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廣東,或許很多人會想到一句「沒有一隻雞能活著走出廣東」。
然而 廣東人對於「雞」的熱愛可不止有白切雞、豉油雞、煲雞湯、母雞……雞,不僅存在於廣東人的飯桌上, 走在廣東,你甚至還能聽到很多「雞」言「雞」語。
「老闆,這個幾蚊啊?」「一蚊雞啦~」
「甘大雨,成個落湯雞啦!」
「你甘弱雞噶,又感冒啦!」
「幾十歲人啦,成個小學雞甘!」
……
北方人看了只想表示——
你系度講咩雞啊?
在廣東,有很多俗語是和「雞」有關係的。
據說曾經有這樣一個段子——
有一種貨幣叫一蚊雞,有一種幸運叫執死雞
有一種忙亂叫騰雞,有一種憤怒叫棖雞
有一種魯莽叫中瘟雞,有一種好處叫撈雞
有一種工具叫辣雞,有一種指揮叫吹雞
有一種懶惰叫偷雞,有一種安靜叫靜雞雞
走進廣東菜市場,那叫一個「暴力」。
「老闆,怎麼賣啊?」「一蚊雞!一蚊雞!」
啥?我只是想買個菜而已,為什麼要罵我雞啊?
其實,在廣東「一蚊雞」就是「一塊錢」的意思,這樣的表達方式來源於古人使用銅錢的傳統,由古時「一文錢」轉變而來。
所以,在廣東菜市場買菜,老闆說「一蚊雞「的時候,不是在說你是一隻雞,而是在講菜的價格。
在廣東,人們還喜歡稱八字鬍為「二撇雞」。
也許你會聽到廣東人用「二撇雞」形容一個人的造型,記住!這也不是在罵人!廣東人說你「二撇雞」只是在稱呼你的鬍子啦……
在公司的年夜飯上,如果你聽到廣東人說這是「 無情雞」,那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廣東有句俗語「無雞不成宴」,廣東的年夜飯必出現雞。而在公司年夜飯中,如果員工將被解僱,則稱該宴為「無情雞」。
「雞」與廣東人的工作息息相關,除了「無情雞」,還有退休時拿的「肥雞餐」。廣東人說吃肥雞餐,不是真的吃肥雞,而是等著拿優厚的退休補助啦。
類似的,條件不那麼優厚的叫做「瘦雞餐」,更次一點的叫「白切雞」,再慘一點,連雞都吃不了咯,只有「乳鴿餐」能吃了。
此外還有「撈雞」。也許你會聽到老廣很開心地講:「今次撈雞啦!」其實這並不是他真的「撈到了一隻雞」,而是指「搞定了」。
據說這個詞,來源於廣東佛山高明區的高明百村名菜爭霸賽,裡面有道菜叫銅盤雞。
做銅盤雞,雞和配料要一起腌制,最後要把雞撈起來。所以,撈雞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而順利完成這一步,基本上這道菜也就十拿九穩,大功告成了。
雞接近廣東人的生活,因此廣東人也常根據雞的動作形態,利用象徵來造關於「雞 」的詞。
相比鴨、鵝,雞的體型很小,以「小」為出發點,廣東人賦予雞以「小」的內涵。比如小學雞,就是形容孩子小。
又比如,雞害怕時會渾身發抖,放在廣東話里就是「震騰騰的」,所以廣東人也用「騰雞」來形容人慌亂。
在安靜的時候,雞不容易被打擾,所以廣東人用「靜雞雞」形容安靜的樣子。
△來源:《春嬌救志明》
而因為雞屎很臭,廣東人還會把番石榴稱作「雞屎果」。
因為原始的番石榴有比較濃的味道,不喜歡吃的人覺得有點像雞屎的味道。
還有如今常見的「雞同鴨講」、「偷雞不到蝕把米」,其實也來源於粵語俗語。
像「雞入黑覓食,明天有雨滴」、「雞鴨早入籠,明朝日頭紅」這類的氣象諺語,其實也都是廣東人在生活中總結出的智慧了。
為啥廣東人愛說雞?
廣東人愛「雞」,離不開廣東人的雞崇拜。
中國很多民族中都流傳著關於雞的神話傳說。在這些傳說中,雞和太陽的關係密不可分。
如雞叫日出的故事、「日里金雞叫」的詩句,無不反映著雞與太陽的密切聯繫。於是,人們把對太陽的崇拜轉移到了對雞的崇拜上,古人認為,雞是由陽氣積聚而成,所以以五行推算,雞是「日之精」。
於是,雞成為了太陽的化身,象徵著美好和光明。
△來源:成都博物館
《廣東新語》卷一引《梵書》雲:「月宮一樹, 而有雞王棲其上, 彼鳴則天下雞皆鳴。天雞者, 日中之雞也。」
雞是「陽 」的象徵,可以趨避鬼神,因此人們常以雞為祭品去求神拜佛,避邪辟鬼。
歷代嶺南人都視雞為可敬的禽鳥,就連雞的某一部分都可以是有靈氣的。
據《史記·孝武記》記載:「乃令越巫立越祝珍視祠,安台無壇,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上信之,越祠雞卜始用焉。」這裡記載的「越」為嶺南之地,「雞卜」就是用雞的股骨占卜吉凶。
其實,雞在祭祀上的廣泛使用,也與當時的經濟水平有關。
祭祀所用的供品有大小之分,豬、羊、牛被稱為三大牲,只有少數富裕的人家才能夠使用得上。而雞,作為三小牲中最常見、最容易飼養的,被當作必不可少的供品,而這一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雞作為家禽,最主要的價值還是提供肉和蛋。
廣東人喜歡雞,是因為雞與他們生活的相關程度大,雞在廣東人的飲食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這種飲食文化的形成,也離不開廣東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雞的抗寒能力差、體溫高、發育快,需要在較舒適的環境中飼養。
廣東地區降水豐沛,氣候適宜,再加上平原地區的地理環境,非常適合養雞。這樣良好的養雞環境也影響了雞在廣東飲食中的位置。
此外,廣東人愛雞,也體現在雞的娛樂功能上。
鬥雞,是古時常見的娛樂活動。自古人養家禽以來,就發現了公雞的好鬥屬性。因此便挑選雄壯的公雞進行爭鬥,以此打發時間、陶冶情趣。
在廣州,過年的時候,還能看到賣傳統糖果「雞公欖」的賣欖人。
雞公欖是廣東特產的白欖,也是廣東人的傳統糖果。 賣欖人會套上彩色的 公雞裝,吹著嗩吶模仿公雞的叫聲,吸引顧客注意,也因此,被廣州人稱為「雞公欖」,售賣雞公欖已成為廣州的傳統民俗文化標誌。
像廣東人一樣說雞
如何才能像個廣東人一樣說雞呢?
第一步,學雞叫。
用標準的粵語,快速地念出繞口令——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國歌。
第二步,學會粵語動物園的交流語言。
除了「雞「,在粵語中還有羊、猴子、貓、蛇等常見的動物。
扯貓尾:合夥耍騙術出貓膩或是唱雙簧
死蛇爛鱔:一動不動,比喻懶惰
一身蟻(周身蟻):一身麻煩
水過鴨背:一些事情過後便全忘了
白鴿眼:有勢利眼光的人
死牛一邊頸:性格剛強,不肯改變
狗咬狗骨:同類相殘
蛇王:躲懶或喜歡躲懶的人
所以,不要只會「母雞」、「猴」和「 咩」了,粵語動物園裡還有好多的語言等著你去學習,你「雞」未啊?
[1]馬婉瀠. 地理環境對廣東飲食文化的影響
[2]嶺南人的雞崇拜 無「雞」不成筵, 華夏經緯網
[3]好盞鬼 你看懂多少「雞「字粵語, 搜狐
[4]李金芸. 粵語動物熟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6.
[5]劉艷娟. 中俄社會中雞的文化意義[D].四川外語學院,2010.
[6]廣東人為什麼大多很喜歡吃雞, 置業農村網
[7]蔡曉梅,司徒尚紀.廣東飲食文化形成與發展的機理研究[J].嶺南文史,2007(04):54-59.
[8]周雷.網路流行語「X鴨」微探[J].漢字文化,2019(13):103-106.
作者 | brangnida
編輯 | 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