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紮堆離婚,離婚聲明誰「技高一籌」 

​2021年離婚的明星夫妻,每一對問題都很大,最短的還不滿3年

文: 魚丸

2021年簡直是百瓜齊出,還一個比一個大。

數額高到令人咋舌的偷稅漏稅,頂級流量淪為階下囚,人設崩得稀巴碎,以及點綴其中的離婚明星們。

隨時隨地,吃到新鮮瓜

鑒於離婚密度過高,有網友戲稱2021年為明星離婚元年,看看數據就知道這稱號絕對名副其實:

4月23日,趙麗穎馮紹峰夫婦宣布離婚;

4月23日,江宏傑向法院提出離婚訴求,同年7月8日,福原愛江宏傑離婚;

8月4日,歐弟鄭雲燦宣布離婚;

8月21日,李誕被爆離婚;

11月22日,大S汪小菲宣布離婚;

11月30日,王岳倫李湘宣布離婚;

12月15日,王力宏李靚蕾宣布離婚。

掰著指頭一數,一年離8對,真·從年頭離到年尾。

相比於結婚時的盛大場面,明星們的離婚則簡單許多。無論是平時就被爆不和、摩擦不斷,還是聚合匆匆、幾無徵兆,明星們都極有默契的以一段簡潔的聲明,宣布離婚。

有趣的是,離婚聲明也分高低。從以前到現在,有人靠離婚聲明被稱「中國好前任」,有人將離婚變成一場扯頭花大戰,有人陰陽怪氣被貼上「茶裡王」的標簽……

所以,甚麼樣的離婚聲明才算糢板?面對不完美的離婚聲明,如何破招?

要麼標準「四段式」

要麼以真誠動人

沒想到吧,不僅演技有糢板,離婚聲明也有。

回顧一下明星的離婚聲明就會發現,「經典」的離婚聲明是四段式的:

第一段告訴大家我們離婚了;第二段回顧過往,簡要說明原因(性格不合、聚少離多或者其他),有孩子的會多加一句「雙方會共同撫養孩子」;第三段為占用公共資源道歉,之前被造謠的,會在此表示會追責造謠;第四段感謝大家的關註,然後祝福對方。

看看趙麗穎和馮紹峰的離婚聲明,就是典型的四段式。

把兩人名字一換,就是楊幂、劉愷威的離婚聲明。再之前,李小璐和賈乃亮的離婚聲明也差不多,只是沒有對對方的祝福,重在占用公共資源、網路討論上。

當然,也有人發布的聲明非常言簡意賅,福原愛和江宏傑的聲明就是個例子,違心的「場面話」一句不多說,只揀重點資訊表達,幹脆利落。

上述離婚聲明雖然略有差別,但是形式還算規整,核心關鍵詞也都差不多:感謝關心、和平離婚、共同撫養、私人空間、社會資源。

還有一些明星不太一樣,走的是情感風。

當初以一句「且行且珍惜」刷爆網路的馬伊琍,離婚文案同樣很特別。沒有過多的解釋,沒有否認過往的所有,字裡行間透著平靜淡然,但態度也是肉眼可見的堅決。

再往前看,王菲和李亞鵬的離婚聲明也很耐人尋味。肯定對方,亦不否定自己,用詩意的句子說明分開的原因,最後送上真誠的祝福。而且即使在分開後,兩人也從未在公共場合說過對方一句不好,真正的好聚好散。

這是李亞鵬的「文案」,王菲看起來似乎更灑脫,只留下一句:這一世,夫妻緣盡至此,我還好,你也保重!

還有2004年李宗盛和林憶蓮的離婚聲明,沒有提及財產、公共影嚮、指責對方,一句「我們的愛若是錯誤,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蘊含的感情簡直要溢出屏幕,任誰看了都不忍多苛責。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人都會發現,雖然四段式離婚聲明很糢板更穩妥,不會有黑點,但似乎後面的真情流露式聲明更動人。

這和心理學的一個調查結果十分契合。在這組調查中,研究者考察了聰明、幽默、自信等品質,試圖搞清楚人們最看重哪一點,最被哪一點打動,結果表明,是真誠。也因此,越是真誠的離婚聲明,越讓人無處可黑。

小小的總結一下:僅就內容來說,一份好的離婚聲明,可以是四段式,也可以是真誠式。

這句「我一定會加油的」雖然樸實,但也算得上真誠感人了

除了離婚聲明的內容,公布離婚消息的方式也很重要。

有網友總結了已經分開的35對明星夫妻或情侶,發現在這些已經分手的戀人中,有12對是只有一個人宣布離婚(或分手),8對是工作室代發,11對是兩人各發各的,還有3對是一個人發,另一個人轉,甚至有經紀人幫忙發的……

顯然,工作室代發和一人發一人轉更有誠意,而經紀人代發則被吐槽「大概率鬧得比較難看」,只有一人發就更不用說了。

這一溜看下來,只能說,還是商量好讓雙方工作室發四段式離婚糢板吧,倦了。

離婚掰頭也有技巧

挨個分析舉證最靠譜

好的離婚聲明千篇一律,不好的可就百花齊放了。

在離婚之際掰頭(battle)的夫妻們,免不了互相扯頭花。在此類離婚大戰裡,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方確實有過錯,自己確實受委屈,不錘不快,另一類是雙方都有不對,但一方想先發制人,另一方被動還擊。

先來說第一種。

最近王力宏的大瓜就屬於這種,李靚蕾的可貴之處在於,她沒有被情緒沖昏頭腦,而是邏輯清晰、思維縝密。

重點來了:控制情緒,整理邏輯。

關於情緒對決策的影嚮,精神分析師Maria Ponsi指出,有些人會將內心的沖動付諸行動,做出無法控制的、沖動的行為,這些人的意識出現在行動後,他們的行動先於思考,甚至完全沒有思考。

應對方法也很簡單,在行動之前,強迫自己暫停一會兒,等情緒的高峰期過去,再客觀思考。或者為自己提前準備一套情緒救急方案:回顧你的人生經歷,有甚麼事給了你美好的人生體驗,能讓你安靜下來?

深呼吸

喝冰可樂

聽古典音樂

……

情緒上頭的時候,立刻去做情緒救急方案裡前三名的事。必要的時候可以跳出雙方的角色,從第三方的角度來看待、分析整件事。

如果對方在收到指控後不僅不認錯,還反咬一口,也不難應對。只需像做閱讀理解一樣,在對方發布的每一條不實指控的下方,列出你的反駁、證據。如果對方說得比較混亂,你甚至可以替他捋一捋邏輯,然後逐個反駁。

這一策略被稱為毒寄生蟲駁斥,專門用來應對反斥不實資訊。

如果對方賣慘(包括但不限於拿孩子說事,做出自殘甚至自殺行為等),打感情牌,試圖通過煽動大眾的情感來「支持」論點,也不要慌,直接戳破即可:

「你在賣慘,試圖博取同情,但大家需要的是證據。」

對於破解訴諸情感,布魯克·諾埃爾·摩爾和理查德·帕克還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你也可以訴諸情感,但方法是,直接用證據回應。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

真正支持論點的資訊也常常能激發情感。

再來說第二種,雙方都有錯,但有一方主動出擊,另一方反擊。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占不到便宜。根據《心理科學》上的一篇研究,人們更喜歡那些能容忍,並且認真思考對手觀點的人,以及那些觀點和目的與自己相似的人。而大多數旁觀者,其實還是希望看到美滿幸福的婚姻,即使離婚也得是體面的。

董潔和潘粵明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12年10月20日,董潔工作室發表聲明,細數了潘粵明的種種不是,且條條擊中要害:嗜賭、粗暴、造謠女方……被突如其來的聲明擊潰離職的潘粵明選擇立刻反擊。

對於董潔工作室發布的內容,潘粵明方先是承認自己有賭博行為,接著把矛頭對準了發布者不是董潔本人這件事,且全程沒有實質性證據。因此僅就反擊訴諸情感這一仗,潘粵明完敗。

潘粵明的反擊

根據前述理論,打破人們「幻想」的董潔也沒占到好處,事業也受到影嚮。(同理,這也是為甚麼李靚蕾雖然占理,但是還有人覺得她不對。)

只有一點需要註意,如果兩人本就頻頻爆出情感問題,被大眾認為過錯更多的一方還試圖先下手為強,結果只會反噬,詳情參見王岳倫。

最後來說說怎麼防患於未然。來一個不撕比分手指南:

  • 做離婚(或分手)決定
  • 溝通分手:預判反應(對方的和自己的),選擇合適的地點和方式
  • 設立新的交往邊界:兩人的關系發生變化後,交往糢式也要相應改變
  • 警惕受害者陷阱:為過往的關系找到意義,不把自己當作完全的受害者

做離婚(或分手)決定

溝通分手:預判反應(對方的和自己的),選擇合適的地點和方式

設立新的交往邊界:兩人的關系發生變化後,交往糢式也要相應改變

警惕受害者陷阱:為過往的關系找到意義,不把自己當作完全的受害者

 

參考資料:

[1] Cialdini, R. B., Lasky-Fink, J., Demaine, L. J., Barrett, D. W., Sagarin, B. J., & Rogers, T. (2021). Poison Parasite Counter: Turning Duplicitous Mass Communications Into Self-Negating Memory-Retrieval Cu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32(11), 1811–1829.

[2]Ponsi, Maria. (2012). The evolution of psychoanalytic thought: Acting out and enactment. Rivista di psicoanalisi. 58. 653-670.

[3] Cialdini, R. B., Lasky-Fink, J., Demaine, L. J., Barrett, D. W., Sagarin, B. J., & Rogers, T. (2021). Poison Parasite Counter: Turning Duplicitous Mass Communications Into Self-Negating Memory-Retrieval Cu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32(11), 1811–1829.

[4] Heltzel, G., & Laurin, K. (2021). Seek and Ye Shall Be Fine: Attitudes Toward Political-Perspective Seekers. Psychological Science, 32(11), 1782–1800.

[5] Brooke Noel Moore,Richard Parker. Critical thinking 12th edition.

來源:壹讀君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