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裡,糢特這個職業是甚麼樣的?
想必都是在 T 臺上步步生風,雜志上光彩燿人的樣子吧?
只要穿著好看的衣服,擺幾個 pose 或者在臺上走兩步就能拿到高額工資。

私生活呢?
要麼整天泡在大牌時裝堆裡,
要麼就是在去各種 party 的路上?


大錯特錯!
最近顏醬看到了攝影師黎曉亮的作品” 北京公寓 “,才發現原來糢特的私生活竟然如此寒酸!


先說說黎曉亮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是誰。
他幾乎拍過國內大半個娛樂圈,號稱巨星們的” 禦用攝影師 “。
因為工作的關系,他經常與很多外籍糢特打交道。
其實一開始他並沒有想過外糢們在北京的生活是甚麼樣的,直到有天,他在一位糢特經紀人的行動電話中看到她們公寓的照片 ……


在中國,其實外糢的面孔並不少見。
大到時裝周秀場、時尚雜志,小到淘寶網店、內衣廣告。

首先,必須得承認,市場確實需要她們。
雖然如今國潮盛行,中國糢特質量與水平也好得無可挑剔,但是 ” 外糢 ” 的出鏡依然讓商品看上去更加國際化。
她們精致的面部輪廓、西方的膚色、發色,滿足著人們對某種西方生活的想象,也間接刺激著消費者的購買欲。


這些糢特呢,基本上都在14 歲到 23 歲之間,大多來自烏克蘭、俄羅斯、巴西,小部分的來自美國、意大利、西班牙。
雖然她們都來自不同的國家,但是相同的是,她們都懷著夢想來到中國。
除了護照不同,本質上她們和普通 ” 北漂青年 ” 並無差別。
我們一直看到她們在臺前風光無限,但實際上她們生活得如農民工一樣。

這些糢特大多都居住在北京的東三環,朝陽區廣渠路沿線的百子灣、蘋果社區等地附近。
去過那裡的都知道,那附近不遠處就有繁華的商圈,還有北京國貿,中央電視臺等知名地標。
明星網紅們紮堆住在 10 萬一平的金茂府,但她們卻被中介安排在其中最狹小逼仄的廉價住所。

至少6 人一間的三室一廳,或是像大學宿舍一樣的上下鋪;運氣好的還能有個窗戶,運氣不好就只能住在幾張牀拼在一起的小隔間裡。

房間是隨機分配的,有時還會分配到男女混住不同臥室的公寓。
她們沒有任何選擇權,要是室友有甚麼惡習,也只能忍受。如果不能忍受,那就搬走,然後自己掏錢找地方住。

眾所周知,糢特這個行業,幾乎都是吃年輕飯。
尤其是對於才出道的糢特來說,抓緊時間賺錢才是要緊事。
而且一般的外糢在中國工作基本都只有兩三個月的簽證,在這期間,她們就像機器一樣,每天重複奔走於拍攝和面試之間。

在面試現場,外糢們就像商品一樣被挑選。
沒人在乎你叫甚麼名字,取而代之的暱稱是 ” 灰領,第二個 “。

紀錄片《VALADA》
客戶對她們的身高、比例、面孔草草掃了一眼,就敲定了人。
她們聽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反正我是先看臉的 “。
往往 10 個女孩裡面挑選出 1-2 個就不錯了,別的落選的女孩都相當於白跑一趟。

紀錄片《VALADA》
被挑中的女孩,其實並不代表她比別人強在哪裡,最多就是幸運。
而落選的女孩們常常會陷入自我懷疑:” 是不是自己不夠美?”” 是不是自己太胖了?”” 是不是自己真的不適合做糢特?”
這個過程中,每個女孩都會被莫名賦予的競爭感壓得喘不過氣,贏得一次客戶的選擇就像打完一場 ” 光榮 ” 的戰役。

之後,被挑選中的 ” 幸運兒 ” 面臨的就是無休止的工作:穿著反季節的衣服,按照客戶的要求對著鏡頭拍著各種 pose。
換衣服、拍攝、換衣服、拍攝。她們就這樣十幾二十小時都在重複做一件事情。

拍攝中間確實有休息時間,但她們都不敢休息太久,因為休息時間過長就會被客戶投訴。
如此一天下來,累到虛脫,但是第二天一早還得爬起來繼續工作。
就這樣日複一日,女孩們就像一只只漂亮的金絲雀被關在忙碌又壓抑的生活大牢籠裡。

有的人會說,既然糢特工作那麼幸苦,那麼工資待遇應該不會太差?
實際上,一般的糢特拍照都是按時薪算的,雖然每小時都有 1000~1500 塊人民幣,但經紀公司要從中分掉一半以上,最後糢特們到手的的錢其實也少的可憐。
作為 ” 工具人 ” 的她們也不敢有任何怨言,只能無可奈何地接受這個事實。
畢竟,好不容易從十幾二十個女孩裡面被挑中,能有機會討口飯吃已經很不錯了。

有的女孩頂不住這來自生活的壓力,會在自己的手臂上留下令人心痛的傷痕。
這些淺白印記和時尚行業 ” 身體維護 ” 的規定背道而馳,但也許對女孩們來說,身體上的疼痛會讓原先擰著的心稍微舒適一些。

我想很多人看到這裡都會有些心酸,都會被這組作品中外糢生活的窘迫和臉上憂鬱的情緒所感染。
但其實她們在跟黎曉亮交流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更多的是積極陽光的一面。
大多數的女孩都沒有被這些挫折壓垮,並且都保持樂觀的態度面對這發生的一切。

有的人會在牆上寫下 “Always smile and just be happy”,配上一張小貓的可愛圖畫,提醒著自己要保持的樂觀的態度。

“Love this sucking place” ( 愛這個糟糕透頂的地方 ) ,字裡行間裡都能感覺她們難以割舍的愛恨參半。

“Welcome to Hell” ( 歡迎來到地獄 ) ,一句狠話旁邊布滿的是紅色的愛心和笑臉,這也讓這句疼痛的句子看上去溫暖了很多。

有的人會把家人的照片掛在牆上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為了地球的另一邊有牽掛,哪怕現在再苦再累自己就要堅持下去。


還有的會在牆上貼上很多從時尚雜志中裁剪的照片,大多是國際上比較知名的糢特,好像只要這麼做,有朝一日也能像她們一樣。

鏡頭只是主觀記錄下這些生活畫面,而畫中人的情緒和心境只有身在其中的女孩們自己能體會。

想在這個糢特圈久做或成名都是少數中的少數,大多數的外糢最後都殊途同歸。
在三個月的簽證時間到期後,她們就再” 漂流 “到泰國、南韓等其他國家,繼續做 ” 外糢 “。

除了那些精美的照片和視頻之外,這裡似乎沒有留下她們任何生活的痕跡。
她們就像脆弱的盆栽,根植於隨時漂泊的土壤裡。

上面這些是 ” 外糢 ” 在北京的生活現狀,其實我們國家的糢特在國外過的也是半斤八兩的生活。
比如大表姐劉雯。

剛到國外時,劉雯也是和幾個女孩們住在一個逼仄的小出租屋裡,每天奔波於各種面試,就算是小小的 ” 試衣糢特 ” 她也願意去。

像所有外糢一樣,在異國他鄉,首先碰到的難題就是語言障礙。
最開始的時候,劉雯幾乎不會英語,只會簡單的 hi、yes、no,就連坐地鐵出行都是難事兒。

為了更好地溝通,她瘋狂學英語,看著外國電影學單詞,硬著頭皮和老外聊天練口語,把自己都練到崩潰…

為了讓自己的業務能力更優秀,她買了一堆過期的時尚雜志,學習如何擺 pose、做表情;在房間裡裡走臺步,練形體。

在歐洲的寒冬,她一次次敲嚮糢特公司的大門,用結巴的英語和肢體動作,換來光腳在地板上走幾個來回的機會。


命運真的不會辜負每一個用力奔跑的人!
沒有背景,非糢特專業,甚至一開始連化妝都不懂的劉雯,如今終於站在了中國糢特乃至世界超糢的頂端。

在各行各業,想到一夜成名都是天方夜譚。
糢特,表面看似光鮮亮麗的工作,其背後是不為人知的心酸。
它和其他大多數職業一樣,都要在背後忍受著巨大的痛苦、付出巨大的努力。
也許現在的你就像這些外糢一樣,身處糟糕的環境之中;但是,請一定要保持樂觀,要相信現在自己的努力是不會辜負自己的。
幸運來自堅持,希望每個在自己崗位上默默奮鬥的人們都能像劉雯一樣,在逆境中翻盤,在塵埃裡開出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