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是愈姑娘
第四十屆金像獎剛落下帷幕,86歲的謝賢和33歲的劉雅瑟分別拿下影帝和影後的獎杯。

盡管媒體的通稿發了一遍又一遍,大眾對金像獎的評選熱情度依舊不高,甚至有些冷清和寂寞。
香港金像獎走過40年,香港電影的時代正在逐漸遠去。
曾幾何時,香港金像獎的評選是影視圈的一大盛宴,它和臺灣的金馬獎、內地的金雞獎並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成為無數演員的巔峰目標。

香港金像獎始於1982年,是香港電影屆雜志《電影雙周刊》與香港電視臺合作舉辦的。
隨著頒獎典禮被電視臺轉播,每一年的頒獎盛會都舉世矚目,到後面甚至成立了專門的公司來打理與評獎有關的事宜。

香港金像獎和奧斯卡一樣取名為「金像獎」,創辦者的野心可見一斑,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內地電影人角逐獎項的會越來越多,香港電影圈會出現後繼無人的現狀。
站在時代的浪潮裡,回望10位金像獎影後現狀,多人風光不再,有人早已退圈,有人跌落神壇。
這些年,這些人,到底經历了甚麼?

第一位:林碧琪|《靚妹仔》
在香港影史上,林碧琪絕對是一個傳奇,她是第二屆香港金像獎影後得主,也是史上年紀最小的金像獎得主,獲獎那一年,她才17歲。
此外,她還是史上拍片最少的一位影後,《靚妹仔》是她拍攝的第一部電影,也是最後一部。

林碧琪的傳奇是從1982年開始的,16歲的她沒有普通花季少女的天真爛漫,只有「小太妹」的反叛和陰鬱。
當時新晉導演黎大煒和他的師傅麥當雄決定籌拍一部半記錄片的電影,採用現場收音,人物個性也貼近演員,這在香港是史無前例的拍攝方法。
《靚妹仔》聚焦的是一群「問題少女」,黎大煒和麥當雄酒在街上遇到了林碧琪,還有後來大紅大紫的溫碧霞。

從沒拍過電影的林碧琪很狂,稱「非女主角不拍」,黎大煒答應了,並且根據林碧琪的個性重新打磨劇本,甚至給人物也取名為碧琪。
鏡頭下的林碧琪靈氣十足,演技渾然天成,瞬間抓住觀眾的心。
導演李翰祥都被林碧琪打動:「現在大家都在說林碧琪是中國的山口百惠,我想有一天,人們會說山口百惠是日本的林碧琪。」

但是林碧琪卻選擇了一條讓所有人感到意外的路。
拍完這部電影後,她拒絕了紛至遝來的片約,選擇嫁給音樂世家出身的才郎,從此生兒育女,過著低調且平凡的生活。
所有人都為林碧琪感到惋惜,可對從小孤苦無依的她來說,找一個歸宿才是人生圓滿。

第二位:葉童|《表錯七日情》《婚姻物語》
大多數內地觀眾對葉童的印象都停留在《新白娘子傳奇》中的許仙一角,她的男裝扮相,成為無數人的青春回憶。
實際上,葉童在影視圈的成就遠不止《新白娘子傳奇》。
葉童是廣告糢特出身,她的長相不算出眾,但勝在氣質,同時又遇到貴人陳國熹,才讓她敲開了影視圈的大門。

1983年,葉童演了人生中第二個女主角——《表錯七日晴》中的楊耐冬,一個單純的年輕主婦,被負債的丈夫抵債在大屋裡,命運悲涼。

這是一部輕喜劇,葉童和鐘鎮濤的對戲十分精彩,她的表演細節感滿滿,輕而易舉就將觀眾帶入她的世界。
出色的表演,讓年僅21歲的葉童就拿下了金像獎的獎杯,從此在香港影壇一炮而紅。
1991年,葉童在《婚姻物語》中飾演一位被婚姻折磨後獨立自強的女性。
盡管對戲的是影帝梁家輝,葉童毫不遜色,她拿下了第二座金像獎獎杯。

二度封後,名利雙收,彼時的葉童還不到30歲。
後來的她轉戰電視劇領域,一部《碧海情天》讓她在臺灣站穩腳跟,一部《新白娘子傳奇》讓她紅遍內地。

論資历和演技,葉童本可以和張曼玉一樣封神,但她還是少了些運氣。
隨著香港電影的沒落,以及葉童年齡的增長,她越來越少出現在熒幕上,或許不是時代讓她高開低走,而是中年以後的她對事業不再有野心。

這20年,葉童身上的標簽一個是情懷,一個是和陳國熹剪不斷理還亂的婚姻。
如今的葉童即將步入60歲,和保養得當的趙雅芝相比,她顯得蒼老了許多。
她眼角的皺紋和臉上的疲憊,都在訴說著生活的不易和心酸。

第三位:王小鳳|《錯點鴛鴦》
王小鳳一生比電影還傳奇。
她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年被父親和兄長家暴,6歲那年,她曾想過自盡。
為了逃離家庭,王小鳳初中還沒畢業就輟學打工,在社會上結識了一群小太妹,她也變得越發叛逆。

一開始,她只能靠做餐飲雜工和業餘糢特來養活自己,但是漂亮的面容和姣好的身姿,讓她被星探相中,從而成了亞洲電視臺的藝員。
從沒有拍戲經驗的王小鳳,最擅長的是演鬼片,扮上妝容,那雙撲閃撲閃的大眼睛格外嚇人。
因此,她一度被封為「鬼後」。
不過真正讓她出名的是和爾冬升主演的那部《錯點鴛鴦》,王小鳳在片中飾演富家女金金,這個可憐又可愛的角色被她詮釋到極致。

在第五屆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王小鳳成功摘下影後的獎杯,一時間風頭無兩。
後來的王小鳳片約不斷,不過她出演的大多是經典鬼片,如《僵屍先生》《僵屍家族》等。
1991年,王小鳳嫁給許立信,從此隱退江湖,移民海外。

2002年,再次聽聞王小鳳的消息,竟然是因為她患上精神病,屢次在醫院自殺,甚至差點殺死丈夫。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王小鳳才恢複如常。
2011年,王小鳳還參演了《勁抽福祿壽》,但大眾已經不記得她了。

如今人到60的王小鳳,臉上依舊還有以往的美人糢樣,那精神奕奕的樣子,想必生活滋潤充實。

第四位:蕭芳芳|《不是冤家不聚頭》《女人四十》
蕭芳芳是為演藝圈而生的,7歲就客串了電影《小星淚》,8歲就和李小龍搭戲,11歲就演唱的那首紅極一時的《世上只有媽媽好》。
長大成人後的蕭芳芳,更是成了香港影壇的一顆星星。
1988年,蕭芳芳厚積薄發,憑借喜劇片《不是冤家不聚頭》拿下了第七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這一年,蕭芳芳已經41歲,沒有中年危機,反而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5年後,她和李連傑合作的《方世玉》,她飾演的苗翠花成為內地觀眾的青春記憶。

1995年,48歲的蕭芳芳迎來人生的巔峰時刻,她主演的電影《女人四十》斬獲多項大獎,成為香港影壇首部在香港金像獎上實現大滿貫的電影。

同時,蕭芳芳也拿下了第二座金像獎獎杯,她還拿到了德國柏林影展的「銀熊獎》,是繼張曼玉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演員。

所有人都以為蕭芳芳會就此生猛下去,但是1997年拍完《麻雀飛龍》後,她因為受耳疾困擾,徹底隱退。
2009年,蕭芳芳耳疾嚴重到近乎失聰,也是這一年,她拿到了香港金像獎的終身成就獎,為她的影視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蕭芳芳在事業上的成就無人能敵,她在家庭方面同樣圓滿,雖然年輕時和謝賢、秦祥林沒能圓滿,但是她遇到了張正甫,組成了一個圓滿的家庭。
這些年,蕭芳芳的耳疾並未痊愈,但是她從未放棄過經營慈善事業。

第五位:羅蘭|《爆裂刑警》
2000年,羅蘭在電影《爆裂刑警》中出演一個精神有問題的房東,她的表演格外出彩,連古天樂都連連贊嘆。
不出所料,她成了第19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這一年,她已經66歲了,入行50餘年。

回望她的演藝生涯,堪稱一部勵志史詩。
羅蘭原本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家道中落後,她開始當群演謀生。
因為能吃苦,做事認真,她被嶺光制片公司老板黃卓漢相中,成為公司的簽約演員。

羅蘭在嶺光待了九年,演了不少電影,始終沒能熬出頭。
1971年,羅蘭加入TVB才逐漸迎來事業的高光時刻。
她一開始在綜藝《歡樂今宵》中扮演接線員,一點點被觀眾熟知。
在熒幕上,羅蘭扮演的大多是反派角色,她在古天樂版的《神彫俠侶》中二度出演裘千尺,醜得出奇的扮相,倒是讓她出了圈。

羅蘭50餘年的演藝生涯,共出演了400多部電影,扮演的角色要麼是驚悚老太,要麼是女鬼,要麼是醜八怪。

70歲那年,羅蘭從TVB退休,後來的她只是偶爾客串電影,更多的時間是在打義工,做公益。
羅蘭一生未婚,她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電影事業,縱使現在鮮少人知曉她的故事,但她是香港影壇不老的傳說。

第六位:李心潔|《見鬼》
李心潔原本靠歌手身份出道,但是遲遲沒熬出頭,所以轉戰影視圈。
事實證明,李心潔是有做演員的天賦的。
2001年,她主演的第一部電影《愛你愛我》,就讓她拿下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新演員獎。

2002年,李心潔在電影《見鬼》中飾演自幼失明的小汶,她接受角膜移植手術後重見光明了,但是她看到的世界和普通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從而引起一系列詭異的故事。

這部電影讓李心潔拿下了三個影後: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
這一年,李心潔才26歲,年紀輕輕就穩坐影後的寶座,前途不可限量。
只可惜,這部電影成就了李心潔,也在某種程度上毀掉了她的演藝生涯。
在拍攝《見鬼》時,李心潔和導演彭順相知相愛,導演愛上女一號的戲碼,必然備受矚目。

彭順比李心潔大11歲,離婚帶著一個女兒,還有無數花邊新聞,但李心潔愛得癡狂。
兩人愛情長跑八年後才走進婚姻殿堂,但彭順從來不是安分守己的男人。

2014年,李心潔嫁給彭順的第四年,彭順就和糢特李悅彤的緋聞鬧得沸沸揚揚,李悅彤強勢逼宮,在網上曝光和彭順的親密照片。

所有人都以為李心潔會和彭順離婚,但她選擇了原諒。
婚變風波後,李心潔還為彭順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
遺憾的是,這些年,李心潔一心撲在家庭上,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稀爛的婚姻,早已讓她的形象一落千丈。
第七位:鮑起靜|《天水圍的日與夜》
導演許鞍華拍攝《天水圍的日與夜》的靈感來源於2004年,那一年,天水圍連環發生了幾宗家庭悲劇案件,她決定用寫實手法拍攝這裡的人和情。
在那之前,許鞍華就收到了一個講述母子倆生活的劇本,她很喜歡,但是遲遲沒有拍攝。

天水圍的案件出來後,她便將這個劇本和天水圍聯繫起來。
在演員招募時,許鞍華在討論版和高校發布了很多帖子,最終決定讓合作過的鮑起靜擔任女主角貴姐。
貴姐是一個單親媽媽,堅強隱忍,獨自撫養孩子成人。

在這之前,鮑起靜已經演了三十多年的戲,但始終沒有名氣,沒想到《天水圍的日與夜》竟然讓她拿到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獎杯。

這一年,鮑起靜已經60歲了,早已過了女演員的黃金時代。
這個獎項算是給她的演藝生涯留下最亮麗的一抹顏色,後來的她依然還在演電影,但是再也沒有驚世駭俗的作品。

第八位:葉德嫻|《桃姐》
葉德嫻演了大半輩子的配角,沒想到在64歲那年會迎來人生中第一部女主角的電影——《桃姐》。
彼時的葉德嫻已經隱退十年了,導演許鞍華還是讓她出山了。

在片中,葉德嫻飾演一個在少爺羅傑的家族工作了整整六十年,伺候過老少五代人的老僕人。
這部文藝片讓葉德嫻斬獲香港金像獎等多個獎杯,還讓她成為中國第二位威尼斯影後。

人到晚年,還能擁有如此風光的時刻,堪稱人生圓滿。
可是葉德嫻的人生,從來沒有和圓滿二字沾過邊。
葉德嫻18歲就嫁給了鄭康業,兩人婚後生了一兒一女,但鄭康業太過風流,兩人婚姻很快就走到了盡頭。
離婚那一年,葉德嫻還不到30歲,年紀輕輕,拖著一雙兒女,又要拼搏事業,讓她自顧不暇。

葉德嫻是個我行我素的人,她對兩個孩子的管教十分嚴格,說一不二,導致和孩子之間的關系疏離。
後來她的兩個孩子紛紛定居國外,留下葉德嫻一人在香港孤苦伶仃。
這些年,港媒曾報道,葉德嫻和兩個孩子關系決裂,她賺的錢都讓兩個孩子糟蹋光了。

至於出演《桃姐》並非出於對演員的熱愛,只是因為沒錢治病,她身患子宮肌瘤和坐骨神經痛。
拍完《桃姐》後,葉德嫻徹底隱退了,媒體時常拍到她一個人出街吃飯。
一代戲骨,沒能老有所依,著實令人唏噓。

第九位:春夏|《踏雪尋梅》
2016年,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當主持人劉青雲宣布最佳女主角時,所有的鏡頭都目光都落在了春夏身上。
這一年,春夏24歲,面對如此厚重的獎,她的臉上洋溢著驚喜、緊張和青澀。
站在領獎臺上的春夏,沒有大明星的從容淡定,她局促不安,抿著嘴向世界宣布自己的勝利。

當時角逐最佳女主角的有張艾嘉、湯唯和李嘉欣,每一個都是資深老演員,只有春夏籍籍無名。
拍攝《踏雪尋梅》時,春夏才22歲,這是她演藝生涯中第一部電影作品,也是她出道的第二年。
那一年競爭王佳梅的女演員有上百個,只有春夏入了導演的眼。

在翁子光看來,春夏具備好演員的一切條件,敏感易碎,柔軟細膩。
果然,春夏將王佳梅這個角色詮釋得淋灕盡致,讓人一時間分不清春夏和王佳梅的區別。
那兩年,所有的名利和贊譽把春夏推上神壇。

但是後來的春夏,卻再也沒有續寫神話,她似乎一直游離在演藝圈的邊緣,不營銷,不怎麼上綜藝,也不刻意維持人設。
這幾年,她基本上一年也就一兩部作品,再也沒有像《踏雪尋梅》這樣的佳作。

今年她本來有一部電視劇上線,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還是被撤檔了。
春夏保持神祕感,不驕不躁的態度是有利於她在演藝圈長遠發展的,只是沒能借著影後的熱度轉型,恐怕也會成為她日後發展的一大憾事。

第十位:毛舜筠|《黃金花》
2018年,毛舜筠憑借電影《黃金花》拿下人生中第一個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杯,59歲的她終於得償所願。

有人問她,為何會接這部電影?
她的答案是:「因為電影的名字叫《黃金花》。」
「黃金花」三個字既是電影的名字,也是影片中女主角的名字。
黃金花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她有一個自閉癥的兒子,因為孩子患病,和丈夫的關系降到冰點,她只能獨自撐起自己和孩子的一片天。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或許就是「黃金花」三個字的意義吧。
回望毛舜筠的演藝生涯,她又何嘗不是另一個黃金花。
毛舜筠17歲出演《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一角,從而進入演藝圈。

因為靚麗的外形,毛舜筠一度是古裝劇的寵兒。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她開始轉型,成為一名笑星,代表作有《新半斤八兩》《龍的傳人》等。

在毛舜筠從影的四十多年裡,她三次提名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四次提名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她總是少了一點運氣。
直到遇見《黃金花》,毛舜筠才終於圓夢。
獲獎後的那兩年,她依然在拍戲,這兩三年,影視圈倍受沖擊,她停下腳步,安享晚年生活。

這十位金像獎影後,每個人的命運都不同。
有人年紀輕輕就獲獎,但是沒能在演藝圈長久發展下去;
有人奮鬥了大半輩子才獲獎,大器晚成,人生無憾;
也有人獲獎過後被命運捉弄,要麼婚姻不幸,要麼患病;
金像獎對所有演藝圈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標桿,一把尺子,捧著這座獎杯的人總該更有底氣。
但是獎杯不能為你的人生保駕護航,巨大的榮譽背後都暗藏著代價和危機,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重要的是,無論獲獎與否,都要不忘初心,腳踏實地,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