈善,一會兒給剛認識的女友送高級洗衣機;就連開餐廳的創業計劃,都不是因盈利而起,只是為了「能和姐妹小聚」。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尤珊珊得到的「重磅肯定」,是男性同行的「刮目相看」——面對欠債人的猝死,她決定不再追討數百萬元的債務,原因是對方有恩於她。
這種男性名利場上的「江湖義氣」,成了對尤珊珊為人處世的最高禮讚。這恰恰說明女性仍舊需要模仿男性的行事作風,才能獲得自身的價值肯定。
這種男性名利場上的「江湖義氣」,成了對尤珊珊為人處世的最高禮讚。/電視劇截圖
從現實到超現實,
馮導是如何脫離「人間」的
「平行時空的北京」「北京版小時代」——馮導拍不好女性也就算了,就連普通中產,也不會拍了。
要知道,在本世紀之初,馮導可是最具「平民意識」的國民導演。他不關心宏大敘事、歷史洪流,他最擅長的就是拍小人物的故事,他鏡頭對準的,是各式各樣接地氣的市井生活。
20年過去,馮小剛作品里的「京片子」口音還在,而他本人對生活的理解卻已經飛到了天上。這位曾經以「現實主義」為名的導演,現如今,把都市生活劇拍成了懸浮的「超現實主義」。
國產劇里沒有窮人,這個現象已經很久了,但馮小剛在此之上更進一步。
在本世紀之初,馮導是頗有「平民意識」的國民導演。/電影《沒完沒了》劇照
首先是「不準確」,正如影視評論家毛尖所說,國產劇的懸浮感在於「既不會炫富,也不會拍窮人」。
如果馮導真的想拍富家女主,那麼角色的生活方式應該與她們的收入、社會定位相匹配,這是基本的誠實。一個出入進口有機蔬果店、投資幾百萬就為「圖一樂呵」的女總裁,為什麼一轉頭就下單兩三百塊錢的國產化妝品?植入廣告也不能這麼玩啊。
而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大都市,高房價帶來的「苦」,明明大家深有體會,但到了《北轍南轅》里,無論什麼階層的人都不愁住房,而且都能住得至尊豪華。
回國以後的戴小雨,寄居在奶奶五環內的小別墅里,這能有什麼哀愁呢?詭異的是,小別墅周圍都是高層公寓,像個「遺世獨立」的桃花源。180度的環繞玻璃窗廚房裡,陳列著一排排的香料雕花玻璃罐,堪比高檔餐廳;窗外茂盛的花花草草,讓人以為到了富庶的歐美國家。
就想問問:這是普通北京中產的設定嗎?
窗戶外茂盛的花花草草,恍惚中讓人以為是美國郊區。/電視劇截圖
再看全職主婦司夢一家,他們住在北京黃金地段的高級公寓里,安保極為嚴格。丈夫是會計事務所的合伙人,她自己開著寶馬接送孩子,但卻非常謙虛:「收入,還算過得去吧。」
太凡爾賽了。
更不要說靠白手起家的霸道總裁尤珊珊,幾百萬元的債務說不要就不要,送給一面之緣的朋友一台高級洗衣機又算得了什麼?
劇中出身最普通的北漂姑娘馮希,高職畢業,沒有正式工作,本來是個可以引起我們普通人共鳴的角色,但她恰好有一個剛出國的親戚,可以讓她住到裡面,這一下她也沒有租房的煩惱了。
全劇的迷惑之處還在於:人到中年,按邏輯,肯定是和自己同圈層的人一起玩耍,就算是嚴重跨越階層的友誼,導演也應該好好交代一下她們之間情誼的來源。但大佬尤珊珊偏不按常理出牌,她和姐妹們的友誼跟霸總Pick女友一樣,隨的都是「眼緣」。
全職主婦司夢的豪華公寓。/電視劇截圖
她能夠給馮希這樣的普通北漂孜孜不倦地當人生導師,也願意一擲千金地幫助那些她「一眼看中」的年輕姑娘發家致富。
我們只能驚嘆:也許這世界上真的有人,找朋友不圖別的,只是想做個慈善。
這種看似「機緣巧合」的姐妹情,恰恰反映了馮導對女性情誼理解的匱乏。如前文所說,同行對尤珊珊「放棄追債」的高度肯定,其實是建立在「用金錢償還情分」之上的,這樣簡單粗暴的邏輯也延伸到了女主之間的感情發展。
如果沒有尤珊珊這個「金手指」般的人物,劇情的主線——餐廳創業計劃就推動不了,姐妹情自然也就無法開展。所以說,所謂的女性成長,離不了她這位大佬的慷慨解囊。
金錢才是幾個女人背後的推手——財富解決煩惱,也讓女性聚集。這是馮導的誤判,也是編劇的偷懶。
尤珊珊:錢的事情不重要。/電視劇截圖
而我們的幾位女主,真的有在為事業努力奮鬥嗎?
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小演員,生活全都順風順水,運氣一路開掛。我們根本不知道一個有錢有閑、四處幫朋友的女富豪,她的錢到底是怎麼來的。
我閱讀理解一下,導演大概是出於「憐香惜玉」,不捨得給女主們安排什麼真實的挑戰。所以女主們開餐廳,像在摩爾莊園里玩遊戲,生意場上的起起伏伏,被極度弱化了。唯一真的在為夢想日夜拼搏的鮑雪,更像是大戶人家的姑娘下凡「追尋夢想」。
所以馮導的這部《北轍南轅》,連「女性雞湯成功學」都算不上。
女主們開餐廳,像在摩爾莊園里玩遊戲。/電視劇截圖
拍中產生活是想要給普通觀眾「造夢」,這一點適用於99%的國產懸浮劇。但馮導不會拍「真實生活」,恐怕跟他自身的變化密切相關。
回頭看,千禧年剛過,馮小剛曾自我分析,說自己的電影之所以受大眾歡迎,是因為講究「人民性」,是老百姓的心中所想。如今,他的「人民性」不見了,他和人民的生活,同樣是南轅北轍。
為什麼是馮小剛?
所以,這劇為什麼是馮小剛拍?畢竟他過往的「厭女」言論實在不少。
博主@蘿貝貝總結了馮小剛的厭女言論。/微博截圖
2015年,在電影《命中注定》記者會上,馮小剛說「女人的智商是有限的」,而且告誡廣大女性觀眾,「千萬別跟男的鬥心眼」;2016年,《我不是潘金蓮》發布會上,馮小剛擁抱過范冰冰后,誇讚對方「胸挺大啊」;2018年,馮小剛醉酒後要求《芳華》女演員苗苗為大家跳舞,且無人能勸。
他甚至以「過來人」的身份在微博上驕傲地傳授自己的婚姻秘籍——「糊塗點就能白頭偕老」,比如沒有幾個男人的手機經得住查,女人要是真的想揪出丈夫的「婚外情」,「等於給自己點了炸藥包」。
馮小剛以「過來人」的身份在微博上驕傲地傳授自己的婚姻秘籍。/微博截圖
不好意思,結束婚姻為什麼就是自掘墳墓?沒了婚姻,女性就活不好了嗎?果不其然,在《北轍南轅》中,幾位女性都是因為婚戀不順,才產生了尋求獨立的動機。
馮導對自己的這些「恐怖言論」全然不知,因為在他的世界里,沒有什麼女性真的能跟他叫板。在他眼裡,女性要麼是成功男人生活中的調劑品,要麼是給他們換洗衣服、做飯的母親和妻子。
馮小剛作品里的女性角色,嚴重缺乏主體意識。她們可能是當代職業女性,但從事的是承載著男性幻想的職業——空姐(《非誠勿擾》)、女演員 (《大腕》)、公關 (《北轍南轅》),這回好不容易出現了一位投資人,卻是從頭到腳的塑料感。
馮導以往影片里的女性角色,多是父權社會最青睞的乖巧女性、「傻白甜」,抑或是那種看似爽朗、實則擁護男性權威的「大颯蜜」。
她們可能是當代職業女性,但從事的是承載著男性幻想的職業。/《非誠勿擾》劇照
只是,這樣的角色設定,早已和真實的年輕女觀眾千差萬別。
普通女性在職場、個人成長中所遇到的阻礙、煩惱,通常比普通男性多得多,因為女性的「獨立之路」需要對抗那個無處不在的「男性權威」,還要警惕被各類由「性別紅利」滋生的溫柔鄉所引誘。
然而,在馮導的新作里,女性的「對抗」「反叛」是輕而易舉的,甚至連反叛之路都被提前鋪平,壓根不需要自己去開拓。女性在男權社會遇到的阻力,馮導很難感同身受。
我們或許可以理解,馮小剛的局限是他所成長的時代所致——那個年代,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比起男性來,屈指可數,「回歸傳統角色」是大多數女性的選擇。
女性的「對抗」「反叛」是輕而易舉的,可以說反叛之路都被提前鋪平。/電視劇海報
然而,時代瞬息萬變,馮小剛的票房號召力開始迅速跌落。2019年年末,穀雨一篇名叫《馮小剛這一年》的文章指出,馮小剛背負的資本的壓力、公司業績的壓力,「空前的大」。
馮小剛從大銀幕轉戰網劇,自然是迫不得已。近幾年,大女主劇盛行,無論拍成什麼水平,自身的流量都肉眼可見。可隨著女性觀眾的消費能力提升,這類劇也成了最容易植入廣告、最容易情節「注水」的品類。馮小剛算是趕上了這波熱鬧。
馮導本人對這部劇是否滿意呢?劇集在愛奇藝開播一周了,他連一條微博也沒發布。
很有可能,這就是一部用來賺錢的試水之作。不過,既然瞄準了「大女主劇」這個領域,馮導是不是也應該多來「人間」看看、走進人民群眾、走進真實的女性生活、討好一下女性觀眾呢?
隨著女性觀眾的消費能力提升,大女主劇也成了最容易植入廣告、最容易情節「注水」的品類。/《三十而已》劇照
但馮小剛顯然沒有「下凡」的意思,翻車當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