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史幹淨的5位星二代,有人成當紅一線小生,有人成著名導演

葛優

影視圈中的明星父子,有很多。

承載著明星的光環,作品之外,他們也備受關註。

其中被寄予眾望卻陡然「翻車者」,不在少數。

與此同時,成長於父輩影嚮之下,一路撕開「標簽」的人,也大有人在。

兩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究其根源,便是來源於「家庭教育」。

今天,皮哥就與大家盤點一下「擅教」的5位明星爸爸與他們爭氣的孩子們,說說他們不為人知的父子故事。

1、葛優、葛存壯

1955年,老電影《平原游擊隊》誕生一個經典影視形象——雙槍李向陽。

飾演該角色的郭振清,一時間聲名大噪。

而在劇中飾演漢姦楊守業的葛存壯,卻憑借這部電影,走向了「反派專業戶」的道路。

龍套出身、從飾演小人物起步,葛存壯的身上有著很多細膩的特質,比如說敬業、努力、善於表達……

在很多導演心中,他會是一個好演員。

而事實也是如此,這部電影後,他參演了很多經典作品,《小二黑結婚》、《南徵北戰》、《小花》……

憑借出色的演技,他與陳強、陳述、方化、劉江一起被稱為「五大反派」。

成名前,葛存壯就與施文心相戀結婚,並有了兒子葛優。

葛優小時候,並沒有甚麼表演天賦。

那會,雖然葛存壯已經是演員,但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培養葛優進影視圈。

因為他知道葛優也不是甚麼大帥哥的長相,進劇組,無非與他一樣成為跑龍套、演反派的命運,他覺得兒子吃不下這個苦。

所以,在葛優的成長歲月中,葛存壯幾乎都是「放養」式。

1979年,22歲的葛優第一次對表演有了興趣,並且還準備報考專業性的藝術學院,但接連失敗。

看到兒子的決心,葛存壯給葛優找來了老師專門為其輔導,這才讓葛優順利考入全國總工會話劇團。

與葛存壯一樣,進入演藝圈後,葛優也是從小角色做起。

沒有出色的外形條件,葛優也有點「自卑」。

甚至當張藝謀帶著劇本找到葛優的時候,後者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因為他覺得自己挑不起大梁。

看到兒子這樣的態度,葛存壯花了一天時間看完了劇本對葛優說,「你都不試,怎麼知道自己不能演。」

在父親的鼓勵下,葛優鼓起了勇氣答應去演。

憑借出色的演技,葛優拿下了中國內地首位戛納影帝,而這部電影就是《活著》。

拿下影帝後的葛優,事業日益紅火,成為中國影視大制作與賀歲檔中的「常客」。

但面對兒子擁有這樣的「盛譽」,葛存壯卻送了八個字給葛優,「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正是源於父親葛存壯的教育與叮囑,葛優雖然名氣很大,但身上絲毫沒有當下明星的驕躁。

生活中更是低調,沒有絲毫的緋聞。

一次他現身央視錄制視頻的時候,一位工作人員在身後幫其攔截圍觀的路人,不料卻遭葛大爺無情戳穿:「不用這麼攔著,沒有人。」

這或許也是其父親葛存壯說出「我的代表作就是葛優」的原因吧。

然而,面對如此優秀的葛優,作為父親的葛存壯也心存遺憾:從未與兒子葛優一起演過戲!

2016年,葛存壯老爺子因為腦梗引發心髒衰竭,搶救無效離世,享年87歲。

2、李亙、李雪健

前幾天,久未露面的67歲老戲骨李雪健老師現身電影《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的首映禮現場。

而這部電影的導演便是其兒子李亙。

畫面中,李雪健老師看上去又老了很多,說話的時候因為患病的關系,吐詞也有了沙啞與糢糊。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一字一句表達了自己對所有觀眾的謝意:各位朋友冒著雨,給這部片子捧場,心裡頭特別的感謝……

並且他還提到,在最初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非常不滿意,甚至直接將電影退回給了兒子,這讓李亙很受挫。

而當第二次再看的時候,他也開始認可兒子當導演這件事。

這一次觀看,便是第三次,他也終於肯定了兒子李亙的成績。

而這也讓站在臺上的李亙,高興之餘,也有點不好意思。

作為標準的星二代,李亙的起點要比平常人高一點。

他的母親是於海丹,年輕的時候也曾是位演員,並且與其父李雪健相識的時候,名氣還比李雪健大很多,著名導演田壯壯更是她的表哥。

彼時,兩人雖然有著比較大的身份差距,但卻沒有影嚮他們之間的感情。

1983年,李雪健與於海丹結婚,四年後,他們的孩子李亙出生。

隨著《焦裕祿》、《渴望》等作品的熱播,李雪健的事業越發的忙碌,自然將陪伴、教育孩子的責任交給了妻子於海丹。

因而,大多數時候,李亙都與父親交流甚少,而李雪健也很少在公共場合提及到自己的兒子。

高中畢業後,李亙考進了北京語言大學日語系,後來又輾轉考入到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研究生。

子承父業,且還有著不錯的外貌,按照常理,作為父親的李雪健應該幫一下。

可是李雪健沒有,甚至不管不顧,任由其自己發展。

李亙也是爭氣,在影視行業從事了多年的幕後工作後,在今年終於推出了自己的處女作。

沒有靠著父親的光環,僅僅是靠著作品的質量,入圍了第11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

作為老一輩藝人,李雪健很有原則,即便是兒子,也沒有特意為其「找後門」,他告訴兒子:好的作品需要打磨,人生亦是如此,只有經歷過挫折,才能學會真正的成長。

而李亙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看到他在現場的笑容,無疑是真的欣慰!

3、巍子、王紫逸

1985年,在寧夏話劇團跑了九年龍套的巍子,考進了中央戲劇學院。

那一年,他29歲,是一位「大齡學生」。

畢業前,他參加了班級裡面的畢業大戲《桑樹坪紀事》,雖然不是主角,但他的表演很搶眼,因而被調到了北京人藝。

這之後,他開始進軍電視圈,憑借《黃河謠》等劇迅速走紅。

尤其是《情滿珠江》這部劇,讓巍子直接晉升為全國知名演員。

1993年,他從人藝辭職離開,成為了中國最早的個體戶演員。

因為演技出眾,他隨後還出演了《背叛》、《笑傲江湖》等諸多經典劇,也貢獻出了很多經典熒屏形象,比如岳不群。

巍子成名晚,但結婚早。

早在寧夏話劇團的時候,就認識了第一任妻子夏立言,兩人相戀後於1982年,有了兒子王紫逸。

不過隨著巍子進入人藝後,兩人就開啓了分居糢式,感情也日漸冷淡。

1995年,奔波在各大劇組的巍子與妻子夏立言最終因為感情破裂而離婚。

當時,巍子將家裡所有的財產與房子都給了妻兒,自己淨身出戶。

所以,在兒子王紫逸的成長中,巍子的父愛是缺失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關心兒子的未來,反而更加的重視。

在王紫逸去國外留學的時候,他就訓斥兒子的消費問題,坦言是「貴族生活」。

在他看來,「兒子要窮養」,不然很容易變成問題青年。

然而,這種管教並沒有持續多久。

後來,王紫逸在國外留學的時候,愛上了表演,於是背著他,偷偷考上了中戲。

這讓一直阻撓兒子進入娛樂圈的巍子很是惱火。

那時候,他單純地以為兒子想要借著自己的光環,體會聚光燈下的生活。

為此,有好幾年,他都沒有聯繫過兒子,只為了讓兒子有獨立的人格。

在校期間,王紫逸曾因為住宿的問題想要到外面租房求助過巍子,但巍子卻直接拒絕,「我們以前8人一個宿舍,照樣住的很舒服,照樣不耽誤學習,你4個人就不能學了?都是借口!」

這或許在別人看來只是小事,但是巍子卻不認為。

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要學會吃苦,切勿養成不勞而獲的心態。

這件事後,王紫逸就再也沒有找過父親幫忙,就連在外面也沒有對別人提及自己的父親就是巍子。

或許是在父親面前吃夠了「閉門羹」,王紫逸也是真的用心了,不僅在學校就有很大的演技提升。

還在畢業後接連參演了很多作品,比如《大魔術師》、《盲探》、《黃金時代》等等。

雖然都是配角,但他的演技也得到了圈內人的認可。

而對於巍子來說,兒子的事業他總是默默關註。

只要有兒子的新戲,他總是按時看完,並且在這之後,還會給王紫逸分析,哪裡需要改進的地方,他都一一指出,可見有心良苦。

近些年,巍子的工作少了很多,而王紫逸卻仍舊拼搏在演藝路上。

4、郭麒麟、郭德綱

2018年,22歲的郭麒麟登上了《我就是演員》的舞臺。

帶著撕標簽的決心,他憑借著演技登上了熱搜。

第二期的時候,他在臺上調侃自己道:這些年作為我個人來說,也是挨罵也挨習慣了。

是啊,「挨罵」曾幾何時,就是郭麒麟的日常。

2001年,郭麒麟5歲,那會老父親郭德綱還很落魄,而他也並非是「少班主」。

父子兩人,一個為事業奔波,一個還在暢想美好童年,在外人看來,他們之間少了一份親密,多了一層疏遠。

而他們之間的相處,更多的是「家規」:吃飯不能吧唧嘴,壺嘴不能對人,見到長輩要有禮貌,不能蹺二郎腿,與人合照不能搭人肩膀,夾菜只能夾面前的……

稍有犯錯,就是罵。

那時候,郭麒麟覺得自尊都在被粉碎。

2011年,退學後的郭麒麟來到了德雲社成為全社年紀最小的相聲演員。

那年他15歲,拜於謙為師已經兩年。

可是各種光環加身的他,發展得並不順利,強烈的疲憊感讓他想要逃離,於是他做了人生中第二次叛逆——出國留學,專攻導演。

原本他以為這樣的決定依舊會遭到父親郭德綱的怒罵,但那一次沒有,反而是父子倆第一次交心。

郭德綱說,「別人不認識你,是因為你目前自身還沒有能力去支撐你的地位,能力不夠,需要觀眾檢驗自己,要用作品說話。」

就這樣,郭麒麟打消了原有的想法,沉澱了下來,專心打磨自己。

2016年,他登上了《歡樂喜劇人》的舞臺;2017年,與閻鶴祥一起開啓全國相聲專場巡演;2018年,出演《給我一個十八歲》的男主秋水……

同樣,這期間,他仍舊遭受質疑,可是父親郭德綱的話,他一直謹記。

2019年,郭麒麟出演了一場話劇,而郭德綱也偷偷在臺上觀看,並且給予了認可。

那一刻,郭麒麟開心地趴在郭德綱身上哭了好久,父子之間也迎來了「和解」。

同樣是這一年,憑借《慶餘年》中的範思轍,郭麒麟火出了圈。

而這之後,他主演的《贅婿》更是讓觀眾真正認可了郭麒麟作為演員的身份,成了如今炙手可熱的小生

他的付出與努力,並沒有白費!

而之所以郭麒麟有這樣優秀的成績,離不開郭德綱的良苦用心。

演戲之外,郭麒麟做人也是謙遜有禮。

在一次採訪中,出於禮貌,郭麒麟給華少倒茶,但是不小心倒滿了,中國人的茶道禮儀是「茶是七分滿,三分為人情」。

而郭麒麟發現後,立刻道歉,並表示,「不好意思,這杯茶我來喝」。

撕開標簽,撿起自尊,他以更堅韌的方式,快速成長,這樣的郭麒麟,我相信會值得更多的期待!

5、楊玏、楊立新

1975年,高中還沒有畢業的楊立新為了掙錢養家,考進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那時候後,學員每個月有18元的補助。

就這樣沒有背景,靠著一股闖勁的楊立新進了人藝。

經歷了幾年的龍套生活後,楊立新漸漸成了單位的骨幹演員。

1993年,他在《我愛我家》中憑借「賈志國」一角,一舉成名,並在此後,出演過《突圍》、《閑人馬大姐》、《甲方乙方》等諸多影視劇,成為觀眾心目中的知名演員。

彼時,楊玏已經出生,並且因為父親忙,經常在人藝劇院中玩,那會他接觸到的都是大腕,比如宋丹丹、葛優等等。

雖說,楊立新忙,但是對楊玏的管教一點都不馬虎。

無論在家還是出門,該守的禮數要守;
吃飯不能吧唧嘴;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嚴禁抖腿。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楊玏,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溫文爾雅。

而對於演戲,楊玏不僅有天賦,還在老藝術家們的影嚮下,自帶著一股踏實勁。

高中的時候,他想成為一名演員,當時父親楊立新是支持的,並且同意他去國外學習舞臺表演。

2009年,楊玏學成歸來。

當時,楊立新在圈內已經是妥妥的「腕兒」,並且人緣很好,所以楊玏想要拍戲,很容易。

但楊立新並沒有給楊玏資源,唯一的一次還是帶著還在讀書的楊玏去馮小剛的劇組實習。

有意思的是,經歷了父親的教育,楊玏一開始也沒想靠著父輩的光環。

反而主動從配角做起,因為在他看來,自己的父輩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在演藝中,楊玏願意學,也願意拼,很快他的演技就有了不錯的提升,並且還漸漸做到了主角。

從《小丈夫》後,近些年來熱播的《清平樂》、《三十而已》等等,他在其中都有著精彩的表現。

從演十多年,他一直很淡定地做自己,朝著「好演員」的目標不斷邁進。

今年34歲的他,在父親楊立新的教導中,永遠牢記住了一句話:先學做人,再學演戲。

而他也用自己的成績證明:他可以!

當然,像上面這樣的明星父子還有很多,比如李保田與他的兒子李彧等等。

他們成名坦蕩,幹淨……

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作為公眾人物的底線與作為晚輩的努力。

說實話,明星家庭中的孩子,比之常人起點要高很多,但同時也要經受更多的考驗,比如成長環境、演藝磨礪等等,稍有不慎,就會引來謾罵。

不僅如此,一旦惡習養成,而父輩又沒有制止,人設崩塌不說,還有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樣的「前車之鑒」太多太多了。

最後還是希望星二代們都努點力吧,父輩的餘蔭總有用完的一天,那時將何去何從?

做人還得靠自己,不是麼?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安言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