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明星的盡頭,為什麼是當個「滬漂」

作者:寧七

前段時間,阿Sa在一檔訪談上說自己有意在上海買房定居,現在正在繳納社保中,引起不少網友的熱議: 港台娛樂圈有望平移上海。

這個論斷不是空穴來風,阿sa不是第一位定居在上海的香港明星了。最近幾年,港台明星真的在「組團滬漂」。

光去年就有好幾位:

2021年4月,媒體報道 楊千嬅全家遷居上海,她的孩子已經入讀上海某頂級院校。從楊千嬅自己分享的生活錄像中,她的孩子普通話流利,儼然已經完全適應了內地的生活。

張柏芝也在去年被曝長期生活在上海,有媒體爆料稱張柏芝已經豪擲四千萬購置市中心豪宅。雖然此事不知真假,但在去年5月的《讓生活好看》節目中,播出了張柏芝給兒子在上海找學校的片段,坐實了這種可能。

伊能靜去年3月在微博曬出自己的新家,曾表示為裝飾上海新家一口氣拆了900件快遞。此前因為照顧兒子哈利的原因,一直住在台北。等到哈利出國讀書,伊能靜就帶著老公孩子搬到了上海定居。

去年11月, 王婉霏、劉畊宏一家在小紅書上宣布正式搬來上海還曬出了家裡的裝修。據悉劉畊宏的事業版圖很大一部分都布局在上海,加之為了孩子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決定全家搬到上海定居。

也有一些港台明星,早就在上海漂了好幾年了。比如以下幾位:

「皇後娘娘」蔡少芬從十年前的《甄嬛傳》起,就頻繁在內地活動,綜藝接不斷。據媒體爆料稱,蔡少芬和丈夫張晉早已在上海買房定居,拖家帶口地把家安在了上海。

蔡少芬圈內好友陳法蓉,據悉早在2005年就在上海置業,是一位「老滬漂」了。如今兩人成了隔壁鄰居,香港姐妹淘「平移」上海。

靠《爸爸去哪兒》在內地刷了好大一波存在感的陳小春應采兒夫婦,更是「全局性」的移居上海:不僅舉家在上海定居,孩子在上海讀書,還把事業重心也移到上海,在上海開設了工作室。

仔細一盤算,這兩年可不是半個港台娛樂圈,都紛紛搬到上海了嘛。

問題來了,為什麼港台明星的盡頭,是當一個「滬漂」呢?

從「港漂」到「滬漂」   是時代在召喚

上世紀末,香港經濟一派繁榮。1990年,香港GDP是769億美元,而整個大陸地區是3878億美元。香港一個城市的GDP就佔到了整個大陸的19.8%。

經濟的繁榮也支撐起了繁榮的文化產業,當時的香港娛樂圈也是風生水起。內地明星藝人前赴後繼去到香港打拚,「港漂」是時代的主旋律。舉幾個例子:

唯一煩惱是太紅的北京大妞王菲,高中畢業之後就開始了港漂之路。王菲在香港以歌手出道后,憑藉其慵懶空靈的獨特嗓音,迅速在兩岸走紅。

常被認為是上世紀香港美女代表之一的劉嘉玲,其實也是一枚港漂。劉嘉玲出生在江蘇蘇州,15歲時隨父母赴港生活,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歷經許多波折才站穩了腳跟。

港漂藝人眾多,但不是人人都能為自己搏出個前程。比如,如今的票房之王吳京,也有多年的港漂經歷,但與前兩位功成名就的港漂不同,吳京甚至沒有趕上香港動作片黃金期的末班車。在香港蟄伏十年之後,吳京受挫回到內地發展。

直到2013年《戰狼》,吳京才迎來了自己的時代

關注娛樂圈的朋友不難發現,曾經令人眼花繚亂的港娛台娛,已不復往日熱鬧。越來越多的港台明星離港來到內地刷臉,現在是「內陸漂」的時代。

港台明星組團北上,最現實的原因是【錢】

在香港TVB做演員,其實是一份表面光鮮實則「很窮」的工作。早在2014年,就有媒體披露香港和內地片酬相差10倍。

據稱,佘詩曼拍電視劇,在香港4萬一集,在內地是15萬一集;

林峯在TVB拍1.8萬一集,在內地能到15萬一集;

TVB演員馬國明,曾在一次採訪時說,在內地拍戲一個月賺得比在香港半年還要多。

據稱,佘詩曼拍電視劇,在香港4萬一集,在內地是15萬一集;

林峯在TVB拍1.8萬一集,在內地能到15萬一集;

TVB演員馬國明,曾在一次採訪時說,在內地拍戲一個月賺得比在香港半年還要多。

不僅片酬差距大,而且香港地狹人稠競爭激烈,娛樂圈更是卷生卷死。不是每個演員都有戲拍,也不是每個演員都能簽約。在TVB只有簽約藝人才有固定工資拿,當年約為12000港幣。

內地市場大、機會多、酬勞高,港台明星組團北上情有可原。那為什麼這兩年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上海呢? 不是香港不「香」了,而是上海太支棱了

首先是 氣候。港台地區和上海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總體較為濕潤。對於在港台地區生活很久的明星來說,如果一定要搬遷內地,那上海的氣候相對更容易適應。

其次是 經濟。數據顯示,2020年上海的GDP是3.87萬億,位列全國城市榜一。

在豆瓣上曾有一個問題,問到「內陸城市天花板是哪裡?」高贊回復不約而同指向——上海。正是因為上海長久支棱的GDP背後,是輻射全國的強大交通運力,和高品質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圖源:知乎 ID正解局

港台明星明星們選擇住在上海,圖的不僅是十分便捷的本地生活,還很方便全國跑通告。

但上海雖好,留下卻難。即使是高收入的明星,也沒那麼輕易就能「定居」上海。

定居上海,真不是有錢就行

擇一城定居,最關鍵的就是 「戶口」「房子」

港台明星舉家定居上海,不太可能拿到上海戶口,因為上海的落戶條件有點苛刻。給大家整理了一下上海落戶政策,萬一以後用的上呢~

落戶上海,有六條路可以走:

1、居轉戶:持有《上海市居住證》滿7年,持證期間繳滿7年社保並按時依法納稅。並且在上海市被聘任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具有技師(國家二級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以上職業資格。

2、非滬籍應屆生落戶:依據學位、畢業院校和畢業生簽訂的用人單位評分等諸多要素綜合打分,達到72分即可在上海落戶。一般來說,211及以上學校大部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英語過了六級,差不多就能到達72分;前幾年又出台新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本科應屆生可直接落戶。

通過這個方式落戶上海,是最高效簡單的途徑。所以說,好好學習才是王道。

3、投靠類落戶、遷戶:又分為夫妻投靠、子女投靠和老人投靠,每種方式都有不同的詳細規定。

4、引進人才落戶:在上海市行政區域內註冊的用人單位引進上海市緊缺急需的國內優秀人才,這些優秀人才可以用人才引進的路徑落戶上海。

楊超越、李佳琦就是通過這個方式落戶上海

5、創新創業、投資、企業人才落戶:創業人才 、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風險投資管理運營人才 、企業高級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業家等,可以通過這個方式落戶,要求十分高。

6、留學生落戶:留學生們可以落戶上海,但也不是出國留個學就行。上海對本科學校和境外學校排名都有一定的要求。

戶口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和「購房資格」息息相關。房產限購已經是社會常態了,上海作為超一線城市,住房限購更加嚴格。有 無戶口在購房資格上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擁有上海戶籍,單身無房人士可以購買一套住房;而無戶口人士,要連續繳納60個月社保且已婚才能購買一套住房。

那些港台明星定居上海,也有「可行性」的考慮,因為他們在上海買房,政策上是可行的: 對於外國籍或港澳台同胞,提供滿一年的上海勞務合同和滿一年的稅單就可購買一套住房

阿sa在節目上說自己為了買房在繳納社保,而且即使繳納了社保也無法買新房。網友一則吃驚明星那麼有錢也得老老實實繳社保才能買房,二則驚訝於 在上海買套新房那麼困難嗎?

是的,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新房。2021年2月開始,上海樓市調控推出「滬十條」,規定新房開始實施 搖號積分制。

搖號積分制就是購房人在認購后,將綜合家庭、戶籍、擁有的住房狀況、5年內在滬購房記錄以及在滬繳社保五大因素,擁有一個分數;再按照搖號人數比房源多30%的原則,按計分高低排序,選取進入公證搖號選房的人員名單。

搖號積分制就是購房人在認購后,將綜合家庭、戶籍、擁有的住房狀況、5年內在滬購房記錄以及在滬繳社保五大因素,擁有一個分數;再按照搖號人數比房源多30%的原則,按計分高低排序,選取進入公證搖號選房的人員名單。

詳細積分規則

當上海住宅新項目認購客戶數量大於房源數1.3倍,就會觸發積分制,開始公證搖號。在這一制度下,滬漂的港台明星再有錢,如果積分不夠,也不一定能買到上海的新房子。

不過,壹讀君跟滬漂的明星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 人家買房差在政策限制,壹讀君差在夠不到房價。

《TVB演員收入曝光:月薪僅12000不如上班族?!》 知乎

《2021年上海新房 關於「積分制搖號」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房在滬上

《一大批香港明星正在成為新「滬漂」》麥子熟了

《來內地發展,港台藝人都愛在哪裡安居樂業?》高能E蓓子

來源:壹讀(ID:yiduiread)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