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則是無數日韓東南亞的年輕人想來中國發展。
比如今年的”創4″有泰國的兩位帥哥高卿塵、尹浩宇,一首《Me and My Broken Heart》,唱得好就算了,還把泰國娛樂圈的”國粹”——腐腐更快樂——發揮到殺人於無形的境地。

▲ 娛樂圈的男生如何最快火起來?耽改101了解一下。
來自日本的五位學員更是王炸,力丸和贊多這舞蹈實力,著實亮眼。

▲ 成團的話,舞擔有了!

▲ 鄧超一直因為觀看學員表演面無表情而被網友戲謔是為了賺奶粉錢來的,結果看了他倆的舞蹈也驚豔到站起來了,配合旁邊周深的表情,效果更佳。
還有,米卡、和馬和慶憐的高顏值組合,這才有個偶像男團的真正樣子吧?

▲ 三人都是日美混血,平均年齡只有20歲左右。

▲ 但在3月8日那天,和馬遺憾宣布退賽……
以上五位日本學員都是艾回旗下藝人。

▲ 艾回是本次創造營派出選手最多的國外公司,可見他們打算進軍中國的決心。


▲ 同公司的師姐、著名歌手大冢愛、土屋安娜還錄製了視頻祝福。公司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而巧的是,就在他們在創4舞臺上大放異彩的時候,在無人註意的角落裡,他們的師姐阿蘭也悄悄登上了微博熱搜。

從日本回國發展10年後,阿蘭在今年重簽艾回,被《浪姐2》淘汰後,還和昔日的音樂製作人菊池一仁久違地互動了。

▲ 阿蘭被浪姐淘汰當天,在社交平臺幾乎消失兩年多的菊池一仁突然發微博說:加油!我來了。阿蘭隨即也轉發了。暗示兩人會再度合作。
阿蘭和菊池一仁將再度合作的消息,在音樂圈炸鍋。

▲ 樂圈博主馬上科普菊池一仁是何許人也,以及他和阿蘭再度合作有多麼難得。
畢竟,菊池一仁是日本超級有名的音樂製作人,濱崎步巔峰期的神曲幾乎都是菊池一手包辦,作曲能力是公認的牛。

▲ 2010年,在日本發展的阿蘭曾經吐槽說,菊池一仁在製作音樂的時候,就像個機器人。當然也是說他對音樂非常專心認真絕不馬虎。

▲ 這是菊池一仁和濱崎步合作的作品,編曲超神,都是婆崎早年巔峰神作。

▲ 去年,濱崎步時隔兩年再度發行單曲,作曲依然是菊池一仁。總之,菊叔就是這麼一位非常牛逼的音樂製作人。
而阿蘭回國發展後,作品的編曲或者作詞跟在日本發展時期,完全沒有可比性,浪費了好嗓子。所以,幾乎所有日音飯都希望菊池一仁能再給阿蘭打造真正配得上她的好歌。
前幾天我們也剛剛寫過阿蘭自出道以來的故事,這裡可回顧。一眨眼,都快15年了。
要知道,三四十年前東京一直是亞洲的娛樂領先之地,無論是流行歌曲還是時尚東京都算是發源地,所以早些年去日本發展的華裔藝人可謂不少,這些前輩有的早逝、有的隱退,她們帶走的,不光是自己付出的十數年青春時光,也帶走了我們幾代人的回憶……
日本·歌姬篇
自上世紀70年代,日本早期的流行音樂對港臺音樂影響頗深,很多我們童年中耳熟能詳的”回憶殺”,其實都是翻唱的日文歌。

▲ 有熱心網友列出過歌單……多達上百首……



▲ 就……真的是多到讓人吃驚的程度,當年日本樂壇養活了至少半個港臺音樂圈不是吹牛……
因為經濟高度發展,一騎絕塵,使得當時的整個亞洲樂壇,日本絕對是佼佼者,所以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中國女歌手們勇闖日本藝能圈。

▲ 自1970年承辦世博會,太陽塔震驚世界後,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美國《時代週刊》封面還選擇了這個”菊與刀”的國家探討。而經濟繁榮帶來了精神文化和娛樂圈的熱潮,當時好萊塢或歐美明星赴亞洲宣傳,如果只去一個地方,那首選肯定是日本。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勇闖日本藝能圈最有名的中國女藝人當屬這三位:歐陽菲菲、陳美齡和鄧麗君。

▲ 從左至右:歐陽菲菲、陳美齡、鄧麗君。
歐陽菲菲上一次被大眾提到,可能還是因為她是歐陽娜娜的姑姑,而歐陽娜娜也頗以這位姑姑為傲。

▲ 受邀參加日本綜藝的歐陽娜娜被介紹時都要被冠以”其姑姑是在日本非常著名的歌手。”

▲ 直到屏幕中出現歐陽菲菲當年的歌唱畫面,嘉賓才恍然大悟。

▲ 跑個題,浸淫娛樂圈40餘年的歐陽菲菲並不看好姪女們歐陽三姐妹進入娛樂圈,”成名不難,紮下根基非常難”。一針見血,可是這種肺腑之言就不是十幾歲的歐陽娜娜能明白的咯,畢竟年入千萬的工作吸引力太大。
說回歐陽菲菲,1971年,年僅22歲的她剛剛歌手出道沒幾年,就被東芝唱片賞識,力邀其去日本發展。
到日本不到兩個月,就發行了第一支單曲《雨の禦堂筋》,獲得新人獎。

第二年歐陽菲菲就參加了日本的紅白大會,在這個被稱為”日本春晚”的有超高收視率的晚會上亮相,她也是國外歌手第一人,創下了記錄。

▲ 整個人都洋溢著健康的性感氣息,中氣十足。這也符合當時日本藝能圈的審美。
隨後的十幾年中,她保持著不俗的人氣。在和日本丈夫結婚後,慢慢淡出歌壇。

▲ 歐陽菲菲的日本丈夫式場壯吉是一名賽車手。

▲ 2016年,與歐陽菲菲結婚38年的他因病去世。兩人是丁克,沒有生子,算是瀟灑一生。
在23歲的歐陽菲菲首次登上”紅白大會”那年,1972年,一個叫陳美齡的17歲香港女孩也受邀來到日本錄唱片,沒想到大受歡迎,於是也開始留在日本發展。

第二年,陳美齡憑藉《草原光輝》這首歌得到日本唱片獎新人獎,從那年開始連續三年,陳美齡都登上了”紅白大會”,成為當紅的人氣偶像,封面也是上個不停。

▲ 陳美齡年輕時的長相還蠻昭和臉的,還有顆日本人最愛的小虎牙。

▲ 1973年第一次登上紅白大會,陳美齡明顯還很青澀,日文發音也不甚標準。其實當時她的唱功談不上多一流,但配合清新甜美的少女形象,就讓人賞心悅目。

▲ 第二年再登紅白,明顯有經驗了一些,颱風更加自然。

▲ 1975年三登紅白,開始不再走少女裝扮,颱風非常穩,只是含胸有點嚴重……

▲ 當紅雜誌也是上了個遍。
有趣的是,當時陳美齡的外形和風格都跟山口百惠很相似,都是走清新少女風格。

▲ 兩人當時還同時參加了一檔節目,山口百惠先唱,她的嗓音其實明顯低沉很多,表情也很平淡。

▲ 之後陳美齡出場,嗓音更甜,表情也更豐富。臺下山口百惠的表情還挺值得玩味的……
總之,大紅的滋味,陳美齡20歲就嘗遍了。
21歲的陳美齡開始對連軸轉的工作感到厭倦,在父親的建議下,1976年,她大膽選擇暫別娛樂圈,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讀兒童心理學。

▲ 嘗過爆紅滋味還能勇敢揮別這一切,去進修學習。陳美齡的人生果然無法被困在所謂少女偶像的光環中。
這是個大膽且危險的決定,曝光量就是生命,即使是當紅少女偶像,在競爭激烈的日本娛樂圈,也隨時會被取代。但陳美齡義無反顧地走了。
1978年,陳美齡學成歸來,重回日本娛樂圈,好運得再度走紅。1983年還和張國榮一起獲得香港金唱片獎。

▲ 這就是典型的觀眾緣好,求不來。

▲ 和張國榮同獲”金唱片獎”。
1986年初,陳美齡和自己的經紀人金子力結婚,同年生下長子。

因為結婚生子,陳美齡的人生軌跡再度奇蹟般轉變。
生子後的陳美齡依舊很受歡迎,為了不影響哺乳,所以她經常會帶著兒子一起跑通告。而這種行為在當時的日本社會卻備受爭議。

▲ 初為人母的陳美齡。
保守的日本社會認為:職業女性既然已經結婚生子,就因為在家相夫教子,怎麼能把孩子帶出來到處跑?

▲ 因為這場曠日持久的”職業女性究竟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的論爭,被稱為”Agnes爭論”。Agnes是陳美齡的英文名,用當事人名字來指代這場輿論爭論。這甚至還成了當年的流行語,寫進了維基百科詞條。


▲ 陳美齡欣欣然地去”流行語大賞”頒獎現場領獎,她也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這場關於”職業女性產後發展”的大爭論甚至受到了美國時代週刊的關註,進行了報道。
斯坦福大學的教育經濟學教授在看到相關報道後,主動聯繫陳美齡,建議她到斯坦福大學研讀教育學博士課程,研究現代女性的職業、家庭生存等問題。
於是,在1989年,陳美齡懷著二胎,帶著大兒子飛到美國斯坦福大學,開始自己的博士攻讀之旅。

▲ 丈夫因為工作無法離開日本,帶著兩個孩子的陳美齡獨自求學,到了美國她發現,自己並不孤獨,很多女同學都是帶娃的媽媽,周圍環境也不會對她們有歧視。
異國他鄉,獨自帶著兩個孩子讀博士,非常非常辛苦,但要強的陳美齡硬是在1994年完成了畢業論文,拿下了教育學博士學位。

▲ 女性的力量遠比人們想像中強大。

▲ 直到現在,就連日本政壇出現的女性議員帶著孩子工作的新聞都要冠以”Agens爭論”,可見陳美齡引發的這場風潮之廣。
在那之後,她漸漸淡出演藝圈,開始關註公益、社工領域,寫書、做演講。


2007年,陳美齡患乳腺癌,經過5年艱苦抗癌,最終康復。
如今,已經進入耳順之年的陳美齡,依然保有對生命和生活的熱愛,還把自己對三個兒子的教育方法總結成書,寫了暢銷書《50個教育方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這本書無論在日本還是後來在中國香港都成了首席暢銷書。

如今,年近66的她,容貌變化也不大,只是眼神中多了少女時沒有的堅定。

從少女偶像到職業女性,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更經歷過生死,陳美齡的人生,活得明白,活得積極向上,真是傳奇啊……
當然,除了歐陽菲菲和陳美齡,同年代曾在日本發展的中國女藝人,還有我們最熟悉的鄧麗君。

她的故事耳熟能詳,1974年正式進軍日本歌壇,憑藉大賣70萬張的《空港》獲獎無數,終於有了一席之地。

在日發展期間,鄧麗君也數度登上紅白大會。

▲ 初登場著一身唐朝貴妃裝。

▲ 遮面羽毛扇非常驚豔。

▲ 1991年的紅白歌會,一身紅色旗袍。
隨後幾年,鄧麗君在日本的發展也算是順風順水,直到1979年”假護照事件”爆發,鄧麗君飛到美國避風頭,直到1984年才重回日本,名氣回升。

▲ 1994年,在婉拒了紅白大會的第四度登臺邀請後,鄧麗君回到泰國清邁生活,等二年因病意外去世。早期中國歌姬闖蕩日本藝能圈的故事告一段落。
到了90年代末期,能在日本樂壇搶到位置的中國女藝人,當屬王菲和徐若瑄。

1999年,王菲為《最終幻想》演唱的主題曲《eyes on me》打入當年O榜第9名,已經創下當時中國藝人的最好記錄。

不過,因為王菲當時在香港和內地已經太紅了,去日本發展純屬錦上添花,所以也沒有要”一定要拼出個一二”的必要,所以王菲在日本真正的發展時期,其實不太長。

▲ 也在日本綜藝上唱過歌。

▲ 雖然眼影是死亡黑色,但是王菲這個整體造型還是很好看的,酷酷的。
徐若瑄也一樣,已經在臺灣娛樂圈打拚了好幾年,隨後去日本發展。1997年,22歲的徐若瑄加入”黑色餅乾”組合,著實紅了一把,就連當年的福原愛都在聽她們的歌。

▲ 成員和造型都有點搞笑團的意思……三張專輯銷量300萬張+,其實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 17歲的福原愛當時就很愛聽黑色餅乾的歌。
不過,當時的日本樂壇真是神仙打架,濱崎步、宇多田光、安室奈美惠……

▲ 全是大觸啊……在競爭最激烈的樂壇裡占據鰲頭的,才是真有點硬本領的。
因為唱片銷量下滑,1999年,”黑色餅乾”組合宣告解散,徐若瑄回國發展。
到了21世紀初期,其實還有一個中國女子組合在日本紅過。
就是……女子十二樂坊。

沒想到吧!
2001年組合成立,2003年進軍日本,推出的組合同名專輯兩個月內銷量突破100萬張,獲得了日本年度第六的好成績,可以說非常驚人了。
出道當年就登上了紅白大會,第二年就在日本武道館開了演唱會。

▲ 節目表演前的嘉賓裡還有當年帥氣尚在的木邨拓哉……圖源水印

▲ 這也是紅白大會首次邀請如此大型的女子樂團進行表演。圖源水印
跟國內發展得低調甚至不聲不響相比,在日本,她們的爆紅速度堪稱火箭。
她們的傳統民樂其實很對日本人的胃口,外加12個女生穿著統一的傳統服飾,隨便一拉開就是很大的陣勢,跟solo歌手相比,有更視覺化的震撼力,這對推崇集體主義的日本人是有致命吸引力的。
到了2007年,阿蘭的橫空出世,跟以上所有人都不同。
她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在日本直接正式出道的中國女藝人。

艾回總部到北京駐紮三個月,親自選人,從上萬人裡選中了阿蘭。

▲ 就在艾回公司快絕望到打道回府的時候,阿蘭出現了,堵車的她最後一個才到場,唱了兩首日文歌,彈了一段二胡,當即就被艾回定下來了。
濱崎步禦用作詞人菊池一仁親自擔任她的音樂製作人,為她保駕護航,創作了眾多堪稱神作的歌,現在聽來也不過時。

▲ 亦師亦友,這不,2021年,兩人又要合作了。
出道單曲的mv拍攝就花了100多萬日元。

還和坂本龍一、草彅剛合作。

▲ 一向喜歡美女的坂本龍一大師握著阿蘭的手,直稱她是美人。

▲ 唱了草彅剛和新垣結衣電影的主題曲,還能一起參加活動。
不過,因為自身包裝定位有點問題,以及當時已經趕上日本樂壇式微的時期,被力捧的阿蘭並沒有紅起來,在日本發展4年多後,阿蘭在2011年選擇回國發展,簽約樂華。

▲ 阿蘭當然是美的,歌也是好聽的,只是動不動就整個《地球之聲》這麼大的主題,冠以”地球歌姬”這樣宏大的敘事帽子,讓普通人有點吃不消。其實創意是很好的,只是年代超前了,比較可惜……
回國後的10年,在職業發展道路上,阿蘭走了太多歪路:上不適合自己的節目、唱各種影視劇的口水歌……講真,浪費了自己的一把好嗓子。這其中當然很大一部分是樂華的定位失誤。

▲ 所以杜華女士在《浪姐》上指責阿蘭懶,這樣真的好嗎……到底是誰讓阿蘭混到這個地步的呢……
不過,好在阿蘭重新與艾回簽約,還和菊池一仁再度合作。期待藏音歌姬能重新給我們驚喜吧。

隨著日本娛樂圈的日趨式微和保守,這十年間,很少有中國女藝人在日本發展了。
最新的一位可能就是這位以糢仿新垣結衣成名的中國妹子龍夢柔了。

▲ 其實還是蠻好認的,左邊是龍夢柔,下巴上有顆痣。右邊是正版新垣結衣。
在網上剛剛走紅的時候,接受採訪信誓旦旦說自己不會出道。然後沒過多久就火速簽約艾回。對,又是艾回……

▲ 登封面。

▲ 出單曲。

▲ 客串日劇《愛情重跑》,她笑得好辛苦……我看著嘴疼。
還上了很有討論度的綜藝《雙人牀》

▲ 和素不相識的男演員嘉賓一同生活,包括在一張牀上睡覺……蠻拼的……

▲ 日本綜藝,真有你的……尬得我雞皮疙瘩都下來了。
尷尬的是,不管怎麼折騰,還是能看到糢仿新垣結衣的影子。說白了,就是沒啥個人特色。

艾回的眼光真的是……這位眼看也是個紅不起來的主。
唱歌不行,演戲不行,身高外形也不出眾,日語講得也不利落。除了有一點點像新垣結衣,實在沒有一點能拿得出手的專業水平耶。
從樂壇神仙打架的歌姬舞臺到如今毫無水花的無個性藝人,日本娛樂圈捧人的頹勢真是肉眼可見。
韓國·偶像篇
隨著21世紀初韓國娛樂圈的風生水起,中國女藝人的身影也開始活躍起來。
跟日本發展多為solo歌手不同,在韓國發展的中國女藝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組合出道。這也跟韓國偶像工業化的特點息息相關。
首先要說的是宋茜。

當年的”維尼夫婦”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因為《我們結婚吧》這個戀愛綜藝,宋茜早期有了最堅定的cp粉和單人粉絲,也是不少人的韓流初心。

▲ 維尼夫婦真的太火太火了,哪個追韓綜的同學沒見過這張被當做神級頭像的合照?

▲ 直到現在都有堅定的CP粉吃宋茜和尼坤當年的糖。也間接說明……其實他倆的演技挺好?就算是綜藝,也搞得跟真戀人一樣?

▲ 而尼坤在2012年因酒駕造成人氣嚴重下滑,元氣大傷,到現在都沒完全緩過來。後來,他曾到中國發展,但拍攝的偶像劇沒什麼水花,於是,他又漸漸將工作重心轉回泰國。

▲ 年過三十的尼坤也曾發福嚴重,當年的清爽花美男是再也回不來了。
說回宋茜,她也算是幸運兒了。自小學習舞蹈,2007年參加舞蹈比賽時,被韓國SM公司當場相中簽約。

▲ 章子怡成名後,外媒到她的母校北京舞蹈學院拍攝紀錄片,給了當時還是素人的小姑娘宋茜不少鏡頭。因為她漂亮啊……

▲ 與SM公司簽約時,宋茜已經20歲,在偶像女團中已經算得上大齡,所以出道前的培訓更加辛苦。
她所在的F(x)組合,又有雪莉這樣的超人氣藝人,宋茜當時作為最年長的成員,也是隊長,自然擔負了很多責任。

▲ 如今,隨著成員與SM公司的合約到期,F(x)組合已經解散……

▲ 組合中年紀最小的崔雪莉,出道時只有15歲。2019年,年僅25歲的她自殺去世。

▲ 比雪莉年長7歲的宋茜一直把她當成小妹妹寵。雪莉去世後,早已回國發展的宋茜立刻飛回韓國,送雪莉最後一程。
說回宋茜出道初期,當時韓國的偶像女團眾多,競爭激烈,宋茜早年上了很多綜藝,拼才藝,為組合爭取人氣和機會。


▲ 因為有良好的舞蹈底子,宋茜經常在韓國綜藝裡秀自己的”軟體功”,當然效果也是槓槓好。
2014年開始,雪莉開始暫停組合內活動,第二年宣布直接退團,導致組合發展受到很大衝擊,那個契機也讓宋茜將目標轉回國內,開始中韓兩頭跑。回國後,宋茜努力從偶像轉為演員。
一開始因為演技不過關,也是被議論了很久。

▲ 宋茜,對不起……電梯驚魂這裡我永遠忘不掉了……
不過從《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開始,再到去年的《下一站,幸福》,宋茜的演技已經趨於自然了。


▲ 雖然演技仍然談不上多厲害,但能做到”不尬”,就贏了一半了……有很多女演員連這個都還做不到呢……

▲ 去年,新一屆金鷹女神花落宋茜,也是進一步肯定了她的人氣和實力。
其實,跟宋茜出道時間相近的,還有一位中國女孩張力尹。

她的故事,就遺憾得多了。
當年她是SM力推的新人,跟層出不窮的女團成員不同,公司給她的定位是類比寶兒的solo藝人。

▲ 她確實也是繼寶兒之後,SM公司第二個solo出道的女藝人。
為了保持神祕,甚至連拍戲、上綜藝這種常規操作都停掉,還給她配了公司裡的著名男藝人。捧她的決心和資源也是絕了。

▲ 和東方神起組合的俊秀一起合唱。
一首MV找來當時最當紅的韓庚、崔始源和李允熹主演。



可是,就是這種過於不同的反常操作,卻讓張力尹出道即撲街。
光餵資源,過度保持神祕,走”高端”路線,可是天降紫薇星是很難容易得到路人緣的;
在普遍都要”微調”一番才能出道的韓國,張力尹的長相卻幾乎”原生態”。

▲ 不能說不好看,但下半張臉確實拖累了。

▲ 後期填充臉挺明顯的,就更沒啥辨識度了……
氣質風格也很迷惑。禦姐、甜美、活潑都不搭,沒有給大眾足夠深的記憶點。
所以,很多人對張力尹的印象就是”知道有這麼個人,但是長什麼樣,不知道。”
非常尷尬。最終,2017年,張力尹約滿回國,那時已經28歲。

▲ 該說她是老實人還是心腸軟呢?早早就撲街,卻完全沒有和公司撕破臉,忍受著不紅的境地好多年,直到2017年合約期滿才老老實實回國。說得難聽點,這麼長時間耗日子也是對自己生命的浪費啊……
作為女藝人,已經失去了寶貴的青春(並沒有灌輸年齡焦慮的意思,就字面意思),又沒有拿得出手的本領(比她唱得好的人大有人在),回到國內,也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性。
身為藝人,”沒個性,沒記憶點”,或許就是張力尹沒能成名的根源。
跟她們同期在韓國發展的,還有一位特別的中國女孩,叫曹璐。

她成名的方式也是很意外了。身為女團成員,不溫不火,最後因為極具綜藝感而一炮走紅,至今在韓國發展。

▲ 她所屬的FIESTAR組合2012年出道,2018年成員合約期滿解散,這期間基本上就是十八線狀態,曹璐也沒從組合中吃到一點紅利。

▲ 她的性格比較外向,韓文水平也蠻高,在綜藝上自己cue點,找話題,配合主持人和其他嘉賓,情商高,節目效果總是很好。現在不做女團,反倒成了駐紮綜藝的一員了。也是一種活法吧。
而比以上三位再晚一輩的,比較有代表性的,要屬程瀟、周潔瓊、孟美岐、吳宣儀這一群人了。

都在不怎麼紅的韓國組合裡掙紮求生存,最終卻因為回爐國內走紅。
讓人唏噓的是,在韓國娛樂圈中學到的本領,不足以讓她們大紅,但那些本領水平拿到國內同代相比較,卻已經是佼佼者。可見韓國娛樂圈工業化程度之高,競爭之激烈。
內娛同志們還需努力啊!
人永遠嚮往更好的地方。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到21世紀初的韓國,中國藝人異地發展也印證了當時東亞娛樂圈的熱度風向標。
從她們或迥異或相似的人生經歷中,我們或許也能獲得不少啟發。
其一擁有強大適應能力的人,不會活得太差。
異地發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孤身一人,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語言,全都容易讓人產生不安感。即使作為藝人在大眾面前有著亮眼的光環,但內心的不安和不適應多少還是存在。

▲ 陳美齡後來坦言,自己年紀很小就獨自來日發展,很害怕也彷徨,又因為語言不通,只能給家人打長途電話以解思親之苦。
跟國內娛樂圈長期的野蠻生長態勢不同,日韓娛樂圈的工業化程度相當高,特有的儒家文化圈影響又帶來圈子內嚴格的等級秩序,這對每個初來乍到的中國女藝人來說,都是要了解並適應的。
陌生的語言環境又逼迫她們要去學習新的語言。在異國發展,又講不好當地的語言,其實是件很失禮的事情。
阿蘭當初在日本發展,就因為日語學得不靈光,沒少被黑。

▲ 上綜藝,本來想說”事務所很辛苦”,結果日語說成了”事務所要完蛋了”,把主持人和後面的嘉賓都笑瘋了。
而早幾年在日本出道的韓國歌手寶兒,苦學日語,講得跟當地人幾乎沒差,外加專業實力和好運,才能在日本一炮而紅。

▲ 寶兒後來曾在韓國綜藝裡坦言當時自己十四五歲就去日本獨自發展,沒有翻譯,也沒啥工作人員,有過自己獨自坐擺渡車、去機場坐飛機的經歷。
講得好當地語言,才能從容地在綜藝節目裡侃侃而談,對自身曝光度和發展都是有益的。
其二有限的機會,是拼出來的。
宋茜為了提高組合人氣,在綜藝上大秀體操功,程瀟更是憑藉綜藝上秀體操才有了最初的知名度。

▲ 可能沒幾個人記得程瀟所在的組合是什麼,但一定對她超強的體操能力有很深的印象。
在新人輩出、競爭激烈的韓國娛樂圈,只能憑藉這些”另類花招”才能博得一點熱度,其中的辛苦,真是現在國內男團女團裡的”劃水廢物”沒法比的。
其三適時轉換職業的發展軌道,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異國發展,從小透明到熬出頭,花費的時光和精力已不可追。而抓住機會,勇於轉換職業發展跑道,回國從頭開始,更需要勇氣和智慧。
出道沒幾年,在韓國娛樂圈嘗遍辛酸苦辣之後,宋茜在2015年左右開始慢慢回國發展,帶著韓國發展時的光環,從偶像轉變為演員,一開始的拙劣演技也確實受到了不少嘲笑,好在宋茜是個努力的人,如今已經算得上是個合格的演員了,去年還當選了金鷹女神,在國內的位置也算穩固。
孟美岐和吳宣儀更是吃了回國發展的最大紅利,成功”二次出道”,實現翻紅。

▲ 孟美岐的整體實力確實是國內偶像女團一流。

▲ 吳宣儀曾經因為是”wink”狂魔而被人吐槽。其實挺好理解的,是在韓發展時留下的”後遺癥”。成員眾多,舞臺表演分配給自己的鏡頭不會太多,只能儘量多做亮眼動作希冀被鏡頭和觀眾捕捉到。
而曾入選日本”早安少女”組合的中國成員純純和琳琳,因為在組合內並沒有什麼施展的機會,匆匆幾年便結束了日本的發展,黯然回國,然後再無聲響。

難道她們不夠優秀嗎?也不是,能出道,至少比素人強一些吧?只是時運不濟罷了。但這又是多麼讓人無奈的東西。
想到這裡,還是為阿蘭感到一絲可惜,還在職業上升期的時候選擇回國,資源掉了一大截,不可同日而語。若是當初能在日本再堅持幾年,或許能熬出頭。不過,這也是妄談罷了,畢竟現在阿蘭看上去蠻享受自己生活的,不缺錢,還繼續做著音樂。
如今,日本娛樂圈對中國藝人發展的吸引力早已失效,只有一息尚存的韓國娛樂圈還在堅挺,但其中也少見中國女藝人的身影了,而許多亞洲其它國家的年輕人來中國內地發展,也說明內娛確實是蓬勃,別的不說,內地一集電視劇一線明星的收入是泰國電視劇一集的好幾十倍啊。
只是,層出不窮的大型選秀雖然維持著內娛的熱鬧,但明星的產出速度實在太快了,一年年的偶像新成團,我們剛熟悉他們,第二年新的一批就已經上來了,流量明星換得太快了,感覺粉絲都快不夠用了。
坐時光的岸上,看五十年亞洲娛樂圈的變遷,頓覺滄海桑田。
在時代大勢裡,任何人都是微小的一粒塵埃,哪怕是那些長得特別漂亮的人,令人唏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