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明星總是上半身天仙,下半身鞋品堪憂?

內娛有老天賞土系明星,也有衣品風格極好新秀。

在這兩年的新人中,邱天、周也、張婧儀都是不錯的苗子。

五官足夠有辨識度,出席活動的穿搭都自成風格。周也是冷臉大小姐;邱天頗有當年杜鵑的氣勢,只是她能艷麗還能英氣;張婧儀則是圈內「白幼瘦」審美下,少有的面部具有穩重質感的小花。

邱天有一場品牌活動look,氧叔看了頓感她造型師有兩把刷子。YSL的1988年的vintage款,配飾也是YSL的復古大耳環。

光環加身的周冬雨,入圈那會兒的穿搭審美稍顯稚嫩,衣架子倪妮也有「尷尬時刻」,這幾位小花與前輩相比,她們剛出道時的時尚資源、sense、審美比前輩們都好太多。

邱天這一身YSL復古設計勾起不少氧叔關於那個年代美學的回憶,可是鏡頭一拉,一瞬間我都懷疑了自己的眼睛。一件顏色艷麗+大膽前衛的抹胸花苞裙,怎麼配了雙「矮子鞋」?美感氛圍直接垮掉。

上半身天仙,下半身讓人汗顏。大高個美人直接「腿子失蹤」,同樣的人不同鞋子,腿都短半截,

在內娛,五官美、身材棒、氣質絕的女明星不在少數,可偏偏就是這類條件得天獨厚的人——上半身天仙,下半身鞋品窒息的瞬間多到可出一個合集。

著名紅毯王者范冰冰,禮服一件賽一件的驚艷,活動所穿的鞋子卻從未改變。她算是驢蹄鞋狂熱的愛好者,穿了好多年都捨不得。

這種又笨重又暗黑設計,還異常艷俗的鞋,如今的大花小花似乎都穿過。氧叔研究了一下,認為「丑鞋流行」,本質上體現的是當時的潮流審美。

當大花小花終於不扎堆穿「驢蹄子」后,她們又開始了「馬丁靴放飛」。正規隆重的紅毯典禮,她們穿著捂腳又笨重的黑色馬丁靴配淺色禮服。

彷彿腳以上都是精心裝飾過,腳以下就極速墜落。

為什麼明星的妝發造型審美水平在提升,鞋品卻一直上不去呢?氧叔認為這是國內不僅明星,甚至是大眾都忽略的審美方向——腳部審美。

正是對面部太過關注而缺乏對腳部的關注,腳部審美滯后,相應的很多人的鞋品也不太好。

下面我們就仔細來聊聊,腳對我們的審美意義是什麼?以及如何通過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鞋子來提升鞋品,增強整體美感氛圍。

一直被忽略的審美方向—腳部審美

問一個問題,在大眾不斷追求美與愛美的21世紀,你有關注過自己的腳嗎?

物資與信息豐富的時代,我們聽過商家宣傳某種鞋子款式百搭,也聽過一些審美博主說如何穿鞋子才能穿出女王氣場。

一直以來鞋部審美似乎都是為全身性的美感服務的,它是附庸是陪襯,很少被直接性關注。

在歷史上主流審美潮流中對女性的腳部產生大規模的關注,是一種畸形審美,其內核是打壓與不尊重女性,是我們老一輩深惡痛絕的——纏足。

氧叔從美學的角度客觀的說;腳部對於女性來說一直都是很特殊的存在,不談那些獵奇審美心理,腿與腳是女性美與吸引力中不可或缺的要點。

這些部位的存在本身就是美的,與這些部位是否為朦朧色情服務毫不相關。

相反那些提到看到女性的腳,就開始意淫品評對女生打標籤的人——「以卑劣為樂事,以下作為榮幸,唯恐不能將玩弄女性身體的美學成分和調情作用詮釋清楚。」十分下作。

▲力量美

▲腳本身的美

▲性感美

除了傳統審美文化的影響,當代人對腳部審美的忽視,還有消費經濟過度營銷「臉美」相關。——臉露在外面,腳與鞋可以隨便。

偏偏是這樣的忽略又讓腳部審美與鞋品成為了整個氛圍美感的重心落腳點。鞋子看似不起眼,可它的設計與顏色都會直接性影響整體美貌。

鞋品也是美感氛圍重要的一環。

高光時刻,失落晚上,它一直與我們相伴

理解腳部審美后,我們來說鞋品。一雙鞋子對一個人來說主要有三個特殊點——美感點、舒適點、身材的重心支撐。

這三個要點幾乎需要同時存在,缺了美感點,全身look沒法看;缺了舒適點,磨腳後跟的鞋子,怕是無人能穿它走出一百米;不注重身材的重心支撐,就如行走在「刀尖」。

女明星們不注重鞋品,本質還是難以平衡這三點,甚至她們本人根本也沒去考慮這三點。臉好看,上半身敞亮就好,腳下誰管呢?

▲造型與鞋不配

從人類的視覺觀察愛好來看,不論是先看臉還是看身材部位,總歸都會看腳部,明星以造型營造偶像美感,鞋品不論如何都不能差。

▲85花深諳鞋的妙處

對於普通人來說更是,我們的日常涉及更多的行走與社交,鞋子之餘包包首飾,更像我們的朋友。印象深刻的場景下你總覺得自己穿著那雙鞋走過,多年以後整理鞋櫃回頭看,你也能脫口而出這雙鞋已經陪伴你多少年。

到底要怎麼培養鞋品?到底要怎麼選鞋?

1.平衡美感:好鞋品是分得清鞋子風格與衣服風格的差異

混搭就是門考驗審美的學科,懂得人根本不用學,不懂的人只能畫虎不成反類犬。好鞋品第一步是清晰的區分不同風格的鞋子與衣服是不太適合搭配在一起的。比如某女星們的禮服+運動鞋。

像運動鞋、馬丁鞋、拖鞋、洞洞鞋等等這類鞋子本身風格屬性指向非常明確的鞋子,簡單邏輯——只適合搭配相應風格的穿搭的。休閑風vs休閑風。

款式風格之外,還有顏色風格,黑白灰百搭色系只是兼容度高。但如果真的要把這三個色作為百搭選擇,最好選擇款式設計簡單+經典的鞋子,這樣輪換的穿搭款式更多,也符合一定dress code。

▲經典款也要少元素+極簡設計

比較實用的鞋品顏色風格方法論是,明度與飽和度不同的相近色搭配、同色系搭配、以及一些經典對比色搭配。深諳這三個道理,就不會買那麼多不適配的「流行色」。

2.結合個人風格選

清晰風格差異后,好鞋品的關鍵是懂得結合自我風格去選適合自己的鞋。 ——鞋品風格刻上你的名字。

以《慾望都市》為例,四個女孩的「鞋品」都深深烙印上了她們自己的名字。

凱莉的五官風格是細線條更多,氣質自然能活潑又能性感。她大半的經典look的搭配鞋子,幾乎都是「極致細高跟」。

凱莉摯愛的鞋子品牌是Manolo Blahnik。在與big先生訂婚時她穿的是它,在看到對方前女友時要為自己打氣買的也是它。

她本身穿搭風格多變且艷麗,Manolo Blahnik這種用色大膽,鞋面設計精巧又昂貴的鞋,再配她不過。

划重點,如果你是一位五官細線條偏多+穿搭百變的女孩,你整體的風格走向是活力且令人矚目的,那麼那些艷麗貴氣+尤物款,就是你的菜。

相反,像Miranda這種五官線條更粗,且氣質風格偏極簡幹練的女性,相比艷麗跳脫的鞋子,設計霸氣+顏色圖案簡約的款則更適合你們。

幹練氣質優勢是乾淨大氣,弱勢是鞋品太簡單會顯沉悶與老土。

面部多圓潤線條,氣質偏少女與幼態的人,在選擇鞋子上既要參考自我風格的元素,也盡量不要「叛逆」。

幼態氣質的人穿太嫵媚的人顯風塵,幹練氣質的人硬穿可愛系又違和。一些經典款是設計經典但主風格基調並不百搭。

抓住自己面部風格與氣質風格的關鍵元素,再結合這個去選相配的鞋。當然也有妹子說自己就愛買買買,比如亂買,把鞋穿到旁人看見就說上面寫了你的名字,也是件變美趣事。

3.從穿搭目的上選

穿搭與鞋品的核心依然是為我們本體服務,如果大家的鞋品目標是這些鞋都適合我+能夠凸顯我的身材曲線,那麼就可以著重觀察鞋子的鞋頭設計、鞋跟設計、以及拉伸比例上。

羅馬鞋算女明星們幾乎不會出錯的鞋,原因在於它在拉伸腿部線條和讓人體比例達到黃金比例上有很大助益。

穿羅馬鞋的身材vs穿普通鞋的身材,一個是腰部以下全是腿,一個是線條分割感極強。

嚴格說一句,如果穿搭的目的是突出優雅氣質,要舒服要知性。羅馬鞋這種露出全腳掌的鞋vs三角形包腳指頭的鞋。前者會相對不那麼正式優雅。

穿搭目的如果是舒適,休閑鞋要好穿又美,氧叔悟出幾點關鍵因素——顏色單一+包裹感弱+鞋型細長+鞋面略窄+腳底有氣墊設計。

4.從搭配意義上選

鞋品除了要展現整體氛圍之美外,氧叔認為對鞋子的審美與穿搭運用,要算的上能「品」,要結合場合來看,鞋子好看但不適合當下場合也算不上好的鞋品。

正式場合適合什麼樣的鞋子?拋開娛樂活動,看孟晚舟與黛安娜王妃的鞋品穿搭,她們幾乎不太會在公開場合穿「漏腳趾」高跟鞋。

是更正式場合穿「指尖包裹完全」的經典款細高跟,偶爾的盛裝時刻穿指尖設計更性感的高跟。

從正式場合與相對嚴肅的場合看,得體的鞋品應當是設計嚴謹、顏色素凈、鞋頭閉合類。

而約會與簡單的社交場合呢?對鞋頭與鞋子顏色要求就沒那麼嚴格了,建議大家參考自己當天服飾妝容,選一雙能讓自己漂亮又相對舒適的。此時粗跟、粗跟拖鞋、精緻平底鞋就已足夠。

最後的一個場合是自我舒適場合,或許是居家或許是與熟人散步逛街時。以自我舒適為主要意義的鞋品,當然看的就是鞋的品質。

真皮面料在腳感上更親膚且透氣,運動鞋加了充足氣墊的才會逛街時如踩在雲上。

在我們不太長的人生中,鞋是真正意義上完全陪伴我們「走過那些路」的一件物品。不論是高光時刻,還是沮喪瞬間,還是未來更長遠的路,都將由可愛的它們伴隨著我們。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