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扮女裝、女優登場,奇葩年會有多摧殘人?

馬云

年會季節,不管你有沒有抽到獎,馬雲永遠是那個笑到最後的人。」

每年的12月~1月,不是冬季而是「年會季」。

今年由於疫情期間,多地提倡企業盡量不組織年會和團建,不知道大家感覺怎麼樣,反正我是松了一口氣。

俗話說生活不易,年底賣藝,與其鍛煉企業凝聚力,還不如給我的搶票鏈接助助力。

大家都這麼大年紀,連春晚都不怎麼關心,還要體驗被六一文藝匯演支配的恐懼。

年會明明是犒勞員工的工具,怎麼就變成了現在這樣「爹不疼娘不愛」的鬧劇?

01  奇葩的年會

早幾年,年會還是企業出圈的利器,更是互聯網公司「可勁兒造」的大舞臺。

2012年的百度年會有一場走秀表演,美女HR劉冬以薄紗低胸長裙登場,一出場就引發全場熱潮,迅速在新浪微博上走紅,被網友稱為「度娘」,誰看了都贊一聲「林志玲翻版」。

當時互聯網還是以IT/工程師為主的行業,因此不僅劉冬的微博粉絲數從幾千猛增到15萬,更有很多人想要為了她跳槽到百度。

嘗到了甜頭的百度,在第二年的年會上,集合行政、HR、產品等多個部門的美女,組了個「新度娘」女團,將7名美女身穿短裙禮服亮相的照片發到官方微博上,把「度娘文化」當作企業宣傳的一大亮點。

在當時普遍以男性為主導的互聯網行業,年會上的美女就是最大的面子,如果自家沒有美女員工,還可以請外面的「老師」。

據說2014年前後,衡量一家科技公司是否如日中天的標準,就是看他們的年會上有沒有出現AV女優。

這個頭還是兩年前凡客開的,當年凡客的年會請到了蒼井空,諸位互聯網大佬紛紛上臺與她擁抱。

2014年,波多野結衣受邀來到上海某游戲公司年會現場,他們的年終獎用「與波多野結衣共處一夜」作為噱頭,引得男程序員們各種興奮激動。

同一年,360也請了瀧澤蘿拉現身年會,還誕生了一張著名的「註孤生」表情包。

都說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

2017年,騰訊即時通訊應用部的年會被爆出有一個不雅的游戲,是男員工用大腿夾住水瓶,讓女員工半跪著用嘴去開瓶蓋,臺下觀眾還在歡呼加油。

爆料一出,輿論沸騰,搞得騰訊緊急出來道歉。

要不說這些年會上的游戲和節目,也挺讓人一言難盡的。

演講、朗誦、唱歌、跳舞、手語舞……這些也就算了,不知道是誰規定的,年會上一定要有四個壯漢身穿芭蕾舞裙,手牽手跳四小天鵝。

並且至少要出一個「祭品」男扮女裝,給一眾男同胞的購物車裡增加旗袍、假發、小裙裙的黑歷史。

就算你是業界大佬,在外面叱咤風雲,回到自家年會也要cos成白雪公主。

年會上另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一定要有當年最火的歌舞,相當於預判了春晚熱門曲目。

有多少公司在2012年跳了《江南style》,就有多少公司在2019年跳了《野狼disco》。

當你為了排練天天加班到9點,好不容易抽獎中了個紅包,打開一看是一張10塊錢的彩票……

真的很難不想把企業年會的發明者套上麻袋打一頓。

02 到底誰發明了年會?

其實中國古代就有很隆重的「年宴」,比如清朝時的「元旦朝賀」。

在大年初一這天,王公貴族和滿朝文武淩晨就得起牀,五更時就要進宮拜賀,在太和殿外按照品級東西各站成18排,聽完新年賀詞,還要向皇帝行三跪九叩。

之後有資格的,比如滿蒙王公和一二品的文武大臣,要參加太和殿筵宴,吃吃喝喝,欣賞歌舞,最後再行一跪三叩禮,結束宴席。

雖然形式不太一樣,但心累程度跟現代年會是挺相似的。

除了古代年宴,東南沿海地區的傳統節日——「尾牙」也很像現代年會。

「牙」是過去祭拜土地公的儀式,根據傳統,做生意的人要在每月的農歷初二和十六兩日,準備一些三牲四果、香枝與紙錢,祭拜土地公和地基主,所以農歷十二月十六日這天就被稱為「尾牙」,祭拜之後的大餐就叫做「打牙祭」。

至於為甚麼這個儀式要叫做「牙」,是因為它是「牙旗」的簡稱。

古時,人們為了爭奪可開墾的土地,經常會打架鬥毆,為了解決這些爭端,大家會在各地區的西邊,樹一面有獸牙形狀的旗子,表示區分這片地區是哪裡的族人/軍隊。

所以古例稱官署為牙,稱所居之城為牙城,所居之屋為 牙宅,稱朝見主帥為牙參、所親之將為牙將,商業上撮合買賣雙方的中間人也叫牙 郎,而商人們向牙郎請客、祭拜土地公的方式,就被成為「作牙」。

尾牙這一習俗在福建地區比較常見,每到年尾,各商家都會宴請員工,犒勞大家過去一年的辛勞。

相信年會如果跟尾牙一樣,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吃一頓企業年夜飯,打工人的抗拒情緒絕對不會這麼大,但時代變了,年會也變味兒了。

03  年會的最後贏家居然是阿裡巴巴?

團建、年會、聯誼,經常被認為是企業凝聚力的三大利器,實際上卻正好相反,因為現在年會的服務主體不再是員工,而是領導了。

打工人不喜歡年會,跟年輕人不願意辦婚禮的理由有點相似,都是嫌鬧騰,最關鍵的是鬧來鬧去還不是為自己開心。

比如平時活潑點的,到了年會期間大概率要被逼著主持或者出節目二選一,各部門的表演節目更相當於政治任務,你都沒有拒絕的權利。

(包括讓你男扮女裝這件事)

去年12月28日,脈脈聯合閑魚發布的《2021職場人年會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職場人士都被要求過表演節目。

有35.6%的職場人有過表演經歷;17.4%的職場人參與過語言類節目;有4.9%的職場人在年會上曾表演魔術雜技。

自己掏錢置辦完服裝,每天跟同事排練到深夜,最後還要在仿佛老板二婚現場一樣的酒店會場,聽領導畫3小時的餅,搞不好還有惡俗游戲。

除了騰訊出品的用嘴擰瓶蓋,還曾有企業策劃了女員工趴在椅子上,男員工站在她身後,要用胯夾破女員工屁股上的氣球這種游戲。

我相信男女員工雙方都是不願意做這種游戲的,但這就跟酒桌文化一樣,屬於服從度的測試。

所以當2018年,一篇《為了躲年會,我辭職了》的文章在網上瘋傳時,大家都能感同身受。

唯一能在這個尬聊尬吹、尬歌尬舞的場合有那麼一點期盼的,就只有抽獎了。

在剛剛提到的那份報告中,有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參加年會是為了抽獎,更有網友表示:「保留這個最關鍵環節就可以了。」

不同公司對於獎品的設定也一言難盡,據說有的公司會發奔馳、寶馬和一年工資這樣的奢侈品,但我很懷疑這玩意能不能真落到打工人手裡。

畢竟抽中傳說中的「一年帶薪假」的那位幸運兒,仔細一看發現這份獎品的有效期只有3天。

蘋果行動電話、Switch通常是一等獎的待遇,其他比較常見的獎品就是充電寶、加濕器、藍牙耳機、音箱組成的「年會四兄弟」了。

但它們也是最倒霉的職場人可望不可即的,7個能吃的蘋果、老板手寫祝福、公司產品體驗券、老板寫的書……我能想到比這更慘的獎品就只有老板的簽名照了。

根據報告上的數據,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抽到過獎品,但近六成的人都會選擇折現——在閑魚這樣的二手平臺上轉賣。

每年的年會季節,都是二手平臺的年終大促。

從行動電話到鍋具,凡是在年會抽獎箱裡的,都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機迎來了通貨膨脹——敢不敢送點家裡沒有的東西?

從淘寶上買道具,從閑魚上買二手正裝禮服、cosplay服裝,最後再用閑魚把年會獎品折現,原來阿裡巴巴才是年會季節的最大贏家。

(圖片來源於DT財經)

04  寫在最後

其實我們不喜歡年會,根本原因還是現在的人對工作和公司的看法都不一樣了,很難要求80後、90後、00後像父母輩一樣全身心地「奉獻」,包括且不僅限於在年會上用自己去娛樂他人。

當代職場人的觀念其實是有來有回、等價交換,你用合理的工資買我的勞動成果是ok的,但你想用一個充電寶就強買我的休閑時間和情緒服務,這就過分了吧?

哪怕把充電寶折現,我們也保證認真聽講,再來幾個現金紅包,大家的掌聲就更心甘情願了。

所以要我說現在的年會不辦也罷,就算得到了我的人,也得不到我的心。

參考資料

又到一年「尾牙」季,問題來了:啥是「尾牙」?

年會,年輕人強顏歡笑的無聊聚會

在閑魚和小紅書上,我們找到了年會存在的最大意義

職場人年會報告:七成員工參加年會是為了抽獎

本文創作團隊

作者 |崇衫

策劃 |崇衫

編輯 | 野鶴

辦年會,不如直接發錢

來源: 看鑒人文歷史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