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眾賽道到如今各家競相參與的主流,這幾年的國產懸疑劇可謂是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這兩天大熱的《獵罪圖鑒》便是其中一支威猛之師,以黑馬之姿破勢而出。
今天小印就想和大家聊聊這部《獵罪圖鑒》。
(輕微劇透,介意者慎入)
無論是最近高開低走的《江照黎明》還是陽間開陰間走的《淘金》,都讓人失望透頂。
《開端》過後,近期的國產懸疑劇可謂是「編劇喝了假酒,劇集拖到沒邊,反派強行降智,爛尾已成歸屬。」
《獵罪圖鑒》劇中人物畫像
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印抱著再次被騙的決心打開了《獵罪圖鑒》,但沒想到這次卻被驚豔到了。
首先《獵罪圖鑒》採用了雙線敘事的糢式,二十集單元劇節奏緊湊、敘事清晰。
《獵罪圖鑒》主角背後的畫代表著他們與往事的和解以及為人民獻身的決心
主線劇情圍繞刑警隊長杜城和糢擬畫像師沈翊破解舊案為師父雷隊報仇展開。
在這條主線上,既有杜城、沈翊各自的成長,也有兩人關系的破冰和相互救贖。
支線則是兩人攜手破獲一個個懸疑命案,全程高能,準確抓住觀眾心理。
大到主線,小到每一條支線完成度都很高。二十集看完後,不少觀眾意猶未盡,在線催更,眾人附議原班人馬拍攝第二季。
當然再緊湊的節奏也必須建立在講好故事的基礎上,若是空有外殼,沒有豐富精彩的故事讓其飽滿,這劇也稱不上好劇。
《獵罪圖鑒》中的人物畫像
《獵罪圖鑒》中的案件全部取材自生活。
真實到每看到一個案件小印心頭就會湧上一股熟悉感,總覺得在新聞和朋友圈中看到過。
《獵罪圖鑒》遭受職場歧視的女性畫像
無論是在職場被輕視的女人,掉入整形陷阱後被醫院院長侵犯並威脅案件,還是騙子通過AI技術偽裝成親朋好友詐騙老人案件。
《獵罪圖鑒》中被偷走的人生
無論是操場埋屍化白骨案,還是冒名頂替上大學案,我們都可以從現實中找到相似的案件。
這種真實也讓我們在看劇時容易產生代入感。
當然,作為一部豆瓣評分只有7.0的劇,《獵罪圖鑒》的缺點也顯而易見。
首先劇組對於細節的處理不到位,比如說身為警務人員的江城在案發現場不戴手套就直接接觸物證。
其次這部劇關於案情的設定太過簡單直白,懸疑部分略顯單薄,不少案件一開始觀眾甚至可以猜到兇手,這讓不少沖著推理劇情去的懸疑愛好者失望而歸。
並且這部劇中涉及到了容貌焦慮、家暴、校園霸淩、拐賣婦女兒童等諸多社會問題,但卻無法面面俱到,只是淺嘗輒止。
《獵罪圖鑒》中畫像師沈翊家中概念圖
但是總的來說瑕不掩瑜。
我們可以從劇中關於名畫的解讀和為了刻畫好畫像師這一角色,劇中出現了素描、速寫、油畫、水彩、版畫、線畫、顱骨複原技術用到的結構素描和造型彫塑中感受到劇組的用心。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主角,本劇關於女性群像的塑造也十分精彩。
雖然案件很真實,但是劇中「最不真實」,最不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的當屬檀健次飾演的畫像師沈翊。
因為他實在是太厲害了,堪比修仙小說中開了金手指外加各種buff拉滿的男主。
《獵罪圖鑒》檀健次飾演畫像師沈翊
這導致小印看完《獵罪圖鑒》的後遺癥之一就是擔心自己遇到案情以後,無法準確生動地描繪嫌疑人長相,影嚮沈翊工作。
其實,所謂的「糢擬畫像」簡單來說就是刑偵人員根據各種資訊,畫出嫌疑人的面部肖像,從而協助警方尋找兇手或者死者的一種刑偵手段。
《獵罪圖鑒》中的人物畫像
對於劇中這一角色,不少觀眾都持懷疑態度。
畢竟劇中的沈翊可以三歲畫老,識骨畫皮。
最厲害的還是以女畫父:先畫出孩子長大的糢樣,然後分離出孩子長相中非母親的遺傳特徵,最後再將頭骨、下頜骨、鼻骨這些男女骨骼有差異的地方進行調整得出孩子生父的臉。
但是現實比劇情更加玄幻。
劇中沈翊表示可以通過36個骨點畫出一個人的長相,但真實世界中的林宇輝警官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只需要6個骨點就可以畫出來。
導演聽完表示:壞了,我拍保守了。
林宇輝警官正在進行人物畫像
林宇輝作為中國頂級畫像師,曾經在職業生涯中破獲了無數重大案件,但真正讓他聲名鵲起的當屬章瑩穎案。
2017年中國赴美訪問學者章瑩穎在美國失蹤,經過華裔神探李昌鈺的搭線,林警官開始協助調查這起案件,為嫌疑人畫像。
美國警方提供的糢糊監控
然而美國警方所提供的資料只有三段糢糊的監控視頻,即使經過專業處理,最終也只有幾幀嫌疑人坐在車裡的側面糢糊影像。
並且林警官此前沒有專門對外國人糢擬畫像的經驗,所以繪制難度可想而知。
畫面中間是林宇輝警官對嫌疑人的畫像與嫌疑人本身的對比
最後,經過大量的思考和觀察,林警官準確畫出了嫌疑人的畫像,為警方辦案提供了重要線索。
除了根據監控錄像畫像以外,畫像師還可以通過目擊者的描述對嫌疑人進行畫像。
張欣警官
1995年,五名歹徒持槍攔截運鈔車搶走巨款,在那個監控錄像並不普及的年代,刑偵界的神筆馬良,中國公安部八虎之一的張欣警官只能通過五位目擊者的描述來為嫌疑人畫像。
張欣警官對嫌疑人的畫像與他們自身長相對比圖
其中有一位嫌疑人員的畫像與警局內部防爆科的徐科長十分相似,後來被捕歹徒承認自己夥同公安機關內部人員作案,並且這位內部人員正是徐科長。
糢擬畫像師們用畫筆揭露謎底,讓罪惡無處遁形。
林宇輝警官曾經說過:「我一直在尋找人類樣貌的密碼,在現代視頻技術發達的今天,我的畫筆依然有利,不可替代,我的目標讓罪惡無處可逃」。
林宇輝警官正在通過父親長相推測走丟兒子的長相
除了幫助公安機關破案以外,退休後的林宇輝還免費為那些走失兒童畫像,2018年,通過林宇輝的畫像,王明清找到了自己失蹤24年的女兒。
為甚麼糢擬畫像師可以這麼牛?
張欣警官的畫稿
在紀錄片《閃亮的名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張欣警官每天必須完成三十張肖像畫的練習。不只是嫌疑人,警局的同事和街邊的路人都是張欣警官的練習對象。
不只是簡單地畫出人物的容貌,張欣警官還可以通過畫像精準捕捉到人物微表情。
左邊:線索;中間:張欣警官的畫稿;右邊:嫌疑人的真實長相
作為國內刑偵糢擬畫像領域的開拓者與探索者,張欣警官將自己的畢生所學編纂成一本名為《記憶人像》的書,不僅如此他還開設班級將自己的技巧免費傳授給一線公安幹警。
毫無疑問,畫像師是橫跨刑偵、藝術、醫學與心理學領域的特殊職業。
看完這些真實案件以後,突然覺得劇中的沈翊也變得合理起來。
《獵罪圖鑒》中的人物畫像
好啦,今天關於《獵罪圖鑒》和畫像師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小印也期待著未來國產懸疑劇市場能出現越來越多優秀的作品,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作者: 朝霧
責編: 來士普
來源:印客美學